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情感认同的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现状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0fe30d9ec3d5bbfd0a74d0.png)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现状与对策研究作者:李艺炜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
在当前大学校园中,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度不高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分析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同现状和问题,提出增强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程认同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现状;对策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作用,其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流、碰撞,高校大學生受到了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所以,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同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同主要是指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价值、属性表现出的心理上的接受和价值上的选择,进而达到情感上的认同,并指导自身自觉行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
笔者选取了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材料学院、电信学院、管理学院、文法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学院、外语学院等学院的207名在校生,通过调查问卷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同的相关资料,采用定量研究、定性分析的方式,对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的认同现状进行分析。
二、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同的主要内容1.思政理论课程的实用价值。
对思政理论课程价值上的认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对社会价值的认同是指高校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对个人价值的认同是指高校大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相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积极学习最新的政策、精神,从而确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现状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0fe30d9ec3d5bbfd0a74d0.png)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现状与对策研究作者:李艺炜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
在当前大学校园中,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度不高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分析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同现状和问题,提出增强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程认同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现状;对策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作用,其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流、碰撞,高校大學生受到了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所以,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同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同主要是指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价值、属性表现出的心理上的接受和价值上的选择,进而达到情感上的认同,并指导自身自觉行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
笔者选取了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材料学院、电信学院、管理学院、文法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学院、外语学院等学院的207名在校生,通过调查问卷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同的相关资料,采用定量研究、定性分析的方式,对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的认同现状进行分析。
二、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同的主要内容1.思政理论课程的实用价值。
对思政理论课程价值上的认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对社会价值的认同是指高校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对个人价值的认同是指高校大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相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积极学习最新的政策、精神,从而确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bf3b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e.png)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以及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内容单一、教育方式过于单向、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本文将通过调研分析现状,提出改进思路,并给出实践导向的结论。
二、现状调研根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 课堂内容单一: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以教材为依据,内容单一,缺乏实际案例的引入和具体问题的讨论。
2. 教育方式过于单向: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3. 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兴趣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只是完成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改进思路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思路:1. 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社会问题等来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探索多元化教育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多种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以通过设置挑战性的任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四、实践导向结论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改进思路的提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实践导向的结论: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2.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互动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五、问题进一步阐释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阐释以下问题:1. 如何引入实际案例和社会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和社会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
新时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认同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认同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674b39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6.png)
新时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认同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一、引言高校思政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新时代下,由于社会环境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认同程度不尽相同,需要深入分析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本文将就新时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认同现状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现状分析1.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较低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他们对思政课的认同度较低,觉得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难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思政课的传统教学方式也难以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度不高。
2.思政课内容单一化,缺乏针对性在现实中,大部分高校思政课的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围绕国家和理论知识展开。
然而,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逐渐多样化,他们对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希望思政课能提供更多基于现实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当前思政课内容的单一化,导致学生对其认同的程度降低。
3.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亟待调整思政课的教学是一个专业性较高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然而,在目前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专业素养不足、教学经验有限的情况,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亟待调整,培养更具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
三、存在问题分析1.教学模式陈旧,难以引起学生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过时,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政课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思政课内容过于理论化传统思政课内容主要是国家和理论知识,缺乏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和素材。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较低,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种过于理论化的内容难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学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3.缺乏实践环节和综合评价体系思政课的教学应该注重思想与实践的结合,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情感认同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情感认同](https://img.taocdn.com/s3/m/760bb4bcfc4ffe473268ab06.png)
141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情感认同[作者简介]刘薇,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高校教育教学管理。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情感认同刘薇(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摘要:思政课是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情感认同的重要程度开始凸显,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提出了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使教学工作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进而提高思政课教书与人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思政教育 情感认同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5-0141-02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和意识形态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期间学生完全处于相对独立的生活状态,与高中阶段相比较,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到现实社会生活和虚拟的网络社会,容易受到各种不健康思想和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以大学生的情感认同为基础,开展积极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感认同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情感认同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具有选择性作用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对不同事物具有不同情感和内在参考标准。
