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 第一_五章验收
2019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一) 第一_三章验收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一) 第一_三章验收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97e26bfe4733687e21aaa9.png)
阶段综合检测(一)第一~三章验收(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8·绍兴期中)高速路上堵车,小东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3公里B.能够计算出此时车子的速度是0.125 m/sC.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5 km/h D.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240分钟解析:选C前方拥堵,汽车不可能做匀速运动通过3公里,故A 错误;根据题设条件,汽车的瞬时速度无法求出,故B错误;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约为:v=xt=32460km/h=7.5 km/h,故C正确;经过拥堵路段后,汽车的速度并不一定一直保持,故此后的运动时间无法确定,故D错误。
2.(2018·绵阳模拟)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v-t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B.甲的位移不断减小,乙的位移不断增大C.第1 s末两物体相遇D.前2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解析:选D在v-t图像中,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乙两物体位移都不断增大,故B错误。
第1 s末两物体通过的位移不相等,而两者又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故不可能相遇,故C错误;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则知前2 s内,两个物体通过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故前2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3.(2018·南宁模拟)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
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解析:选C锤头敲玻璃的力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因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物体的承受能力不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故C正确,A、B、D均错误。
2019届江苏高三一轮精品卷(十二)理综物理试卷
![2019届江苏高三一轮精品卷(十二)理综物理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05885d8c8d376eeaeaa3197.png)
2019届江苏高三一轮精品卷(十二)理综物理试卷本试卷共16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 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C.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答案】B【解析】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A错误;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选项B正确;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选项C错误;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选项D错误;故选B.2. 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金属导轨置于水平面内,导轨之间接有电阻R.金属棒ab与两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整个装置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现使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加,ab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中感应电流方向由b→aB. ab中的感应电流逐渐增加C. ab所受的安培力保持不变D. ab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安培力公式的基本运用,注意磁感应强度均匀变化,面积不变,则感应电动势不变,但是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在变化。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四 第六_十一章验收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四 第六_十一章验收](https://img.taocdn.com/s3/m/8538bb0ea5e9856a56126034.png)
阶段综合检测(四) 第六~十一章验收(其中第六~八章分值约占40%)(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8·温州模拟)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 .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 .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解析:选C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选项A 正确;根据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性,安培提出了磁性是分子内环形电流产生的,即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 正确;根据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导线中通有恒定电流时导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流,选项C 错误;楞次定律指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选项D 正确。
2.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 1、n 2,原线圈回路接有内阻不计的交流电流表A ,副线圈回路接有定值电阻R =2 Ω,现在a 、b 间和c 、d 间分别接上示波器,同时监测得a 、b 间和c 、d 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T =0.02 sB .n 1∶n 2≈55∶1C .电流表A 的示数I ≈36.4 mAD .当原线圈电压瞬时值最大时,副线圈两端电压瞬时值为0解析:选D 由题图知,电压变化的周期是0.02 s ,所以A 正确;根据变压规律得:n 1n 2=U 1U 2≈55,所以B 正确;副线圈的电流I 2=U 2R =5.6622A ,根据变流规律得原线圈电流I 1=I 255≈0.036 4 A =36.4 mA ,所以C 正确;由题图知,当原线圈电压瞬时值最大时,副线圈两端电压瞬时值也最大,故D 错误。
(江苏专用)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docx
![(江苏专用)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a09fdb3a6c30c2259019ecd.png)
综合检测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8·盐城中学阶段性测试)一束带电粒子以同一速度v 0从同一位置进入匀强磁场,在磁场中它们的轨迹如图1所示.若粒子A 的轨迹半径为r 1,粒子B 的轨迹半径为r 2,且r 2=2r 1,q 1、q 2分别是它们的带电荷量,m 1、m 2分别是它们的质量.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1A .A 带负电、B 带正电,比荷之比为q 1m 1∶q 2m 2=1∶1B .A 带正电、B 带负电,比荷之比为q 1m 1∶q 2m 2=1∶1C .A 带正电、B 带负电,比荷之比为q 1m 1∶q 2m 2=2∶1D .A 带负电、B 带正电,比荷之比为q 1m 1∶q 2m 2=1∶22.(2018·无锡市暨阳地区联考)如图2所示,物块A 从滑槽某一不变高度滑下后又滑上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静止不动时,A 滑至传送带最右端的速度为v 1,需时间t 1,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A 滑至传送带最右端速度为v 2,需时间t 2,则( )图2A .v 1>v 2,t 1<t 2B .v 1<v 2,t 1<t 2C .v 1>v 2,t 1>t 2D .v 1=v 2,t 1=t 23.(2017·扬州中学12月考)图3中K 、L 、M 为静电场中的3个相距很近的等势面(K 、M 之间无电荷).一带电粒子射入此静电场中后,沿abcde 轨迹运动.已知电势φK <φL <φM ,且粒子在ab段做减速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A.粒子带负电B.粒子在bc段也做减速运动C.粒子在a点的速率大于在e点的速率D.粒子从c点到d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4.(2017·小海中学期中)如图4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细环A,环A与球B间用一轻质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 A、m B(m A>m B),由于B球受到水平风力作用,A环与B球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杆对A环的支持力随着风力的增加而不变B.风力增大时,轻质绳对B球的拉力保持不变C.B球受到的风力F为m A g tanθD.A环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 Bm A+m B5.(2018·泰州中学调研)A、B、C、D四个质量均为2kg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x-t、v-t、a-t、F-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已知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其中0~4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2018·如皋市质检)如图5所示,理想变压器初级线圈接一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电压有效值恒定不变.副线圈接有光敏电阻R(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R2和R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A.只将S1从2拨向1时,电流表示数变小B.只将S2从4拨向3时,电流表示数变小C.只将S3从闭合变为断开,电阻R2两端电压增大D.仅增大光照强度,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增大7.(2018·黄桥中学第三次段考)如图6所示,A、B都是重物,A被绕过小滑轮P的细线所悬挂,B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滑轮P被一根斜短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O′是三根细线的结点,细线bO′水平拉着物体B,cO′沿竖直方向拉着弹簧.弹簧、细线、小滑轮的重力不计,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可忽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悬挂小滑轮的斜线中的拉力是F=203N,∠cO′a=120°,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弹簧的弹力为20NB.重物A的质量为2kgC.桌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103ND.细线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8.(2017·海州高级中学第五次检测)如图7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导轨左侧连接电阻R,其他电阻不计,导体杆MN放在导轨上,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沿导轨向右运动,并穿过方向竖直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边界PQ与MN平行,从MN进入磁场开始计时,通过MN的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图79.“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玉兔号”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G 1,在月球表面的重力为G 2;地球与月球均视为球体,其半径分别为R 1、R 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1g G 2B .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G 2R 22G 1R 12C .月球卫星与地球卫星分别绕月球表面与地球表面运行的速率之比为G 2R 2G 1R 1 D .“嫦娥三号”环绕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2πG 2R 2G 1g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计69分)10.(5分)(2017·徐州市考前模拟)某同学查阅电动车使用说明书知道自家电动车的电源是铅蓄电池,他通过以下操作测量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先用多用电表粗测电池的电动势.把电表的选择开关拨到直流电压50V 挡,将两只表笔与电池两极接触,此时多用电表的指针位置如图8所示,读出该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图8(2)再用图9所示装置进一步测量.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拨向合适的直流电流挡,与黑表笔连接的是电池的________极(选填“正”或“负”).闭合开关,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 ,得到不同的电流值I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1I-R 图象如图10所示.已知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 ,纵轴截距为b ,则此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__,内阻r =________.(结果用字母k 、b 表示)图9图10(3)他发现两次测得电动势的数值非常接近,请你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6分)(2018·高邮中学阶段检测)某同学利用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11甲所示,力传感器A固定在水平面上,细线的一端系着小球B,另一端系在传感器A上.将小球B拉至与传感器A等高处且细线刚好伸直,将小球由静止释放,传感器记录出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细线中的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图11(1)实验室有小木球和小铁球,实验时应该选择________;现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的直径如图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为______cm.(2)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A.小球的质量m B.传感器下端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C.小球运动的时间t D.