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论文4000范文(热门3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论文4000范文(热门37篇)
1实践教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
要环节。

然而在护理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存
在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内容
及方法缺乏科学性、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护理专业
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此,探索出适合于护理专业的实践
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护理专业是基础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

为此,采用以校内实
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适
应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

3个
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和护理措施等专业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出现的现
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这对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护理教学仍然以教师课堂讲授和实训教学为主,
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被动的“灌输”对象来进行培养的,教师往往过
多地强调其接受性而忽视其能动性。

由于许多学校没有建设实训基地,因
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的学校并不多,能让学生去医院见习的也不多。

因此,通过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可以梳理好理论教学
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强化实践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仅是提升护理
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更是为护理专业的理论教
学提供了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是运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保障
护理专业以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方面的高素质
专业人员为目标,属于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

因此,通过3个层次
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保障,可以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
上更为严格。

可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
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通过让学生在医院进行毕业
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更是为学生和医院创造了相互了解的平台。

因此,通过建立与护理行业发
展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
型人才,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

3护理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保证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质量,我校早在
2000年就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目前已发展成为省级
财政重点资助的专业实训中心。

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的建立和成功运行,为
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保障。

校内实训中心实践教
学体系的建设紧紧围绕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
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来进行,以实训教材的编写为
主线,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
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以疾病护理过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自行
完成整个护理程序等开展实训教学。

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体系的建立
教学见习体系的建设以附属医院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的临床见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启发及指导作用,充分发
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培养
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实践、沟通协作和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自
觉完成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体系的建立
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而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
基地,让学生深入医院临床一线进行毕业实习,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
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为此,笔者将从以下3个方面
加强和保障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体系的建立。

加强校院交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完善毕业实习体系的机制和管理措施
学生到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的时间定在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完成专业
课程的学习,具有到实际工作岗位实践的基本能力。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
管理、评估和监督机制,是保证毕业实习良性运转的重要前提。

毕业实习
采取医院与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习计划、组
织、实施、检查和监督等。

应根据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由学校教师与医院临床一线专家共同负责制订和编写实习计划。

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岗位训练和操作,全程跟踪学生的毕业实习,并将医院作为护理教学的实践场所,结合医院的实际护理操作流程讲解专业知识,以拓展教学内容和改善教学方法,完成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再培训。

建立毕业实习的考核评价机制
毕业实习的考核由学校与医院双方共同参与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实习表现与实习报告两方面。

其中学生的实习表现与实习报告各占整个考核的50%,实习表现包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无违纪现象、能否严格遵守和掌握护理操作规程、能否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岗位实践等。

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自行完成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综合学生的毕业实习表现以及实习报告,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通过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有意识地培养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竞争能力。

一般资料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抢救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52岁。

肝硬化28例,急性胃黏膜病变2例,消化性溃疡10例,消化系肿瘤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经过治疗护理,治愈28例,好转12例,转外科手术5例,病情恶化及死亡3例。

观察方法
观察神志、四肢情况:出血量在5%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在5%以上
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

密切观察血压和尿量:尿量能反映组织灌注情况,尿量不小于30
ml/h。

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时,患者表现为脉快,收缩压低于80 mm hg(1 mm hg= kpa),四肢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浅而快,神志
不清等。

一旦出现应立即采取去枕平卧位,注意保暖、吸氧,及时通知医生。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输血,应尽量用新鲜血液。

选择大号针头进行静脉
输液或给予静脉留置针,以便在大出血时能迅速补充血容量。

观察有无黑便排出及排黑便次数、质、量:通过对黑便次数、质、量
的观察,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消化道出血>60 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
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则表现为黑便,反复呕血或黑
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

观察有无再出血迹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经常反复,出血控制后
仍应观察有否再出血,如患者反复呕血、黑便,颜色由黯黑变为暗红,甚至
呕吐物转为鲜红色,血压、脉搏不稳定皆提示再出血。

