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
《雨巷》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三位一体的象征。
那么,“丁香一样的姑娘” 会是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忧郁的纤弱的、优雅的、 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 的小家碧玉;只要多看一 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 娘。
作者是怎么写这个姑娘 的呢?
太息般的眼光, 默默彳亍着, 打着油纸伞, 梦一般的飘过……
“丁香姑娘”在作者眼里到底是什么呢?
• C、姑娘:
• (A)词语: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哀怨、彷徨、 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静 默、太息一 般的眼光、像梦一般的飘过、凄婉、迷茫、消散
• (B)特点:孤身一人,彷徨彳亍,心事重重。
注意这把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 《白蛇传》。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 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 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 美的点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基础目标:有感情的诵读全诗,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品味诗歌 的音乐美。 发展目标: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作用,体会诗歌低回动人的意 境美。 2.能力目标: 基础目标:把握“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的内涵,引领 学生走入诗境,品味诗意。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准确传达情感的诵读能力。 3.德育(思政)目标: 感知诗人内心的彷徨痛苦,以及对美好希望的追求。
• 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 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一定更美了
感情基调:哀怨缠绵、凄美、感伤
我希望逢着丁香姑娘, 姑娘和我相似, 姑娘的行为 动作、外形和神态, 并探求内心世界,但终消失离去。
①我 ② 姑娘
“彷徨”“彳亍”“冷 漠”“凄清”“惆怅”
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现代诗二首一、注音或写字形:嘶哑.喉.咙寂寥.颓圮..qī清qīwǎn xiōnɡyǒnɡfǔlàn páng huáng chìchùchóu chàng二、文学知识:1、《我爱这土地》作者是原名我国著名诗人。
作者的主要作品有《》《》。
2、《雨巷》的作者是原名又名戴梦鸥。
又称“雨巷诗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
代表作品有:浪漫主义《我的记忆》(诗集)象征主义《雨巷》现实主义《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的记忆》补充: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
同时又承接了以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
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
《现代》、《新诗》、《小雅》、《诗志》杂志是20世纪30年代刊登现代派诗歌的主要载体。
诗人路易士曾说,他主编的《诗志》、戴望舒主编的《新诗》和吴奔星主编的《小雅》,可以说是1930年代中国诗坛的代表。
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其他主要代表诗人有陈江帆、南星、徐迟、番草、玲君、吴奔星、路易士等。
三、课文导读:1、《我爱这土地》中,借助一只鸟对土地表达的感情,向祖国捧出了一颗。
2、《雨巷》是一首和色彩比较浓烈的诗。
3、《我爱这土地》中“大地”象征,“河流”象征,“风”象征,“黎明”象征。
4、《雨巷》中“悠长、寂寥、凄清的雨巷”象征“丁香一样地结着的后院的姑娘”象征四、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戏剧常识1、戏剧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2、在中国,戏剧是等的总称,也常常专指。
3、是构成戏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因素,剧本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体裁),通常称为戏剧文学。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配套人教版教材]
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目录总体安排 (1)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 (1)一、壶口瀑布(2学时) (2)二、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1学时) (5)三、藏羚羊跪拜(1学时) (7)第二单元生命真谛(10学时) (9)四、人生三步骤(2学时) (9)五、淡之美(2学时) (11)六、石缝间的生命(2学时) (12)第三单元人文情怀(8学时) (14)七、咬文嚼字(2学时) (14)八、获得教养的途径(1课时) (16)九、红楼点滴(1课时) (19)第四单元职场哲思(6学时) (20)十、创造宣言(1学时) (22)十一、迎接挑战(1学时) (23)十二看吧,我终于办到了(1学时) (24)第五单元古代散文欣赏(12课时) (26)十三劝学(2学时) (27)十四鸿门宴(4学时) (28)十五师说(3课时) (31)第六单元诗歌散文欣赏(7课时) (34)十六.《荷塘月色》(2课时) (35)十七.《雨巷》(1课时) (39)十七.《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1课时) (42)总体安排教学计划安排(59学时)阅读教学:38学时,6个单元,18篇课堂讲读课文,6篇课堂自渎课文。
写作教学:15学时,3篇大作文,4篇小作文。
依据教材安排,大作文3篇为:记叙文1篇,议论文2篇(立论和驳论),请柬、发言提纲和广播稿3篇,其他1篇。
口语交际教学:6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及要点提示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单元教学要求1、阅读教学要求(4学时):阅读方法训练———引申与联想。
要求训练学生在阅读时反复研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对文中的意义进行发掘和创造,展开引申与联想,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
2、写作教学要求(3学时):记叙文写作——人物、事件、景物。