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3)若实验中测得传感器下端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0.30m,小球的质量为0.05kg,F0=1.46N,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则小球减少的重力势能为________J,小球增加的动能为________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写出(3)中计算出动能的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减小量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12.【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B两小题评分.A.[选修3-3](1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B.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颗粒中分子运动的不规则性C.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压下后反弹,是由分子斥力造成的D.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2)(2018·徐州市考前模拟打靶卷)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通过如图12所示的箭头方向变化到状态C .则气体由状态A 到状态B 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气体由状态A 到状态C 的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总的热交换情况是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无法确定”)图12(3)(2017·镇江市一模)某种油酸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 、油酸分子直径为d ,将该油酸稀释为体积浓度为1n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滴管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洒有痱子粉的水面上形成油膜,已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V .若把油膜看成是单分子层,每个油酸分子看成球形,则油酸分子的体积为πd 36,求: ①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面积;②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表达式.B .[选修3-4](12分)(1)(2018·兴化一中调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X 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比γ射线更强B .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调谐C .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遥远星球发出的红光被地球接收到时可能是红外线D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指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2)(2017·扬州市期末考试)如图13所示,直角三角形ABC 为一棱镜的横截面,∠A =30°,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 = 3.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空气中的一条光线平行于底边AB 从AC 边上的M 点射入棱镜,经折射射到AB 边.光线从AC 边进入棱镜时的折射角为________,试判断光线能否从AB 边射出,________(填“能”或“不能”).图13(3)一列简谐横波由P 点向Q 点沿直线传播,P 、Q 两点相距1m .图14甲、乙分别为P 、Q 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果波长λ>1m ,则波的传播速度为多少?图14C.[选修3-5](12分)(1)(2018·苏州市调研)一个质子以1.0×107m/s的速度撞入一个静止的铝原子核后被俘获,铝原子核变为硅原子核,已知铝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7倍,硅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8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_.A.核反应方程为2713Al+11H→2814SiB.核反应方程为2713Al+10n→2814SiC.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7m/s,方向跟质子的初速度方向一致D.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m/s,方向跟质子的初速度方向一致(2)(2018·高邮中学阶段检测)目前,日本的“核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核辐射放出的三种射线超过了一定的剂量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三种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由弱到强的排列是________.A.α射线,β射线,γ射线B.β射线,α射线,γ射线C.γ射线,α射线,β射线D.γ射线,β射线,α射线(3)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设每次聚变反应可以看做是4个氢核(11H)结合成1个氦核(42He),同时释放出正电子(01e).已知氢核的质量为m p,氦核的质量为mα,正电子的质量为m e,真空中光速为c.计算每次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及氦核的比结合能.13.(8分)(2017·涟水中学第三次检测)如图15为俯视图,虚线MN右侧存在一个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电阻为R、质量为m、边长为L的正方形单匝金属线框abcd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b边在磁场外侧紧靠MN虚线边界.当线框以初速度v0穿出磁场过程中,安培力对线框所做的功为W,求:图15(1)初速度v0时刻,线框中感应电流I的大小和方向;(2)线框cd边穿出磁场时的速度v大小;(3)线框穿出磁场一半过程中,通过线框横截面的电荷量q .14.(12分)(2018·海安中学段考)如图16所示,在某竖直平面内,光滑曲面AB 与水平面BC 平滑连接于B 点,BC 右端连接内壁光滑、半径r =0.2m 的四分之一细圆管CD ,管口D 端正下方直立一根劲度系数为k =100N/m 的轻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恰好与管口D 端平齐.一个质量为1 kg 的小球放在曲面AB 上,现从距BC 的高度为h =0.6 m 处静止释放小球,它与B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小球进入管口C 端时,它对上管壁有F N =2.5mg 的相互作用力,通过CD 后,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小球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0.5 J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图16(1)小球在C 处的向心力大小;(2)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小球的最大动能E km;(3)小球最终停止的位置.15.(14分)(2017·宿迁市上学期期末)在科学研究中,可以通过施加适当的电场和磁场来实现对带电粒子运动的控制.如图17甲所示,M 、N 为间距足够大的水平极板,紧靠极板右侧放置竖直的荧光屏PQ ,在MN 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图中E 0、B 0、k 均为已知量.t =0时刻,比荷q m =k 的正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从O 点沿水平方向射入极板间,在0~t 1(t 1=1kB 0)时间内粒子恰好沿直线运动,t =5kB 0时刻粒子打到荧光屏上.不计粒子的重力,涉及图象中时间间隔时取0.8=π4,1.4=2,求:图17(1)在t 2=2kB 0时刻粒子的运动速度v ;(2)在t 3=2.8kB 0时刻粒子偏离O 点的竖直距离y ;(3)水平极板的长度L .综合检测答案精析 1.C [A 向左偏,B 向右偏,根据左手定则知,A 带正电,B 带负电.根据半径公式r =mv qB ,知荷质比q m =v Br ,v 与B 相同,所以比荷之比等于半径的反比,所以q 1m 1∶q 2m 2=2∶1.故C 正确,A 、B 、D 错误.]2.D [传送带静止时,物块滑到传送带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f =μF N ,方向水平向左,当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块与传送带间的正压力大小不变,而动摩擦因数也不变,所以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仍为F f =μF N ,方向水平向左,即物块在两种情况下受力相同,所以两次运动情况相同,即v 1=v 2,t 1=t 2,D 正确.]3.B [已知电势φK <φL <φM ,则电场线方向大体向左,由轨迹弯曲方向知,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方向大体向左,故粒子带正电,故A 错误;由电势φL <φM ,b →c 电场力对正电荷做负功,动能减小,做减速运动,故B 正确;a 与e 处于同一等势面上,电势相等,电势能相等,根据能量守恒,速度大小也相等,故C 错误;粒子从c 点到d 点的过程中,电势降低,正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故D 错误.]4.A5.A [由x -t 图象可知,物体A 在4s 末到达位置为-1m 处,总位移大小为2m ;由v -t 图象可知,物体B 前2s 内沿正方向运动,2~4s 沿负方向运动,方向改变,4s 内总位移为零;由a -t 图象可知:物体在第1s 内向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第2s 内向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2s 末速度减为0,然后在2~3s 向负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在3~4s 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s 末速度为零,并回到出发点,总位移为零,其v -t 图象如图甲所示:F -t 图象转化成a -t 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物体在第1s 内做匀加速运动,位移x 1=12at 2=14m ,第1~2s 内做匀减速运动,2s 末速度减为0,位移x 2=14m ,第2~4s 内重复前面的过程,故0~4s 内总位移x =1m ,综上所述,A 的位移最大,故选A.]6.BD [只将S 1从2拨向1时,n 1变小,根据变压比公式,输出电压变大,故输出电流变大,输出功率变大;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故输入功率变大,输入电流变大,A 错误;只将S 2从4拨向3时,n 2变小,根据变压比公式,输出电压变小,故输出电流变小,输出功率变小;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故输入功率变小,输入电流变小,B 正确;只将S 3从闭合变为断开,少一个支路,但电阻R 2与R 3串联的支路的电压不变,故通过电阻R 2的电流不变,R 2两端电压也不变,C 错误;仅增大光照强度,负载总电阻变小,故输出电流变大,输出功率变大;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故输入功率增大,D 正确;故选B 、D.]7.BC [由于动滑轮两侧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根据对称性可知,细线OP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D 错误;设悬挂小滑轮的斜线中的拉力与O ′a 绳的拉力分别为F 和F T ,受力分析如图甲,则有2F T cos30°=F ,得F T =20N ,以结点O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乙,根据平衡条件得,弹簧的弹力为F 1=F T cos60°=10N ,A 错误;重物A 的质量m A =F T g=2kg ,B 正确;绳O ′b 的拉力F 2=F T sin60°=20×32N =103N ,由平衡条件可知,C 正确.]8.ACD [MN 进入磁场时,若F 与安培力大小相等,MN 将做匀速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不变,A 图是可能的,故A 正确;MN 进入磁场时,若F 大于安培力,MN 将做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大,由F 安=B 2L 2vR,知安培力增大,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则MN 将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由i =BLvR知,i 逐渐增大,但i 的变化率减小,图线切线的斜率减小,当MN 匀速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流不变,故B 错误,D 正确;MN 进入磁场时,若F 小于安培力,MN 将做减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减小,由F 安=B 2L 2vR,知安培力减小,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则MN 将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减速运动.由i =BLvR知,i 逐渐减小,i 的变化率减小,图线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减小,当MN 匀速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流不变,故C 正确.]9.BC [“玉兔号”的质量m =G 1g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月=G 2m =G 2gG 1,故A 错误;根据mg =G Mm R 2,得M =gR 2G ,M 月M 地=g 月R 月2g 地R 地2=G 2R 22G 1R 12,故B 正确;根据v =GM R =gR ,v 月v 地=g 月R 月g 地R 地=G 2R 2G 1R 1,故C 正确;根据T 月=4π2R 月3GM 月,根据m ′g 月=G M 月m ′R 月2得GM 月=g 月R 月2,联立得T 月=4π2R 月g 月=2πG 1R 2G 2g,故D 错误.] 10.(1)12.0 (2)负 1k bk(3)铅蓄电池的内阻远小于多用电表电压挡的内阻,因此直接用表笔接在蓄电池的两极时,电表的读数非常接近电池的电动势.解析 (1)电压挡量程为50V ,则最小分度为1V ,则指针对应的读数为12.0V ;(2)作为电流表使用时,应保证电流由红表笔流进电表,黑表笔流出电表,故黑表笔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I =Er +R ,变形可得:1I =r E +1E·R则由题图可知:r E=b ;1E=k ,则可解得:E =1k,r =bk(3)因铅蓄电池的内阻远小于多用电表电压挡的内阻,因此直接用表笔接在蓄电池的两极时,电表的读数非常接近电池的电动势.11.(1)小铁球 1.145 (2)ABD (3)0.147 0.146 (4)小球在下摆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12.A.(1)AD (2)不变 放热 (3)①V nd ②6Mπρd3解析 (1)雨水在布料上形成一层薄膜,使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故A 正确;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 错误;打气时会反弹是因为气体压强的原因,不是分子斥力的作用,故C 错误;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多晶体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的,故D 正确.(2)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斜率k =pV 保持不变,所以做等温变化,故气体的内能不变;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气体体积减小,内能不变,W >0,从B 到C ,体积不变,压强减小,所以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气体由状态A 到状态C 的过程中,ΔU <0,W >0,由ΔU =Q +W ,气体与外界总的热交换情况是,Q <0,则气体放热. (3)①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Vn, 水面上的面积S =V nd②油酸的摩尔体积为V A =M 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V A V 0=6Mπρd 3B .