我国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1 年 第 1 01 期
●群 言 堂

址 . .止 .也 . t“ ‘ S 址 S S
. 止. 止 S 址
— 址
. 屯 .屯 . 屯 毒 j S
. . .I 虬 址 L
.止 . . j sL舢
. 止 .止 . 止龇 ; j
. —- 址 ‘ L
公 共 投 资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实 证 分 析
二 、理论模 型分 析
则 = = ( p ( 消 的 y}手 ()A ) 费 — 为
增长率 )
在模 型中 ,经 济处 于平衡 的增 长路径 中,所有 变量 ( 、k )都按照 表示 的增长率增长 。给定 C 、Y 初始 的资本存量 I 0 ,则 c() = () ( p 。 i ) }( 0 后 0 A- ) 同时假 设代 表性 家庭提 供 1单位 劳动 投入 ,即
( ) 公 共 投 资 对 经 济增 长 的 绩 效 分 析—— 一 () t 直接性 检验 1 .平稳 性 和因果检 验 首先 ,根据历 年统计 年鉴 ,整理 出从 2 0 04年
rK ()一G () G () + K () + a t = t 0 t
jG () = a ()一G () ( 一 t 7K t t 1 ) 一 K () 0 t 由 i() = ( 一 1 K£ V t

址 . , 也 j止 . .I 址 S 址 S L
.l 址 .l S L. ; L舢
.I ; S L.止 S —屯 — . — 也 屯 ‘ 址 址 S
・I — I S s L— S L. 屯j止 — S
。 东北林 业大学 王学王 闫 虹 乐
摘 要 :基 于公 共投 资与 经济增 长 关 系的理论研 究 ,通过 总量 和动 态生产 函数 对公 共投 资与 经 济增 长

中国政府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实证研究

中国政府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实证研究

别从 理 论 和实证 两个角 度分 析 了政 府公 共 投 资认 9 1—18 95年全 要 素生 产 率 下 降 主 济增 长 效应 , 遍认 为政 府 公 共 投 资对 经 济增 长 存 普 要 是 由公 共 资 本 增 速 降 低 引起 的。 Br ( 9 1 基 在 正效 应 。如武普 照等 (0 7 在 内生增 长理 论框架 ar 19 ) o 20 ) 于单部门内生增长模型 , 利用横截面回归方法研究 下分 析 了公共 投 资 对 经 济增 长 的促 进 作 用 , 为公 认 了公共 资本 与经 济 增 长 的关 系 , 为公 共 投 资 与 私 共投 资 通过提 高 私 人 投 资 回报 率 , 认 可促 进 经 济持 续
成为 当前 亟待解 决 的重要 问题 。
投资对 效 率提 高 有显 著 的积 极 意 义外 , 他 项 目的 其
政 府公 共 投 资 究 竟 对 经 济 增 长 产 生 怎 样 的 效 公 共投 资并 没有 明显 的效果 , 至体 现 出负面 影响 。 甚 近 年来 , 中国学 者 也 对 政 府 公 共 投 资 的 经 济 效 应, 国外 实 证研 究 的结 论 不 尽 一致 。一 些研 究 倾 向


引 言
为 了应 对 国际 金 融 危 机 的 冲击 , 国政 府 决 定 中 从 20 0 8年 1 月 开始 实施 积极 的财 政 政策 和适 度 宽 1
人 投资 和经 济增 长正相关 。而另 一方 面 的实 证 研究 则 得 出相反 的结 论 , 为政 府 公 共 投 资对 经 济增 长 认
内蒙 古财 经学 院学报
21 00年
第 6期
中 国政 府 公 共 投 资 与经 济 增 长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成为国家经济政策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财政支出在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其支出的方向和用途。

如果财政支出被用于投资和公共服务领域,则财政支出将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政府的教育支出、科技研发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都将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如果财政支出过多地分配给传统服务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相对较弱。

财政支出的质量也很重要。

如果财政支出表现出极度浪费和不透明,或者过多地分配给腐败和金融寡头等特权群体,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大打折扣。

相反,如果财政支出公正、透明、科学、合理,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将更为明显、更为可持续。

2.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从实证研究来看,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

然而,通过对多个国家、多个时期的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普适的结论:首先,教育和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

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科技发展的促进将增强经济发展的实力。

同时,卫生支出也将提高人民的健康状况,减少因疾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其次,公共投资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积极的关系。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文化设施等,会进一步推动涵盖广阔领域的高效市场经济的形成,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再次,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

社会保障支出往往流向日常生活开销或福利补贴的提供,虽然可以缓解民无所依和心理上的压力,但是并不具有直接的经济增长效果。

服役员工、失业者、残障人士等群体的补贴意义明显,但需要谨慎防范过多支出和不合理的负担可能给改革留下隐患。

3. 结论总之,在实证研究中,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种作用需要保持透明和持久的发展方向。