结合写作案例,从人物、事件、景物三方面把握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①写出人物的个性:典型事件中表现人物个性;人物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要有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
基础模块语文下册
基础模块语文下册基础模块语文下册一、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工具。
在学习语文时,首先要掌握以下基础知识:1.词语: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分为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单音节词只有一个音节,如“人”、“月”等;多音节词有两个及以上的音节,如“篮球”、“快乐”等。
2.词组:由两个或多个词语组成的固定搭配,如“上学”、“放学”等。
3.句子:由若干个词语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子分为简单句和复合句。
4.语法: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和结构,包括词类、句型、词序等方面。
正确使用语法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准确、地道。
二、阅读理解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阅读理解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细节理解:理解文章中的细节信息,如人物、事情、时间等。
2.主旨把握: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观点,对文章进行总结。
3.推理判断:通过已知的信息对未知的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
4.扩展应用:将阅读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三、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选题:选好适合自己的题材,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2.构思:在选好的题目基础上,对文章要点和框架进行构思和安排。
3.表达:使用地道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化的表达方式。
4.修辞: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四、文学常识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常识主要指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特点,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
1.文学流派: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古文、现代文、诗歌等。
2.文学元素:掌握文学作品中的基本元素,如情节、人物、意境等。
3.文学鉴赏: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学价值,如文学思想、文学形式等。
总之,学好语文,需要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了解文学常识。
只有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才能更好地与世界沟通交流。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3. 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议论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议论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以及阅读方法和技巧。
要注重学生的写作练习,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章:说明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部分。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说明文的写作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说明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说明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知识分享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陈从周: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二、分析课文1、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2、分层第一部分(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风格。
第2段:“静观”与“动观”。
园有动静观之分。
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网师园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
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
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qì),始成今状。
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第3段:讲究诗情画意。
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第4段: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
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
寒碧山庄——(现名留园)位在阊(chāng)门外,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
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
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
完整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
完整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土耳其人。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我的名字叫红》、《黑书》、《白城堡》等。
他的作品充满了哲学、历史、文化等元素,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本质和社会问题。
