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者:刘守俭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09期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关键词:想象借助插图利用教材训练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作为人类的基础教育——语文教育,更应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氛围,激发想象兴趣
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往往能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从创设想象情境来看,主要是充分利用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着火点”、“触发点”,从而驱遣学生的想象。
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扮演角色体会等方式。
二、借助插图,诱其想象
课文插图是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阅读想象”的催化剂,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和扩展想象力的重要凭借。
充分借助课文插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时,当读到文中“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时,我便让学生看插图,然后又让学生合起课本,运用形象思维感受如诗如画的美好意境;接着,我引导学生欣赏插图,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觉得将来的桂林会是什么样的呢?有的同学说:“将来的桂林水会更清、更绿”;有的同学说:“将来的桂林还会有现代化的旅游设施,方便更多的游客。
”……孩子们仿佛不是置身课堂,而是正在美丽如画的桂林山水中!这种做法,使教学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教材,培养想象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这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想
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艺术的天空中翱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很多,教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凭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生活知识,运用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学生用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去感知和欣赏作品的境界和情调,即进入意境。
这时候如果学生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与联想,那么再美的文学形象对他也没有多大意义。
具体来说,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品味细节刻画、利用“意义空白” 等。
四、训练习作,激发想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令教师感到棘手的事应该就是作文教学了。
特别是当面对那些初学作文的中年级学生时更为束手无策。
学生每到作文便如临大敌,如喝中药。
没有什么可写,七拼八凑出来的也枯燥乏味。
作为教师,如果留心就不难看出,这些作文水平低的学生,除了语言表达能力差外,还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就是缺乏对事物细致的观察以及丰富的想象,或者根本就不具备想象力。
对事物不能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就没有生动而有流畅的语言。
那么,在作文教学训练中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呢?
首先,作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写童话。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童话长大的。
每篇童话都给孩子留下了极其宽敞的想象空间。
孩子们喜欢听童话、看童话,更喜欢写童话。
如果让学生每星期写一篇童话,并让他们尽情地去写,不要有所节制;让他们尽情地去想象,不要设下羁绊,你会发现他们都是写作天才。
“春姑娘悄悄来到我家杏树前,只轻轻吹一口气,杏花就开了,粉嘟嘟,真好看。
”
——《春天来了》
多么优美的语言,多么精彩的描述,这就是想象的魅力。
其次,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写故事结局。
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延续作者思路的想象力。
具体做法是:按课文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设想故事发展的结局,续成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穷人》一课的结尾是:“桑娜拉开了帐子”这个结尾含蓄深刻,余味无穷。
教师可以“拉开了帐子之后”为题,让学生抓住桑娜和渔夫的语言、动作、心里等方面进行想象。
再次,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看图写详细作文。
教师选择主题鲜明,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语言进行再创造,培养其想象力。
写作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由单幅图到多幅图、由句段到完整故事、由扶到放。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
”愿我们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点燃学生的想象的火花,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