(1)CD (2)30° 不能 (3)5m/s解析 (1)X 射线的频率小于γ射线的频率,所以γ射线的穿透能力更强,故A 错误;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调制,故B 错误;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由于星球在远离地球,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发出的频率,遥远星球发出的红光被地球接收到可能是红外线,故C正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指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这是光速不变原理,故D正确.(2)设光线在M 点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由折射定律有:n =sin isin r由题意知i =60°,所以sin r =sin i n =sin60°3=0.5,r =30°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AB 面上P 点的入射角为i ′=60°设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 ,则有sin C =1n =33<32,C <60°,则光线在P 点发生全反射,不能从AB 边射出,光路图如图所示.(3)波的周期等于质点的振动周期,为T =0.8s.当P 质点在正向最大位移处时,Q 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波由P 向Q 传播,波长λ>1m ,则有:λ4=1m ,所以:λ=4m ,波速:v =λT =5m/sC .(1)AD (2)A (3)4m p -m α-2m e4m p -m α-2m e c24解析 (1)由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为2713Al +11H→2814Si,故A 正确,B 错误;由动量守恒可知,mv =28mv ′,解得v ′=1.0×10728m/s ,故数量级约为105 m/s ,故C 错误,D 正确.(2)核辐射中的三种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由弱到强的排列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故选A.(3)由题意可知,质量亏损为:Δm =4m p -m α-2m e由E =Δmc 2可知氦核的比结合能为:E 0=4m p -m α-2m e c24.13.(1)BLv 0R,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2)v 02+2W m (3)BL 22R解析 (1)感应电动势为:E =BLv 0; 线框中感应电流为I =E R =BLv 0R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2)由动能定理可知,W =12mv 2-12mv 02解得:v =v 02+2Wm(3)由q =I ·Δt ,再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E =ΔΦΔt =BL22Δt,再由欧姆定律可知:I =E R联立解得:q =BL 22R14.(1)35N (2)6J (3)距离B 端0.2m 处解析 (1)小球进入管口C 端时它与圆管上管壁有大小为F N =2.5mg 的相互作用力,故小球的向心力为:F 向=2.5mg +mg =3.5mg =3.5×1×10N=35N(2)在压缩弹簧过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 设此时小球离D 端的距离为x 0,则有kx 0=mg 解得x 0=mg k=0.1m在C 点,由F 向=mv 2Cr代入数据得:v C =7m/s从C 点到速度最大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 (r +x 0)+12mv C 2=E km +E p得E km =mg (r +x 0)+12mv C 2-E p =3J +3.5J -0.5J =6J(3)小球从A 点运动到C 点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s =12mv C 2解得BC 间距离s =0.5m小球与弹簧作用后返回C 处动能不变,小球的动能最终消耗在与BC 水平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设小球第一次到达C 点后在BC 上的运动总路程为s ′,由动能定理有0-12mv C 2=-μmgs ′,解得s ′=0.7m故最终小球在距离B 为0.7m -0.5m =0.2m 处停下. 15.见解析解析 (1)在0~t 1时间内,粒子在电磁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由qv 0B 0=qE 0,得v 0=E 0B 0在t 1~t 2时间内,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v y =a (t 2-t 1)=qE 0m ·1kB 0=E 0B 0,则v =2v 0=2E 0B 0由tan θ=v yv 0=1得θ=45°,即v 与水平方向成45°角向下 (2)在t 1~t 2时间内粒子在电场中运动:y 1=v y 2(t 2-t 1)=E 02kB 02在t 2~t 3时间内,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周期T =2πm qB 0=2πkB 0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 =π4kB 0=18T ,即圆周运动的圆心角为α=45°,此时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在磁场中:由qvB 0=m v 2r 1得r 1=2E 0kB 02y 2=r 1(1-cos45°)=(2-1)E 0kB 02在t 3时刻偏离O 点的竖直距离y =y 1+y 2=(2-12)E 0kB 20(3)在t 3时刻进入电场时以初速度v =2v 0=2E 0B 0做类平抛运动,v y ′=a (t 4-t 3)=qE 0m ·2kB 0=2E 0B 0t 4时刻进入磁场时,v ′=2v 0=2E 0B 0由tan θ′=v y ′v=1得θ′=45°,即v ′与水平方向成45°角向下,由 qv ′B 0=m v ′2r 2得r 2=2E 0kB 02综上可得:水平极板的长度L =v 0·2kB 0+r 1sin45°+2v 0·2kB 0+r 2sin45°=5+2E 0kB 02。
2019届江苏高三一轮精品卷(二)理综物理试卷
![2019届江苏高三一轮精品卷(二)理综物理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db057609866fb84ae45c8d8a.png)
2019届江苏高三一轮精品卷(二)理综物理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物理量有的属于状态量,有的属于过程量,下列物理量属于过程量的是( )A. 速度B. 加速度C. 力D. 功【答案】D【解析】A项: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状态时运动的快慢,所以为状态量,故A错误;B项: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状态时速度变化的快慢,所以为状态量,故B错误;C项:力是指物体在某一状态时所受的力,所以为状态量,故C错误;D项: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所以功对应一段过程,故为过程量,故D正确。
2. 如图所示为静电除尘机理图,废气先经过一个机械过滤装置再进入静电除尘区,放电极和集尘极加上高压电场,使尘埃带上负电,尘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达到除尘目的,图中虚线为电场线(方向未标).不考虑尘埃在迁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电量变化,则( )A. 电场线方向由放电极指向集尘极B. 图中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C. 尘埃在迁移过程中电势能减小D. 尘埃在迁移过程中动能减小【答案】C【解析】A项:由于尘埃带负电,要使尘埃向集尘极偏转,所受的电场力应指向集尘极,所以电场线应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故A错误;B项:由A分析可知,电场线从集尘极指向放电极,放电极带负电,由于A离放电极较近,所以A点电势较低,故B错误;C项:尘埃在迁移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C正确;D项:尘埃在迁移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能,尘埃动能增大,故D项错误。
2019届江苏高三一轮精品卷(七)理综物理试卷
![2019届江苏高三一轮精品卷(七)理综物理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ea2e1cab14e852458fb578a.png)
2019届江苏高三一轮精品卷(七)理综物理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二、单项选择题1. 下列各式属于定义式的是A. 加速度B. 电动势C. 电容D. 磁感应强度【答案】D【解析】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不是加速度的定义式,故A错误.电动势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不是定义式,选项B错误;电容是电容的量度公式,是定义式,选项C错误;磁感应强度是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采用比值法定义,故D正确.故选D.2. 如图所示为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时间图象,关于物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t=6s时,速度为0B. 物体在t=6s时,速度为18m/sC. 物体运动前6s平均速度为9m/sD. 物体运动前6s位移为18m【答案】B【解析】物体在t =6s时,速度为,选项B正确,A错误;因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无法求解前6s的位移和平均速度,故选B.3. 高空滑索是勇敢者的运动.如图所示一个人用轻绳通过轻质滑环悬吊在足够长的倾斜钢索上运动(设钢索是直的),下滑过程中到达图中A位置时轻绳与竖直线有夹角,到达图中B位置时轻绳竖直向下.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A位置时,人的加速度可能为零B. 在A位置时,钢索对轻绳的作用力小于人的重力C. 在B位置时,钢索对轻环的摩擦力为零D. 若轻环在B位置突然被卡住,则此时轻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的重力【答案】B【解析】在A位置时,人受到重力和线的拉力,合力沿斜面向下,不为零,则加速度不可能为零;拉力T=mgtanθ,当θ<450时,T<mg,故A错误,B正确;在B位置时,细绳的拉力竖直,则人匀速下滑,此时钢索对轻环的摩擦力等于重力的分力mgsinθ,选项C错误;若轻环在B位置突然被卡住,则此时人将做圆周运动,根据T-mg=m可知,轻绳对人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选项D错误;故选B.4.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取该直线为x轴,起始点O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 P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合理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小量,故:,即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力;A、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力,故电场力逐渐减小,根据,故电场强度也逐渐减小,A错误;B、根据动能定理,有:,故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力;由于电场力逐渐减小,与B图矛盾,B错误;C、按照C图,速度随着位移均匀增加,根据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直线,题图图象是直线;相同位移速度增加量相等,又是加速运动,故增加相等的速度需要的时间逐渐减小,故加速度逐渐增加;而电场力减小导致加速度减小;故矛盾,C错误;D、粒子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D正确;故选D。
2019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ac64f84028915f804dc2d4.png)
专题一力与运动第一讲力与物体平衡1.[如图所示,三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a、b、c在水平桌面上成功地叠放在一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一定竖直向上B.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a受到的重力C.石块c受到水平桌面向左的摩擦力D.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a与b的接触面不是水平面,可知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与其对a的静摩擦力的合力,跟a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B错误;以三个石块作为整体研究,整体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石块c不会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故C错误;选取a、b作为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与其重力平衡,则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故D正确。
2.[考查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如图所示,超市为方便顾客,安装了智能化的倾斜向上的自动扶梯(无台阶)。
在没有乘客乘行时,自动扶梯以较小的速度匀速运行,当乘客站立乘行(手不扶扶手)时,自动扶梯经过先加速再匀速两个阶段运行。
则该扶梯在运送乘客的过程中()A.扶梯匀速运行时,乘客不受摩擦力作用B.扶梯匀速运行时,乘客对扶梯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C.扶梯加速运行时,扶梯对乘客的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D.扶梯加速运行时,扶梯对乘客的作用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解析:选B扶梯匀速运行时,乘客所受的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扶梯向下的分力,选项A 错误;匀速运动阶段,乘客处于平衡状态,扶梯对乘客的作用力竖直向上,乘客对扶梯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选项B正确;扶梯加速运行时,由于智能化的自动扶梯无台阶,乘客站在斜面上,乘客的加速度的方向沿斜面向上,乘客要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与运动方向相同,选项C错误;加速度有水平方向的分量,扶梯对乘客的摩擦力有水平方向的分力,所以扶梯对乘客的作用力指向斜上方,选项D错误。
3.[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如下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图中,滑轮本身的重力忽略不计,滑轮的轴O安装在一根轻木杆P上,一根轻绳ab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b端下面挂一个质量都是m的重物,当滑轮和重物都静止不动时,甲、丙、丁图中杆P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图乙中杆P在竖直方向上,假设甲、乙、丙、丁四图中滑轮受到木杆弹力的大小依次为F甲、F乙、F 丙、F丁,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F甲=F乙=F丙=F丁B.F丁>F甲=F乙>F丙C.F甲=F丙=F丁>F乙D.F丙>F甲=F乙>F丁解析:选B由于两个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即四个选项中绳子的拉力是大小相等的,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两个力的夹角越小,则合力越大,即滑轮两边绳子的夹角越小,绳子拉力的合力越大,故丁图中绳子夹角最小,绳子拉力的合力最大,则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最大,丙图中绳子夹角最大,绳子拉力的合力最小,则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最小,甲、乙两图中绳子的夹角相等,绳子拉力的合力相等,故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大小F甲=F乙,所以F丁>F甲=F乙>F丙,故选B。
