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备考之文言阅读概括分析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段翻译】太夫人姓赵,她的先祖是江陵人,景泰年间迁徙到公安县,于是就入籍定居此地, 第四代传人是处士赵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先祖住同一里巷,向来互相欣赏,因此了解太夫人勤勉 谨慎的品性,说:“这实在就是我家的儿媳。”于是命方伯公前去下聘礼提亲。
【对比分析】“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说法有误。 根据文中“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可知,“父亲的好友”命 其子下聘礼提亲的原因应是其清楚赵太夫人勤勉谨慎的品性。
【选项设置】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 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文段翻译】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讨论诉讼案件,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命令 於士澄逮捕窃贼,稍微牵连是非难断的,全都拷打审讯迫使服罪,总共两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全部处 斩。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都是 平民百姓。(可是)(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皇上说:“这 哪里只是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隋朝)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 为鉴戒。”
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而 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
(3)在把握文章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以下毛病: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 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生拉硬扯、任意拔高,等等。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 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文原文对应文字进行比照判断。
【对比分析】“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错,根据文中“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 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可知,并非宋朝皇帝主动议和,而是契丹主动议和。
(2)曲解文意 命题者对原文的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曲解以迷惑考生。这种曲 解文意的方式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考生做题 时要认真、细心比对。
(5)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 重的词语来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 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例5 (2021年全国乙卷)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 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 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 等宜戒之。”(《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对比分析】“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错,根据文中“旧制,朝臣家 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可知,“不愿到任 办公”中的“不愿”属无中生有,应该是按照“旧制”,不准入宫,并非“不愿”。
(4)因果错置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将直接的、根本的、原因的或已然的事情设误 为间接的、枝叶的、结果的或未然的事情,或反之设误,或把因果关系 说成其他关系。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 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选项所给关系是否恰当。
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概括分析 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能力目标: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概括分析能 力。
一、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此题为单项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 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
【对比分析】“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错,根据文中“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 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可知,并非宋朝皇帝主动议和,而是契丹主动议和。
【对比分析】“仍然忙得无法分身”错,原文“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 踵”的意思是任峻提拔任用文武官员,都能够使他们竭尽才能,纠察剔除奸盗之人,(要求他们在 面对奸盗时)不得畏避退缩。“旋踵”就是掉转脚后跟,这个动作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转 身逃跑,退却”的意思,另一种是“时间短”的意思。如成语“死不旋踵”既可指宁死也不退缩、 逃跑,又可形容时间很短,指很快死亡,就是分别取了这两种意思。文中是取第一种意思。
例2 (2018年全国Ⅱ卷)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 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 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后汉书·王涣传》)
【选项设置】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 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三、设置误区6大方式
文言概括(概述)分析题设置错误选项的六大方式 (1)张冠李戴 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外,还会写到 另一些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彼”强加在“此”上,张冠李戴。辨析时应 注意“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息与原文是否一致。
例1 (2021年全国甲卷)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 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 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选项设置】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 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文段翻译】契丹于是在阳城淀驻军,号称二十万,常常放纵游骑抢劫掠夺,稍有失利就撤 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这时,以前的将领王继忠向契丹说与宋朝和好的好处,契丹认为他说得 对,派遣李兴议和。皇帝说:“我哪里想要穷兵黩武呢,只想要停止战争。如果你们答应通和,立 即就派遣使者。”冬季十月,派曹利用拜访契丹军。
【选项设置】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 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文段翻译】孝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生询问鬼神的原本。贾生因此详尽地讲述了之 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一直谈到深夜,孝文帝听得入神在座席上往贾生身边移动。听完之 后 , 孝 文 帝 说 :“ 我 好 长 时 间 没 见 贾 生 了 , 自 认 为 超 过 了 他 , 现 在 才 知 道 还 是 不 如 他 。 ” 过 了 不 久,(文帝)任命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 生当他的老师。
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
证分析。(从身世、爱好、才华、品格、治事等方面概括传主形象) 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只在某一小点,往
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 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
【选项设置】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 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
【文段翻译】永和末年,天下多发瘟疫。按照旧例,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 即使本人未染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到这时候,文武百官多称家中有人染病,不入朝。王彪之又 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是不染病的。如果因此就不再入宫,那么值班侍卫都将缺乏,皇宫 官署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意见。
考情分析
新高考语文试卷关于文言文阅读题的第3小题,是一道选择题,一般来说设问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近几年都按照这种模 式来考查的。
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或 者答出某个论点的依据、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等。
考情分析
2.具体考查内容 (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 (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 (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 (4)某件事发生的原因的信息等。
(3)无中生有 命题者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看似合理的内容,来“制造”出错误 选项。辨析时应将选项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 “无中生有”的陷阱。
例3 (2020年全国Ⅲ卷)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 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 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晋书·王彪之传》)
客观选择题(3道,共计9分) 主观简答题(2道,共计8分)
考情概览
目录
CONTENTS
二、答题步骤
“概括分析题”解答步骤
细读选项表述 快速圈定解答区域和具体出处
比照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的异同
关键:注意选项的转述是否等值
文言阅读概括(概述)分析
1.文言概括(概述)分析题的答题策略与步骤(含方法)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阅读时要注意:①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 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②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 据及论证方法等;③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 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 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 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的中心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则在文章的结尾。
【对比分析】“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错。根据原文“此岂唯 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可知,隋朝灭亡是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两个原因造成的,而不仅仅是大 臣的原因,选项以偏概全。
(6)分析失当 例6 (2019年全国Ⅰ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 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 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段翻译】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挑出来的 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县令勃海人任峻任洛阳令。任峻提拔任用文武官员,都能够使 他们竭尽才能,纠察剔除奸盗之人,(要求他们在面对奸盗时)不得畏避退缩,一年间断的案,不过几 十件,声威超过王涣,但在文德治理方面比不上他。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
【对比分析】“重新得到重用”概括失当,贾谊并没有“重新得到重用”,只是被文帝“征 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表述的时间顺序不 当,应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
四、沙场练兵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例4 (2020年江苏卷)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 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 焉。(袁宗道《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选项设置】B.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命其子前 来求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