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教(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由于血浆外渗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能促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导致血
液循环淤滞.血流受阻.因而进一步降低有效血容量。
(二) 出血:HFRS患者出血的因素较为复杂.有时是多种因素参与。一般认为发热期皮肤、黏膜
第 1 页
长 沙 市 卫 生 学 校 教 案 纸
的小出血点是毛细血管损伤.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异常所致。低血压休克期至多尿前期.
此期死亡原因:尿毒症、高钾血症、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
⒋多尿期
⑴尿量自然增加尿毒症表现无缓解。
⑵多尿成人24小时尿量>2000mL为多尿。
⑶水和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
⑷出血(颅内出血)。
⑸低血容量休克(排尿过多)。
此期死亡原因: 尿毒症、低钾血症、颅内出血。
⒌恢复期:
在病程3~4周后.尿量逐渐减少至正常.尿液稀释与浓缩功能逐渐恢复.精神及食欲逐渐
②物理降温:冷敷.忌用乙醇擦浴加重皮肤出血
③忌用发汗退热药:以免出汗过多使血容量减少
④改善中毒症状: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静滴
⑤卧床休息至多尿期
2.体液不足的护理
①监测脉搏、血压、心率、四肢冷暖、尿量及神志
②评估体液不足的原因及程度.严格记录出入水量
③发热期及时补充液体.以口服补液为主.不能口服者静脉补充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
但家鼠型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有报告为15%以上.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二次感染发病罕
第2页
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见。病后在发热期即可检出血清特异性抗体.1--2周可达很高水平.抗体持续时间长。
⒋流行特征:
⑴地区性
⑵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季节高峰。黑线姬鼠疫区为双高峰.即冬季高峰.5-6
B注意动脉端有无阻塞.静脉端有无痉挛.血路管道有无扭曲、受压.管道内有无
凝血现象.并及时处理
C透析结束时应填写透析经过记录
D复查血电解质、尿素氮和肌酐等
E对动、静脉穿刺处进行止血和消毒包扎
F护送患者回病室
(四)健康教育
1.预防知识管理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2.相关知识教育
5.恢复期:
应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肾功能等。
四、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与汉坦病毒感染有关
⒉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血管壁损伤造成血浆大量外渗有关
3.潜在并发症 内脏出血、肺水肿、感染、肾功能不全、急性左心衰
五、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消化道症状明显或并发症者发病后即应绝对卧床休息.且不宜搬动.以免加重组织
⑴体温自然降至正常.但病情反而加重。
⑵低血压及休克症状。
⑶出血加重。
★★此期死亡原因:低血容量性休克。
⒊少尿期
⑴血压自然回升尿量更少而出现少尿、无尿。
⑵高血容量综合征:急性左心衰、肺水肿、ARDS。
⑶尿毒症:尿毒症=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⑷水与电解质紊乱:高度水肿、高钾血症。
第3页
长 沙 市 卫 生 学 校 教 案 纸
第 8页
⒋血液生化:BUN,Cr,E4A(K+、Na+、Cl﹣、Ca2+)
(四)心理、社会状态
由于患者和家属缺乏疾病的有关知识.起病突然、病程进展快、症状明显.担心预后而产
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五)治疗要点
综合治疗为主.早期可应用抗病毒治疗
中晚期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防治休克、肾功能衰竭和出血
治疗原则为“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
⑥多尿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给予含钾丰富的水果及蔬菜.鼓
励多患者进饮料、多饮水.注意钾盐的补充
3.皮肤及粘膜的护理:①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衣服应宽松、柔软
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更换。
②帮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
③避免拖、拉、拽等动作.以免造成皮肤破损。
④做好口腔护理。
⑤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导尿管者应注意无菌操作.定时做膀胱冲洗。
三、护理评估
㈠流行病学资料
⒈传染源: 鼠★
鼠型 流行类型
黑线姬鼠 农村型
大林姬鼠 林区型
褐家鼠 城镇型
大小白鼠 实验室型
⒉传播途径:
⑴呼吸道传播:山间公路粉尘、公园偏远地方、稻草堆
⑵消化道传播:被鼠尿污染的食品、引用污染的水
⑶接触传播:抓老鼠、山塘游泳
⑷胎盘传播
⒊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较巩固免疫力.隐性感染率较低.在野鼠型多为3~4%以下;
第4页
长 沙 市 卫 生 学 校 教 案 纸
1.发热期:
(1)抗病毒治疗
(2)减轻水肿
(3)减轻中毒症状
(4)止血及预防DIC
2.低血压休克期:
(1)早期、快速、适量充血容量
(2)纠正酸中毒
(3)改善微循环
3.少尿期:
(1)严格控制入水量
(2)纠正酸中毒
(3)利尿、导泻
(4)透析疗法
4.多尿期:
主要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以口服为主.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
② 血管壁的损伤→出血

肾小管内皮损伤←Ⅲ型超敏反应→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
↓ ↓
多尿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三尿),少尿.无尿
基本病变:全身广泛性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损害
(一) 休克:本病病程第3~7天常出现低血压休克.休克的原因主要由于全身小血管广泛受损.血
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大量外渗于疏松组织中.如腹膜后及脏器软组织中.使血容量下降。此
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1.教学重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大症状和五期经过及主要的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出血、休克和急性肾衰竭的机制
教学内容:
第四节肾综合征出血热
一、病原学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⒈汉坦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
⒎若患者出现大量呕血、便血则为消化道大出血
⒏若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抽搐则 为颅内出血
⒐若患者出现少尿期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烦躁、意识障碍则为尿毒症