二、字词注音XXX?XXXXXX哲学历史文化本质社会三、解释词语本质:社会问题:四、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介绍XXX?XXX的文章,主要从他的生平、创作风格、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文章强调了XXX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他对土耳其文学和世界文学的重要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文学成就的高度赞扬和敬意。
五、XXX作品的特点XXX的作品充满了哲学、历史、文化等元素,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本质和社会问题。
他善于运用寓言、幻想等手法,将现实与虚幻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具有深度和广度,涉及多个领域,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是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窦娥冤》是元朝杂剧作品,作者不详。
该剧以唐代宰相XXX之女XXX被冤杀为主线,揭示了官场黑暗、权力腐败的丑恶现象,表现了人民对正义的追求和渴望。
二、字词注音并解释豁然开朗(huòrán XXX):形容心中顿时明白,豁然领悟。
娓娓而谈(wěi XXX):形容说话声音柔和、悠扬。
三、文章主旨该剧通过XXX的悲惨遭遇和她的母亲、夫家的不屈不挠的抗争,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对正义和良知的呼唤和追求。
同时,该剧也反映了元朝社会的一些问题,如官场腐败、民间苦难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
c吾师道也(动词作名词。
d闻道也固先乎吾(动词作名词。
4)知a人非生而知之者(动词作名词。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动词。
c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动词作名词。
4.改写后的文章:古代的学者都必须有师傅。
人生而不知道知识和道理,需要通过师傅的传授才能研究。
道理的存在是因为师傅的存在。
但是,人们往往难以理解知识和道理,因此需要师傅来解惑。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汇总
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字音字形召开(zhào)勉强(qiǎng)妥协(tuǒxié)复辟(bì)警惕(tì)侮辱(wǔrǔ)2、成语解释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永垂不朽: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灭。
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第二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字音字形劫难:jiénàn颠覆:diān fù挑衅:tiǎo xìn恢宏:huīhóng赓续:gēng xù颠diān:跌博弈:bóyì2、成语解释意气风发:意气,意志与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源远流长:水源很远,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开天辟地:指以前从未有过,有史以来第一次。
守正创新:恪守正道,敢于探索新的思想和发展方向。
彪炳史册:彪炳biāo bǐng:文采焕发;照耀。
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以史为鉴:鉴jiàn:镜子。
以古代的人、事作为当今人、事的借镜。
休戚与共:休:欢乐,喜悦。
戚:忧愁,祸患。
彼此之间忧喜祸福都共同承受。
形容同甘共苦。
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指使人。
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居安思危:居:处于;思:想。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千锤百炼:锤:锤打;炼:冶炼。
比喻对诗文等反复琢磨、加工。
也比喻经历了很多磨炼和考验。
矢志不渝:矢:发誓。
渝:改变。
立下誓言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形容意志坚定。
和衷共济:衷:内心;济:渡水。
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
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风雨如晦:晦:黑夜。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一样。
常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
中职三校生语文基础模块下雷雨课文知识点练习(附答案)
雷雨二、填空:1、曹禺,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2、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三、阅读:(一)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
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①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②周朴园(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③,你可以先拿去用。
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周朴园可是你——④外面争吵声,大海的声音:“让开,我要进去。
”三四个男仆声:“不成,不成,老爷睡觉呢。
”1.①句话反映了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征?自私狡诈残忍2.②句话反映了鲁侍萍怎样的性格特征?自尊倔强3.③句话能说明周朴园对侍萍有点慈悲之心?答:可以,周朴园给侍萍钱主要是为了把丑事掩盖起来,但也不能否定他对侍萍有一定的负疚心理,这正是反映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 ④句“可是你——”后面可能是什么话?为什么?破折号在这儿的作用是什么?答:生活那么苦,毕竟还是需要钱的。
因为这符合周朴园的虚伪,又夹一丝旧情的性格与心情。
破折号表示中断,同时又表示声音的延长。
(二)1、"午后……使人烦躁"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答: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同时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2、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这段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周:( 指窗) 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哦。
(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 周:( 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你站一站。