2019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一) 第一_三章验收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一) 第一_三章验收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116d3e10a6f524cdbf8524.png)
阶段综合检测(一)第一~三章验收(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8·绍兴期中)高速路上堵车,小东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3公里B.能够计算出此时车子的速度是0、125 m/sC.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5 km/h D.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240分钟解析:选C前方拥堵,汽车不可能做匀速运动通过3公里,故A 错误;根据题设条件,汽车的瞬时速度无法求出,故B错误;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约为:v=xt=32460km/h=7、5 km/h,故C正确;经过拥堵路段后,汽车的速度并不一定一直保持,故此后的运动时间无法确定,故D错误.2、(2018·绵阳模拟)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B.甲的位移不断减小,乙的位移不断增大C.第1 s末两物体相遇D.前2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解析:选D在v-t图像中,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乙两物体位移都不断增大,故B错误.第1 s末两物体通过的位移不相等,而两者又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故不可能相遇,故C错误;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则知前2 s内,两个物体通过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故前2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3.(2018·南宁模拟)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解析:选C锤头敲玻璃的力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因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物体的承受能力不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故C正确,A、B、D均错误.4.(2018·吉林大学附中模拟)从t=0时刻开始,甲沿光滑水平面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乙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从t=0时刻开始受到如图乙所示的水平拉力作用.则在0~4 s的时间内()A.甲物体所受合力不断变化B.甲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C.2 s末乙物体改变运动方向D.2 s末乙物体速度达到最大解析:选D由题图甲所示可以知道:物体甲在0~2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2~4 s内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加速度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可以知道,物体甲受到的合力保持不变,故A错误.物体甲的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故B错误.由乙图可以知道:乙所受的拉力先沿正向后沿负向.说明乙在0~2 s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2~4 s内沿原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2 s末运动方向没有改变,且2 s末乙物体速度达到最大,故C错误,D正确.5、(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模拟)一皮带传送装置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已知滑块与皮带之间存在摩擦.现将滑块轻放在皮带上,弹簧恰好处于自然长度且轴线水平.若在弹簧从自然长度到第一次达最长的过程中,滑块始终未与皮带达到共速,则在此过程中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情况是()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解析:选D滑块轻放到皮带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开始摩擦力大于弹簧的弹力,向左做加速运动,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力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逐渐减小,当弹簧的弹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时,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弹力大于摩擦力,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滑块做减速运动,弹簧弹力继续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减小.故D正确,A、B、C错误.6.(2018·盘锦模拟)在水平的足够长的固定木板上,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开始滑动,经一段时间t后停止,现将该木板改置成倾角为45°的斜面,让小物块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沿木板上滑,若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小物块上滑到最高位置所需时间与t之比为()A、2μ1+μB、μ2μ+1C、2μ2+μD、1+μ2μ解析:选A木板水平时,物块的合力是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小物块的加速度a1=μg,设滑行初速度为v0,则滑行时间为t=v0μg;木板改置成倾角为45°的斜面后,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物块的合力F 合=mg sin 45°+f =mg sin 45°+μmg cos 45°小物块上滑的加速度a 2=mg sin 45°+μmg cos 45°m =(1+μ)2g 2, 滑行时间t ′=v 0a 2=2v 0(1+μ)g, 因此t ′t =2μ1+μ,故A 正确,B 、C 、D 错误.7、如图所示,某竖直弹射装置由两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以及质量不计的底盘构成,当质量为m 的物体竖直射向空中时,底盘对物体的支持力为6mg (g 为重力加速度),已知两根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60°,则此时每根弹簧的伸长量为( )A 、3mg kB 、4mg kC 、5mg kD 、6mg k解析:选D 对物体m ,受重力和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 -mg =ma其中:N =6mg解得:a=5g再对质量不计的底盘和物体m整体分析,受两个拉力和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竖直方向:2F cos 60°-mg=ma解得:F=6mg根据胡克定律,有:x=Fk=6mgk故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8、如图所示,用恒力F将物体压在粗糙竖直面上,当F从实线位置绕O点顺时针转至虚线位置,物体始终静止,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f和墙壁对物体弹力的变化情况是()A.F f方向可能一直竖直向上B.F f可能先变小后变大C.F N先变小后变大D.F N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解析:选AB若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小于物体重力,则在F顺时针旋转过程中,F f方向一直竖直向上,F f则一直减小,若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大于物体重力,则F f的方向可变为竖直向下,此过程中F f先变小后变大,故A、B选项正确;因F N等于力F在水平方向分力的大小,故F N先增大后减小,C、D选项均错误.9、(2018·皖南八校联考)质量为0、2 kg的物块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6 s末撤去水平推力F,如图实线表示其运动的v -t图像,其中经过点(4,0)的虚线是6 s末v -t图像的切线.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 s末物块速度方向改变B.0~6 s内物块平均速度比6~10 s内物块平均速度小C.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D.水平推力F的最大值为0、9 N解析:选BD 6 s末物块速度仍为正值,故速度方向没改变,选项A错误;若0~6 s内物块做匀加速运动,则平均速度为3 m/s,而由图线可知,物块在0~6 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3 m/s,而物块在6~10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3 m/s,故0~6 s内物块平均速度比6~10 s内物块平均速度小,选项B正确;撤去外力后的加速度a=ΔvΔt=610-6m/s2=1、5m/s2,根据a=μg=1、5 m/s2可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5,选项C错误;物块的最大加速度为a m=ΔvΔt=66-4m/s2=3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μmg=ma m,解得F m=0、9 N,选项D正确.10、(2018·潍坊一模)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 的作用,在F 从20 N 开始逐渐增大到40 N 的过程中,加速度a 随拉力F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计算出(g =10 m/s 2)( )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C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D .加速度为2 m/s 2时物体的速度解析:选ABC 当F >20 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f =ma ,得a =-f m +F m则由数学知识知图像的斜率k =1m由图得k =5-140-20=15,可得物体的质量为5 kg. 将F =20 N 时a =1 m/s 2,代入F -f =ma 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15 N由f =μF N =μmg 可得物体的动摩擦因数μ,故A 、B 、C 正确. 因为图像只给出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且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因没有时间,故无法算得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 2时物体的速度,故D 错误.11、(2018·百校联盟冲刺金卷)如图所示,物块A 、B叠放在一起,其中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A、B整体相对静止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固定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滑的过程A、B整体处于失重状态B.上滑到最高点后A、B整体将停止运动C.A与B之间的摩擦力在上滑过程中大于下滑过程D.A与B之间的摩擦力在上滑与下滑过程中大小相等解析:选AD在上升和下滑的过程,整体都是只受三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以向下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向上运动的过程中:(m A+m B)g sin θ+f=(m A+m B)a,f=μ(m A+m B)g cos θ因此有:a=g sin θ+μg 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向上运动的过程中A、B组成的整体处于失重状态,故A正确.同理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A+m B)g sin θ-f=(m A+m B)a′,得:a′=g sin θ-μg cos θ由于μ<tan θ,所以a′>0所以上滑到最高点后A、B整体将向下运动,故B错误;以B为研究对象,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 B g sin θ+f′=m B a,解得:f′=μm B g cos θ;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 B g sin θ-f″=m B a′,解得:f″=μm B g cos θ;所以f″=f′,即A与B之间的摩擦力上滑与下滑过程中大小相等,故C错误,D正确.12、(2018·儋州四校联考)如图所示为儿童乐园里一项游乐活动的示意图,金属导轨倾斜固定,倾角为α,导轨上开有一狭槽,内置一小球,球可沿槽无摩擦滑动,绳子一端与球相连,另一端连接一抱枕,小孩可抱住抱枕与之一起下滑,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且保持不变.假设抱枕质量为m1,小孩质量为m2,小球、绳的质量及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可知α=βB.小孩与抱枕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孩对抱枕的作用力平行导轨方向向下D.绳子拉力与抱枕对小孩的作用力之比为(m1+m2)∶m2解析:选AD由于球沿斜槽无摩擦滑动,则小孩、抱枕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a=g sin α,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隔离对小孩和抱枕分析,加速度a=g sin α=g sin β,则α=β,故A正确,B错误.对抱枕分析,受重力、绳子拉力、小孩对抱枕的作用力,因为沿绳子方向合力为零,平行导轨方向的合力为m1a=m1g sin β,可知小孩对抱枕的作用力与绳子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错误.对小孩和抱枕整体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绳子的拉力T=(m1+m2)g cos β,抱枕对小孩的作用力方向沿绳子方向向上,大小为m2g cos β,则绳子拉力与抱枕对小孩的作用力之比为(m1+m2)∶m2,故D正确.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13.(6分)(2018·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测得纸带上计数点的情况如图所示,A、B、C、D、E为选好的计数点,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图中数据的单位是cm,实验中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由此可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C=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因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根据Δx=aT2,可得a=x CE-x AC4T2;代入数据,解得a=17.47-8.05-8.054×0.12×10-2 m/s2≈0、34 m/s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v C=x BD2T=12.59-3.862×0.1×10-2 m/s≈0、44 m/s.答案:0、340、4414.(12分)(2018·河北正定中学检测)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M和N,M低于N,绳长为L(L>D).