中国公共教育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中国公共教育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是 , 中国教育经费绝对不足与相对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主要
表 现在 :
1教育投资( . 尤其是财政性教育投资 ) G P的比重过低 占 D
收 稿 日期 :0 9— 4— 3 2 0 0 2
作者简介 : 杨大楷( 99 ) 男 , 14 一 , 重庆人 , 上海财经大学投 资系教授 , 博士生导师。
年也仅为 4 8 %, 于 O C .7 低 E D平均水平约 1 个百 分 0
点 。很多 国 家 在 19 95就 已 经 超 过 了 中 国 目前 的 水

教育投 资 占G 的比 重 DP
平。如果将教育经费按人 口均摊, 由于中国庞大的人
图1 教育投资占G P D 的比重
口 基数, 中国就更要远远落后 了。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 统计局20 年公布的 07 数据整理。 从财政性( 预算内) 教育投资 占 G P的比重看 , D 中国政府预算内教育投资 占G P的比重较为平稳 , D 基本保持在2 %左右的水平 , 最高的年份为 26 % , .o 最低仅为 17 %。近年来 , .7 这一比例有所上升 , 0 2 7 0 年为 3 3 % , 20 .2 比 06年的 2 5 %增 加 了 0 6 .7 .5个 百 分 点 , 体 呈 现平 缓 上 升 的态 势 。但 是 , 国际 上 总 从 看, 中国的预算内教育投资 占G P的比重仍较落后 , 国、 D 美 英国、 本三国在 19 日 90年的同类指标 已经分 别达到了5 2 、.%和 4 7 就算人 口、 .% 4 9 . %, 经济等基本状况与中国近似的印度和俄罗斯的同类指标也 分别达到了 39 .%和3 5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9 4 对美、 、 、 本、 18 ) 英 法 日 印度等 3 个市场经济国家 8 的教育投资与人均 G P间关系的数量分析表明 : D 当人均 G P达到 30 美元 时, D 00 教育投资所 占比重不 应低于 32 %, .9 达到 80~ 00美元时, 占比重不应低于 4 0% 。而中国 20 0 10 所 .6 05年人均 G P已达到 D 100 , 44 元 教育经费所 占比例仅为 2 8 , .% 不仅与国际水平相 比存在较大差距 , 而且远远低 于中国《 教育

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行为的科学。

为了找出现实世界经济活动的规律,经济学家们使用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事实和数据的科学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实证研究方法的概述实证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观察、实验和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数据和事实证明或反驳经济理论。

它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问题的提出:研究者首先明确要回答的经济问题,并定义好研究的范围和目标。

2. 数据收集:研究者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的经济数据,包括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经济数据。

3. 假设的提出:研究者根据问题的背景和目标提出一定的经济假设,这些假设将成为后续实证分析的基础。

4. 模型的建立:研究者建立经济模型,用以描述经济现象,并通过这些模型来检验经济假设。

5. 数据分析:研究者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经济假设是否得到支持。

6. 结论的得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对研究问题进行解答。

二、实证研究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为经济学家研究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实证研究方法在几个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1. 经济增长:实证研究方法在经济增长领域被广泛应用。

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研究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如劳动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等,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估。

2. 产业组织:实证研究方法在产业组织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研究者通过对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了解市场的竞争程度,评估市场的效率和市场力量的分布情况。

3. 公共政策:实证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评估不同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4. 金融市场:实证研究方法在金融市场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金融市场的相关数据,研究市场的变动规律和价格的形成机制,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

论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实证分析

论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实证分析
维普资讯
20 0 6年 l 2月
太原 理工大学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u n l fTay a ie st fTe h 00 y( 0 il ce c sE iin) o r a iu n Unv r i o c n lg S ca in e d t o y S o
家 16 -17 的有关 数据 , 9 0- 97年 - 对经 济平 均增 长率进 行 了 回归 , 现政 府 总 支 出 占国 民收 入 比重 的 系数 发
为 负 , 明政府支 出与 经济增 长呈反 方 向变化 [ 。 表 3 ]
1 9 )没有进行经验分析 ; 94 , 有些经济学家虽然做的
( 文献 综述 一)
Tulc 18 ) l k,9 7 。然而 , o 有些 经 济学 家 的分析 结 果正
好相 反 ; 产性 支 出 与经 济 增 长负 相 关或 相 关 性不 生
1现有研 究成 果 .
() 1 总量研 究 。一种 观点认 为 , 府公 共支 出与 政
显著 , 而与促进经济 增长有关 的是经 常性 支出[。 4 ]
Srus 2 0 ) 用 了 6 ta s (01 采 4国 的横 截 面 数 据 , 用 普 采 通最 小 二乘 法 , 明 政府 的消 费性 支 出对经 济 增 长 表
作用 不 明显 。
经济 增 长呈 正 相关 。R m 利 用 1 5个 国 家 1 6 ~ a 1 9o 18 的产 出、 资 、 府服 务 、 口数 据对 政 府服 90年 投 政 人 务 大 小 和经济 增 长 的关 系 进行 了测 算 , 发现 政 府消 费 的系数 为 正 , 府规 模 对 私人 部 门从 而对 经 济增 政
统 看 作 是 政 府 消 费 , 于 非 生 产 支 出 , 巴 罗 属 而 ( ar ,9 0则 把 它们 看作 生产 性 支 出[。由此 得 B ro 19) 6 ]