答:推动了情节发展。
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十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来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影,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复习4——第5单元
嘶哑 彷 徨
寂寥
二
chìchù chóu chànɡ tuí pǐ
首
彳亍 惆 怅
颓圮
》
qī wǎn mí mánɡ
凄婉 迷 茫
tài xī
太息
《
2、词语释义
现 代 诗 二
彷徨:徘徊走来走去,犹 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 去。也表示坐立不安,心 神不定。
首
彳亍:意思为慢步行走;
》
形容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
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净:俗称“大花脸”。 丑:俗称“小花脸”。
4、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其他角色只能说白。
正末唱的称为“末本戏”,正旦唱的称为“旦本戏”。
5、剧本构成:唱词、宾白、科范。
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 上都标明“××科” 。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 《拜月亭》 王实甫 《西厢记》
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 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 戴梦鸥。浙江杭县(杭州市余杭区)人。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 《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 诗选》《戴望舒诗集》
时代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 现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 青年的屠杀。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 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 们中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 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 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 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当时一 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白、独白、旁白
(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 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 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 等等。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课《善良》-精编解析
《善良》---王蒙✂教学目标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安排时间预习课文,排演短剧《善良归家》。
二、导入1.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
2.观看短剧《善良归家》请同学们抒发感想。
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
明确: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重点研读(一)研读第一部分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
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
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
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明确:层层追问如下: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5抒情短诗二首
再
见
现代诗文阅读
抒情短诗二首
点击图片回目录
① 选自《诗刊》1980年第12期。廖公弦(1937~2003),当代诗 人。《纤夫》写于1980年。 ② [新月]农历月初的月亮,形状如钩。
返回课文
现代诗文阅读
抒自《中国现当代抒情诗》(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版)。
答
案
现代诗文阅读
抒情短诗二首
点击图片回目录
原句把夕阳下的芦苇比喻成盛妆的美女,生动形象,为 诗增添了美感。
现代诗文阅读
抒情短诗二首
点击图片回目录
现代诗文阅读
抒情短诗二首
点击图片回目录
背诵全诗
现代诗文阅读
抒情短诗二首
点击图片回目录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朗读示范
答
案
现代诗文阅读
抒情短诗二首
点击图片回目录
直白说法——日出前就开始拉纤,一直拉到月儿升上天。原句
用夸张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把纤夫的劳动诗化了、美化了,也 把纤夫的形象巨人化了。
现代诗文阅读
抒情短诗二首
点击图片回目录
现代诗文阅读
抒情短诗二首
点击图片回目录
作者一面称赞纤夫“勤劳、勇敢”,一面又说“再别劳驾纤 夫,去拉历史的航船”,你认为矛盾吗?说说自己的看法。
夫
廖公弦
一个个埋着头拉纤, 一个个躬着背拉船, 能拉走一天天, 能拉去一年年, 这几十条紧绷的绳索, 曾拉着中国的时间。 我们向纤夫们致敬, 爱他们勤劳、勇敢, 晨把太阳拉出, 夜把新月拉弯, 但是,别再劳驾纤夫, 去拉历史的航船。
第1.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知识清单高一语文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第一单元必备知识清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基础知识(一)重点字词召开(zhào)勉强(qiǎng)妥协(tuǒ xié)复辟(bì)警惕(tì)侮辱(wǔ rǔ)(二)词语解释〔〕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二、文学常识(一)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历史贡献1.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
