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作家:郭沫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中国的作家:郭沫若
人说鲁迅思最深,钱钟书学最富,郭沫若才最高。
(才高八斗:“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
郭沫若是一个成就非凡的诗人、剧作家——反抗与恭顺、伟大与平庸、创造与苟且、多情与残忍集于一身。
是一个天才型、文艺型的心理性格,是一个不能真正拥有自我的人。
他随波逐流,始终站在浪尖上,但他又因为这逐流,丧失了自己的本真。
一句话,他是诗的人,是浪漫的,夸张的,想象的……
一、郭沫若——伟大的诗人、戏剧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郭沫若(男)(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
鼎堂,曾用笔名麦克昂、易坎人、石
沦等。
四川乐山人。
1913年毕业于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
同年底赴日本留学。
1918年入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后弃医从文。
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同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
发表过《残春》等少量小说。
1926年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同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
1928年出版诗集《恢复》。
同年被迫流亡日本,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国,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抗战期间写了《屈原》、《虎符》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并继续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古代历史研究,出版了后来引起争议的《十批判书》。
1948年到解放区。
50年代后历任中央人
民政府委员、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
先后出版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长春集》、《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等,论著《李白与杜甫》等,学术专著《石鼓文研究》、《奴隶制时代》等。
郭老一生中正式婚姻三次。
原配夫人张琼华。
1912年与其结婚,旋即被抛弃,但未离异,在郭家空守68年,无子女。
第二位夫人安娜(原名佐滕富子,1893—1994),日本女子,1916年恋爱同居,后被抛弃,育有五个子女。
解放后由中国政府安置,享受副部长级待遇,20世纪70年代末始任全国政协委员,直到病逝止。
再就是于立群,(1916—1979)被称为“抗战夫人”,1938年
初与郭同居,共生四男二女,1979年3月缢死于北京故居。
另外,他还有婚外情人:彭漪兰(安琳),南昌起义途中的“革命伴侣”,1927年10月底,起义失败后回到上海,在内山书店楼上同郭度过短时“蜜月”后被抛弃,下落不明;于立忱(1912—1937),于立群的胞姊,被抛弃后自杀;黄定慧(黄慕兰)郭沫若的早年密友,大革命时期的一代风流。
武汉市党部妇女部长,尚健在,定居山西省。
(《郭沫若传》北京文艺版,1988) 。
安娜的五个子女是:长男郭和夫,次男郭博,三男佛生,女儿淑子,四儿志鸿。
他们学有专长,均有所成。
于立群的六个子女:
儿子———汉英、世英、民英,女儿———庶英、平英,最小的一个儿子名不见经传。
其中三儿子民英在“文革”中自杀,二儿子世英于1968年在北京农业大学被殴打致死。
这两家儿女之间不相往来。
郭沫若这11个后辈中,除女儿郭平英任北京郭沫若故居纪念馆副馆长,沾点文史的边儿外,无人继承父业。
特别是安娜的子女,对郭沫若也不亲近,也不敬重,更无感情。
二儿子郭博曾在记者面前这样评价父亲:“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
”这一意见,语惊四座,值得郭沫若研界关注,郭沫若的确在家庭婚恋问题上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毛病。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你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二、《女神》——最能体现五四狂飙突进、暴躁凌厉风格的诗集
《女神》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首先是“五四”狂飙突进时代改造旧世界、冲击封建藩篱的要求。
主人公以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叛
逆者形象出现,要求打破一切封建枷锁,歌唱一切破坏者。
其次,是对祖国深情的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诗中歌唱太阳、光明、希望,处处洋溢着积极进取的欲望。
《女神》在艺术上取得了新诗最辉煌的成就,它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的瑰丽奇峰。
《女神》的格式追求“绝对自由,绝对自主”,而不受任何一种格式的束缚。
它的形式自由多变,依感情的变化自然地形成“情绪的节奏”。
《女神》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诗中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并常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表达感情。
《女神》的诗风多豪壮、雄健、颇具阳刚之美。
郭沫若的诗可以说是新诗中豪放的先驱,但同时,他也有许多清丽婉约之作。
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 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 底总量!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
晨安
晨安!常动不息的大海呀!
晨安!明迷恍惚的旭光呀!
晨安!诗一样涌着的白云呀!
晨安!平匀明直的丝雨呀!诗语呀!
晨安!情热一样燃着的海山呀!
晨安!梳人灵魂的晨风呀!
晨风呀!你请把我的声音传到四方去吧!晨安!我年青的祖国呀!
晨安!我新生的同胞呀!
晨安!我浩荡荡的南方的扬子江呀!
晨安!我冻结着的北方的黄河呀!
黄河呀!我望你胸中的冰块早早融化呀!
