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课件(吉林专版)第一篇积累与运用

合集下载

2013中考语文复习.

2013中考语文复习.

• (除《安徒生童话》外,其他名著都 在语文教材内)
【积累与运用】 3名著阅读统计分析
• 名著阅读,6年共涉及13部(篇),其 中10部(篇)是教材上的,占77%; • (其中,《水浒》考查的次数最多)
【积累与运用】 4、综合性学习
• 例1.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 日”。请以“爱护地球”为主题写一段话。 (5分) (2009) • 要求:从下面所给词语中任选三个(多选 不限),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个字。 • 责任 警示 和谐 居安思危 同舟共济 山清 水秀
• • • • • • •
例3. 2009,《醉翁亭记》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谁 名: (2)欧阳修谪滁州 谪: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有亭冀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8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 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 • 19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 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 在滁州时: • 在颍州时: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 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 处。(4分) • 共同特点: • 好处: • (2)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带领游客们参观完殷 墟博物馆后,要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请你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段串联词,注意两个博物馆之 间的联系,过渡自然。(4分)
• 【积累与运用】6、修辞 • 例、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共4分) (2007) 在中央电视台慰问消防官兵的《同一首歌》节目现场,主 持人动情地说:“面对大火,人本能地往外逃出火海,因 为人的生命重于一切;而我们的消防官兵,则本职地往里 冲进火海,因为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1)主持人的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结合具体语句 谈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 (2)从以下选项中任选一项,写一两句赞美的话。要求 使用一种修辞方法,如比喻、对比、对偶、排比等。(2 分) A.农民 B.农民工 C.工人 D.解放 军 E.教师 选

全国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1章 积累与运用(新课标)课件

全国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1章 积累与运用(新课标)课件

[解析] A项中“高拾阔步”的“拾”应为“视”,“花鬘 斗数”的“数”应为“薮”;B项中“不可明状”的“明”
应为“名”;C项中“变换莫测”的“换”应为“幻”;D项
中“短小精捍”的“捍”应为“悍”。
第1讲┃ 中考真题体验
7.2012· 南京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D ) A.干涸——禁锢 鳞次栉比——不拘小节 . . . . B.祈祷——莱畦 惟妙惟肖——悄无声息 . . . . C.迸射——骈进 恪尽职守——刻不容缓 . . . . D.伫立——贮蓄 鲜为人知——显而易见 . . . .
D.绮丽(qǐ) 莫衷一是(chōnɡ) 炮制(pá o) . . .
[思维轨迹] A项中“猝”应读cù;B项中“绊”应读bàn,
“横”应读hânɡ;D项中“衷”应读zhōnɡ,“怏”应读yànɡ。
故选C。
第1讲┃ 中考真题体验 二、形声字
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常说的“秀才读字读半边” 就是读的形声字,在平时学习中应加强识记。
第1讲┃ 中考真题体验
家乡的歌舞曲艺独具地方特色:西安高腔激越高 亢 繁 kàng________,龙游灯舞威武奔放,开化草龙阵式fán________ 多。江山的手舞狮一dù________失传,幸得抢救,如今也被列 度 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1讲┃ 中考真题体验
9.2012·苏州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
第1讲┃ 中考真题体验
例 2 2012· 荣昌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馈赠(kuì 荣膺(yú ) . n)n 隐匿(nì 怡然自得(tá i) . . ) . B.晨曦(sé n) 阔绰(chò ) . . C.窒息(zhì 簇新(zú ) . ) . D.胚芽(pēi) 糍粑(cí ) . . 干涸(gù 山崩地裂(bōng) . ) . 蹒跚(cè 鳞次栉比(jié ) . ) . 胆怯(qiè 重蹈覆辙(zhé . ) . )

2013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方案课件13

2013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方案课件13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答题指导 答题指导
·新课标
│ 答题指导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 诗词鉴赏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中考示例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新课标│ 知识链接·新课标│ 知识链接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新课标
│ 知识链接
·新课标