通常情况下,情感认同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某种事物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目的,情感就会发生积极的认同作用,反之,如果某种事物不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就会产生不接受或排斥的情感认同,甚至是躲避和逃离。
[1]高校思政教育课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应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模式设计,使其更符合学生的情感认同,学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只有让学生产生兴趣,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情感认知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思政教育课的教学效果。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教育及其策略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教育及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6d05a7a7fd5360cba1adb78.png)
本科毕业论论文题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教育现状及其策略姓名:学号:系(部):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1 年 4月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情感教育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的教育力量,它是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者的感情共鸣,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
情感教育的运用对于增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探索和研究目前情感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其策略,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情感特点和心理需要,积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策略AbstractEmo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process, education is the so-called emotional feelings as people's development, one of the important fields of education for its inflict power, it is through language art, image of infections and behavior,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edagogue emotions provoked resonance, and help them form correct ideas. The use of emotion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hancing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y is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quality has very good effect.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otion education exist many problems, cannot satisfy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at present emotion educati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y, treat correctly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actively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educator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university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affective education;strategy目录前言 (1)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的含义 (1)(一)情感教育的定义 (1)(二)情感教育的内容 (2)(三)情感教育的特征 (2)(四)情感教育的目标 (3)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3)(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忽视大学生情感需要的倾向 (3)(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情感教育存在误解 (4)(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4)(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的缺失及弱化 (4)(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的阻碍 (5)三、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的策略 (5)(一)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情感特点和需要 (5)(二)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三)协力促进情感教育的合力 (6)结论 (7)致谢 (8)参考文献 (9)学校的教育及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6c0ac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3.png)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摘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讨了提升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案例分析部分展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影响因素分析揭示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
结合以上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加强师生沟通、注重实践教育、倡导创新思维等。
展望未来,可以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策略,措施,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建议,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群体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当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亲和力不足、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育效果。
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有必要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探讨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改进策略,从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结论,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当今社会,在世界各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更显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策略和措施,才能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情感认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情感认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bcef770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9.png)
情感认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概述在当今社会,情感认同的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情感认同是指个体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主观上产生的一种认同感。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情感认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情感认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产生高度认同感来促进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专业发展。
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情感认同的作用,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享受思政教育。
情感认同的概念情感认同是指个体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主观上产生的一种认同感。
情感认同的形成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主动地去参与其中,从而促使个体自我理解、自我认识和自我表达。
情感认同需要从人的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了个人的经历、信仰和价值观等感性属性和智力、知识、语言、逻辑等认知属性。
而情感认同的产生是基于爱、恨、快乐、悲伤等情感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体进行自我表达和自我评价来实现的。
情感认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能够充分了解和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这个过程中,情感认同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情感认同可以促进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价值感。
此外,情感认同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发展,使学生对专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这些都是高校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情感认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1.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重要人士来校演讲、进行座谈会等活动,通过带学生去实地体验来提升情感认同。
2.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来加深情感认同,增强学生之间的同情心和团结合作精神。
3.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让学生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情感认同。
4.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学校应该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总结情感认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亲身体验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们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价值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与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b1631a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e.png)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与对策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在校学生都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受益者,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的必修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一、现实问题1.学生参与度不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是“听之者寥寥,无助于素质的提高和心智的增长。
有些高校甚至取消了思政课,也有一些高校停止了思政教育的课程,对于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效果影响不小。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单一、理论过于抽象,不够贴近实际,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
这些内容学生听起来非常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和参与,对思想教育的效力影响很大。
3.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有差异,缺少具有丰富思想、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的高素养思政教师队伍。
二、对策措施1.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参与度,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育计划中,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推动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开设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们通过角逐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课程。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适应现实需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和人生烦恼,更注重将理论上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个性和创新意识。
为此,高校可考虑引入一些新的课程设置,如个人发展规划、志愿者服务、情感教育等等。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素质高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培训和研讨,对教师教育思想的引导和培养。
