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代文化,积淀文化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古代文化,积淀文化素养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文化的力量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愈加凸显。
传统以照本宣科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了,学生单单
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是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开
展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将文化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文化的感召下,
加深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为其文化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教学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丰富璀璨的文化。
古代文化常识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完善,重视高中语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
教学工作。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的内容,所以将中国古代
文化常识的教学深入日常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
所以本文
针对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寻找更好的办法帮助学生提升文
化常识。
一、创设情境,还原生活,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抽象事物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
所以对于古
代文化常识的学习有必要创设相应的情境,紧密联系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通过情境创造,与生活发生紧密联系来消除学生与古代文化常识之间的
时代隔阂感、畏难情绪。
如在教授《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一课时,首先
就以同学熟悉的校内孔子雕塑、牌楼式建筑“棂星门”导入课堂,由此通过对“棂星门”(棂星:灵星,即文星)的探讨引出更多常识:“龙宿”的左角为窗棂型的天门,
故称其为棂星门。
棂星门立在学校象征学校是教化、育英才之地。
通过从学生熟
知的校园的一个景观内容,引出学生并不了解的与此相关的文化内涵。
通过联系
学生实际生活、还原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二、立足课本,随文讲解
通过对所使用教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不乏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
诸如第一册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就涉及了多种多样
的古代文化常识内容。
既然教材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那么在组织文
化常识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立足教材内容,在新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为学生补
充一些文化常识内容,使其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古代文化,获得文化的熏陶。
以
《赤壁赋》为例,在组织该内容教学的时候,我就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在教学过
程中对其加以补充。
在课堂之初,我引导学生对文本题目进行分析,说一说“赤壁”在哪里,“赋”是什么。
在谈及“赋”的时候,学生发挥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的说:赋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有的说:赋一般以四、六字句为主;有的说:赋的辞藻较
为华丽,善于用典……在学生的畅所欲言下,我会对其认知进行补充,诸如赋的产生与发展、其主要的特点,经历的阶段等,在如此补充之下使学生对赋有一个深
刻的理解。
同时,我还会根据对赋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赤壁赋》属于什么赋?
如此,学生就在对文体理解的基础上实现了学以致用。
三、根据学生参与情况及时调整学生活动
课堂中涉及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点时,我们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
时调整学生活动,据此来指导教学活动。
如果长时间地讲解知识点引起了学生学
习不适,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活动,这时就需要用讨论、活动等方法代替讲解法。
例如在古代文化常识教学中,根据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不仅用讲解法理清相关知
识点,同时也需要引用讨论、探讨的方式进行授课。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
的形式,更可以训练学生探究、思考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活跃度。
讨论可以从一个不经意的问题出发,层层推进教学。
例如《鸿门宴》一课中,我们的教学多集中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这个角度没错,但切入的角度比较单一,
我们可从另外的角度着手设计,比如从《鸿门宴》中座次安排你看到了什么?
四、整理内容,构建系统的文化常识
纵观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内容,其中所展现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多是以分散
的方式为主的。
这些零碎且缺乏系统性的文化知识对古代文化认知水平不高的高
中生来说,会成为其语文学习的负担。
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也难以将所学
到的古代文化常识进行灵活地迁移运用。
对此,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
会在每一学期期中或期末复习的时候,引导学生对这一阶段所学到的古代文化常
识内容进行总结,自主地建构起系统的古代文化常识结构。
由于学生自学能力有限,我在组织学生总结知识的时候,会借助知识框架对学生加以引导。
总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
对学生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在推动我国传统文化
传承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对传统文
化教学和传统文化知识重视,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学生良好文化素养的培
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萧放社日与中国古代乡村社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8,(06)。
[2]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3]黄修明中国古代仕宦官员丁忧制度考论[J].大学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