中考积累与运用专题讲解pptx课件

中考积累与运用专题讲解pptx课件

真题回忆【2016】
4.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峰回路转,___________,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______, _______〞。〔《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 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 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 〞〔《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 静淡泊也是风雅。
真题回忆【2017】
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踏实∕踏青 奢侈∕风靡一时 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 鞠躬∕笑容可掬 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 推磨∕磨杵成针 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 剽悍∕膘肥体壮 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真题回忆【2016】
解题策略【字音】
1、审清题目,究竟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看清要求作答。 2、关于语音的辨析,要注意一些多音字在具体词语或句子中的 读音,以词辨音,据义定音,切忌想当然地依据声旁去读字音。 3、依据课本“提示〞和课文注音中的提示重点复习,注意积存。 4、对拼音的拼写规则要熟悉,对易混声母、韵母要严格区分开 来。 5、在具体答题时,可运用“比较选择法〞“排除法〞等。
语文专题剖析
第一部分 积存与运用
思路要清楚
中考当中,基础知识作为中考语文当中的第 一部分,主要包括字音、字形,成语俗语涵 义,病句辨析,句子排序,文学常识辨析和 名著理解,以及古诗词与文言文的默写,最 后还有个压轴题〔综合性分析〕。此部分内 容满分接近30分,占中考总成绩的四分之一

2013 年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复习

2013 年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复习

2013 年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复习一、近年来中考积累与运用概述内容:包括汉字书写、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词语、语言修改(改错字、病句等)、仿句、文学常识、古诗文名句积累、探究、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拟写新闻标题等,大体分为三类——语言材料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以及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等方面的考查。

分值:语言积累与运用约占全卷总分的20。

能力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题型:书写、古诗文名句默写、生字词注音、错别字、词语运用、修改病句、仿写、探究题、信息提取、名著阅读、对联、广告语拟写、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

考查特点:一体现综合性,把相关的基础知识整合起来考查,而不是孤立地考查某些知识点,重在考查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理解、感悟、表达的基本能力;二体现实践性(即运用),不是考名词术语,而是设计结合语文实践的试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题型预测及依据1、书写题2、古诗文名句题3、生字题4、词语运用题5、文章及病句修改题6、仿写题7、名著题8、对联题9、图文(表)题10、提信息题11、口语交际题12、综合性学习题《新课标》教学要求和评价建议:(一)识字与写字1.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2.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3.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二)口语交际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

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三)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

(四)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201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ppt(赛讲用)PPT资料26页

201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ppt(赛讲用)PPT资料26页

二、问号(?)
下列每组句子中的问号使用正确的是哪一句?
1.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错)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对)
选择问句,句中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2.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 (对)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 (错)
连续问句后均用问号。是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
3.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对) 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错) 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修改标点: 1.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2.完成50页西工大附中模拟题第2题
口诀: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四、冒号(:)
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的点号。
给下列句子□加标点符号
1.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 □ 两条长桌,四个椅 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一、顿号 (、)
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 一般为词、短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 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考试大多考查层次关系。
例如:作者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柏、古松、洞天、云海。
下面两组句子的顿号使用正确吗?
1.①他三十六、七岁。 ②距这里二三里。
(错,是概数,不用“、”) (对,是概数,不用“、”)
4.我不知道他的书放在什么地方? (错) 我不知道他的书放在什么地方。 (对)
• 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 句末不可用问号。
问号使用口诀: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处加“:”号,提示下文用冒号。
2.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

2013年中考语文备考必备精品课件:积累与运用(共195张,ppt)

2013年中考语文备考必备精品课件:积累与运用(共195张,ppt)

救,如今也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6.隶书蚕头雁尾、楷书方直端庄、行书流 水行云。请选择“翰墨”的其中一种字体, 临摹在方格里。
提示: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专题2
字词的理.近义词的辨析。如:“卑鄙”与“卑 劣”。“卑鄙”侧重品质方面,“卑劣”侧 重行为方面。 2.关联词语的辨析。如:“只有…… 才……”与“只要……就……”不能混用。
7.辨语法功能。在句中的意义、作用和充 当什么成分也是辨析词语的一个方面。如 “衷情”和“钟情”,前者指内心的感情, 偏正式结构,名词,作宾语,如“久别重逢, 互诉衷情”;后者是集中感情的意思,动宾 式结构,动词,作谓语,如“他一见钟情”。 8.辨使用侧重。有些词语意义非常相近, 但在使用上是各有侧重不可混用的。如“扶 养”和“抚养”,前者是扶助养活的意思, 可用于长辈,也可用于平辈,还可用于伤残 人员,而“抚养”则是抚育教养的意思,只
5.辨感情色彩。从词语的褒义贬义和中性 色彩方面辨析。比如“沟通”和“勾通”, 前者指交流联络使通连,后者指暗中串通和 勾结;前者是中性词,后者是贬义词。 6.辨词性类属。从词性方面辨析也是一个 重要方面。“品味”和“品位”,前者是品 尝体味的意思,动词;后者是品级层次的意 思,名词。如“高考失利,他首次品味到了 人生艰辛”,这句话不能用名词“品位”。
• 常见题型 1.选择读音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2.找出词语书写正确或有误的一项。 3.在句子中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所给的 拼音写汉字;判断词语的书写是否正确。 4.在田字格中规范、工整、美观地书写汉 字。 5.根据句子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汉字填 空。 6.在一段精美的句子中,给汉字注音或根
第二篇
积累与运用
专题1
识字与写字
考点自主梳理

