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ICU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护理干预对策。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
进行研究,按照双盲法将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
对照组行
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根据患者心态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不良情绪的心
理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心理状态均差于护理后,在
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后,患者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ICU患者通过心态采用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
对护理的满意度。
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ICU患者;心理状态;护理对策;效果
前言:近年来,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引
起人们的重视。
ICU是集中收治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为治疗、护理需要常住监
护病房,尽管监护病房拥有完善的设备、高素质的医疗护理人员、严密的监测、
整体化的治疗护理,但据报道,病人在ICU的心理障碍发生率14%~72%的[1]。
这
种不良的心理反应称之ICU综合征,可表现为定向障碍、记忆和判断力受损、焦虑、恐惧和抑郁,甚至拒绝治疗,影响疾病预后,所以充分认识ICU病人的心理
变化与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ICU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关
的护理干预对策,现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
选取50例进行研究,按照双盲法将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7~82岁,平均(54.5±6.9)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8~81岁,平均
(52.7±7.2)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一
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意义,可做比较。
1.2心里状态发生原因
⑴由于每个病人的个性、生活环境、文化程度、信仰、社会经历不同,对同
一种文化环境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文化休克。
由于ICU的特殊性,患者极易产生孤独、恐惧、焦虑心理。
⑵对患者来说,ICU是个
陌生的环境,仪器设备多,设施复杂。
患者进入ICU会发现自己被各种结构复杂
的仪器和管道包围,限制了其活动,增加了不适,极易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
⑶
各种管道、监护仪器、强迫体位以及药物作用,各种治疗性的有创操作导致的疼
痛等均可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2]。
1.3方法
1.3.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1.3.3观察组则根据患者心态采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⑴入院时对患
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入院患者病情往往危重,根据病人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选择合适的交流技巧,将所需物品及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护士向病人家属介绍,目的是希望病人家属遵守规章制度、备齐病人的用物、了
解病人的饮食等。
监护病房采用全封闭式管理,需要详细告知患者家属探视制度
及保持有效的联系方式。
⑵优化环境护理:在保障ICU病房环境符合医护标准的
基础上,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的诊疗环境。
条件允许时可以综合患者的个
人想法,对病房环境进行微调。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到动作轻,噪声小;
可以结合不同患者的内心想法,将患者病房进行部分分区,有效保障患者的隐私,降低环境改变给患者带来的刺激及恐惧。
⑶每班护士应该至少花15~20分钟时
间与患者说话交流,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
ICU的部分患者因多种原因失
去语言交流,要重视手势、肢体动作、表情等非语言交流[3]。
另外,在为患者进
行擦汗、洗脸、按摩、翻身、跟换床单等护理时接触患者的皮肤,特别是在病人
疼痛等不适时抚摸他们的头部,握握他们的手,这些必要的、适宜的触摸行为,
也是护患沟通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
⑷为病人提供睡眠援助首先要营造良好的
睡眠环境。
如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姿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夜间关闭日光灯,使用光线柔
和的壁灯,尽量使机械声、报警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
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制造一个昼夜规律的睡眠环境。
在患者的视野范围之内放置钟表和日历帮助患者分清时间,同时加强与患者进行
有效的沟通,使其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高他们对不利因素的耐受力。
1.4观察指标
⑴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⑵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
度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在护理前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测评中,观
察组SAS评分较对照组几乎无差异。
在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
量表(SA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X±S,分)
组别
例
数
护理前SAS评分护理后SAS
评分
观
察组
2552.23±2.2132.28±1.25
对
照组
2553.01±1.2147.85±2.21
t- 1.66733.023
P-0.1010.001
2.2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
数
不满意满意非常满
意
满意度
(%)
观察组250
(0.00)
14
(56.00)
11
(44.00)
25
(100.00)
对照组2515
(60.00)
5
(20.00)
5
(20.00)
10
(40.00)
χ2-23.0298.507 6.44423.029
P-0.0010.0040.0110.001
3讨论
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疾病的转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
理支持、疏导及疾病宣教,以预防综合征的发生。
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
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创造舒适的病室环境,增进病人对医护的信任,在预防ICU
综合征的发生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通过心态采用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沈炳娇,王叶舒.ICU患者心理状态与人性化护理干预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4):121-123.
[2]赵娟.实施人文关怀对ICU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07):145-146.
[3]陈美娟.人文关怀护理对ICU患者心理状态、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J].现代养生,2022,22(20):1785-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