晨安!万里长城呀!
啊啊!雪的旷野呀!
啊啊!我所畏敬的俄罗斯呀!
晨安!我所畏敬的Pioneer呀!
晨安!雪的帕米尔呀!
晨安!雪的喜玛拉雅呀!
晨安!Bengal的泰戈尔翁呀!
晨安!自然学园里的学友们呀!
晨安!恒河呀!恒河里面流泻着的灵光呀!晨安!印度洋呀!红海呀!苏彝士的运河呀!晨安!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呀!
啊啊!你在一个炸弹上飞行着的D′annunzio呀!
晨安!你坐在Pantheon前面的“沉思者”呀!
晨安!半工半读团的学友们呀!
晨安!比利时呀!比利时的遗民呀!
晨安!爱尔兰呀!爱尔兰的诗人呀!
啊啊!大西洋呀!
晨安!大西洋呀!
晨安!大西洋畔的新大陆呀!
晨安!华盛顿的墓呀!林肯的墓呀!Whitman 的墓呀!
啊啊!惠特曼呀!惠特曼呀!
太平洋一样的惠特曼呀!
啊啊!太平洋呀!
晨安!太平洋呀!
太平洋上的诸岛呀!
太平洋上的扶桑呀!
扶桑呀!扶桑呀!
还在梦里裹着的扶桑呀!
醒呀!Mesame呀!快来享受这千载一时的晨光呀!
胡适的《尝试集》虽说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但正如胡适自己所承认的,他的一首首诗就像是一只只被裹了很长时间以后重新放开的脚,那样的脚不大不小,那样的诗则半新不旧,都散发着陈腐气息,他甚至用楚辞体翻译拜伦勋爵的诗。
真正称得上成熟的现代汉语诗集的当数《女神》。
从精神内核,到形式音韵,它都是“五四”时代的弄潮儿。
郭沫若这些写于1920左右的诗作,今天读来,依然感人肺腑。
在现代文学的草创期,他对现代汉语这一极其稚拙的媒介,已经把握到了非常娴熟的地步,现在的好多诗人都未必能应用得那样自如。
郭沫若是现代中国第一个预言诗人,《女神》中那激昂的斗志、浪漫的情怀和反抗的决心,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闻一多曾盛赞《女神》,说:“若论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甚远。
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
二十世纪的时代的精神。
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的产儿。
《女神》真不愧为时代的一个肖子。
”
《女神》不仅是某一时代的肖子,而且其中有些篇章,如《维纳斯》、《地球,我的母亲!》、《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和《天上的街市》等都是不朽的诗篇,将感动所有时代的读者。
三、戏剧成就
鼓舞了多少中国妇女同样感动过并依然在感动中国读者的是郭沫若的几部戏剧杰作。
1923年郭沫若创作了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1925年又创作了《聂嫈》;1926年他把这三个剧本汇编成《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这些早期剧作表现了一代代青年所渴慕的“藐视一切权威的那种反抗的精神”,他替千百万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压制的中国妇女呼喊道:“我们女子要谋种种独立的生活,要要求种种平等的待遇呢!”在当时真可谓胆大包天、石破天惊。
这部剧一发表就受到了封建卫道士的围攻。
如果说卓文君反抗的是以父亲为代表的族权的话,那么王昭君反抗的是以皇帝为代表的君权,她的反抗同样悲壮。
郭沫若以天才诗人的霸气,一改旧剧中王昭君“恋恋不忘君”的懦弱形象,使她跟汉元帝对立起来。
元帝本来意欲甚至逼迫她留在宫中,但她不畏强权,不图享受,坚持要去荒沙漫漫的塞北,嫁给匈奴王。
王昭君的形象鼓舞中国女性跟男性站在同一条战壕里,敢于挑战、迎战来自权力顶峰的威胁,誓死捍卫作为合法公民的权利和尊严。
有相当数量的妇女正是在郭沫若这些戏剧作品的感召下,走上独立自主的生活道路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道路。
《屈原》每次上演我都要去观看
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是《屈原》。
此剧以无比豪迈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赞颂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讴歌了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斗志,鞭挞了苟合与媾和的投降主义,怒斥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主义。
它虽然是历史剧,但矛头直指现实;反映了整个中国各色人等的面貌
和心态,但它又高度浓缩,戏剧冲突极为强烈,场面极为紧张。
其中屈原的一段独白《雷电颂》就像是真的电闪雷鸣,绝对能把观众从座位上震起来:“风!你咆哮吧!你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据说,1942年春,此剧在重庆演出时,正好是一个暴风雨即将到来的晚上,舞台上的朗诵应和着剧场外的雷鸣,一下子使整个山城轰动震惊,人们在此后的好几天里,都沉浸在《屈原》的情绪氛围里,很多人一遍又一遍地朗诵《雷电颂》,从中汲取力量,从而投入战斗。