他们首先在轻绳上距离M点10 cm处(标记为C)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轻绳MC、NC的拉力大小T M和T N,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的位置,每次将M到C点的距离增加10 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 M、T N与轻绳MC长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由实验可知:(1)曲线Ⅰ中拉力最大时,C与M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该曲线为________(选填:T M或T N)的曲线.(2)若用一个光滑的挂钩将该重物挂于轻绳上,待稳定后,左端测力计上的示数为________N,M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________(用正弦值表示)(第2问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题图(b)可知,曲线Ⅰ中拉力最大时,C与M点的距离为100 cm.选取C为研究的对象,受力如图,水平方向:T M sin α=T N sin β,竖直方向:T M cos α+T N cos β=G,由图可得,当α=β时,两轻绳上的拉力相等,该处离M比较近.C到M 与N的距离相等时,受力如图:水平方向仍然满足:T M sin α=T N sin β由图可得α>β,所以:T M<T N,所以曲线Ⅱ是T M的曲线,曲线Ⅰ是T N 的曲线.(2)若用一个光滑的挂钩将该重物挂于轻绳上,待稳定后,轻绳两次的拉力相等,对应题图(b)中两曲线的交点,可读出轻绳的拉力T0=4、3 N.由(1)中分析可知此时α=β,则:2T0cos α=mg.由几何关系可知,M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90°-α);由题图(b)可知,重物的重力为3、2 N.则可知,M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弦值为:sin(90°-α)=cos α=mg2T0=3.22×4.3≈0、37.答案:(1)100T N(2)4、30、37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61分)15.(14分)(2018·潍坊调研)在一次“模拟微重力环境”的实验中,实验人员乘坐实验飞艇到达h 1=6 000 m 的高空,然后让飞艇由静止下落,下落过程中飞艇所受阻力为其重力的0、04倍.实验人员可以在飞艇内进行微重力影响的实验,当飞艇下落到距地面的高度h 2=3 000 m 时,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以保证飞艇离地面的高度不低于h =500 m,取g =10 m/s 2,求:(1)飞艇加速下落的时间t ;(2)减速运动过程中,实验人员对座椅的压力F 与其重力mg 的比值F mg 的最小值.解析:(1)设飞艇加速下落的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1解得a 1=Mg -f M =9、6 m/s 2加速下落的高度为h 1-h 2=3 000 m,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h 1-h 2=12a 1t 2, 故加速下落的时间为t = 2(h 1-h 2)a 1= 2×3 0009.6 s =25 s. (2)飞艇开始做减速运动时的速度为v =a 1t =240 m/s匀减速下落的最大高度为h 2-h =3 000 m -500 m =2 500 m要使飞艇在下降到离地面500 m 时速度为零,飞艇减速时的加速度a 2至少应为a 2=v 22(h 2-h )=24022×2 500m/s 2=11、52 m/s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g =ma 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F =F ′,则:F mg =2、152.答案:(1)25 s (2)2、15216.(15分)(2018·遵义模拟)如图,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2 kg 的木板B (足够长),在F =6 N 的水平向右外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t 0=1 s 末将一质量为m =1 kg 的煤块A 轻放在B 的右端,A 、B 间动摩擦因数为μ=0、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10 m/s 2),求:(1)煤块A 刚放上时,A 、B 的加速度大小;(2)煤块A 在B 上划过的痕迹的长度.解析:(1)根据题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于A ,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所以有:μmg =ma解得:a A =μg =3 m/s 2.对于B ,放上A 之后,B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μmg =Ma B解得:a B =6-32m/s 2=1、5 m/s 2. (2)当A 、B 的速度相同的时候,A 在B 上将不再产生痕迹,设放上去A之前,B的速度为v0,经过t秒,它们达到共同速度,则a A t=v0+a B t 没有放上A之前的1秒钟,B的加速度为3 m/s2,所以放上A之前,B 的速度v0=3 m/s由以上可知:3t=3+1、5t解得:t=2 s.x B=v0t+12a B t2=3×2 m+2×1、5 m=9 mx A=12a A t2=6 m所以划痕长为x B-x A=9 m-6 m=3 m.答案:(1)3 m/s21、5 m/s2(2)3 m17.(16分)(2018·天津市五区县期末)如图甲所示,光滑平台右侧与一长为L=2、5 m的水平木板相接,木板固定在地面上,现有一小滑块以初速度v0=5 m/s滑上木板,恰好滑到木板右端停止.现让木板右端抬高,如图乙所示,使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让滑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木板,不计滑块滑上木板时的能量损失,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t.解析:(1)设滑块质量为m,木板水平时滑块加速度为a,则对滑块有μmg=ma滑块恰好到木板右端停止0-v 02=-2aL解得μ=v 022gL=0、5. (2)当木板倾斜时,设滑块上滑时的加速度为a 1,最大距离为x ,上滑的时间为t 1,有μmg cos θ+mg sin θ=ma 10-v 02=-2a 1x0=v 0-a 1t 1解得t 1=12s 设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 2,下滑的时间为t 2,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x =12a 2t 22 解得t 2=52s 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t =t 1+t 2=1+52s. 答案:(1)0、5 (2)1+52s 18.(16分)(2018·全国百所名校示范卷)近年来网上购物发展迅速,使得物流业迅速发展起来,图示为某快递物流中心用传送带分流物品的示意图,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4 m/s顺时针运行,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将质量m =2 kg的小物品由静止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品可看成质点),平台上的人通过一根轻绳用恒力F=20 N拉小物品,经过一段时间物品被拉到离地面高为H=1、8 m的平台上,如图所示.已知物品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1)物品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率所用的时间;(2)物品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是多少?(3)若在物品与传送带达到同速瞬间撤去恒力F,则物品还需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平台?解析:(1)物品在达到与传送带速度v=4 m/s相等前,有:F+μmg cos 37°-mg sin 37°=ma1解得:a1=8 m/s2由v=a1t1,得t1=va1=0、5 s位移为:x1=12a1t12=1 m.(2)达共速后,有:F-μmg cos 37°-mg sin 37°=ma2解得a2=0,即滑块匀速上滑,位移为:x2=Hsin 37°-x1=2 m则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x2v=0、5 s总时间为:t=t1+t2=1 s即物品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是1 s.(3)在物品与传送带达到同速瞬间撤去恒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cos 37°-mg sin 37°=ma3解得:a3=-2 m/s2假设物品向上匀减速到速度为零时,通过的位移为x=-v22a3=4 m由此知物品速度减为零之前已经到达平台;由x2=v t3+12a3t32即2=4t3-12×2t32解得:t3=(2-2)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 即物品还需(2-2)s到达平台.答案:(1)0、5 s(2)1 s(3)(2-2)s。
2019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与答案
![2019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211ec5f7ec4afe05a1df6a.png)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9题,共9题)、非选择题(第10题~第15 题,共6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10,当输入电压增加20V时,输出电压A.降低2VB.增加2VC.降低200VD.增加200V2.如图所示,一只气球在风中处于静止状态,风对气球的作用力水平向右.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绳的拉力为T,则风对气球作用力的大小为TA.sinαB.T cosαC.TsinαD.Tcosα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2Ω.断开S后,电压表的读数为3V;闭合S后,电压表的读数为2V,则电源的内阻r为A.1ΩB.2ΩC.3ΩD.4Ω4.1970年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至今仍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如图所示,设卫星在近地点、远地点的速度分别为v1、v2,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A.v1>v2,v1= G M rB.v1>v2,v1> G M rC.v1<v2,v1= G M rD.v1<v2,v1>G Mr2019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第1页(共9页)5.一匀强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上,t=0时刻,一带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水平射入该电场,电场力对粒子做功的功率为P,不计粒子重力,则P-t关系图象是ABC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如图所示,摩天轮悬挂的座舱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座舱的质量为m,运动半径为R,角速度大小为ω,重力加速度为g,则座舱A.运动周期为2πR ωB.线速度的大小为ωRC.受摩天轮作用力的大小始终为mgD.所受合力的大小始终为mω2R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a和b是两条固定的平行长直导线,通过的电流强度相等.矩形线框位于两条导线的正中间,通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在a、b产生的磁场作用下静止.则a、b的电流方向可能是A.均向左B.均向右C.a的向左,b的向右D.a的向右,b的向左8.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并处于自然状态.小物块的质量为m,从A点向左沿水平地面运动,压缩弹簧后被弹回,运动到A点恰好静止.物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在上述过程中A.弹簧的最大弹力为μmgB.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μmgs 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μmgsD.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为2μgs 9.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固定在A 点.先将一电荷量也为+q的点电荷Q1从无穷远处(电势为0)移到C点,此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W.再将Q1从C点沿CB移到B点并固定.最后将一电荷量为-2q的点电荷Q2从无穷远处移到C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Q1移入之前,C点的电势为W qB.Q1从C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做的功为0C.Q2从无穷远处移到C点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做的功为2W D.Q2在移到C点后的电势能为-4W2019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第2页(共9页)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10~12题)和选做题(第13题)两部分,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必做题】10.(8分)某兴趣小组用如题10-1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Hz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A.电磁打点计时器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选填“A”或“B”).(题10-1图)(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得到消除.同学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看法正确的同学是(选填“甲”或“乙”).(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砝码盘中加入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的一段如题10-2图所示.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A点的速度v A=m/s.(题10-2图)(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A点的距离为L.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ΔE k= 122Mv A算出.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接近”)砝码、砝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做的功可用W=mgL算出.多次测量,若W与ΔE k均基本相等则验证了动能定理.11.(10分)某同学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实验操作如下:(1)螺旋测微器如题11-1图所示.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先将电阻丝轻轻地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再旋动(选填“A”、“B”或“C”),直到听见“喀喀”的声音,以保证压力适当,同时防止螺旋测微器的损坏.2019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第3页(共9页)(题11–1图)(2)选择电阻丝的(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3)题11-2甲图中R x,为待测电阻丝.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滑动变阻器接入题11-2乙图实物电路中的正确位置.(题11-2甲图)(题11-2乙图)(4)为测量R,利用题11-2甲图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5组电压U1和电流I1的值,作出的U1–I1关系图象如题11-3图所示.接着,将电压表改接在a、b两端,测得5组电压U2和电流I2的值,数据见下表:U2/V0.501.021.542.052.55I2/mA20.040.060.080.0100.0(5)由此,可求得电阻丝的R x=Ω.根据电阻定律可得到电阻丝的电阻率.2019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第4页(共9页)12.