政府公共投资结构效率的实证——以浙江省为例

政府公共投资结构效率的实证——以浙江省为例

( 1)
C1 、 C2 、 …C n 分别表 示 其中 GDP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 、 、 … 财政支 出的 不 同 部分, β α1 α2 α n 为 待 估 参 数 , μ1 表 示财政支出外其他 因 素 对国内 生 产 总 值 的 影响, 对上 式 取对数后, 求得各项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分别为: E GDP c =
n
lnGDP = αn lnC n
( 2)
α n 表示财政支出的某一部分增加 1% 时 带 来 的国内 生产总值增加的百 分 数, 从 而可 以 得 到 财政 支 出 每 一 部 分对 GDP 的影响程度, 确定财政支出的结构。 2. 基于资本配置效率研究结构效率的方法 资本配置效率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 件 下各 投 入 要 素在各产出主体的分配所产生的效益。 可 以从 两 个 层 面 来理解其含义: 从宏观层面, 社会资源的 资 本 配 置效 率 是 通过整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安排来实现的; 从 微 观 层 面, 资 本使用效率指生产 单 位 的 生 产 效 率, 通 过生 产 单 位 内部 生产管理和提高生产技术实现。资本的 配 置效 率 不 仅 直 接影响总产出水平, 也 是经济 市 场 化 的 重要指标。 资 本 配置效率不 管 是在理 论 上 还 是在现 实 中 都 具 有重要 意 义。 基于资本配置效率对政府公共投资结构 效 率 的研究 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从资本回报率均 等 化 的 原 则 出 发, 所谓资本回 报 率均 等 化 是 指资 本会在 不 同 部 门 之 间 流 动, 从资本利用率低的部门流向资本利 用率 高 的部 门, 最 后使各部门的资本 边 际 产 出 率 趋 于 相等, 因 此 可 以用 各 部门的资本边际产出率的差别程度来判断 政府 公 共 投资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 Trade

贵州省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贵州省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Y. . 1 6 031L 063t t 耵 =0 0 7 K . 4 . 6G ・ 眈 4 。 2
t t
【 参考文献 】
[]范九利. 1 基础设 施资本对经 济增长贡献 的研究进 展£ 】 当 J. 代经济科学 , 0 . 2 4 0 [] 2 高峰. 交通基础设施 投资与经济增 长[ . M] 中国财政经济 出
经济 发展 不平衡 影 响的相关 研 究 。
上式中, 。 K 为基年资本存量 , g是样 本期真实 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 。 值得注意的是 , 鉴于住宅投资形成的住宅固定 资产进入最终消费领域 , 在计算各年 固定资产资本 存量时需扣除相应年份的住宅投资 。
四、 实证分析
1 回归 分析 .
如下 : K =( 。 1—8 K + 。 ) I
本文在 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 借鉴相关
的实证 分 析模型 , 过 公 共 投 资对 经 济 增 长 的实 证 通 分析 , 贵州 经 济 增 长 与 公 共 投 资 Gagr 验 结 果 rne 检
式中, 。 K 为第 t 年的相关资本存量 , 为第 t I 年 的相关投资流量 , 为几何 折旧率 。本文参考 相关 6
贵州省公共投资对 经济增长影 响的实证研 究
陈佳 湘
( 南民族师范学院, 黔 贵州 都 匀580 ) 500
摘要 : 本文首先 引用柯布一道格拉斯 ( c—D) 生产函数 , 并在 此基础 上构 建实证 分析模 型 , 用贵 州省公共投 资 19 — 利 90 20 0 9年度数据 , 用回 归分析、 采 协整 分析 以及 G a gr rne 因果检 验 , 分析 得 出贵 州公共投 资存 量与 G P两者存 在相互促进 的双 D 向 因果关 系, 公共投 资资本 的产 出弹性较 高 , 其对经济增长的拉 动作用较 强。并得 出总量生产 函数对 于非公共投 资存量和就 业人数 为规模报酬不 变。 而对 于所有生产要 素为规模报 酬递增 。 关键词 :- / 共投 资 ; 2 经济增长 ; 出弹性 产