中考语文复习 第一篇 积累与运用

中考语文复习  第一篇 积累与运用

第一篇 积累与运用第1课时 识字与写字近年来中考对字音、字形考查的重点是辨析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和同音字。

识字考查热点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3000个常用汉字,并要求考生掌握拼音基础知识,特别是拼音规则。

写字侧重考查对常用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书写。

常考题型可以分为字音字形辨识题、注音题、书写题和书写改错题。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综合题是近几年较为流行的考查形式。

字词考查素材主要源于课文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2014年中考仍然侧重对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的考查。

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选择题主要考查汉字的拼读、对多音字和形近字的辨识,填空题往往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考查,书写题要引起备考重视,综合题综合考查字音、字形和字义,也要引起备考重视。

【真题例析】1.[ 2013·黄冈] 州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其下的田字格中。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这类题型通常要求用正楷字书写,要求规范、整洁。

因此抄写时一定要注意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不能出现抄错字或乱涂乱改现象。

此类题的目的性和导向性很明确,就是要求考生们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 .[ 2013·聊城] 根据拼音写汉字。

我市河流众多,京杭大运河(wānyán)______穿城而过,波光粼粼的东昌湖绕古城而浩淼,城与水 (xiāngdéyìzhāng)__________,形成“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独特景观。

答案:蜿蜒 相得益彰【解析】本题考查辨音写字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所提供的拼音和具体语境正确书写汉字。

答好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做好生字词尤其是同音字、形近字的识记和积累。

3.[2013·德州]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悄.然(qiǎo) 休憩.(qì) 奇葩.(pā) 芒.刺在背(máng)B.玷.污(diàn) 涟漪.(yī) 打的.(dī) 头晕目眩.(xuàn)C.筵.席(yán) 气氛.(fēn) 片.酬(piàn) 寻章摘.句(zhāi)D.殷.红(yīn) 拮据.(jù) 塑.身(sù) 白雪皑.皑(ái)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辨音识字的能力,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它们非常容易被读错。

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课件(吉林专版):(全套20课时)-1

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课件(吉林专版):(全套20课时)-1

第18讲┃ 现代文阅读指要
中考常见题型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思路及方法
考试范围 现代文阅读包括三大实用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还包 括文学作品中小说、散文的阅读,戏剧、诗歌一般不会进入中考。从选文角度 看,无论是哪种文体,都要十分注意选择具有文化内涵,思想内容健康,具有 正确的价值取向,语言优美规范的文章。选文一般要求是名家名篇,贴近学生 生活,具有时代气息,对学生有教育意义。 我省最近几年中考一直以记叙文为主,下面以记叙文为例谈谈现代文阅读的 技巧和方法。 阅读技巧 1.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要特别注意浏 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 是小说,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 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 数了。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第十八课时
现代文阅读指要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第18课时┃ 现代文阅读指要
第18 课时 现代文阅读指要 第18课时 现代文阅读指要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教育网 -
第18讲┃ 现代文阅读指要
2.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 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 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 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 有可能形成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 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3.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 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 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 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 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课件(吉林专版):(全套20课时)

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课件(吉林专版):(全套20课时)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第19讲┃ 名著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部书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代表着 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显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 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 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 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 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作者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 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 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的写法。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 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 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 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急缓相间。
第19讲┃ 名著阅读指要
技巧点拨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 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 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 视野”“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 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 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 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名著主要考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 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姓名、简历、国籍等)、作品 (人物、情节、内容、主题、写法、文风)、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 考查。
教育网 -