2.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4.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5.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人物评价毛泽东在他的晚年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
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
第6.2课《青纱帐——甘蔗林》【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第六单元必备知识清单青纱帐——甘蔗林一、基础知识(一)重点字词甘蔗(gān)同胞(bāo)凛冽(liè)芬芳(fāng)充溢(yì)炽烈(chì)照耀(yào)滋养(zī)(二)词语解释【凛冽】刺骨的寒冷。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健步如飞】形容身体矫健,行走速度极快。
二、文学常识(一)作者简介郭小川(1919-1976),当代诗人。
原名郭恩大,河北丰宁人。
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
1941年初到延安,长期在部队和地方做基层工作。
1948年任《群众日报》副总编辑,兼《大众日报》负责人。
1949年初随军南下,先后在天津日报社、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和文艺工作。
1955年起,曾先后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及《诗刊》编委等职。
文革期间,遭受四人帮的长期迫害。
1976年10月18日在河南安阳逝世。
著有《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郭小川文集》。
诗作富于政治激情,具有豪放、清新的风格。
(二)人物生平郭小川是我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
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北平。
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齐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
一二·九运动后,他用心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
此外还有音乐艺术家。
一九三六年抗日战争爆发,郭小川在赴延安的途中参加了八路军,在一二○师三五九旅先后担任宣传、教育和机要工作。
一九四一年初,他到延安马列学院等单位学习和工作了四年半,主要从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和文艺理论的研究。
抗战胜利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任县长,参加并领导了清匪反霸和土改运动。
一九四八年夏,他转到新闻战线,先后任冀察热辽《群众日报》副总编兼《大众日报》负责人、《天津日报》编委兼修改部主任。
六年级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对我们成绩的提升作用很大。
下面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成语归类1、描写人物仪表、容貌、体态:仪表堂堂衣冠楚楚文质彬彬眉清目秀如花似玉2、反映人物优秀品质: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视死如归拾金不昧临危不惧3、带有“鼎”的成语:鼎足之势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三足鼎立一言九鼎4、带有数字的成语:一干二净两面三刀四面八方五颜六色九牛一毛5、历史故事的成语:按图索骥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三顾茅庐6、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大公无私承前启后翻天覆地弄假成真舍近求远7、带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七拼八凑胡言乱语8、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9、形容很专心的成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一志目不转睛10、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眼高手低目瞪口呆头重脚轻口是心非耳闻目睹11、描写春天的词语:春光明媚万紫千红春色满圆春意盎然鸟语花香12、描写夏天的热:赤日炎炎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挥汗如雨大汗淋漓13、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寸草不生连绵起伏14、描写水的成语:水平如镜波澜壮阔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波涛汹涌17、表示心情的成语:高兴:兴高采烈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心旷神怡沾沾自喜伤心:垂头丧气心灰意冷悲痛欲绝心如刀绞万箭穿心18、表示说话的成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绘声绘色对答如流喋喋不休19、带有动物名称的:闻鸡起舞、狐假虎威、胆小如鼠、龙飞凤舞、画蛇添足20、描写人物神态的:手舞足蹈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目瞪口呆垂头丧气21、描写自然环境的:雨:和风细雨风雨交加狂风暴雨急风暴雨暴风骤雨花:百花齐放百花盛开百花争艳花红柳绿五彩缤纷天气:风和日丽骄阳似火秋高气爽天寒地冻滴水成冰22、含有夸张手法的成语:怒发冲冠一目十行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一日三秋23、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七上八下心急如焚24、反映技艺高超的成语:技压群芳技压群雄声情并茂神通广大炉火纯青25、反映朋友间情谊深厚的成语:深情厚谊、情同手足、情深义重同甘共苦肝胆相照26、反映景色优美的成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翠_流27、形容人特别多的成语:人声鼎沸、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人来人往人如潮涌28、形容情况险急:危在旦夕、迫在眉睫、命悬一线、火烧眉毛刻不容缓29、反映场面热闹繁华的成语:络绎不绝门庭若市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人山人海30、有比喻的成语:归心似箭、视死如归、胆小如鼠、守口如瓶31、含有“不”的成语:与众不同宁死不屈水泄不通目不识丁力不从心32、描写地形地貌的成语:连绵不断高耸入云危峰兀立拔地而起一望无边33、含有人物的成语:江郎才尽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塞翁失马、孟母三迁34、描写冬天的词语: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寒冬腊月瑞雪纷飞冰天雪地35、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飞蛾扑火金蝉脱壳蜻蜓点水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36、多字格成语:九