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皂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认识“廊、悠”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和”,会写“皂、廊”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第3自然段,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冰心奶奶小时候也自己做过泡泡水,而且她吹的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肥皂泡,经过她的手、她的眼,以及她的心,吹出了童年的情趣,也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她是怎样玩这个游戏的吧!(板书课题)
2.结合“资料袋”,简介作家。
(1)学生默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圈画出反映冰心作品主题的三个关键词。
课件出示:冰心作品三大主题——大自然、母爱、童真。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肥皂泡》,感受冰心笔下的童真。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指导观察“皂”字的结构并书空。
)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
几遍。
2.指名一个小组轮读课文,一人读一段,随文正音,理解生字词。
(1)指导学习多音字“和”:读huò时表示动作。
可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和弄和弄”。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走廊”“山巅”“婴儿”。
3.学生默读全文,归纳主要内容。
(1)指导方法一:概括段意,再把段意串起来。
范式:作者围绕__肥皂泡__,先写__自己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是吹肥皂泡__,再写__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__,然后写__肥皂美丽奇妙的样子__,最后写__由肥皂泡产生的美好想象__。
(2)指导方法二:寻找关键词,提炼小标题。
小标题:做肥皂水→吹肥皂泡→想象肥皂泡
(3)小结:课文围绕肥皂泡,先写作者童年最喜爱的游戏是吹肥皂泡,然后写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再写肥皂泡的美丽样子,最后写由肥皂泡产生的美好想象。
三、学习第3自然段,复述吹肥皂泡的过程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经过,把过程和体验说清楚。
2.过渡:冰心童年玩吹肥皂泡与我们有区别吗?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3.赏析句子,体会感情。
出示句子: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1)请学生找一找哪些词能表现冰心吹肥皂泡时的内心感受。
预设1:“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等动词,说明作者动作的轻柔与用心。
预设2:“轻圆的、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等词语,说明肥皂泡十分轻软,给作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2)学生自由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提示:作者吹泡泡时动作是非常轻柔的,所以朗读的时候语速可以稍慢一些,温柔一些。
(3)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4.指导复述。
(1)提出任务:读完这段文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过程吗?
(2)方法点拨:抓住关键词,梳理过程。
①找出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连接词,明确步骤。
预设:方法是……然后……再……若……
②找出每一步中描述事物形态的词语,明确变化过程。
预设:碎肥皂→肥皂水→泡儿、球儿
③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明确过程。
预设:放在、加上、和弄、蘸、吹、提、扇送
(3)小结学法:在介绍一个活动的时候,可以抓住事物的变化进
行讲述,也可以抓住动作边表演边讲述,还可以用连接词进行讲述,这样表达就会条理清楚,过程连贯。
(4)出示不完整的段落,学生填空,尝试复述。
()是把用剩的碎肥皂()一只小木碗里,()点儿水,(),使它溶化,()用一支竹笔套管,()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轻轻地一(),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四、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1.课件出示本课要写的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按字的笔画多少归类指导。
(1)皂、若、串、希:笔画较少,可以写得开阔一些。
(2)碗、廊、透、婴: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写前观察好笔画长短和距离,避免拥挤,遇到撇和捺,要写得相对舒展些。
3.重点指导易错字。
(1)“碗”:右边宝盖头下面部分要写紧凑,左边是“夕”,右边是“”,左右两边相呼应。
(2)“透”:是半包围结构,注意书写顺序,先写里面的“秀”,再写外面的走之底。
(3)“仰”与“迎”相近,但与“柳”不同。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订正预习题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