[选修3–5](12分)(1)质量为M的小孩站在质量为m的滑板上,小孩和滑板均处于静止状态,忽略滑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小孩沿水平方向跃离滑板,离开滑板时的速度大小为v,此时滑板的速度大小为.mMmA.MvB.mvC.m+MvD.M m+Mv(2)100年前,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质子.后来,人们用α粒子轰击6028Ni核也打出了质子:42He+ 6028Ni→6229Cu+11H+X;该反应中的X是(选填“电子”“正电子”或“中子”).此后,对原子核反应的持续研究为核能利用提供了可能.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选填“核衰变”“核裂变”或“核聚变”).7m,每个激光脉冲(3)在“焊接”视网膜的眼科手术中,所用激光的波长λ=6.4×10 -2J.求每个脉冲中的光子数目.的能量E=1.5×10(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l0效数字)-34J·s,光速c=3×108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选做题】13.本题包括A、B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小题评分.A.[选修3–3](12分)(1)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理想气体静置足够长时间后,该气体.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息下来B.每个分子的速度大小均相等C.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D.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2)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荷叶上的小水滴总是球形的.在小水滴表面层中,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体上表现为(选填“引力”或“斥力”).分子势能E p和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象如题13A-1图所示,能总体上反映小水滴表面层中水分子E p的是图中(选填“A”、“B”或“C”)的位置.(3)如题13A-2图所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历A→B的等压过程,B→C的绝热过程2019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第5页(共9页)(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其中B→C过程中内能减少900J.求A→B→C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的总功.B.[选修3–4](12分)(1)一单摆做简谐运动,在偏角增大的过程中,摆球的.A.位移增大B.速度增大C.回复力增大D.机械能增大(2)将两支铅笔并排放在一起,中间留一条狭缝,通过这条狭缝去看与其平行的日光灯,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由于光的(选填“折射”、“干涉”或“衍射”).当缝的宽度(选填“远大于”或“接近”)光波的波长时,这种现象十分明显.(3)如图所示,某L形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2.现沿AB方向切去一角,A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为使水平方向的光线射到AB面时不会射入空气,求θ的最大值.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5分)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用软导线制成的单匝闭合线圈,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已知线圈的面积S=0.3m 2、电阻R=0.6Ω,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2T.现同时向两侧拉动线圈,线圈的两边在Δt=0.5s时间内合到一起.求线圈在上述过程中(1)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E;(2)感应电流的平均值I,并在图中标出电流方向;(3)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2019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第6页(共9页)15.(16分)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先敲击A,A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在B上滑动距离L后停下.接着敲击B,B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A、B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A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 A;(2)在左边缘再次对齐的前、后,B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 B、a B';(3)B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 B.16.(16分)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磁场中的水平绝缘薄板与磁场的左、右边界分别垂直相交于M、N,MN=L,粒子打到板上时会被反弹(碰撞时间极短),反弹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质量为m、电荷量为-q 的粒子速度一定,可以从左边界的不同位置水平射入磁场,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d,且d<L,粒子重力不计,电荷量保持不变.(1)求粒子运动速度的大小v;(2)欲使粒子从磁场右边界射出,求入射点到M的最大距离d m;(3)从P点射入的粒子最终从Q点射出磁场,PM=d,QN= d2,求粒子从P到Q的运动时间t.2019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第7页(共9页)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C3.A4.B5.A二、多项选择题6.BD7.CD8.BC9.ABD三、简答题10.(l)B(2)乙(3)0.31(0.30~0.33都算对)(4)远大于11.(1)C(2)不同(3)(见图1)(4)(见图2)(5)23.5(23.0~24.0都算对)12.(1)B(2)中子核裂变(3)光子能量ε= h cλ光子数目n=E16,代入数据得n=5×10ε13A.(1)CD(2)引力C(3)A→B过程W1=–p(V B–V A);B→C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W2=?U 则对外界做的总功W=–(W1+W2)代入数据得W=1500J13B.(1)AC(2)衍射接近(3)全反射sinC= 1n且C+θ=90°,得θ=60°四、计算题14.(1)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E= 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Δφ=BΔS解得E= BΔSΔt,代入数据得E=0.12V(2)平均电流I= ER代入数据得I=0.2A(电流方向见图3)(3)电荷量q=I?t代入数据得q=0.1C15.(1)由牛顿运动定律知,A加速度的大小aA=μg2019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第8页(共9页)2匀变运动2a A L=vA 解得v A =2μg L (2)设A 、B 的质量均为m ,对齐前,B 所受合外力大小F=3μmg由牛顿律F=ma B ,得a B =3μg 对齐后,A 、B 所受合外力大小F ′=2μmg 由牛顿律F ′=2ma B ′,得a B ′=μg(t ,A、B 达到共同速度v ,位为x A 、x B ,A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a A则v=a A t ,v=v B –a B tx A = 12x B =v B t-1 a A ta B t 2且x B –x A =L22解得v B =22μg L 16m v qB解得v= q Bd m(24所示,粒子碰撞后的运动轨迹恰好与磁切 由几何关系得d m =d(1+sin60)° 解得d m = 2+3 2 d(32πm qB 设粒子最后一次碰撞到射出磁场为t',则 T t=n4+t'(n=1,3,5,⋯⋯)(a )当L=nd+(1- 3 )d 时,粒子斜向上射出磁场 2 t'= T 12 L 解得t=( d+ 33-4πm 6) 2qB(b )当L=nd+(1+ 3 )d 时,粒子斜向下射出磁场 2t'= 5 12T 解得t=( L d-33-4πm 6) 2qBWORD格式2019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第9页(共9页)专业资料整理。
2019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江苏专用)章末过关检测(12)
![2019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江苏专用)章末过关检测(12)](https://img.taocdn.com/s3/m/5ad97b02b90d6c85ec3ac6f9.png)
章末过关检测(十二)(建议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1.(2019·高考全国卷Ⅱ改编)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 )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解析:选ABD.通过光路图可看出,折射后a光的偏折程度大于b光的偏折程度,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的折射率,选项C错误.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选项B正确.由n=cv知,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选项A正确.入射角增大时,折射率大的光线首先发生全反射,a光首先消失,选项D正确.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是为了防止桥发生共振现象B.机械波和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仅由介质决定C.泊松亮斑是光通过圆孔发生衍射时形成的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玻璃的反射光解析:选AD.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但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和频率共同决定,B错;泊松亮斑是用光照射不透光的小圆盘时产生的衍射现象,C错.3.对如图所示的图片、示意图或实验装置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是小孔衍射的图样,也被称为“泊松亮斑”B.乙图是薄膜干涉的应用,用来检测平面的平整程度C.丙图是双缝干涉原理图,若P到S1、S2的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偶数倍,则P处是亮纹D.丁图是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图,在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上,出现竖直干涉条纹解析:选BC.题图甲是小孔衍射的图样,但不是“泊松亮斑”,故A错.题图丁是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但其干涉条纹应为水平的,故D 错.4.(2019·武汉模拟)下列关于波的现象和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机械波、电磁波均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B .泊松亮斑是光的干涉现象中的加强区C .波速公式说明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关,与介质无关D .“彩超”可以测血流速度,利用的是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解析:选AD.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A 正确;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B 错误;波速大小取决于介质,C 错误;利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测速度,D 正确. 5.(2019·濮阳模拟)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 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 =-2 m 和x =12 m 处,两列波的传播速度均为v =4 m/s ,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 =2 cm.图示为t =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时刻平衡位置处于x =2 m 和x =8 m 的P 、Q 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 的平衡位置处于x =5 m 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列波相遇后振幅仍然为2 cmB .t =1 s 时刻,质点M 的位移为-4 cmC .t =1 s 时刻,质点M 的位移为+4 cmD .t =0.75 s 时刻,质点P 、Q 都运动到M 点解析:选AB.根据波的叠加原理,A 正确;又λ=4 m ,v =4 m/s ,所以T =λv =1 s ,波形匀速传播,两列波传播到M 点时,t =x v =34s =0.75 s ,所以t =1 s 时刻,M 点已经振动了(1-0.75) s =14T ,两列波在M 点加强,合振幅为4 cm ,M 点的位移为-4 cm ,B 正确、C 错误;波传播时,波形移动,质点不随波传播,D 错误.6.(2019·长春市质监)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B 、C 间振动),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的正方向,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振动曲线,由曲线所给的信息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0时,振子处在B 位置B .振子振动的周期为4 sC .t =4 s 时振子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10 cmD .t =2.5 s 时振子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5 cm解析:选AB.由题图乙可知零时刻振子位移为-10 cm ,则所对应的位置为B ,故A 正确.由题图乙可知振子振动周期为4 s ,故B 正确.t =4 s 时,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10 cm ,故C 错误.t =2.5 s 时振子的位移为5 2 cm ,故D 错误.7.一列简谐波在t =0.2 s 时波的图象如图甲所示,x =0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 )A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10 m/sB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10 m/sC .t =0.2 s 时刻,质点c 向y 轴负方向运动D .t =0.3 s 时刻,质点b 的位移y =10 cm解析:选A.由振动图象可知,在t =0.2 s 以后,x =0处的质点从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运动可判断出波向x 轴负方向传播,再由波速公式v =λT =40.4m/s =10 m/s ,A 正确,B 错误;由波的传播方向易知C 错误;结合t =0.2 s 时的波形,再经0.1 s 即T /4,知质点b 的位移为y =-10 cm ,D 错误.二、非选择题8.(1)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 =2πl g,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甲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①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②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a .