牛二虎之力手无缚鸡之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不可貌相既来之,则安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铃还须系铃人吃一堑,长一智一不做,二不休37、“想”的成语:深思熟虑胡思乱想朝思暮想左思右想异想天开38、描写颜色的成语: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叠字词1、AABB: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2、ABAB:通红通红鲜红鲜红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研究研究3、ABAC:一心一意一模一样半信半疑人山人海十全十美4、AABC:津津有味多多益善栩栩如生济济一堂头头是道5、ABCC:生机勃勃兴致勃勃生气勃勃得意洋洋喜气洋洋6、ABB:红通通红彤彤黄灿灿金灿灿绿油油7、ABAB(声音)哗啦哗啦轰隆轰隆嘀嗒嘀嗒叮咚叮咚淅沥淅沥诗句、名言警句1、描写春天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总结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古文1、《晋陵陵谷图》:记录了五代十国晋陵壁垒的变化,特别是晋朝辽阔的边境线。
2、《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著作,以诗赞美为主,内容包括宫商乐、节奏特征等。
3、《史记》:中国古代最早的通史,记载了多种历史古今事实,对现代对古代历史研究有重要影响。
4、《战国策》:是鲁班和《论语》之北,共300多篇,描述了战国各国当时采取的战略和政策。
二、现代文1、文言文:是把白话文变成具有一定文量的古文而形成的文体,是中国古代官文和文言文普及的必要载体,也是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2、白话文: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而结合古代文化,依照古人的表达习惯而发展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
3、散文:是以文学情趣和见解为主要特点的一种文体,是托尔斯泰、鲁迅、郁达夫等大家的熟练驾驭、创新表达之作。
4、作文:是针对日常生活中具体话题,结合逻辑性、分析性、叙写性、议论性而写成的一种文体,也可以有很多种格式。
三、汉字1、汉字的构成:汉字是由构件和部件构成的,构件是汉字的核心内容,部件是汉字的形体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汉字的形态及意义。
2、汉字的书写:汉字是通过行文笔画的书写形式记录的,通过书写笔画来呈现汉字的发音和含义,而每种书写形式又由不同部分组成,例如横、竖、撇、捺。
3、汉字的认读:汉语拼音是使用26个英文字母表示汉字发音,字义是指汉字特指词义,而发音主要分为声调和音节,并且要根据拼音系统了解汉字的发音。
4、汉字的积累:学习汉字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进行积累,包括积累汉字的基本知识,培养辨别能力和汉字的书写能力,也要多吸收新词新短语,加强对汉字的熟悉程度。
四、文学鉴赏1、文学的定义:文学是表达人类理性思维和情感的高超艺术,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是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
2、文学的方法:文学创作有很多艺术技巧,包括叙述方法、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笔法等。
要学好文学鉴赏,就要掌握一些文学创作的方法,以便深入探究作品的深刻内涵。
语文下册知识点全部总结
语文下册知识点全部总结一、语文知识点总结1. 生字、字义在语文下册中,学生将学习更多的生字和字义。
这些生字和字义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学生需要通过课文的阅读来逐步掌握这些新的词汇和词义。
2. 词语辨析语文下册中,学生需要阅读一些文章,不仅需要理解课文的意思,还需要学会识别和辨析一些近义词和异义词。
3. 词语造句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词语,并且要能够运用这些词语进行句子的构成。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词汇的记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词语拼写拼写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需要通过练习和记忆来掌握更多词语的正确拼写。
5. 课文背诵课文背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6. 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7. 课文赏析通过赏析优秀的课文,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语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8. 文字应用文字应用是指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日常的书写和表达。
9. 修辞手法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和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语文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10. 作文写作在语文下册中,学生需要通过练习作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11. 诗词鉴赏学生需要学会欣赏和领会诗词的意境和美感,锻炼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12. 古文阅读学生需要学会阅读和理解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13. 修辞方法在语文下册中,学生将学习更多的修辞方法,包括排比、对偶、夸张等。
14. 语音语调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语音语调知识,了解语言的语音规律和语调特点。
二、课文知识点总结1. 故事阅读语文下册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故事文章,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来开阔自己的文学视野,了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 课文赏析学生需要学会赏析优秀的课文,包括散文、诗歌等,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美感。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
语文基础模块下基础知识复习第一单元一 合欢树一、文学常识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二、字词注音 敷. 灸. 虔.诚 瘫痪.. 瞎逛. 够呛.三、解释词语虔诚: 侥幸:稀奇古怪: 够呛:四、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怀人散文。