政府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分析

政府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分析
的 比例 , 且取 决 于 生产 性 支 出与 非 生 产性 支 出 而
产性 的公共资本投资也将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
长 , 不影 响稳 定状 态 中的增 长 率 。. m 在放 松 但 Ra
了均衡 假定 和 考虑 到各 国处在 转 型路径 上 的前提 下, 即在 样 本 期 间 , 府 支 出 的 比重 和税 收都 可 政 以调 整 , 研究 认 为 政府 支 出对 总 产 出 具 有正 的和
Ab t a t W ih t e h l fVAR p r a h,t i p p r a a y e h c n m i e f c so o e n e t s r c : t h ep o apoc h s a e n l z s t e e o o c fe t f v r m n g p b i v s m e t Th e u t S O h t i h o g t r ,g v r me t p b i i v s m e t a d e o u l i e t n. cn e r s l H WS t a n t e l n e m o en n u l n e t n n c — c n mi r wt r o ii e y r l t d;i h h r e m ,t e p o tn fe to o e n e tp b i i — o c g o h a e p stv l ea e n t e s o tt r h r mo i g e f c fg v r m n u l n c
的份 额 比是 否 等 于其 生 产 率 产 出 弹性 之 比。 因
出与 经济 增 长 之 间 呈 正 相 关 的关 系 。D v r 、 e a ̄a
献 , 公共 资本 存量 纳 入消 费者效 用 , 新古 典模 将 在 型分 析框 架下 , 为即使 没有 外生 性技 术进 步 , 认 生

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效应的探讨

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效应的探讨

资 的 回报率 并 没有 文 献 中所描 述 的那 么 高 . 而对 研
_

发 的公 共投 资具 有较 高 的社会 回报率 ( r sn& Mor o i
Sh at 19 ) o zE k (9 4、 u e cw r , 6 。H h — a i 19 1H h n和 S h a z9 n cwb
以分 为广 义 和狭 义两 类 。 义 的是 指 经济 性 基 础设 狭 施 包 括 交 通 运 输 、 讯 等 . 广 义 的 基 础 设施 除经 通 而
著 的相关 性 E s r at 1 (9 3 研 究发现 , 础设施 e y等 19 ) 基 投 资相 对 基 年增 加 1%使 G P和社 会 总福 利水 平 0 D
行报告 .9 4 。二是认 为政 府基 础设施 投入对 经济 19 )
的带 动 作用 并 不 明显 研 究表 明 , 共 基础 设施 投 公
关 于 基础 设施 投 资对 经 济 增 长 的影 响 . 内外 国 学 术界 有 着 不 同的认 识 . 涛 (0 9 认 为主 要 有 石 20 )
经 济理 论 ; 家财 , 西财 经 大 学经 济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要 研 究方 向为 国民 经 济 学 ( 西 南 昌 3 0 1 ) 熊 江 主 江 30 3 。


引 言
种代 表 性 观点 : 是认 为 基础 设施 的投 入将 会对 经 一 济增 长起 到积极 或 正相关 的推 动作 用 以 A c ae sh u r
资 与经济 增 长之 问的关 系 . 在此 基础 上提 出相 关 并 建议 。
f9 1 19 1等发 现公共 投 资资本 尽 管具有 正 面作用 。 但 这 种作用 是微不 足道 的 C i il (9 5 研 究也 r f d等 19 ) he 得 出 .公 共基 础设 施投 资对 产 出的影 响并 不 明显 . 增 长贡献较小 B f s和 S a (9 8 的研究也 表 明 ae hh 19 ) 产 出弹性 最高 的是 人力 资本 . 其次 是私 人 资本 和劳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维普资讯
《 国 海洋 大 学 学 报 》社 会科 学 版 ) 中 (
J OURNAL 0F 0CEAN UNI VERS TY I OF CHI NA ( ca in e io So il e c sEdt n) Sc i
20 0 8年第 1 期
文 在 理 论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建 了财 政 支 出结 构 与 经 济 增 长 的计 量 模 型 , 实证 的 角 度 分 析 了财 政 职 能 支 出结 构 、 构 从 政
府 间支 出结 构 , 以及 各 项 支 出 的 内 部结 构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程 度 , 果 表 明 各 支 出 项 目 的结 构 参 数 均 不 为 最 优 。 结
与 经 济 增 长 的关 系 。

出一个 最优 财政 支 出规 模 。他把 政府 支 出分为政 府 投 资与 政府 消费 支 出 , 为政 府 投 资 会 形成 资 本 存 认 量, 由于政府 投资 的存在 使 经 济 产 生 持 续 的 内生 增
长成 为 可能 , 政府 消费 支 出不能 够提 高经 济增长 率 ,

文 献 回 顾
但 能够 提高居 民的福利 水平 。富塔格 米 ( ua a , F tg mi
1 9 ) 展 了巴罗 ( ar ,9 0 的模 型 , 政府 资 本 9 3扩 B ro l 9 ) 将
政府 可 以通 过财 政 支出结 构 的动态优 化来 影 响 社会 需求 的总 量和 类 别 , 而 从 量 和质 上 影 响 社会 进 生产 的总供 给 , 从而 实 现 国 民经济 的结 构 优 化 和长
N 0 . .2 8 1 00
我 国财 政 支 出结 构 与经 济 增 长 的实 证 分 析