鼓励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理论思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结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但当前仍存在种种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提升学生参与度、丰富教育内容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加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a4bad2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5.png)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重要课程,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出现下降趋势,需要深入研究认同感的具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现状分析1. 思政课的重要性与作用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道德品质等多重功能。
它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近年来,虽然思政课内容逐渐讲求实用性和趣味性,但是一些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依然下降。
他们认为思政课内容抽象、与实际脱节,无法解答实际问题。
另外,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持有消极态度,认为思政课没有实际意义。
三、存在问题1. 思政课内容与学生期望的脱节思政课的内容相对抽象,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
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更关注实用性的知识和能力,而思政课内容相对偏向理论,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2. 思政课教学方法不合理目前,很多学校采用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互动和参与。
这种教学方法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造成了一定的认同感缺失。
四、影响因素分析1. 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思政课的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直接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同感。
如果思政课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生很可能会更加认同这门课程。
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有效性针对现有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如果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五、对策建议1. 调整思政课内容在思政课内容设计上,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提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案例和讨论,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增加他们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b482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0.png)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单一化、教育形式陈旧化以及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
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应该采取多样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以及加强师生互动的对策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学生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师生互动、多样化、创新、提升质量、发展展望。
1. 引言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之一。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党性觉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途径。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久稳定和发展。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其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跟时代变化,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认知方式和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9c4f6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4.png)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一、现状概述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认识观念混乱。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混乱,他们对基
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缺乏,把握不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思想修养,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有所减弱。
2、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
师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不高,缺乏创新意识,没有足够的热情和投入,导致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
3、教育模式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缺乏兴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4、监督不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监督不力,校内的监督机
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缺乏纪律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二、对策分析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
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
论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学生的思想修养和思想认识。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dbb90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61.png)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
时至今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日趋重要,围绕这一教育,让我们来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可以认为,思想政治课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生活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时期,此时,大学生们能够深刻地理解道德的重要,能够体会到什么滋味,才能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但是,我们不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帮助大学生酝酿行为良心,培养道德观念。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应该重视情感教育。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让学生感受到真切的道德伦理,形成“良心”。
首先,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道德伦理实践中释放情感;其次,可以让学生学习伦理常识,深刻体会道德的重要;此外,可以开展实践专题讨论,让学生就道德伦理问题进行讨论,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极为重要,因此,大学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下大力气开展情感教育,真正把“情”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思政教育认同情况调研及分析
![思政教育认同情况调研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85d05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6.png)
思政教育认同情况调研及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
然而,这种教育方式是否能够被广泛认同,不同学生对此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为了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我们针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在问卷中提出一些问题,以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问卷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是有必要的。
在评价思政教育的效果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促进个人成长、培养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许多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创新和实践性,让学生更加关注现实社会和社会问题,并有更多的参与和实践机会。
然而,一些学生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其中,有些学生认为思政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设计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性。
另外,一些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教师资质和素质提出了质疑,认为有些思政教育教师经验不足,无法有效引导学生。
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思政教育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思政教育:1.多样化的课程和实践形式。
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进步,具体包括社会调研、校外实习、社区服务等方式。
2.专业化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招聘思政教育教师前,需注重人才的素质和经验,通过职称评议、学术会议等需要教师经常参加学术活动,提升教师知识和经验的渠道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3.设立奖项和鼓励机制。
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热情,应该设立奖项和鼓励机制,例如设立优秀思政课比赛、实践创新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综合以上建议,我们认为思政教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育工作,在促进学生的思想和品德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困境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困境原因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1eb0c73866fb84ae55c8d06.png)
思 想政 治工 作 教 育 者在 课 堂 上 要 勇于 面 对 社会 现实 ,剖 析社 会
认 同主体 出于 存 在 需 要 的考 虑 ,对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自觉 自愿 问题 ,更 加 艺 术 地 引导 学 生 的 价值 塑造 与成 长 。
的承 认 、认 可 、赞 同乃 至 尊 崇 的倾 向性 态 度 ,并 主 动 以 思想 政 治
思政 教 育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 同困境原因分析及对策
衡 兀 兀
(南京师 范大 学马克 思主 义 学院 江 苏 ·南京 223300)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认 同既是 思想认 同,又是行 为认 同。它不仅关 系到思想政 治教育的形 象,更直接影响思想政 治
2.2教 育主 体 :说 教 异 化
教 育 的 要 求来 规 约 自 己的 言行 举 止 ,以求 自身 思 想和 行 为 与 思
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看 ,存在灌输“异化”现象 。灌输
想政治教育要求趋于一致,最终将 自身投入到这一事业 中的活 的方法 以马列宁主义关于灌输的理论为依据,但是当灌输偏离
在 全 国高 校 思 想政 治 工 作会 议 上 ,习近 平 指 出 ,“长 期 以 素 多 ,分 析 社 会 现 实 问 题 少 。 思想 政 治 教 育 具 有 阶 级 性 ,但 思
来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队 伍 兢 兢 业 业 、甘 于 奉 献 、奋 发 有 为 ,为 想 政 治 教 育 最 大 的阶 级 性 就 是 人 民性 。因 此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不
中图 分 类 号 :G41
文献 标 识 码 :A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3079657fd5360cba1adba3.png)
息的接收 , 将 自己的使命灌注到人民幸
福 、国家富强和民族未来上来 口 】 。
、
情感教 育的作 用
1 . 价 值 引 导 作 用
情感教 育的重要 作用之一就是价值
二 、大学 生思想 政治 教育 工作中的情感教育的实现途径
1 . 树立 “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
对 思想政 治教学 的内容 了然于胸 ,采用 适 当的方式将其传授 给学 生。最后 ,思 想 政 治 老 币不 仅 是 学 生 学 习 的 教 育 者 ,还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教师要走
参 考 文献 :
式, 根 据时代要求培养正确价值观和道 德观 , 鞭策大学生积极 向上 、 精益求精 】 。
2 . 心 理激 励作 用
需 求 ,这样 才能够保 证情感教育在思想 念 ,在共 性 教 育 的基 础 上注 重 个性 教
当前大学生具有强烈 的竞争 意识和
求知欲望 , 情 感敏 感 、 丰富 , 独立 自主 。 但 是社会经验和阅历 的缺 乏导致 其在 判 断 正误的时候 出现迟疑和偏 差。通过 情 感教育能够在课堂 上实现在潜移默化 中
1 0 2 .
