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分析视域下的人物主题研究——以主人公汪文宣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纸 贵
本文试从精神分析着手,对
《寒夜》中汪文宣的性格及其形
成深入研究,从社会和家庭角度
综合分析了其爱情悲剧、家庭悲
剧的成因,更深刻地认识到心理
对人物性格命运的掌控和影响之
大,以及对人物悲剧的关键作用。

小说《寒夜》写的是生活在
陪都重庆社会底层的几个小人物
的故事,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汪
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典型
的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现了抗战
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
分子的悲惨命运。

男主人公汪文
宣大学教育系毕业,立志希望能
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
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
和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

但是,
在抗战爆发后,举家迁往重庆,
汪文宣只得在一家图书文具公司
当校对,做事诚恳、为人善良,
却因身患重病,在妻子和母亲的
夹击之下在一个寒夜里孤苦死去。

在汪文宣的身上,人们看到了爱
情悲剧和亲情悲剧的发生,这固
然是时代带来的悲剧产物。

但悲
剧之所以成为悲剧,与人物自身
的性格特点也有关联。

本文试从
汪文宣精神分析出发,从汪文宣
自身探讨悲剧发生的原因。

一、性本能的压抑
疾病形成人物性本能的压抑。

文中,汪文宣因长期处于疾病的状
态之中,压抑了他性本能的释放。

相比妻子,他始终处于压抑或“瘫
痪状态”,他“用力吸着她留下
来的香气,痴痴地望着她的浓黑
的头发”,即表露出性本能的欲动,
但是更需要的是理解和关心,汪
文宣那难于根治的疾病与满足双
方的性要求,使得他对妻子曾树
生存在一种更大的欲求,而这却
又让接受高等教育、受过传统文
化影响的汪文宣深陷矛盾的两难
之中。

逃不开自身的疾病,对妻
子的爱,这些使汪文宣的精神从
本我与超我之间分离、聚合,产
生矛盾并反复冲突,冲突结果还
是超我主导着汪文宣,让汪文宣
压抑性本能,容忍妻子离开自己
去获得自己未能提供给她的愉快。

汪文宣性本能的需求被不自
觉地移走,移走在治理疾病和辛
劳工作等方面:在不断地求医和
治疗喝药中转移或者削弱他的性
本能需求,在工作中,更加勤劳
刻苦,面对同事的苛责也变得愈
发地隐忍。

妻子曾树生性本能的
压抑,一则是靠工作、家务、对
丈夫的料理来转移,她尽量不出
门,拒绝外面世界的诱惑,专心
照顾丈夫。

二则是寻找宣泄的对
象。

曾树生长得漂亮,被当作“花
瓶”,在银行工作,天性比较浪漫、
好交际,幸福、自由、热情的生
活欲望强烈。

在性本能没得到满
足时,她对银行陈经理的示好也
并不拒绝,与周围其他朋友也打
得火热,这也是她宣泄自己性本
能的途径之一。

性本能的冲动,
使得曾树生自觉地寻求外界的吸
引并抵御不了诱惑,夫妻之间就
存在了不可忽视的矛盾,即汪文
宣性本能的压抑以及不能对妻子
性本能的满足。

同时,妻子得不
到来自丈夫的性满足,即失去了
对丈夫性方面的吸引。

二、超我的爱的交错和冲突
汪文宣夫妻精神上形同陌路,
爱情之花在疾病的摧残下难以存
活,汪文宣性格的拘谨胆小也使
得他在各种矛盾中退步,不愿主
动出击解决问题,自己母亲对曾
树生种种行为的看不惯,使得曾树
生在家庭里没有得到丈夫的理解,
也没有感受家庭的温暖,婚姻生
活备受煎熬。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
下,曾树生自我意识压抑性本能
的同时,超我中的理智和良心也
从未放弃对丈夫汪文宣的照顾和



















——









53纸 贵
关爱。

“我曾经发愿终生不离开你,体贴你,安慰你,跟你一起度过这些贫苦的日子。

”她自身原本可以潇洒地和追求者一走了之,但是她在再三犹豫和几番纠结之后才下定决心离开汪文宣;不需要丈夫担心,也愿意利用工作之余服侍汪文宣,为了儿子的成长,曾树生也花高价将儿子送到类似贵族学校去念书。

