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教案-光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的物体,称为光源。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
究《光源》。
6
6.讨论: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光源?
7
7.学生交流,教师播放视频补充。
认识光源
8.小结:看来,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光源。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给予大量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 光源会发光。通过与反光物体的对比,让学生感知光源还是会自己发光 的。]
给光源分类
6.小结:看来,人造光源也在随着人类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迭代。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在知道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 光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光源,知道各种光源同中有异。通过分类活动, 也传达给学生在研究庞杂大量物体时,分类往往可以是一个先遣步骤,它 可以让我们的研究逐步聚焦。如分类后,让学生聚焦于人造光源,通过排 序活动,了解人造光源在随着人类需求的变化不断更迭;分类后,聚焦于 某一人造光源,通过观察研究发现更多光源的特征,也就过度到下一环 节。]
【课标落实】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会自己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知道光源发光需要消耗能量。 科学探究: 1.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知道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2.能通过观察发光现象,区分光源与反光物体。 3.能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了解物体发光的过程,知道光源发光需要能量。 科学态度:
光源
光源
(2)分类 自然 光源 人造光源
(1)会自己发 光的物体称光源
(3)光源发光 需要消耗能量
谢谢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11.交流讨论:你知道这些物体发光都消 耗了哪里的能量吗?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13.小结:看来,光源发光的过程中都有 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光能。
[设计意图:聚焦2个人造光源,在观 察比较的过程中,了解光源发光是需要 消耗能量的。]
课堂总结
全课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对光源的学习,你对光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有没有产生 新的疑问? 【板书设计】
【课标落实】
本课教学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讨论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 光源,进而学会给光源分类。第二部分,分析图片呈现的发光现象,知道可见的物体分为两类:光源与反 光物体。学会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第三部分,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了解物体 发光的过程,认识发光需要能量。 【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奇妙的光》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五彩缤纷的光世界,知道了光的明暗、 强弱、颜色等变化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对与物体发光、反光、彩虹等现象也有了初步的认知。但 是对于光的传播,学生并没有完整的概念建构,它们并没有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的系统 认知,也缺乏对作为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的光的认知。而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先从对光源的认识开始。 通过观察和分类,让学生开启对光的系统认知;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初步建构能量观。
【课标落实】
1.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分享与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通过观察和排序,知道人造光源会随着人类需 求的改变而不断更新迭代。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发光物体的特征,鉴别光源与非光源物体。 【教学难点】 观察某些物体的发光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火柴、蜡烛、细钢丝、带鳄鱼夹的导线、电池、沙子、托盘。 【教学时间】
【课标落实】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 求。 3.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有 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 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教材分析】 《光源》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的第一课时。通过二 年级上册第4单元《奇妙的光》的学习,学生探索了光影等现象,初步认识了 光的世界是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也知道了光的明暗、强弱、颜色等变化现 象。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光,认识它们的 形成特征与性质,围绕物体自己能否发光,也就是鉴别光源这一主题展开。
【课标落实】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 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 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 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给光源分类
1.出示上述讨论确认的光源图片,试着给光源分类。 2.学生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 3.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能根据光源的不同特征来给它们分类。 像这样,老师也把光源分为了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两类。 4.交流讨论:你知道这些人造光源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吗?通过一段视 频(人造光源/灯的发展史)我们来了解一下。 5.生汇报。
1课时Biblioteka 认识光源11.观察图片(太阳、雷电、萤火虫、篝火、点 燃的蜡烛、烟花),找物体的共同点。
2
2.生汇报:都会发光。
3.观察对比:这些物体(图片:月亮、投影幕
3
布、玻璃幕墙)也很亮,看着也会发光。和刚
刚的物体一样吗?
4
4.生汇报:不同,这些物体是反光。
5.揭题:是啊!科学上我们把这些会自己发光
1.光源
演讲人
目录
01
02
1课时
光源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观察蜡烛与细钢丝的发光过程
8.学生交流:电池越多,细钢丝越亮。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10.小结: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蜡烛发光的能 量来自蜡烛本身,细钢丝发光的能量来自电池。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12.学生汇报:燃烧的物质的能量、电能、 动物吸收营养转化而成的能量、……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9.比较和蜡烛的发光的共同点。
观察蜡烛与细钢丝的发光过程
1.交流回顾:点燃的蜡烛是人造光源的一种。我们曾经观察过正在发光的蜡烛,还记得是什么样的吗? 2.今天这节课,请你们再来观察:1. 发光过程中,蜡烛有哪些变化?2. 思考谁让蜡烛持续发光? 3.学生实验后汇报:(1) 蜡烛融化、变短(被消耗)(2) 消耗氧气 4.小结:看来蜡烛发光是需要消耗物质的。 5.师演示并讲解:老师这儿还有一根细钢丝,能想办法让它发光吗?如果给你几节电池和导线呢?这是 我们曾经连过的电路,能给你灵感吗? 6.生猜测后实验。 7.演示并讨论:课前老师也做了实验,并且拍下了2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