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
化学试卷高二化学试题(理科)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含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两大部分。
考生只能在答题卷指定的区域内做答。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在答卷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及座号填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r—52 Na—23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子的运动与行星相似,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
B.能量低的电子只能在s轨道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总是在f轨道上运动
C.电子云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轨迹
D.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不同
2.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3.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A.1s22s22p4
B.1s22s22p63s23p3
C.1s22s22p63s23p2 C.1s22s22p63s23p64s2 4.下列有关共价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1个π键B.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1个σ键
C.气体单质中一定存在σ键,可能存在π键
D.σ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键一定不能绕键轴旋转
5.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
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第ⅦA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6.某主族元素A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 s1,另一主族元素B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 s2n p4,
两者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AB B.A2B C.AB2 D.A2B3
7.已知:P4(g)+6Cl2(g)=4PCl3(g) △H=a kJ∙mol—1 ,P4(g)+10Cl2(g)=4PCl5(g) △H=b kJ∙mol—1 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B.可求Cl2(g)+ PCl3(g)=4PCl5(s)的反应热△H
C.Cl-Cl键的键能为(b-a+5.6c)/4 kJ∙mol—1D.P-P键的键能为(5a-3b+12c)/8 kJ∙mol—1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含有18种元素
C.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的元素
9.前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A.3种B.4种C.5种D.6种
10.已知锰的核电荷数为25,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基态锰原子外围电子的电子排布图,其中最能准确表示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是()
11.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A.电负性的大小:Cl>S>Al>Mg
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
硅
C.熔点由高到低:石英>食盐>干冰>钠
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 NaCl> NaBr>NaI
12.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进行加成反应,也能进行取代反应,并且不能
..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烷B.乙烯C.乙醇D.苯
13.丙烯醇(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加成②氧化③酯化④加聚⑤取代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只有①③④
14. 下列变化中,由加成反应引起的是()
A.往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溶液,水层褪色B.往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通入乙烯,溶液褪色。
C.一定条件下,将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物生成
D. 将乙醇蒸汽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固体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色
1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氯甲烷可以做麻醉剂,它和四氯化碳都是重要的有机溶剂
B.根据金属钠与水、乙醇、乙酸反应剧烈程度的不同,可以说明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不同
C.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新制的氢氧化铜可以检验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B.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D.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17.2011年3月15日,CCTV-1在3·15特别行动节目中,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
肉精”猪肉,一时间市场哗然。
“瘦肉精”又称克伦特罗,其结
构简式如下图。
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它的分子式为C12H18N2Cl2O
B.它含有氨基、氯原子、羟基等官能团
C.1mol克伦特罗最多能和3 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一定条件下它能发生水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等
1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19.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在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4个O原子形成共价键
B.在面心立方密堆积的金属晶体中,每个金属原子周围紧邻的有4个金属原子C.NaCl晶体中与每个Na+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l—有6个;
D.CsCl晶体中与每个Cs+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l—有8个
20.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元素的下列叙述:①原子半径A<B;②离子半径A>B;③原子序数A>B;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 ﹤B;⑤A 的正价与B的负价绝对值一定相等;⑥A的电负性小于B的电负性;
⑦A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的第一电离能。
其中正确
..的组合是( )
A.①②⑦B.③④⑥C.③⑤D.③④⑤⑥⑦
21.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
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W和M的某种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B.由元素M和Z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
D. 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
化合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8分)
22.(6分)下列七种晶体:A.二氧化硅B.乙烷C.碳酸钠D.晶体硅E.氩气F.过氧化氢G.镁H.氢气(用字母填空)