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线索追忆母亲,后半部分叙写合欢树的由来及其引发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同时抒发了对亡母的愧疚与作者的内心痛苦。
五、合欢树的寓意合欢树在作者心中占有特殊位置。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是作者和母亲之间情感的凝聚和象征,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美好期盼和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也寄托着作者希望所有的母子都能合家欢乐的心愿。
二 善良一、文学常识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
二、字词注音 恃. 圭臬.. 滥.用 戚戚.. 参.透 凄.厉三、解释词语不足恃 圭臬弘扬 以逸待劳超拔 参透四面楚歌 滥恶四、文章主旨人性之美,美在求善。
作者针对新形势下人们对“善良”的一些错误认识,站在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对“善良”这一古老的道德准则作了精辟的阐发,赋予“善良”许多新的美好而深刻的内涵,热情讴歌了善良的伟大力量,启发人们对人性进行深刻的思考。
三 人生的境界一、文学常识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
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
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
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
第3.1课《祝福》知识清单-【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第三单元必备知识清单祝福(一)字音钝( dùn )响寒暄(xuān)朱拓(tà)间( jiàn)或悚(sǒng)然踌蹰(chóu chú)不更( gēng)事谬(miù)种淡(dàn)然俨(yǎn)然瑟(sè)瑟有声尘芥(jiè)形骸(hái )脸颊(jiá)沸反盈(yíng)天荸荠( bí qí)呜咽(yè)桌帏(wéi)讪讪(shàn)咀嚼(jǔ j úe)渣滓(zhā zǐ)瞥( piē)拗(niù)不过蹙(cù)缩门槛(kǎn)窈(yǎo)陷惴惴(zhuì)歆享(xīn)牲醴( shēng lǐ)蹒跚( pán shān)(二)词语解释【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怔怔】呆愣的样子。
【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
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二、文学常识(一)介绍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哲学等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基础模块下基础知识复习第一单元一合欢树一、文学常识史铁生,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二、字词注音敷.灸.虔.诚瘫痪..瞎逛.够呛.三、解释词语虔诚:侥幸:稀奇古怪:够呛:四、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怀人散文。
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线索追忆母亲,后半部分叙写合欢树的由来及其引发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同时抒发了对亡母的愧疚与作者的心痛苦。
五、合欢树的寓意合欢树在作者心中占有特殊位置。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是作者和母亲之间情感的凝聚和象征,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美好期盼和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也寄托着作者希望所有的母子都能合家欢乐的心愿。
二善良一、文学常识王蒙,男,南皮人,祖籍,1934年10月15日生于。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
二、字词注音恃.圭臬..参.透凄.厉..滥.用戚戚三、解释词语不足恃圭臬弘扬以逸待劳超拔参透四面楚歌滥恶四、文章主旨人性之美,美在求善。
作者针对新形势下人们对“善良”的一些错误认识,站在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对“善良”这一古老的道德准则作了精辟的阐发,赋予“善良”许多新的美好而深刻的涵,热情讴歌了善良的伟大力量,启发人们对人性进行深刻的思考。
三人生的境界一、文学常识友兰(1895-1990),字芝生.人。
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
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
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
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
二、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觉.解宇宙.遵循.崇.高无明给.予三、人生的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四父亲的手提箱一、文学常识奥尔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星,2006年诺贝文学奖得主。
二、字词注音腼腆..愧疚.殊.荣..棱.角寥.寥尴尬三、解释词语大大咧咧敬而远之一事无成无所不在由此及彼错综复杂索然无味谈笑风生无忧无虑手足无措四、文章主旨文章以父亲的手提箱为线索,讲述了父亲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影响,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并阐述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主。
第二单元五科学是美丽的一、文学常识致远,旅美物理学家。
二、字词注音深奥.枯燥.旷.世奇美瞩.目炫.耀不谙.世事翩.翩起舞迭.代孜.孜以求三、解释词语美不胜收其乐融融雍容华贵孜孜以求价值连城叹为观止四、文章主旨文章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事例,阐发了对科学的思考,叙写了物理学之美、天文学之美和数学之美,揭示了科学美的意蕴,展示了科学世界的无穷魅力。
六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学常识贾祖璋,著名科普作家。