⒑若患者出现肌肉弛缓、腱反射减退、心律不齐、心电图示T波高尖则为高钾血症
⒒若患者出现库氏呼吸则为代谢性酸中毒
⒓若患者突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超过35次/分.动 脉氧分压低于8kPa、氧疗无
⑥发现感染及早用抗生素。
(二)病情观察
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程进展及并发症
⒉观察神志、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
⒊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至尿量正常
⒋观察有无低血压(<90/60mmHg)及休克(<80/60mmHg)
⒌若患者出现尿量每天少于400mL.提示进入少尿期
⒍若患者出现尿量每天超过2000mL即已进入多尿期
③减少循环血量:a.利尿:应用速尿、利尿酸等
b.导泻:选用甘露醇 、硫酸镁、大黄与硭硝、番泻叶(消化道出血者
禁用)
c.放血:量为400~800mL
d.应用血管扩张剂:酚妥拉明等
e.血液透析:
(注:①血液透析的指征:高血容量综合征、尿毒症、高钾血症
②血液透析的注意事项:
A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和血流量的变化
好转.体力逐渐恢复。肾功能完全恢复需经血:多见于休克期、少年期和多尿早期。
(2)急性肺水肿:多见于休克期和少尿期。
(3)感染:少尿期或多尿早期最易发生。
㈢辅助检查
⒈血常规检查:Hb、RBC↑WBC↑.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⒉尿常规检查:蛋白尿.管型尿、膜状物和红细胞
⒊免疫学检测:测尿液及血清中病毒抗原与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
脏器出血
2.饮食:①观察患者呕吐、腹泻及进食情况
第 5页
长 沙 市 卫 生 学 校 教 案 纸
②评估患者有无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进食不足
③发热期给予高热量 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饮水
④低血压休克期给予高热量 高维生素饮食.并静脉补充血容量、水和电解质
⑤少尿期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钾、 低钠、低蛋白 饮食.限制饮水
③间质水肿和出血:血浆外渗引起的肾间质水肿.以及肾髓质充血、出血压迫肾小管.可使尿
量减少。
④肾缺血性坏死低血压休克和DIC导致肾血管微血栓形成.均能使肾实质细胞产生缺血性坏死。
⑤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激活:使肾动脉收缩.因而肾皮质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⑥肾小管管腔阻塞:肾小管管腔可被蛋白、管型等阻塞.尿液排出受阻。
月小高峰。
⑶高危人群:农民、林木工人、勘探人员。
㈡身体状况
⒈发热期的表现
⑴自限性发热
⑵感染中毒症状
⑶六大表现:★★
①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②三红:面红、颈红、前胸红。
⑷出血:
①三个出血点:软腭、腋下、前胸部。
②腔道出血:鼻衄、咯血、黑便、血尿。
⑸肾损害主要表现:
肾区有叩击痛.尿中有蛋白、管型。
⒉低血压休克期
主要是DIC导致凝血机制异常.此外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肝素类物质增加和尿毒症等亦能
导致出血。
(三) 急性肾衰竭 :其原因包括:
①肾血流障碍:由于血浆外渗.血容量减少和血液浓缩.血流量不足.以致肾小球滤过率急剧
下降。
②肾脏的免疫损伤:已证实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管基底膜存在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经激活补体
后可使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细胞毒性T细胞亦能引起肾小管受损。
(二)病情观察5分钟
(三)对症护理20分钟
(四)健康教育5分钟
六、小结10分钟
讲授
讲授
精讲、讨论
精讲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讨论
精讲
精讲、提问
精讲
讲授
讲授
教案
教材
参考书
多媒体教学
断诊断性测试
时间:10分(根据教学需要择用)
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点
2、肾衰竭的护理
授课教师:时春红教研组长: 教务科:
⒉汉坦病毒至少可分为8个血清型.我国所流行的主要是Ⅰ型 (野鼠型)和Ⅱ型(家鼠型)。
3.对一般消毒剂较敏感.汉坦病毒不耐热、不耐酸。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
①A扩张→“三红”:面红、颈红、前胸红

Ⅰ型超敏反应组织及器官水肿“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 ↑
小V和Cap扩张,血浆外渗,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容量减少.引起休克
4.掌握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措施理措施。
第四节肾综合征出血热
二、病原学15分钟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15分钟
四、护理评估
(一)流行病学资料 10分钟
(二)身体评估25分钟
(三)辅助检查 5分钟
(四)心理、社会状况 5分钟
(五)治疗要点20分钟
四、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10分钟
五、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5分钟
效则为ARDS
第 6 页
长 沙 市 卫 生 学 校 教 案 纸
⒔若患者出现端坐呼吸、发绀、心率增快、咯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布满湿罗音.则为急性左
心衰竭
⒕若患者出现再次发热、咳嗽、咳黄色痰、肺部呼吸音异常.则为肺部感染
⒖若出现上述表现应予以相应护理
(三)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
①密切观察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目标教学教案(首页)
专业:护理学科:传染病护理学班级2011级护理5-6班授课时间:3月27日、4月1日
单元:第二章课题:肾综合征出血热课时:4学时
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
1.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点。
2.熟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3.熟悉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
1000mL左右
④发热后期遵嘱给予20%甘露125~250mL静滴.以提高血浆渗透压
⑤低血压休克期.患者取平卧位.保暖.输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护好血管.遵循早期、
快速、适量的补液原则.快速静脉输入液体.以平衡盐液为主.晶胶结合.力争4小时内血
压稳定
⑥依病情决定5%碳酸氢钠的输入量.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
心肺体征
⑦血压过低时遵嘱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
⑧多尿期给予口服补液.同时注意补充钾、钠、氯、钙
3.体液过多的护理
①评估体液过多的原因及程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②严格控制补液量:每日进水量=前一天液体排出量+500mL.以口服补液为主.静脉补液
第 7页
长 沙 市 卫 生 学 校 教 案 纸
时应控制输液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