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 作 背 景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儒家经典知多少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书经》/《尚书》 《礼记》 《周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
原 能,讲信修睦(mù)。故人不独亲其亲, 文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故人不独亲其亲,
使:让 老:老年人 壮:中年人 幼:幼童 矜:同“鳏”,老而无妻 寡:老而无夫 孤:幼而无父 独:老而无子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者:……的人
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男有分,女有归。 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分:职分,职守 归:女子出嫁
满足发展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整体感知
1、根据文义,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可分为三层:作者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述方法。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
明(根本特征),是总说。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信:诚信 修:培养
成语:天下为公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总特征】
故人不 独 亲其亲,不 独 子其子,使 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 故:所以 独:只,只是 成语:鳏寡孤独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3)【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wéi,成为
(4)【为】人五/俾【为】亭宇
wéi,雕刻、建立
(动词,根据语境翻译)
(5)不足【为】外人道也/一一【为】具言所闻 wèi,对,向
(6)不必【为】己
wèi,为,为了
(7)【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wèi,因为
①予谓菊 ②太守自谓也
认为,以为 命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 之 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 与 能,讲 信 修 睦。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主谓取独 行:施行 为:是 贤:品德高尚
与:同“举”,选举 能:才干出众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蜡,读zhà,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 的祭典,),事毕,出游于观(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 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 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 “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 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 能赶上)而有志焉。”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总结全文。
合作探究
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你的 理解。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①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核心 ②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③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 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是故:因此 闭:闭塞 兴:兴起 乱贼:作乱害人 作:兴起 乱:作乱 贼:害人
故:所以 户:门 闭:用门闩插上 是:这 谓:叫做
全文的总结语,描写“大同”社会的未来图景。与现 实形成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的黑暗现象,表 现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期待。
为
(1)天下【为】公
wéi是
(2)以全石【为】底/武陵人捕鱼【为】业 wéi,作为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
独、废疾者有皆有所所养长,,男有矜分(f(èng),u女ā有归n)。、货恶寡其弃、于地孤也、,不独必藏、废疾 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 也,于不己必;为力己恶。其是不故出谋于闭身而也不,兴不,必盗为窃己乱。贼是而故不谋作闭,而故不外兴户,而盗不窃闭乱。贼是而谓不大同。
货:财物 恶:厌恶 为:为了 满足精神愉悦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成语:物尽其用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生存需要】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发展需要】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精神愉悦需要】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 谓大同。 成语:夜不闭户
③太守谓谁 为,是 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
谓 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
④秦王谓唐雎曰 对……说 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叫做,称作 “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礼记·礼运》
仅据鲁史《春秋》的记载,在242年里, 列国间的军事行动就有 483 次。
•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
—— 《太史公自序》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 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人民流 离失所,周王室日渐衰微,礼崩乐坏,迫切 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⑥其此之谓乎
说
①静以修身 ②讲信修睦
修养 培养
③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 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
修 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
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身高 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 ⑤茂林修竹 长的 “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儒家经典知多少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书经》/《尚书》 《礼记》 《周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
原 能,讲信修睦(mù)。故人不独亲其亲, 文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故人不独亲其亲,
使:让 老:老年人 壮:中年人 幼:幼童 矜:同“鳏”,老而无妻 寡:老而无夫 孤:幼而无父 独:老而无子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者:……的人
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男有分,女有归。 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分:职分,职守 归:女子出嫁
满足发展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整体感知
1、根据文义,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可分为三层:作者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述方法。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
明(根本特征),是总说。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信:诚信 修:培养
成语:天下为公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总特征】
故人不 独 亲其亲,不 独 子其子,使 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 故:所以 独:只,只是 成语:鳏寡孤独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3)【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wéi,成为
(4)【为】人五/俾【为】亭宇
wéi,雕刻、建立
(动词,根据语境翻译)
(5)不足【为】外人道也/一一【为】具言所闻 wèi,对,向
(6)不必【为】己
wèi,为,为了
(7)【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wèi,因为
①予谓菊 ②太守自谓也
认为,以为 命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 之 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 与 能,讲 信 修 睦。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主谓取独 行:施行 为:是 贤:品德高尚
与:同“举”,选举 能:才干出众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蜡,读zhà,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 的祭典,),事毕,出游于观(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 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 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 “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 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 能赶上)而有志焉。”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总结全文。
合作探究
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你的 理解。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①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核心 ②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③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 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是故:因此 闭:闭塞 兴:兴起 乱贼:作乱害人 作:兴起 乱:作乱 贼:害人
故:所以 户:门 闭:用门闩插上 是:这 谓:叫做
全文的总结语,描写“大同”社会的未来图景。与现 实形成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的黑暗现象,表 现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期待。
为
(1)天下【为】公
wéi是
(2)以全石【为】底/武陵人捕鱼【为】业 wéi,作为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
独、废疾者有皆有所所养长,,男有矜分(f(èng),u女ā有归n)。、货恶寡其弃、于地孤也、,不独必藏、废疾 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 也,于不己必;为力己恶。其是不故出谋于闭身而也不,兴不,必盗为窃己乱。贼是而故不谋作闭,而故不外兴户,而盗不窃闭乱。贼是而谓不大同。
货:财物 恶:厌恶 为:为了 满足精神愉悦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成语:物尽其用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生存需要】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发展需要】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精神愉悦需要】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 谓大同。 成语:夜不闭户
③太守谓谁 为,是 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
谓 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
④秦王谓唐雎曰 对……说 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叫做,称作 “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礼记·礼运》
仅据鲁史《春秋》的记载,在242年里, 列国间的军事行动就有 483 次。
•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
—— 《太史公自序》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 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人民流 离失所,周王室日渐衰微,礼崩乐坏,迫切 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⑥其此之谓乎
说
①静以修身 ②讲信修睦
修养 培养
③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 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
修 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
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身高 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 ⑤茂林修竹 长的 “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