(1)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________,不存在任何化学键的是;
(2)只含有非极性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是,含有离子键、共价键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且导电时未发生化学反应的单质是______________。
23.(9分) 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1)X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2)由粮食发酵获得X的化学变化过程中,最主要的两个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可用X制取乙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为
24. (9分)A、B、D、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其中A、B、D、X、Y 为短周期元素,Z为第四周期元素,Z还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已知: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
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个;
D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为I1=738 kJ/mol,I2=1451 kJ/mol,I3=7733 kJ/mol,I4=10540 kJ/mol;
X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为全充满或半充满;
Y元素的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的差为3;
(1) Z代表的元素对应的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根据题目信息和掌握的知识分析X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该同学所画的轨道式违背了原理。
(3)已知BA5为离子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_______。
(4) 元素X与元素Y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
a.常温下X的单质和Y的单质状态不同b.Y的氢化物比X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Y的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X的单质不容易反应。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
(5)元素X和元素Y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为(填元素符号),理由为。
25.(10分)图表法、图象法是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图A是第三周期某主族元素M的电离能变化情况的图像。
则M元素位于周期表的族,根据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推断在M元素所在周期的所有元素中,M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最小)范围为<M<(填元素符号)。
(2)图B是表示H2、Cl2、Br2、I2四种分子形成过程中能量随核间距的变化情况的图像,其中表示I2的曲线的是(填“a”、“b”、“c”),理由
是。
(3)图C是1~18号元素中部分连号元素单质的熔点变化情况图,其中c点代表的单质是__________,其熔点高的主要原因
是。
26. (14分)
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电子层的符号为,该电子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
(2)硅主要以硅酸盐、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相结合,其晶胞平均拥有8个硅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个原子。
(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SiH4)分解反应来制备。
工业上采用Mg2Si和NH4Cl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SiH4,同时产生一种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6)在硅酸盐中,四面体(如下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
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
图(b)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与O的原子数之比为化学式为。
27.(10分)
已知: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
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 2Cr 2O 7放入100mL 烧杯中,加30mL 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
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
中。
在A 中加入4.0g 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
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 中溶液。
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 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 Na 2Cr 2O 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3)上述装置图中,B 仪器的名称是 ,D 仪器的名称是 。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液时,水在 层(填“上”或“下”)
(6)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
沸点/℃ 密度/(g·cm -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季延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答案(理科)
1-5 DAACB 6-10 BCCCD 11-15 CDCBC 16-20 ADBBB 21 A
22.(6分)(1)AD E (2)DH BF C (3)G
23.(9分)
(1)C2H6O (2分)
(2) (C6H10O5)n (淀粉) + nH2O n C6H12O6(葡萄糖)(2分)
C6H12O6(葡萄糖)2CH3CH2OH + 2CO2(2分)
(3) 方程式略(2分)消去反应(1分)
24. (9分)
(1)1s22s22p63s23p6(1分)(2)能量最低原理(1分)
(3)(1分)
(4)S (1分)b、d(2分)
(5)P>S(1分)
P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3,3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处于能量较低的稳定状态。
(2分)
25.(10分)
(1)IIIA (1分) Na <M<Mg (2分)
(2)c (1分)
Cl、Br、I三种原子中,I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原子间形成分子时键长最大。
(2分) (3)金刚石(石墨)(2分)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碳碳键键能很大,所以熔点很高(石墨是混合型晶体,但在每层内碳与碳以共价键相结合,键能很大,故熔点很高) (2分)
26. (14分)
(1)M 9 (各1分)
(2)二氧化硅(1分)
(3)共价键(1分)3(1分)
(4)Mg2Si + 4NH4Cl = SiH4↑+ 4NH3↑+ 2MgCl2(2分)
(5)C—C键和C—H键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
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2分)
C—H键的键能大于C—O键,C—H键比C—O键稳定。
而Si—H键的键能却远小于Si—O键,所以Si—H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
(2分)
(6)1:3(1分)[SiO3] n 2n- (或SiO32-)(2分)
27.(10分)
(1)不能(1分),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1分)
(2)防止液体暴沸(1分);冷却后补加(1分);(3)分液漏斗(1分);冷凝管(1分)。
(4)c(1分)(5)下(1分)(6)5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