《雷电颂》,还有像《凤凰涅槃》之类的诗篇,至今还是许多朗诵会的保留节目,都会引起相当轰动。
四、纵然有一千个错误也还是文化巨匠
有人敬慕鲁迅,但仰慕郭沫若;因为郭沫若有天国之思,他的诗篇能引领人们仰望云天,而不仅仅扫视尘寰。
在20世纪中国的文化版图上,鲁迅思最深,郭沫若才最高,钱锺书学最富。
我知道,现在有不少学者对郭沫若的晚年表现颇有微词,甚至有扳倒他的架势。
但我认为,那都是蚍蜉撼大树,自取其辱。
郭沫若纵然有一千个错误,也还是文化巨匠。
瑕不掩瑜,他的许多开创性的成就不会因为他晚年有所失节而失去光芒。
现在我们还一直在阅读他、研究他,朗诵他的诗歌,上演他的戏剧,就是不言而喻的证明。
1、三次婚姻、女友数人、妓女若干
在感情上也是不负责任的人。
2、郭沫若与鲁迅的矛盾
稍为熟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大概都知道鲁迅和郭沫若的一桩公案。
时在1928年初,后期创造社的几位新锐分子冯乃超、李初梨等,为了推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竟然将鲁迅当成了绊脚石。
他们以《艺术与社会生活》等文章,向鲁迅发起了猛攻。
猝不及防的鲁迅开始有点莫名其妙,因为他刚从广州到上海,目的之一便是与创造社组成联合战线。
“联合宣言”都发出了,怎么会突然遭到“盟友”的攻击呢?稍事镇定之后,鲁迅看出了“盟友”阵营的微妙变化,便先
后写出了《醉眼中的“朦胧”》、《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等文进行回答。
殊不知这些回答却更加激怒了创造社诸君子,他们把鲁迅比之为中国的Don-Quixote(堂·吉诃德),把鲁迅的回答称之为中国的“Don-Quixote 的乱舞”。
为了声援这些年轻的朋友,创造社元老郭沫若先生也披挂上阵,他用杜荃的笔名,发表了《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一文(《创造月刊》二卷1期),称鲁迅为“封建余孽”、“法西斯蒂”、“二重的反革命”。
毫无疑问,这三顶帽子对鲁迅完全不合适,而且,套用一个法律术语,杜荃严重侵害了鲁迅的名誉权、荣誉权。
鲁迅写文章进行答辩、反驳。
这些文章,后来大都收在《三闲集》中。
鲁迅在答辩、反驳之中,也并非没有防卫过当之处。
比如在《上海文艺之一瞥》(1932,收入《二心集》)的讲演中,他不仅称创造社为“新才子派”,而且称他们为“新才子+流氓”,说他们“没有一定的理论,或主张的变化并无线索可寻,而随时拿了各种各派的理论来作武器”。
郭沫在《创造十年·发端》等文中加以反驳、辩白而已。
3、声讨蒋介石
郭沫若参加过北阀。
由北伐军政治部秘书长(少将军衔)晋升为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军衔)。
在复杂尖锐的内部政治斗争漩涡中,郭沫若始终保持着他那清醒过人的洞察力。
1927年3月,蒋介石秘密委任其为“总司令行营政治部主任”,说“你无论怎样要跟着我一道走”,“文字上的事体以后要多多仰仗你”。
郭沫若“虚与委蛇”,跟随其自南昌赴九江、安庆,终于完全“看出了他的真相”,决定脱离蒋介石,在朱德家中写成《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发表。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
14日,郭沫若潜入上海,通过日本友人内山完造与李一氓、周恩来取得联系。
周恩来听取了郭沫若的汇报,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向中央提出《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建议。
5月,郭沫若遭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南京政府通缉。
几经辗转,于8月4日赶赴南昌,找到周恩来、贺龙等。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任其为主席团成员、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
随即,与南昌起义部队南下。
8月17日抵达广昌,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
郭沫若与贺龙等一道加入中国共产党。
但从日本回国抗日后,写下了“见到了伟大的蒋介石。
”
给在座的江青同志
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腊梅花
(1958)节选
在冬天开花已经不算希奇,
掌握了自然规律可以改变花期。
不是已经有短日照菊开在春天?
我们相信腊梅也可以开在夏季。
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
在一万公尺的高空,
在图—104的飞机之上,
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
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不倦的精神啊,崇高的思想,凝成了交响曲的乐章,
象静穆的丛山峻岭,
也象浩渺无际的重洋!
我向你高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