我国公共投资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我国公共投资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房 地 产 业 、租 赁 和 商 务服 务 业 以外 的投 资 看 做 是公 共 投 资 。 因 为从 目前 的投 资 主 体 变 动来 看 , 定 义 的公 共 投 资 部 分 仍 然 是政府投资为主 。 当然 这 一 数 据 存 在 对 真 正 意 义 上 的公 共 投 资 的高 估 , 但 是 因 为私 人 投 资 在 上 述 产业 领 域 中 的投 资 比例 相对很小 , 可 以 近似 的将 上 述 数 据 看 做 是公 共 投 资 。 本 文将 利 用 2 0 0 3年 到 2 0 1 0年 8 年. 除 台湾 和 两 个 特 别 行 政 区之 外 的 其 他 3 1 个 地 区 的平 行 截 面数 据 的 混 合 数 据 估 计 公 共 投 资 及 其 各 个 部 分 对 各 地 区 产 出即 国 内生 产 总 值 的 影 响。 所 有 数 据 均 来 自于 中 国统 计 年 鉴 , G D P 、 劳 动力 投 入 和 资本 投 入 均 为 总 量 , 其 中劳 动 力 投 入采 用 各 地 区从 业 人 员 数
少 数 实 证 分 析 得 到 相 反 的结 论 ,即 财 政 投 资 会 阻 碍 经 济 增
投 资. 或 者说 政 府 预 算 投 资 并 不 仅 仅投 在公 共 基 础 设 施 和 社 会 服务领域 中, 因 此 本 文 倾 向 于选 择 第 一 类 , 将 除 了 农 林 牧
渔业 、 பைடு நூலகம்掘业 、 制造业 、 批发和零售业 、 住宿餐饮业 、 金 融业 、
为 ,公 共 投 资 的 主 要 领 域 常 常 具 有 典 型 外 部 正 效 应 ,公 共 投 资 支 出增 加 将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后 者 认 为 。公 共 投 资 支 出 增 加 会 排 挤 私 人 部 门 支 出 .公 共 投 资 支 出 增 加 会 阻 碍 经 济 的 增 长 。可 见 ,由 于 公 共 投 资 对 私人 投 资 具 有 正 反 两 方 面

北京市公共投资对GDP影响的实证分析

北京市公共投资对GDP影响的实证分析
lY C flK4 n + xn 一日lI Y 】G+l n + 1 1 ] 1
有 0 1。北京 市 应 努 力提 高私人 投 资 的 .7 产 出 弹性 , 公 共投 资 与非 公 共投 资有 将 机 结合 ,共 同促 进 经 济 发展 【 关键 词 】 公 共投 资 ;经 济 增 长 ;柯 布 一道 格拉 斯
弹性 达 到 0 5 , 人投 资产 出弹 性 才 只 .5 私
其 中 K 为 固定资 本投入 中的私 人部 门 投资或非公共投资; L为劳动力投入量; G . 为公共性投资 : v为产出的公共投资弹性。 我们在实证模型中也设计这三个变量。 理论模型经过对数转化为线性模型后 , 易于 验 证 ,故变 换后 的模 型 为 :
四、建 立模型
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 ( S 估计模型 wL ) 系数能够 有 效地 消除模 型 的异方 差性 , 同时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序列相关性, 因此 本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 , 权重为普通最小 二 乘法 残差 平方 的倒 数 。
( 一) 使用WL 法进行参数估计 S

过 建立 E i 50中的命 令为 : ve . ws l lY hG hK lL C( s n 1 n 建立协整方程 、 静 态 回归 ) gn l r i( 留残差序列) ete= e d保 s 检 查 估计 方 程 参数 时得 到 的残 差序 列 的平稳情况, 如果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那么 就 认 为这 四个 变量 之 间具 有 稳定 的 线性 形 式 , 为它 们之 问是 协整 的 。 过对这 个估 认 通 计方 程 的残 差 e 进行 单 位根 检验 ,可 以看 1 出 ,残差 序 列不具 有单 位根 , 平稳 的 。也 是 就是说 估计 协整方程 参数过 程 中得 到了平稳 的残差序列,因此, 这四个变量之间具有稳 定的线性形式, 即它们之间是(,,,) 222 1 阶协 整 的。 综上 所述 ,经 过单 整 、协整 关系检 验 , 可 以确定 被解 释 变量 lY 与解 释 变量 iG、 n n iK、1 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n lL ] 使 用 lY、hG、iK、lL构造回归模型不会 n a n n 产生虚假回归, 可以得到具有实际经济意义 的 回归模 型 。 ( 三) 变量之 间的相关系数 通过ei , v ws 得到变量之 间的相关系数 e 矩阵 。 可以看出, 被解释变量lY与解释变量 n lG,n n iK之 间具 有较高 的相 关性 。因此 , 设 置 的理 论 模型 lY + GiK+ plL v n =C (n n + lG I 可 以使用 。 n +n