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b .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c .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d .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Δt 即为单摆周期Te .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Δt ,则单摆周期T =Δt 50(2)实验室有一块长方体透明介质,截面如图中ABCD 所示.AB 的长度为l 1,AD 的长度为l 2,且AB 和AD 边透光,而BC 和CD 边不透光且射到这两个边的光线均被全部吸收.现让一平行光束以入射角θ1射到AB 面,经折射后AD 面上有光线射出.甲、乙两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该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①甲同学的做法是:保持射到AB 面上光线的入射角θ1不变,用一遮光板由A 点沿AB 缓慢推进,遮光板前端推到P 时,AD 面上恰好无光线射出,测得AP 的长度为l 3,则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 =________;②乙同学的做法是:缓慢调节射到AB 面上光线的入射角,使AD 面也恰好无光线射出.测得此时射到AB 面上光线的入射角为θ2,则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 =____________.解析:(2)①若遮光板恰使AD 面上无光线射出,则折射光路如图所示,由折射定律得折射率为n =sin θ1sin r 1=sinθ1l 3l 23+l 22=l 23+l 22sin θ1l 3. ②当入射角为θ2时,折射光线在AD 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故此时折射角的正弦值为sin r=cos(arcsin 1n )=n 2-1n ,又sin θ2sin r=n ,联立解得n =1+sin 2θ2. 答案:(1)①18.6 ②abe(2)①l 22+l 23sin θ1l 3②1+sin 2θ2 9.(2019·高考江苏卷)(1)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实验中,某同学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后,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后释放,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单摆再次回到释放位置时停止计时,将记录的这段时间作为单摆的周期. 以上操作中有不妥之处,请对其中两处加以改正.(2)Morpho 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闪亮耀眼的蓝色光芒, 这是因为光照射到翅膀的鳞片上发生了干涉. 电子显微镜下鳞片结构的示意图如下. 一束光以入射角 i 从 a 点入射,经过折射和反射后从 b 点出射. 设鳞片的折射率为 n, 厚度为 d, 两片之间空气层厚度为h . 取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c ,求光从 a 到 b 所需的时间 t .解析:(1)①应在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②应测量单摆多次全振动的时间,再计算出周期的测量值.(或在单摆振动稳定后开始计时)(2)设光在鳞片中的折射角为γ,由折射定律知sin i =n sin γ在鳞片中传播的路程l 1=2d cos γ,传播速度v =c n ,传播时间t 1=l 1v ,解得t 1=2n 2d c n 2-sin 2i同理,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 2=2h c cos i则t =t 1+t 2=2n 2d c n 2-sin 2i +2h c cos i. 答案:(1)见解析 (2)2n 2d c n 2-sin 2i+2h c cos i 10.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 的波源发出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 轴传播,P 、Q 为x 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 轴正向),P 与O 的距离为35 cm ,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 =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 =1 s ,振幅A =5 cm.当波传到P 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 s ,平衡位置在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1)P 、Q 间的距离;(2)从t =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解析:(1)由题意,O 、P 两点间的距离与波长λ之间满足OP =54λ① 波速v 与波长的关系为v =λT② 在t =5 s 的时间间隔内,波传播的路程为v t .由题意有v t =PQ +λ4③ 式中,PQ 为P 、Q 间的距离.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PQ =133 cm.④(2)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运动的时间为 t 1=t +54T ⑤ 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运动,每经过T 4,波源运动的路程为A .由题给条件得 t 1=25×T 4⑥ 故t 1时间内,波源运动的路程为s =25A =125 cm.⑦答案:(1)133 cm (2)125 cm。
江苏省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力与运动检测(含解析)
![江苏省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力与运动检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2e24519b6648d7c0c74636.png)
力与运动第一讲力与物体平衡1.[如图所示,三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a、b、c在水平桌面上成功地叠放在一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一定竖直向上B.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a受到的重力C.石块c受到水平桌面向左的摩擦力D.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解析:选D 由题图可知,a与b的接触面不是水平面,可知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与其对a的静摩擦力的合力,跟a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B错误;以三个石块作为整体研究,整体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石块c不会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故C错误;选取a、b作为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与其重力平衡,则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故D正确。
2.[考查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如图所示,超市为方便顾客,安装了智能化的倾斜向上的自动扶梯(无台阶)。
在没有乘客乘行时,自动扶梯以较小的速度匀速运行,当乘客站立乘行(手不扶扶手)时,自动扶梯经过先加速再匀速两个阶段运行。
则该扶梯在运送乘客的过程中( )A.扶梯匀速运行时,乘客不受摩擦力作用B.扶梯匀速运行时,乘客对扶梯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C.扶梯加速运行时,扶梯对乘客的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D.扶梯加速运行时,扶梯对乘客的作用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解析:选B 扶梯匀速运行时,乘客所受的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扶梯向下的分力,选项A 错误;匀速运动阶段,乘客处于平衡状态,扶梯对乘客的作用力竖直向上,乘客对扶梯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选项B正确;扶梯加速运行时,由于智能化的自动扶梯无台阶,乘客站在斜面上,乘客的加速度的方向沿斜面向上,乘客要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与运动方向相同,选项C错误;加速度有水平方向的分量,扶梯对乘客的摩擦力有水平方向的分力,所以扶梯对乘客的作用力指向斜上方,选项D错误。
3.[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如下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图中,滑轮本身的重力忽略不计,滑轮的轴O安装在一根轻木杆P上,一根轻绳ab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b端下面挂一个质量都是m的重物,当滑轮和重物都静止不动时,甲、丙、丁图中杆P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图乙中杆P在竖直方向上,假设甲、乙、丙、丁四图中滑轮受到木杆弹力的大小依次为F甲、F乙、F丙、F 丁,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F丁B.F丁>F甲=F乙>F丙C.F甲=F丙=F丁>F乙D.F丙>F甲=F乙>F丁解析:选B 由于两个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即四个选项中绳子的拉力是大小相等的,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两个力的夹角越小,则合力越大,即滑轮两边绳子的夹角越小,绳子拉力的合力越大,故丁图中绳子夹角最小,绳子拉力的合力最大,则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最大,丙图中绳子夹角最大,绳子拉力的合力最小,则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最小,甲、乙两图中绳子的夹角相等,绳子拉力的合力相等,故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大小F甲=F乙,所以F丁>F甲=F乙>F丙,故选B。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b0ea50aa00b52acec7ca12.png)
1拿到试卷:熟悉试卷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建议拿到卷子以后看看考卷一共几页,有多少道题,了解试卷结构,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2答题顺序:从卷首依次开始一般来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
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虽然考卷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得分。
3答题策略答题策略一共有三点: 1. 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先做简单的、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题。
2. 先小后大。
先做容易拿分的小题,再做耗时又复杂的大题。
3. 先局部后整体。
把疑难问题划分成一系列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解决,每解决一步就能得到一步的分数。
4学会分段得分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准确、书写规范、语言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
不会做的题目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
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
如果题目有多个问题,也可以跳步作答,先回答自己会的问题。
5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考试时,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多数学生很难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
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
6确保运算正确,立足一次性成功在答卷时,要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稳扎稳打,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性成功。
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
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
7要学会“挤”分考试试题大多分步给分,所以理科要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文科尽量把要点写清晰,作文尤其要注意开头和结尾。
2019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五) 第十二、十三章验收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五) 第十二、十三章验收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584bfa5022aaea988f0f0b.png)
阶段综合检测(五)第十二、十三章验收(时间:30分钟满分:48分)1、(12分)[选修3-3](1)一瓶矿泉水喝完一半之后,把瓶盖拧紧,不久瓶内水的上方形成了水的饱和汽。
当温度变化时,瓶内水的饱和汽压与温度变化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
(2)如图为利用饮料瓶制作的水火箭,先在瓶中灌入一部分水,盖上活塞后竖直倒置,利用打气筒充入空气,当内部气压达到一定值时可顶出活塞,便能喷水使水火箭发射升空。
在喷水阶段,可以认为瓶内气体与外界绝热,则喷水阶段瓶内气体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瓶内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的作用力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如图所示,用销钉固定的活塞把导热汽缸分隔成两部分,A部分气体压强p A=6.0×105 Pa,体积V A=1 L;B部分气体压强p B=2.0×105 Pa,体积V B=3 L。
现拔去销钉,外界温度保持不变,活塞与汽缸间摩擦可忽略不计,整个过程无漏气,A、B两部分气体均为理想气体。
求活塞稳定后A部分气体的压强。
解析:(1)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饱和蒸汽;反之,称为不饱和蒸汽。
饱和蒸汽压强与饱和蒸汽体积无关,在一定温度下,饱和蒸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因而其压强也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做饱和蒸汽压强。
同温下未饱和蒸汽压强小于饱和蒸汽压强,对于同一种液体,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A、C、D错误。
(2)当水火箭将水瞬间喷出时,气体对外做功,而此瞬间过程没有吸热,故瓶内温度降低,从而使分子的平均速率减小,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分子的撞击力减小。
(3)拔去销钉,待活塞稳定后,p A′=p B′①根据玻意耳定律,对A部分气体,p A V A=p A′(V A+ΔV)②对B部分气体,p B V B=p B′(V B-ΔV)③由①②③联立:p A′=3.0×105 Pa。
2019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四) 第六_十一章验收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四) 第六_十一章验收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f5a1b783d049649a665813.png)