吉林省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吉林省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情的句子。
第6页/共48页
• ①文“的章线纲的。索标”题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7页/共48页
三、常见的叙述顺序
• 1.叙述类型: •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
第11页/共48页
小提示
• 解题方法: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 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 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 用的句子。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些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 意思和全文的主旨。
• 解题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 顺。
•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 一从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 • 二从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 具体如下
第14页/共48页
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 伏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第24页/共48页
九、 分析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 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 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 主要有人物描人写和景物描写。
第25页/共48页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 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 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 不能笼统含糊。

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讲座课件

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讲座课件
上联:北京奥运圆国民梦想; 下联:上海世博展各国风姿。
改正:上海世博展华夏风姿。
2.合理联想,大胆想象。
示例—— 生活中处处皆有美的存在,细心观察生活,
你会感觉到诗境就在我们身边。请根据所给上 联,对出下联。
上联:清流旁观花落去; 下联: 高峰下见燕归来
2.合理联想,大胆想象。
联想方法:
(1)相关联想 (2)相似联想 (3)相反联想
古诗文记诵、理解与运用
◆ 中考复习策略
一、篇章梳理 二、系统归类
初中阶段对联教学
一、教学思考 二、现状分析
对联教学意义的思考
● 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化沟通的桥梁 ● 在最熟悉的地方发现语文的风景 ● 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 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对联教学现状分析
● 缺乏系统性 ● 缺乏连续性 ● 缺乏指导性
在中学阶段我们学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名篇, 受到了很好的文学熏陶和思想的启迪。请回顾所学的课文 内容,根据上联补拟出下联。
上联:范仲淹楼上观湖抒远志; 下联:苏东坡亭中赏月述闲情。
结合名著类
示例——
作者从小就受到《论语》《孟子》《红楼梦》 等文学名著的熏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你 也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请选择你熟 悉的任意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 联:
为宣传“世界环境日”,班级召开“建绿 色家园,享美好自然”主题班会,设置了属对 环节。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青山外早莺争树; 下联:绿水前新燕啄泥。
自创对联复习
单句联多为五言、七言,其次为四言、六言。 复句对联多为八言以上。
示例—
单句联:三湘隽士调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 复句联: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 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课时┃ 古诗词突破(一)
5.全诗中最能体现朦胧的境界、凄清的氛围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6.表现寻觅思恋的伊人的路途险阻而漫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7.表现寻觅恋人的路途曲折迂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道阻且右 ________________。 溯洄从之
版权所有
第1课时┃ 古诗词突破(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 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 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 . . 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 呼不得,归来 . 倚杖 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 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 .. .. 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 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
第1课时┃ 古诗词突破(一)
关 雎 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 窈窕 淑女, 君子好逑 。 .. .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 求之。 ..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 反侧。 ..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 友之。 .. 参差荇菜, 左右芼 之。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塞特有的 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 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第1课时┃ 古诗词突破(一)
8.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既表现了他开阔的胸襟,又写出边地特有的奇 异风光的诗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写边塞雪景的诗句是: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中以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雪景,为饯别场面烘托气氛,暗寓行路 难的句子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侧面写奇寒,突出白雪的威力,也表现了边塞战士的苦寒生活的诗 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对雪景的描写,在冷色调的基础上着暖色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纷纷暮雪下辕门 ,________________ 风掣红旗冻不翻。 13.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具有相同意境(或:采 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来写送别,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艺术效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新世纪教育网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第1课时┃ 古诗词突破(一)
蒹 葭 蒹葭 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 从之, 宛在水中央。 .. 蒹葭凄凄 ,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 .. .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 . .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 . .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 .
第一课时 古诗词突破(一) 第二课时 古诗词突破(二) 第三课时 古诗词突破(三)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第1课时┃ 古诗词突破(一)
第1 课时 古诗词突破 第1课时 古诗词突破(一) (一)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第1课时┃ 古诗词突破(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 草折, 胡天八月即 飞雪。 . .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 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 . 瀚海 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 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 红旗冻不翻。 .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 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 新世纪教育网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赏析] 本诗写一个男 子对女子的思念、追 求过程,写求之不得 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 喜悦,表现了爱情追 求中的苦与乐。
版权所有
第1课时┃ 古诗词突破(一)
1.诗中以一种雌雄相伴、相守不离的水鸟起兴,暗喻男子对女子 的恋情的句子是: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现一个被相思之情折磨得不能自已的小伙子的形象的句 子是: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把小伙子的幻想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在一片古乐声中,他 们成亲,沉浸在幸福之中,表现了小伙子对美好爱情的憧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