情感教育 的另一个 重要价值所在就
作者 简介
大程度激发人的潜能 。 因此 , 情 感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人 , 落
脚 点和归属地也是人 。人 的尊严 、价值 和情感都是不可或缺 的成分 ,将人看做 是资本 ,实现最优化 的价值和能力 的配
[ 3 ] 王冠中 . 大学 生思想 政 治教育 实效 性研 究述评 [ J ] . 北 京 教 育 (高 教
素 ,在 教育过程 中发挥着 不可或缺 的作 是实现人 的自由全面发 展。将 情感教育 融入思想政 治教育 ,能够使 学生获得更 为全面 、 综合 的教 育和 知识 , 包含政治 、 个 性化 的发展和全方位的提升 。 3 . 提高教师的情感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情感的有效表达与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情感的有效表达与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5482ba33bd64783e09122b3f.png)
河北农 业大 学学 报 ( 农 林教 育版 )
J o u r n a l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He b e i ( A g r i c u l t u r e& F o r e s t r y E d u c a t i o n )
归纳为 3大 部分 : 认知系统、 情感 系统 和操 作 系
信任和崇拜 的人 的影 响和暗示 。教师对学生的情 感倾 注 , 对教育 的成效影 响很 大。国 内对 教师 情 感素质 的研 究起步 较晚 , 对高校教 师情感 素质 的 研究是随着改 革开放后我 国高等教育实践 的需要 而兴起 的。回顾新 中国成立 以来我 国的高等教育
高校 思想政治 理论 课教 学 中教师 情 感 的有效 表 达与提 升
李旭 华 。
( 贵州 师范 大学 马克 思 主义学 院 , 贵州 贵 阳 5 5 0 0 0 1 )
摘 要: 高校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身份特殊 , 情感素质应成为他 们教 学 中必备 的基本素质 。加 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师情感素质 的有效表达 与提 升 的研 究具有 重要 的理论 与 实践价值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师教 学 中情感素质 的有效表 具体表现 为对 大学生人格 的尊重 、 对大 学 生发 自内心的关怀、 对大 学生学 习的合理期 望和对 大学生情 绪的感染等 方 面。 高校 思想政 治
第 6期
高校 思想 政治理 论课 教学 中教 师情感 的有 效表 达 与提升
1 0 7
我 国逐 步探索 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 , 集 中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素质结构的完善和教学 的改革与创新 ,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的效用 ,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 的教学提供一定 的借鉴意义 。本文采 用立足 于实践 的研究方 法 , 基 于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 学 的实 际 , 提 出高校 思想政治 理论 课 教学 中教 师情 感 有效 表达 的路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cc9c5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3.png)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本文将从认同的内涵、认同的形成因素、认同的特点以及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进行深入分析。
一、认同的内涵认同,即心理学用语,指个体对一种社会认知的感知,对社会一个特定因素具有情感和价值,产生抑制和作为自己社会性特征的认知和情感性的评价,是个体情感、认知和社会性因素的多种相互关系的心理机制的结果。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形式和细节等方面的认知、认可和认同。
认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投射,是一种对外部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情感色彩。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同不仅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和认同,还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追求和实现等方面的内在心理状态。
二、认同的形成因素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形成是个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因素的多种相互关系的结果,在具体形成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形成的重要因素。
社会环境中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社会风气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谐发展等都能够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而反之,社会环境中的政治动荡、社会不稳、负面事件等会减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2. 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社会基本单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家庭中的家教方式、家庭氛围、家庭价值观等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中,如果得到了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 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环境、教育氛围,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情感认同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情感认同](https://img.taocdn.com/s3/m/a740507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2.png)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情感认同作者:纪兆雪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34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始逐渐由单一的知识的教学过渡到学习方法的教学。
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所以教师在解决学生学习疑惑的同时,更需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
要想真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情感认同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而言,情感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通过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实际与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以下策略。
一、教学内容选对情感点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的教学内容普遍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便会使整个思政教学课堂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要想提高学生对思政的学习兴趣,教师则必须提高教学内容的情感性,使教学内容能够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当中。
所以,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分别是与时事政治相联系以及紧贴学生的生活。
当前的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正逐渐成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尤为活跃,对于国家的时事新闻贴别关心,同时又情感丰富,亲情、爱情、友情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情感激发点。
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未知知识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好奇心理,如果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新的发现便会产生愉悦的情感。
所以,在此基础上,高校的思政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时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体会到教学内容的情感性,产生积极的情感。
二、教学方式紧扣动情点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应当紧扣动情点,从而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的积极情感。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情感感染法、活动激励法等等,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的情感引导,学生必将在思政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中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知识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作用,可以采用情感感染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情感认同的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