我国公共投资产出效率的实证分析

我国公共投资产出效率的实证分析
维普资讯
20 07年 第 3期 总 第 15期 4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N . ,07 o3 20
J rao Nnn n e i nne n cnmc o nl f a i U i rto F ac dEoo i u j g v sy f i a s
19 9 8年开 始 的积极 的财政 政 策加 大 了我 国政 府公
我国财政投 资的绝 对和相 对供给效 应进 行 了测算 , 结论
是, 一方面我国财政投 资的绝对供 给效应存 在且明显 , 另

共投 资 的力 度 , 改善 了经 济发 展环境 , 也拉 动 了经 济增
长。公共投资对经 济增 长究竟有 多 大的作 用 , 一直是理
要 制约因素。吴 国权 、 杨义 群 利用 生产 函数 法对我 国 公共 资本供 给实效进 行 了评估 , 并利用 格兰杰 因果检验 分析了国债与公共 投资之 间 的因果关 系, 估算 了公共投
对生产函数进行 回归和 协整 , 分析 我 国公 共投 资对经济
增长的产出效 率。 产出效率是从投入产 出的角度衡 量经济效 率。在经
人部 门经济增长 的关 系 , 估算 出劳 动和公共 资本 的产 出
弹性 分别 为 0 3 ,5和 0 5 , 人部 门资 本 的产 出弹性为 ,5 私 06 , . 5 认为公共资本对促进经济增长 有显著 的效 果 , 但低 于私 人 部 门 的效 果。刘 国亮 - 用 生产 函 数 法 , z 利 用 19 -20 9 6 0 0年 的数据 , 对我 国政府公 共投 资对经 济增长
济增长 、 政府 消费和政府 投资之 间存在 长期稳 定的均衡
关 系, 从长期来 看 , 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 的积极 影 响, 而政府投 资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 的。缪仕 国、 马军 伟 运用生产 函数和协整检验的方法分析了公共资本对

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汇总

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汇总

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1、区域社会保障水平统计评价2、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3、辅助信息对分层抽样成本与精度改善效果分析4、二重抽样对提高辅助信息质量分析5、企业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应用6、因子分析法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中的应用7、我国价格波动传导机制的研究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分析9、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福建省城乡统筹发展评价10、福建省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11、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果蔬/光电/产业集群发展研究12、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13、我国(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14、住宅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实证分析15、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的差异分析1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17、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的模型构建与政策建议18、福建省(漳州市)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19、旅游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研究——以漳州旅游产业为例20、福建省产业结构的评价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21、福建省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实证分析2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FDI的影响分析23、福建省经济增长中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的计量分析24、中国城市化水平时间序列模型分析25、对统计调查质量特征的探讨26、利率变动对我国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与政策选择27、**区域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28、关于我国统计指标消除季节因素影响方法的探讨29、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解析——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30、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检验31、漳州市经济增长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32、基于面板数据的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33、福建省市域经济区位差异分析34、福建省各区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的产出弹性分析35、福建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与评价36、我国住房价格数据统计失真的原因探析37、福建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38、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1978-200939、福建省经济波动分析——基于ARCH类模型的实证40、福建省城乡协调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41、某省各地市城市竞争力的聚类分析42、我国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43、某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44、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45、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46、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47、闽浙苏农民收入增长及差异分析48、某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49、我国能源供求问题的研究50、某省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及其解决对策51、中小企业群集及其启示52、福建省与广东、江苏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53、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发展分析54、企业质量管理应用统计技术分析55、漳州消费需求增长规律分析56、贸易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探析57、金融危机下漳州经济发展新思维58、失业统计方法的缺失与完善59、我国统计数据质量分析60、统计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分析61、证券市场的风险控制与预测62、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价格传导效应研究63、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效果分析64、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变迁及趋势65、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调控效应的实证分析66、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增长动态关系研究67、台湾投资对福建农民收入贡献率的测度68、福建省农村经济外向度实证研究69、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设计与研究70、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71、漳州市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72、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对GDP影响的实证研究73、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省经济影响的分析74、福建省各市区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研究75、提高福建省工业竞争力的研究76、福建省工业化进程统计测度与实证分析77、漳州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因素78、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79、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相关性实证研究80、产业集群量化分析方法研究81、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及实证分析82、福建省市居民小康进程实证分析83、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84、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85、我国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研究86、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87、产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差异研究88、竞争力视角下产业集聚效应研究8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分析90、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91、对外直接投资缓解贸易失衡的实证研究92、股指波动与投资者收益的相关性研究93、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研究94、中国城乡收入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95、我国经济周期的测量及波动原因分析9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调查体系发展的思考97、消费、投资与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分析98、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9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100、我国农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101、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高依存度的原因、风险及对策102、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相关性实证研究103、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量化研究104、CPI波动与传导研究105、我国股票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106、我国股票价格波动与消费关系分析107、我国股票价格波动与投资的实证分析108、我国房价波动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109、货币供给与资产价格波动实证分析110、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动因研究111、影响农民工务工收入的因素分析112、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形成的影响113、城市郊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及制约因素分析114、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115、新会计准则下***的案例剖析116、小企业/工业企业等审计重点关注问题解析117、浅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118、浅析我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119、财务报表列报问题与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之一。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以惊人的速度展现在全球面前。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政策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经济增长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尤为明显。

