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公开课导学案(八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课程标准: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高考考点: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
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三)省教学要求:
1、两极世界的形成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具体表现,认识美苏之间的“冷战”对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
中的地位,确认“存异”和宽容的态度与价值观。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了解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叙述中国
振兴所历经的阶段与概貌,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概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的表现,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增强振兴
中国的使命感。
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畅想世界多
极化趋势加强所能赋予的平等、公正和安宁感。
(四)考点突破: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条件
1、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
格局基本轮廓
2、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矛盾的加剧。
(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
不复存在,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
3、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苏联成为美国实现霸权主义野心的严重障碍。
(二)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及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1、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以美苏为主的两大
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进行对峙。
“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国家。
2、冷战形成的过程(“冷战”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1)政治:(美)杜鲁门主义(1947.3)—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苏)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
2、经济:(美)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又叫“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目的:帮助西欧经济恢复(直接)。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根本)
(苏)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
3、军事:(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49)性质:政治军事集团
影响: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华约的建立(1955)性质:军事政治集团目的: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安全。
影响:在欧洲出现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探究拓展:区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三)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消极影响:两极对峙引发了美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战后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的“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又一次紧张。
具体表现:
1、德国分裂:(冷、欧洲)1949~~1990年统一
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西部和东部分别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2、朝鲜分裂及朝鲜战争:(热、亚洲)1948年至今(热点)
1948年以北纬38度线为界成立大韩民国(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
朝鲜战争——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热、亚洲)
3、古巴导弹危机(冷、美洲)1962年结局:第一阶段的争霸结束,美国占据优势
4、越南战争——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热、亚洲)
积极影响:
1、在冷战的背景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探究拓展:冷战与“热战”有何区别与联系?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两极格局受到的冲击
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欧洲人的欧洲”)
1、原因:⑴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
⑵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只有联合才能与美苏抗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⑶思想渊源:欧洲统一思想由来已久(欧洲宿敌法国和德国的和解是统一的前提)。
2、形成过程: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的计划,称为舒曼计划。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1967年,三合一,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其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即争取实现经济一体化)
1973-1986年,欧共体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
欧共体的扩大,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随之变化。
3、影响:
⑴对欧洲:经济:促进了欧洲国家经济的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政治: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提高了国际地位。
⑵对世界: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两极格局解体后欧洲加快一体化的进程(欧盟的建立和发展:经济一体化→政治经济一体化)
①1991年12月,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
②1993年,马约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③1999欧元正式启用;
④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原因:①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日本政府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③日本大力发展科技,重视教育;
④美国的帮助和扶持;⑤朝鲜战争提供的有利条件
2、表现:①到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超德国)
②到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③到90年代,最大的债权国,海外纯资产世界第一。
世界上主要贸易出口和对外援助大国。
3、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中国的振兴
过程:⑴1949年-1956年,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⑵1956年-1966年,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很大。
⑶1966年-1976年,十年文革,损失巨大。
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影响: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1、背景:⑴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诞生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⑵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紧张对峙的国际局势;⑶新型独立国家积极谋求自身独立、主权、发展和和平。
2、目的:为了摆脱美苏控制,维护自身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3、正式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4、斗争内容①宗旨和原则: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
②目标与任务:维护民族独立与世界和平,反对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建立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标志着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2.苏联解体 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1991年8月,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联变成邦联(导致八一九事件,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标志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3.解体原因: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非但没有成效,反而激化矛盾;②历史(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出现严重的弊端,已无法适应苏联社会的发展;③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
4.东欧剧变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5.影响: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超多强”一超:美国;多强:①欧盟②日本③俄罗斯④中国
(1)特点: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原因: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②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已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③多个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出现:欧盟的成立、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世界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其影响:
(1)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
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
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3)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表现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4)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是漫长的。
四、单元小结: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2、知识结构
3、时空定位
(五)典型题目:
一、选择题
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2.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年)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这说明①美国的世界霸权政策昭然若揭②美国要领导西方国家对抗苏联③美苏同盟关系公开破裂④美国要同苏联进行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3.“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
”这段话旨在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建立欧洲共同体 D.推行“杜鲁门主义”
4.就美苏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结论让同学们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B.德国和朝鲜的分裂
C.世界一直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D.东欧剧变
5.韩国一离婚调查机构,公布了1950年以来220万离婚个案咨询,发现有一个时期,妇女以丈夫生死不明为理由,提出离婚的特别多,此时期应该是
A.50~60年代B.80年代 C.90年代 D.2000年以来
6.两极对峙时期,美苏争霸“冷战”中有“热战”,下图事件的发生所反映的战略态势是
A.美国转攻为守 B.美苏互有攻守 C.苏联转守为攻 D.苏采取全面收缩战略
7.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
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
……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D.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8.有一同学进行欧洲共同体的研究性学习,使用了下面一张图片作为研究的资料。
下列是他研究得出的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欧共体是欧洲所有国家所有方面的联合体
B.欧共体成立时英国尚未参加
C.法国在欧共体的成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D.欧共体的发展壮大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9.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10.关于下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个)
B.第三世界的力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亚非拉国家的遏制政策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日益增多
11.右侧漫画完成于1986年。
漫画中站台上的数字是各方的购买力(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指数。
其中,鹰寓指美国,相扑者寓指日本,一群小人寓指欧共体。
对该
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A.美国发展新经济巩固了国力
B.日本已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
C.欧洲联合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D.美欧日三方支配了世界经济
12.对下图所示内容及其影响解读正确的有
①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②中国作为新兴力量迅速崛起
③美日经济增长缓慢④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13.下面的漫画反映的是“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下列各项事例与这一政策无直接关系的是
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
B.美英军队未经联合国授权便攻打伊拉克
C.美国出台7 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
D.美国加紧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14.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反映出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判断是A.乐观面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B.充满担忧,不平等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是隐患
C.充满自信,中国有能力应对任何局势
D.充满担忧,不平等的世界经济秩序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是隐患
15.漫画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漫画主要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独特表达。
下列漫画中,属于同一时代的有
①山姆大叔的“单边情结”②杜鲁门及其“双斧”③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掰手腕”
④美国的“自由”“民主”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10分)“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
阅读材料:材料一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
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支援。
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
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材料三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①美、欧、日△是基础②美、俄、中△是关键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的“支援”和“支持”意味着什么?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
(3分)
(4)结合材料四图示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2分)
17.(11分)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北风与太阳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
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
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
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
【问题二】撼动与挑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
【问题三】联合与曲折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问题四】和平与发展
多极化全球化改革开放机遇与挑战
请回答
(1)材料中“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什么?美国用什么外交政策来体现“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2分)
(2)简述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
(3分)
(3)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关键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00字左右)(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1)意味着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的内政。
影响: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2分)
(2)观点:不是。
原因:马歇尔声称“我们的任务是……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表明该计划实际上是以比较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阵脚;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3分) (3)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德国经济位居前列;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共体后,英国经济发展迅速。
(3分)
(4)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五大力量相互制衡。
(2分)
17.(1)战争。
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分)
(2)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实力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实力的削弱等。
(3分)
(3)观点一:同意。
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仍然任重道远。
观点二:不同意。
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观点三:辩证看待。
理由综合观点一、二。
(2分)
(4)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局势趋向缓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
中国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
(4分)(六)教与学反思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