阶段综合检测(四)第六~十一章验收(其中第六~八章分值约占40%)(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8·温州模拟)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解析:选C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选项A正确;根据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性,安培提出了磁性是分子内环形电流产生的,即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正确;根据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导线中通有恒定电流时导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流,选项C错误;楞次定律指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选项D正确。
2、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n2,原线圈回路接有内阻不计的交流电流表A,副线圈回路接有定值电阻R =2 Ω,现在a、b间和c、d间分别接上示波器,同时监测得a、b 间和c、d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T =0.02 sB 、n 1∶n 2≈55∶1C 、电流表A 的示数I ≈36.4 mAD 、当原线圈电压瞬时值最大时,副线圈两端电压瞬时值为0 解析:选D 由题图知,电压变化的周期是0.02 s ,所以A 正确;根据变压规律得:n 1n 2=U 1U 2≈55,所以B 正确;副线圈的电流I 2=U 2R =5.6622A ,根据变流规律得原线圈电流I 1=I 255≈0.036 4 A =36.4 mA ,所以C 正确;由题图知,当原线圈电压瞬时值最大时,副线圈两端电压瞬时值也最大,故D 错误。
2019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四) 第六_十一章验收
![2019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四) 第六_十一章验收](https://img.taocdn.com/s3/m/ae5c743e0740be1e650e9a9f.png)
阶段综合检测(四) 第六~十一章验收(其中第六~八章分值约占40%)(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8·温州模拟)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 .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 .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解析:选C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选项A 正确;根据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性,安培提出了磁性是分子内环形电流产生的,即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 正确;根据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导线中通有恒定电流时导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流,选项C 错误;楞次定律指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选项D 正确。
2.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 1、n 2,原线圈回路接有内阻不计的交流电流表A ,副线圈回路接有定值电阻R =2 Ω,现在a 、b 间和c 、d 间分别接上示波器,同时监测得a 、b 间和c 、d 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T =0.02 sB .n 1∶n 2≈55∶1C .电流表A 的示数I ≈36.4 mAD .当原线圈电压瞬时值最大时,副线圈两端电压瞬时值为0解析:选D 由题图知,电压变化的周期是0.02 s ,所以A 正确;根据变压规律得:n 1n 2=U 1U 2≈55,所以B 正确;副线圈的电流I 2=U 2R =5.6622A ,根据变流规律得原线圈电流I 1=I 255≈0.036 4 A =36.4 mA ,所以C 正确;由题图知,当原线圈电压瞬时值最大时,副线圈两端电压瞬时值也最大,故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综合检测(二) 第一~五章验收(其中第一~三章分值约占25%)(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8·汕头一模)一骑行者所骑自行车前后轮轴的距离为L ,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运动,当看到道路前方有一条减速带时,立刻刹车使自行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垂直经过该减速带时,对前、后轮造成的两次颠簸的时间间隔为t 。
利用以上数据,可以求出前、后轮经过减速带这段时间内自行车的( )A .初速度B .末速度C .平均速度D .加速度解析:选C 在只知道时间t 和这段时间内运动位移x 的前提下,由v =x t 可知能求平均速度v ,C 项正确。
2.(2018·武汉模拟)一段圆环固定在竖直面内,O 为圆心,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圆环上的P 、Q 两点,P 、Q 两点等高,一物体通过光滑的轻质挂钩挂在绳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现保持轻绳的Q 端位置不变,使P 端在圆环上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至PO 水平。
此过程中轻绳的张力( )A .一直减小B .一直增大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解析:选B 物体通过光滑的挂钩挂在绳上,绳各处张力相等。
P 端沿逆时针旋转过程中,两绳夹角变大,合力大小、方向不变,故两分力都变大,即轻绳的张力一直增大,选项B 正确。
3.(2018·厦门一中月考)一质量为m 的铁锤,以速度v 竖直打在木桩上,经过Δt 时间停止后,则在打击时间内,铁锤对木桩的平均冲力的大小是( )A .mg ΔtB.m v ΔtC.m v Δt +mgD.m v Δt-mg 解析:选C 对铁锤分析可知,其受重力与木桩的作用力,设向下为正方向,则有(mg -F )Δt =0-m v ,得:F =m v Δt +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铁锤对木桩的平均冲力为m v Δt+mg ,选项C 正确。
4.如图所示,具有一定质量的小球A 固定在轻杆一端,另一端挂在小车支架的O 点。
用手将小球拉至水平,此时小车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放手让小球摆下与B 处固定的橡皮泥碰击后粘在一起,则在此过程中小车将( )A .向右运动B .向左运动C .静止不动D .小球下摆时,车向左运动后又静止解析:选D 水平方向上,系统不受外力,因此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小球下摆过程中,水平方向具有向右的分速度,因此为保证动量守恒,小车要向左运动。
当撞到橡皮泥,是完全非弹性碰撞,A 球和小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动量恰好抵消掉,小车会静止。
5.质量为2 kg 的物体A 做平抛运动,落地时水平方向的位移和竖直方向的位移均为L =5 m ,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A 落地时的动量大小为10 5 kg·m/sB .物体A 落地时的动能为100 JC .物体A 落地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45°D .物体A 做平抛运动中合力的平均功率为125 W解析:选A 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A 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 = 2Lg =1 s ,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L t=5 m/s ,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v y =gt =10 m/s ,落地时速度v =v 02+v y 2=5 5 m/s ,落地时的动量大小p =m v =10 5 kg·m/s ,A 正确;物体A 落地时的动能E k =12m v 2=125 J ,B 错误;物体A 落地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tan θ=v y v 0=2,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是45°,C 错误;物体A 做平抛运动中合力是重力,这段时间内重力做的功W =mgL =100 J ,重力的平均功率为100 W ,D 错误。
6.(2018·沈阳模拟)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往往需要进行多次轨道调整,如图所示,某次发射任务中先将卫星送至近地轨道,然后再控制卫星进入椭圆轨道,图中O 点为地心,地球半径为R ,A 点是近地轨道和椭圆轨道的交点,远地点B 离地面高度为6R ,设卫星在近地轨道运动的周期为T ,下列对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控制卫星从图中低轨道进入椭圆轨道需要使卫星减速B .卫星通过A 点时的速度是通过B 点时速度的6倍C .卫星通过A 点时的加速度是通过B 点时加速度的6倍D .卫量从A 点经4T 的时间刚好能到达B 点解析:选D 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半长轴为4R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T 12T 22=R 13R 23,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8T ,卫星从A 到B 用时为半个周期,即4T ,D 正确。
7.(2017·江苏高考)如图所示,一小物块被夹子夹紧,夹子通过轻绳悬挂在小环上,小环套在水平光滑细杆上。
物块质量为M ,到小环的距离为L ,其两侧面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
小环和物块以速度v 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P 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
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
小环和夹子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2FB .小环碰到钉子P 时,绳中的张力大于2FC .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v 2gD .速度v 不能超过 (2F -Mg )L M解析:选D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即Mg <2F 。
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物块处于平衡状态,绳子中的张力T =Mg ≤2F ,故A 错误。
小环碰到钉子时,物块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有:T -Mg =M v 2L ,T =Mg +M v 2L,所以绳子中的张力与2F 大小关系不确定,B 错误。
若物块做圆周运动到达的高度低于P 点,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0-12M v 2,则最大高度h =v 22g ;若物块做圆周运动到达的高度高于P 点,则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12M v ′2-12M v 2,则最大高度h <v 22g,C 错误。
小环碰到钉子后,物块做圆周运动,在最低点,物块与夹子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由牛顿第二定律知:2F -Mg =M v 2L ,故最大速度v = (2F -Mg )L M,D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8.一细绳系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小球质量为m ,速度大小为v ,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经过时间t =T 2,动量变化量为0B .经过时间t =T 4,动量变化量大小为2m v C .经过时间t =T 2,细绳对小球的冲量大小为2m v D .经过时间t =T 4,重力对小球的冲量大小为mgT 4解析:选BCD 经过时间t =T 2,小球转过了180°,速度方向正好相反,若规定开始计时时的速度方向为正,则动量变化量为Δp =-m v -m v =-2m v ,细绳对小球的冲量为I =Δp =-m v -m v =-2m v ,故大小为2m v ,选项A 错误,C 正确;经过时间t =T 4,小球转过了90°,根据矢量合成法可得,动量变化量大小为Δp ′=2m v ,重力对小球的冲量大小为I G =mgt =mgT 4,B 、D 均正确。
9.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一端系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 的圆环顶点P ,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穿在圆环上做无摩擦的运动。
设开始时小球置于A 点,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速率为v ,对圆环恰好没有压力。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从A 到B 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B .从A 到B 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减少C .小球过B 点时,弹簧的弹力为mg +m v 2RD .小球过B 点时,弹簧的弹力为mg +m v 22R解析:选BC 从A 到B 的过程中,因弹簧对小球做负功,小球的机械能将减少,A错误,B 正确;在B 点对小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B -mg =m v 2R ,解得F B =mg +m v 2R ,C 正确,D 错误。
10.如图所示,两个小球分别从斜虚线EF 上的O 、S 两点水平抛出,过一段时间再次经过斜虚线EF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小球再次经过斜虚线EF 时的速度大小可能相同B .两小球再次经过斜虚线EF 时的速度方向一定相同C .两小球可能同时经过斜虚线EF 上的同一位置D .从O 点水平抛出的小球到再次经过斜虚线EF 所用的时间长解析:选ABC 若两个球抛出时的初速度相同,则再次过虚线时两球的速度相同,A 项正确;设虚线EF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再次经过虚线EF 时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由平抛运动规律的推论可知:tan β=2tan α,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同,即速度方向相同,B 项正确;若O 点处球以水平初速度v 1抛出到达虚线上某点C 用时t 1,S 点处球以初速度v 2水平抛出到达C 用时为t 2,因此要使两球同时到达C 点,只要O 处的球(以初速度v 1)比S 处的球(以初速度v 2)早t 1-t 2的时间抛出,两球可以同时到达C 点,C 项正确;若O 处的球抛出的初速度比S 处的球抛出的初速度小,则从O 处抛出的球再次经过虚线EF 所用时间比S 处抛出的球再次经过虚线EF 所用时间短,D 项错误。
11.如图所示,斜面除AB 段粗糙外,其余部分都是光滑的,物体与AB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又处处相等,一个从顶点滑下的物体,经过A 点时速度与经过C 点时的速度相等,且AB =BC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在AB 段和BC 段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 .物体在AB 段和BC 段的运动时间相等C .重力在以上两段运动中对物体做的功相等D .物体在以上两段运动中的动量变化量相同解析:选ABC 根据运动学公式v 12=v 02+2ax ,对AB 段有v B 2=v A 2+2a AB x AB ,对BC 段有v C 2=v B 2+2a BC x BC ,因为v C =v A ,x AB =x BC ,所以有a AB =-a BC ,即两段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 选项正确;根据动量定理,对AB 段,F 合t AB =m (v B -v A ),对BC 段,F 合′t BC =m (v C -v B ),因为两段速度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t AB =t BC ,B 选项正确;因为x AB =x BC ,所以在两段运动中竖直方向的位移分量相等,故重力做功相等,C 选项正确;物体在以上两段运动中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 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