骨外伤不仅会对病患机体产生损害,还会严重影响病患心理。

因此,
在骨外伤急诊中,护理人员要抓住病患的心理,借助自己的专业护理技术
给予病患相应的人文关怀,才能稳定病患的情绪,使病患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最终达到提高治疗及护理质量的目的。

心理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在科学理论的统筹指导下,和病患进行友好、
科学的交往,并不断改变及影响病患心理行为、心理状态,有效发挥其护
理作用的一种护理方法。

在急诊骨外伤中,大部分均是意外事故所致,病
患极有可能面临瘫痪及截肢等问题,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有研究显示,不良情绪会对病患的康复、手术效果及预后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
在常规骨外伤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骨外伤急诊病患科学、有效的心理护
理就极为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护理的有效率、病患的满意度100%,均显著高于常规组,而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却显著低于常规组,这
表明对病患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要以病患的实
际情况为依据,充分、合理的应用心理护理措施进行骨外伤急诊病患的护理,才能促进病患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对骨外伤急诊病患实施护理的时候,要充分应用心理护理,才能保证护理质量,改善病患护理的满意度及护患关系,降低病患的
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是必不可少的骨外伤急诊病患护理方法,值得在骨
外伤急诊病患的护理中应用。

【关键字】神经外科;护理;问题
1引言
对神经外科病人的护理工作难度是非常大的,因其病情变化快,出现
的问题一般较急,涉及的领域也在逐渐扩大,对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护
理技术还有应急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神经外科的护理过程中,经常会
出现病人病情不稳定,发病突然且变化多端等问题,这就使得护理人员的
护理工作经常出现风险。

护理人员要尽量减少护理不当给患者带来的损害,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防范护理风险。

2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护理人员相关法律法规观念淡薄
新技术的开展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专科理论知识的缺乏
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和应急反应能力差
神经外科的病人经常会出现病情急剧变化的情况,并且病危、病重情
况较多,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突发事件反映、
处理能力,这样才能在患者出现问题时及时的处理和应对。

如果护理人员
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就可能在出现突发情况时惊慌失措、找不到问题的关
键和解决方法,导致错误的处理方案产生,进而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医患关系。

细节部分注意的不够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
51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综
合护理方法。

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

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明显
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
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糖尿病是临床上内科多发的代谢紊乱性疾病[1]。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医学界关注的
世界问题[2]。

由于患病群体的特殊性和患病年限普遍较长,长期的治疗
使患者陷入负面情绪和消极治疗状态,引起以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应激
激素的分泌,和胰岛素发生拮抗,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康复[3]。

据报
道[4],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病情。

基于此,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

试验组患者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

对照组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

两组患者一般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等生理指标情况。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
(1)健康宣教: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和自身体质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方案,使患者加强对糖尿病的认知和自身护理;
(2)综合护理:加强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深度沟通和交流,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给患者讲授疾病的发展阶段和治疗依从性,使患者排除负面情绪。

此外,教给患者自己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配合急救,急救护理期间适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情况;
(3)用药护理:督促患者养成按时按量服药的习惯,正确注射胰岛素;
(4)饮食干预:低钠低脂高纤维饮食,宜食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戒烟戒酒;
(5)建立温馨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老年患者的孤独感较强,社会价值意识缺乏,抑郁焦虑。

因此,有必要和家属进行沟通,帮助患者重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并早日回归社会;此外,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促进康复。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病症基本消失,血糖水平接近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糖水平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均无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不断上升,各种不良的生活饮食方式随即出现,过度肥胖以及高血压等均会引起老年糖尿病的发生[5]。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缺乏典型性且发病率高,时常出现低血糖等不良症状和多种严重并发症。

其中,主要为以60岁以上患者为主[6]。

糖尿病是终身性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多抑郁。

综合护理是医护人员借助各种途径和方法,给患者带来正能量,增加后续治疗的积极性的多种护理措施的总和。

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膳食护理并建立温馨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极大地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降低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