二、字词注音棕褐.色红缯.紫绡.醴酪..龟.裂渣滓.贮.藏宠.幸焦核.祠堂....记载.萌蘖.瓤.肉绛囊三、解释词语不了了之钻牛角尖因地制宜兼程四、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由表及里、有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打比方、举例子、摹状貌、列数字、引用七飞向太空的航程一、字词注音橘.红色乾坤..辉映....苛刻..酝酿开辟.轨.道横亘.可供.借鉴耸.入云天二、解释词语拔地而起不同凡响三、相关载人航天新闻事件1、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2、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3、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4、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5、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6、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八中秋月一、文学常识竺可桢,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者。
二、字词注音仕.女正弦.顶礼膜.拜姗.姗来迟手胼足胝....三、解释词语顶礼膜拜:姗姗来迟:手胼足胝:第三单元九边城一、文学常识从文,原名岳焕,现代作家。
二、字词注音茶峒.山岨..名誉.怜悯..暧昧....慷慨..篙.俨然篁竹..窸.窸窣.窣..眸.子黄麂.嗾.屯戍..孤雏三、解释词语心安理得:惆怅:俨然:慷慨:四、课文主要容课文节选部分,描写了湘西的自然风光和淳厚善良的民风,展示了爷爷和翠翠生活上相依为命,情感上相濡以沫的祖亲情,透露着祖凄婉、孤寂的心情,带着浓厚的人情、人性味道。
十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学常识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本书前80回由雪芹所著,后40回高鹗(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二、字词注音敕.造阜盛..赤金盘螭璎珞...圈窄裉.袄..呜咽..嬷嬷便宜..幄.庑.宸.蜼.醢.錾.银莳.罽.觚.小幺.儿绦.惫懒..人口璀璨..渎.职..罥.笑靥.颦.脍炙三、解释词语敛声屏气:功名利禄:无与伦比:鼎力相助:四、人物出场方式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贾宝玉:先抑后扬。
林黛玉:从三个角度(众人眼中、凤姐眼中、宝玉眼中)展示人物性格。
十一士兵突击一、文学常识兰晓龙:军旅作家二、字词注音默契..斛.树林..濒临..沮丧二、解释词语强弩之末默契精疲力竭濒临摇摇欲坠油尽灯枯意味深长遥不可及三、文章精神通过描写三个普通士兵参加特种兵选拔赛最后环节的过程,体现了“不抛弃、不放弃”的战友深情。
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学常识施耐庵(1296~1371)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写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
二、字词注音賫.发迤逦..彤.云..恶.了太尉馔.不省.得仓廒庇佑..央浼..搠.扎剜.三、解释词语1.賫发:2.迤逦:3.彤云:4.庇佑:四、人物形象选文表现了林冲思想的转变,从开始的苟且偷生、心存幻想,到最后的奋起反抗。
在林冲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官逼民反”的文章主旨。
第四单元十三荷塘月色一、文学常识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逝于1948年8月12日,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战士。
原籍。
二、字词注音蓊.蓊郁郁踱.着弥.望点缀.倩.影袅娜..霎.时酣.眠三、解释词语蓊蓊郁郁:弥望:袅娜:酣眠:倩影:没精打采:十四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学常识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
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以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著称。
二、字词注音1.词语积累尘嚣..qiónglóng..sàsà穹隆..chénxiāo荫庇..yīnbì禁锢..jìngù飒飒墓冢..mùzhǒng2.多音字空.kòng地挖空.kōng3.形似字当即.jí既jì然三、解释词语尘嚣:墓冢:荫庇:饱经忧患:禁锢:栅栏:十五画里阴晴一、文学常识吴冠中,著名画家。
二、文章“起、承、转、合”的结构方法。
十六诗韵一、文学常识叶文玲,现代作家。
二、字词注音凝.结璀璨..姹.紫嫣.红..馈.赠笃.诚阙.贬谪岚.氤氲..棹.三、解释词语古色古香车水马龙笃诚姹紫嫣红氤氲贬谪四、文章通过总分的结构方式,展示了的“古、美、绝、奇”的特点。
第五单元十七现代诗二首一、文学常识艾青,原名,我国著名诗人。
戴望舒,原名,20世纪30年代派代表诗人。
二、字词注音嘶哑..颓圮..彳亍....寂寥.惆怅..彷徨三、诗歌主旨《我爱这土地》一诗采用象征手法,借助一只鸟对土地表达至死不渝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
《雨巷》一诗采用象征和暗示的朦胧手法,表达了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陷于惶惑迷茫的心境,既怀希望,希望又很渺茫的矛盾心理。
十八雷雨一、文学常识禺(1910-1996),原名,原籍为潜江,现代著名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二、字词注音并解释惊愕.()汗涔.涔()敲诈弥..补()伺.候()谛.听()见地.()昧.心财()窟窿..()江堤.()三、文章主旨戏剧通过描写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深刻揭示了这个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十九窦娥冤一、文学常识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二、字词注音着.做公的刽.子手带枷.刑宪.盗跖.错勘.亲眷.杳.无音信前合后偃.瀽.罪愆.湛.湛青天苌.弘化碧亢.旱三、解释词语杳无音信罪愆第六单元二十一唐诗二首一、文学常识白,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杜”。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二、字词注音金樽.还.复来烹.恣.欢谑.径.须沽.酌.裘.贾.人恬.然瑟瑟..幽咽.蛤蟆..铮.悯.徙.谪.荻.钿.篦.呕哑嘲哳....二十二宋词二首一、文学常识(1)轼,文学家。
字,号,词派的代表人物。
念奴娇是名。
(2)柳永,词人。
原名,字,后改名,字。
雨霖铃是名。
二、字词注音羽扇纶.巾酹.凝噎.骤.雨二十三师说一、文学常识愈,代家、家。
字,唐代运动的倡导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指、、、、、、、八人。
二、字词注音并解释句读.()或不.焉()谀.()郯.子()老聃.()蟠.()三、文言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虚词1.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臵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蟠)4.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2)或师焉,或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