对汪文宣而言,精神更是超越了本能,他清楚地意识到妻子的苦,这是在汪文宣患有疾病,并且双方性要求都得不到满足的前提下形成的矛盾。

这让受过高等教育的汪文宣带着对妻子深深的爱,在传统文化中来回挣扎,汪文宣的精神也长期在本我与超我中来回磨合,分离、聚合并产生矛盾,反复地冲突,最后的结果仍然是汪文宣的超我主导着他,使得他压抑自己的性本能,压抑对妻子的各种不满,进而容忍妻子离开自己去寻求汪文宣不能提供给妻子的愉快和性感受的满足。

对汪文宣而言,精神超越了本能,汪文宣带着疾病的折磨、对来自妻子的各种爱的渴望与无奈,以死亡解除了所有的压抑与冲突,足以证明他身上的自我和超我意识很突出,他的肉体和灵魂的属性不断地较量,本能与自我、超我交错着、冲突着。

三、恋母情结的投射
恋母情结也叫做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分析了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得出的结论,最初指仇父恋母或弑父娶母情结。

《寒夜》中,
汪文宣的父亲已经逝世,文中没
有进行过多描写。

汪母虽没有改
嫁但不足以证明她维护传统伦理
道德,但从她骂儿媳的话语里,
反衬出她是非常遵守传统规矩的
妇人,具有鲜明的伦理道德特征:
她要晚辈尤其是曾树生的孝敬和
遵从,她看重“夫死从子”乃至
妇女的从属依附的伦理品德。

在汪文宣身上,恋母情结表
现在其对家人婆媳关系的处理上。

面对问题,汪文宣不会果断地进
行处理和善后,不懂缓和家人的
情绪,而是任其发展,不闻不问。

在妻子出走和晚归时,他却是想:
还是母亲可靠。

在他的心中,母
亲是对已逝父亲的一种替代,是
自己在父亲这一角色缺失下的弥
补,如果幻想在现实面前破灭,
他就陷入痛苦难以逃脱。

汪文宣
的恋母情结是先天的,是在特定
条件下触发的无意识。

然而,受
过的教育和社会伦理道德决不允
许这种意识在母亲那里实现。


是前意识不允许无意识的想法进
入意识实现的控制和制约结果,
由此他转向妻子,他依恋妻子,
希望妻子能一直陪在身边,他害
怕失去妻子就如同害怕失去自己
的母亲。

在妻子这里,汪文宣的
无意识得到了暂时的抚慰,但是
前意识的失职也会使得无意识偶
尔进入意识中,这在人的睡梦中
经常发生。

所以,汪文宣总是做
一个妻子和母亲离开了他的荒唐
与自己愿望相反的梦。

这只是虚
构的外显内容,其潜在是希望妻
子和母亲不要离开。

然而,这个
梦一直折磨着汪文宣,让他以为
这会实现,会在现实生活中实现。

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不管是哪种,最终都会反映到人
的精神、心理、思想和行动之中。

《寒夜》中,汪文宣本我、自我
和超我的交错冲突,这种矛盾的
交织对于现实生活中对他人心理
精神上的观照有了一些启迪:人
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外在如何,
可以通过此人的处事方式分析他
的性格,但是人们鲜少关注人物
产生这些行为举止的根源,极少
剖析其内在的原因。

每个人复杂
多面的思想性格都来源于他的心
理,或者是本我和不同于他人的
超我之中,抑或是控制本我能力
的自我,每个人的潜在心理才是
区别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不用的原
因之处。

不同的心理影响不同的
性格,而不同的处事方式往往又
造就不一样的命运。

弗洛伊德对
前意识的发现和“三部人格结构”
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能更深入地剖
析人的心理,运用精神分析心理
学的相关知识对人物进行更加深
入的研究分析,为人们对人物性
格的揭示和命运产生的原因有了
一个新的切入点,这也有利于人
们能更好清楚自己的命运和把握
命运的发展,也为人类自身的研
究拓宽了空间。

(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何冰心(1993-),
女,重庆人,硕士,研究方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家文
学、民间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