作者:杨丽平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4期
摘要:在高校课程体系中,思政课的地位与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
然而,思政课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认为加强思政课课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认同,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校思政;理论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思政课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状况直接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校思政课是是培育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一直是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所关注的,本人是思政课教学的一线教师,本文认为加强思政课课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认同,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情感认同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高校思政课情感认同的内容
情感认同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教师的情感认同,一部分是学生的情感认同。
(一)思政课教师的情感认同。
1.教师对所讲授内容的情感认同。
工作在一线的思政课教师,只有自身认同所讲授的内容,才能将自身的情感融于课堂,才能打动学生。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教师的真情实感,则很难认同思政课堂上所接受到的价值观。
2.对自身职业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在职业中找到满足感和幸福感。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思政课的课堂效果。
3.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认同。
当前教师们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已大不如前,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呈现一种浮躁心理。
功利性、目的性特强,“师道尊严”下滑。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作为教师,必须调整心态,转变角色。
我们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比如他们的主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特质,这一群体的特质、优点和长处,正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未来民族伟大振兴的力量源泉。
(二)学生的情感认同
1.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情感认同。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活动,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关系。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使学生学有所成,教师的教至关重要。
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认同教师、认同思政课,从而激发起学习思政课的热情,这需要教师理论学识和人格品质的完美结合。
2.学生对思政课的情感认同。
在思政课的开课之初,要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对学生自身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
二.高校思政课情感认同的现状
2017年两会时教育部部长在答记者问时对思政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他说道“我们到高校调研,了解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到。
原因是内容不适应需要,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
解决方式有几点,一理论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注入实践活力,感受到理论来自于实践可以指导当代中国,筑起同心圆;二育德和育心相结合,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同时引导大学生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文化,健康成长、修身养性。
”①在陈宝生部长提到的两个解决方案中其中一个是育德和育心相结合,其中的育心我们可以理解为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提高思政课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现在思政课情感人认同的现状如何?
有部分同学对于时事政治本身是有很大兴趣的,希望通过思政课堂听到老师对时事政治的点评,多了解国家和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但是思政课堂上更多的是理论的讲解,理论的讲解如果没有生动的案例同学们就会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很枯燥无味,难以听进去,这也是大部分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是“洗脑课”或者是“背诵课”考试的时候背背就可以了,平时并不需要认认真真的学习,而且思政课只是他们认为的文化理论课,并不能像专业课那样对他们专业技能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学生的这种心理,导致同学们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同学甚至逃课去做其它他们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有的则是从众心理,他不去了那我也不去上,有的同学即使在思政课堂上也选择学习其他的科目。
如说上面说的是学生不重视思政课的主观原因的话,还有部分客观原因使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中授课教师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授课的教师的魅力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部分授课老师授课照本宣科,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没有精彩的足够吸引学生的案例加以解释,讲课没有侧重点,千篇一律,而且缺乏创造性。
而且在讲课的过程中和同学们互动也不够,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
又的教师则是和学生零沟通零交流因而不能详细了解同学们对于此课程的需求,更不能培养同学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有的老师自己本身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教授的课程没有职业认同感,也有些许的消极心态,这对于同学们的消极态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情感认同的策略
(1)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
思政课教师是思政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建议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
1.提升思政课教师对所教授课程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教师是否对思政课有很强的情感认同,关系到讲课的效果。
如果思政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有强烈的认同感,则会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情感认同,从而使思政课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情感认同的提升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加强对思政教师队伍的马克思理论素养的提升,以及对国家认同感的提升,个人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2.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
个人认为,把当下最热的新闻热点和思政理论课相结合,会大大的增加思政课堂的趣味性。
(2)提高学生在思政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小组讨论选择代表发言,谈一谈对某个热点问题的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多种办法,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总结思考和发现。
参考文献
[1]http:///c/nd/2018-03-16/doc-ifyshfuq1236723.shtml
[2]情感认同:思政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J].任志芬.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18.05.
[3]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J].胡彩业.零陵学院学报.2003(S1)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