首先,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和港口,这些设施的建设加快了货物和人员的流通速度,有效地提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其次,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宽松导致了资金的迅速增长,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支持。

同时,货币政策的紧缩能够防止通货膨胀并提高人民币对外汇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出口。

最后,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系列政策促进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种制度和政策的调整极大地增加了出口的丰富性和数量。

二、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力资本增加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力支持,更多的人开始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

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是机械设备难以替代的,人力资源的优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的影响不单是在个体上的,而是对整个社会经济都有影响。

人力资本的增长不仅有利于劳动力就业和创新活动,还有利于科技创新、创新培训的发展等,进而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

三、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进步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新的技术进步中,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

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为各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改善,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技术进步也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中国的实体经济更为活跃,非常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

四、资源环境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同时又是抑制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

我国公共教育投资经济增长效应论文

我国公共教育投资经济增长效应论文

我国公共教育投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363-02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投资支出与国际标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进入21世纪,我国更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在新时期下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教育的投资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内生增长理论分析了公共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经济增长公共教育投资内生增长理论一、引言与文献综述教育具有明显的外部效益特别是社会效益,决定了政府应当尽可能地增加教育投资,保障在市场机制下很难实现的社会公平,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因此在当代教育中,政府对教育的公共投资都是本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公共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论述。

easterly和rebelo(1993)发现公共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马拴友(2002)利用交叠世代模型分析指出在考虑税收时存在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公共教育支出规模。

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公共教育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如何?本文通过内生增长模型分析公共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运用我国1990-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使用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一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公共教育经费是否充足,以及政府对教育投资的努力程度的高低。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采用“财政性教育经费”这一指标来度量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经费。

因此本文中,凡涉及我国的数据均是指财政性教育经费。

二、公共教育投资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一)模型的建立本文生产函数采取柯布-道格拉斯形式,按照巴罗的模型,则相应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有下面形式:yt=aktαltβ式中,yt、a、kt、lt分别是一地区某一时期人均产出水平、广义技术进步状态、物质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投入。

政府公共投资_经济增长与市场化进程的实证分析.

政府公共投资_经济增长与市场化进程的实证分析.

经济纵横政府公共投资、经济增长与市场化进程的实证分析何庆光(广西财经学院数学与统计系,南宁530003)摘要:文章从政府公共投资和经济增长对我国市场化进程这一角度的影响入手,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VAR 模型,选取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和动态计量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公共投资以及经济增长这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我国的政府公共投资对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影响较经济增长更为显著。

关键词:市场化;协整分析;VAR 模型;动态计量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10)10-0122-03数市场化指数*0.4。

式中生产要素市场化指数用投资的市场0引言自我国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化代表,它是利用外资、自筹投资、其他投资三项指标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因为这三项投资的规模基本是由市场决定和投资者自主决策的,其比重大小大致可以反映投资领域的市场化程度;经济参数市场化指数用价格的市场化程度代表,它是所有商品价格中非国家定价的比重。

来,市场化问题就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广泛关注。

罗兰(2004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制度变迁。

在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尽管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步伐放慢,但随着我国积极地应对,以及4万亿资金的逐步投入,我国经济快速回暖,成为国际经济中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变量,这其中政府公共投资功不可没。

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政府公共投资、经济增长与市场化程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政府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对我国市场化程度这一宏观制度环境的影响。

2协整分析为了研究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传统的做法是根据选取的样本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分析。

但在建立传统的结构模型时,要求所有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否则会产生“伪回归”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 , 我国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相似 的 , 但分 府资本产 出效率 的下降 、 供给总量因素 中税收的过快 甚至对立 , 多数认为公 上升 、 国债直接投资效益 的下降以及供给结构的欠合 析 的结果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 但也有研究 理是影 响我 国财政 投资供 给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制 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 约因素。 国权、 吴 杨义群(0 3口 用生产函数法对我 结果认为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负相关 , 20 ) 利 或是影响弱于 国公共资本供给实效进行了评估 , 并利用格兰杰因果 民间投 资 。
殷 强
( 河南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 00 ) 5 0 2

要 : 国公共投 资对 经济增长的作用有 多大, 我 理论研 究存在 分歧 。 文在 总结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 , 用生产 本 运
函数法对公共投 资与经济增长的关 系进 行回归和协整分析 ,结果认为我 国公共投 资对 经济增 长存在显 著的促进 作
增长 的关 系 ,所 以被 我 国许 多研究 者 选做 研 究 工 具 。
而进行 的投资 , 主要应该 由政府来 承担 , 在对公共投
本文也选择生产 函数法 , 通过对函数系数 的估算 及拟
资数据的选择上要体现政府投资 的特点 。 本文主要采 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来 自预算 内的部分 , 由于我 国
财政存在大量预算外资金 , 本文在预算 内的基础上加 合来研究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上了预算外支 出中的基本建设部分 。文中选择 18 92 传统 的生产 函数假定 产出的增长可 以被看作 是 年到 20 年 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于预算外 固定 05 劳动力投入增长 、 固定资本投入增长和技术进步共 同 资产投资的统计 ,我 国在 19 年以后的统计中将更 93 作用 的结果 , 技术进步是广义 的( 中性的 )以柯 布 一 , 新改造投资剔除出预算外 固定资产投资, 为保持 口径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示则有: 致, 本文将 19 年 以前的更新改造投资也剔除掉 。 92 】 , 计量中,9 2 18 年的预算外 固定资产投资为估算数据 ,
维普资讯
20 0 7年 9月

社会 科学 家
S OCI SCⅢ NTI T AL S
S p,0 7 e . 0 2
( 5 , 第 期 总第 17 ) 2期
( ., e e  ̄ No1 7 No5G n r .2 )
【 经济新视野 】
我国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收 稿 日期 :0 7 0 — 5 2 0 — 6 1
作者简介 : 殷强(92 )河南信 阳人 , 17一 , 河南财经学院讲师 , 中国人 民大学财金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财政政策与税 收。
81
维普资讯
但“ 国有 二、 本文对我国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 来源不仅限于财政资金 , 准” 的特点也使其可 被视为公共投资。 实证分析的函数选择 公共投资是提供公共 物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生产 函数法能够 比较直接 的反映各要素 同经 济
率、 民间总投 资、 民间基本建设投资和 民间更新改造 投 结果显示我 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 关于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已有 资的动态影响, 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 ,对 民间投资 的拉动效应很 研究


强。孙群力(0 5 【 20 )的研究结果却不 同, 5 】 他运用协整 我 国学者对 中国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关 系的定 的方法 ,对我 国公共投资 、政府消费和经济增长 的 9 82 0 结论是 , 国 我 量分析在近几年逐渐增加 , 国亮 (02 【 刘 20 )利用生产 17 — 04年的相关 数据进行 了分析 , 1 ] 函数法 , 19 — 00年 的数据 , 用 9 62 0 对我 国政府公共投 的经济增长 、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稳 从长期来看 , 政府消费对 经济增长具 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 了实证分析 , 认为政府公共 定 的均衡关系 , 有显著 的积极影响 ,而政府投资与经 济增长是负相 投资 比民间投资的产出弹性大 , 公共投资 中的公共基 马军伟 (0 6 【 2 0 )1 6 运用生产 函数 和协整 础设施投资和科研开发及技术服务项 目的作用最大 , 关 的。缪仕国、 D 社会服务项 目的作用不 明显 , 政府机构及社会 团体项 检 验 的方 法分析 了公共 资本对 我 国 G P增长 的影
用。 但其产 出弹性 小于私人投 资的产出弹性 , 公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小于私人投 资。 关键词 : 公共投 资 ; 经济增长 ; 生产函数 ; 弹性 系数 中图分类号 :8 3 9 F0,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 4 ( 0 70 -0 1 0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 0 2 0 )5 0 8 — 3
. 4 4 目的作用为负。 张中华、 谢升峰(03 [ 用分布滞后 响 ,生产 函数法估计 的公共资本产出弹性为 0 3 , 2 0 )利 2 ] . 7 回归模型和扩展 的多马模型 , 对我 国财政投资的绝对 协整检验法得出的结果为 03 ,结论是我 国公共资 本具有 明显 的“ 生产性” 特征 , 对经济增长具有 重要 和相对供给效应进 行了测算 , 结论 是 , 一方 面我国财 政投资的绝对供给效应存在且 明显 , 另一方面我 国政 的促 进作 用 。
19 年开始的积极 的财政政策加大 了我 国政府 检验分析了国债与公共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 , 98 估算 了 公共投资的力度 , 改善 了经济发展环境 , 也成为拉动 公共投资的国债增长弹性和国债 的公共投资贡献率 , 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 因素。 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究竟 结论是 18 95年后我 国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有 明显的 有 多 大 的作用 , 直 是 理论 界 争 论 的焦 点 , 一 已有 的研 促进作用 , 国债对公共投资的贡献很大 , 但呈现下降 究成果存在一些分歧 ,对公共投资的作用褒贬不一 。 趋势 。郭庆旺 、 赵志耘 、 贾俊雪(05 嗍 2 0 )利用 向量 自回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 , 对生产函数进行 回归 归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 国财政总投资 、 财政基本 和协整, 分析我国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建设投资和财政更新改造投资对总产 出、 全要素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