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昌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武昌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上·汕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斗”,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过去说到卫星导航,大家只知道有美国管理控制的GPS。
尽管在和平时期,美国免费提供GPS信号,但一到战时,其他国家就会受制于美国,后果将不堪设想。
()。
“北斗”起步虽晚,但目前的功能和GPS一样,都能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如今,我国自行研发的“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在为我们保驾护航。
它在导航领域打破了GPS的垄断地位,逐渐与GPS呈______________之势。
“北斗”不光在军事上能发挥重要作用,与人们的生活也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应用,上至航空航天,下至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大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小到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真正做到__________________。
“北斗”与美国的GPS在2007年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之一。
在2012年12月,北斗导航开始正式对外提供免费的卫星导航服务,对亚太大部分地区完成了覆盖。
继高铁、核电之后,北斗导航成为我国第三张国家名片,以高端制造称雄亚洲,让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北斗”与美国的GPS在2007年被联合国遴选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之一。
B . 2007年,“北斗”与美国的GPS,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之一。
C . “北斗”与美国的GPS在2007年被联合国筛选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
D . 2007年,“北斗”与美国的GPS,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为了自主掌握卫星导航系统在军民领域的主导权、避免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我国在2000年上马了“北斗”导航系统。
B . 我国在2000年上马了“北斗”导航系统,是为了避免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自主掌握卫星导航系统在军民领域的主导权。
C . 为了避免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自主掌握卫星导航系统在军民领域的主导权,我国在2000年上马了“北斗”导航系统。
D . 我国在2000年上马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原因,是为了自主掌握卫星导航系统在军民领域的主导权、避免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平分秋色休戚相关无所不至意气风发
B . 分庭抗礼休戚相关无微不至扬眉吐气
C . 分庭抗礼息息相关无所不至扬眉吐气
D . 平分秋色息息相关无微不至意气风发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6高一上·哈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去的邮驿
在我国,邮驿通信从有确凿文字记载的商朝算起,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邮驿是古代官府为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机构,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官办、官用、官管;二是以通信为主体,融通信、交通、馆舍于一体;三是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车、船、牲畜)相结合的接力传递方式。
历代王朝都很看重邮驿,称其为“国脉”。
唐代的官办驿站遍设于交通线上。
一般是30 里一站,既办通信,又为驿夫和旅客提供食宿。
公元630 年前后,共有驿夫18000 多名,专事传送公文和军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陇西行》中所写到的邮驿颇为传神:“十里走一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峰戍断无烟。
”关山飞雪,连烽火台都燃不起告警的烽烟,而军情火急,唯靠驿夫加紧催马传送军书。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
在繁荣的汉唐时期,那里“五里一邮,十里一亭”,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
驿道上传送着各种公文、书信。
其中,还有角上插有羽毛的信,就好比是今日之“加急”快件,驿骑们必须快马加鞭,急速进行传递。
1987年在敦煌发现的悬泉置便是一个著名的古代邮驿。
在那里存有数万片简牍,其中大部分都是传递过程中的书信。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
在那价值连城的敦煌遗书中,书信占有一定比例,内容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
当年邮驿之盛、丝绸之路之繁华,在这些被尘封的信牍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迢迢驿路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以及因战乱而给国家和黎民造成的灾难。
在敦煌遗书中,有一封《为肃州
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便是安史之乱后在吐蕃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从敦煌向肃州(今酒泉)所发出的一封求援信。
可是由于战乱致驿道受阻,这封信终未到达目的地,而在敦煌藏经洞中沉睡了千年。
古代的驿道,大都是为官府服务的,民间的书信往来十分艰难。
唐代杜甫也有“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的诗句,同样抒发的是对民间通信不畅的感慨。
在描述邮驿的文字里,有“古驿通桥水一弯,数家烟火出榛菅”以及“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一类对古代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所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
唐玄宗命人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修建黄花驿,后据考证,竟是为了迎接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进京而设置的。
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佟凤彩曾上书皇帝,列数当年驿夫的苦难,说“夫抬一站,势必足破肩穿;马走一站,也必蹄瘸脊烂”。
古代的驿路早已离我们而去,交织着繁盛与悲凉的邮驿历史仍停留在史学家们的历史故事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供后人回味那“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情景。
(1)
下列关于邮驿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邮驿在我国最迟产生于商朝,其功能以通信为主,融通信、交通、馆舍为一体。
B . 邮驿是官办、官用、官管的通信、交通机构,被称为国脉,在当时的社会十分重要。
C . 邮驿见证了很多朝代的兴废存亡,也直接体现了战乱给国家和百姓造成的灾难。
D . 邮驿给百姓带来苦难和沉重的负担,清朝佟凤彩曾上书皇帝,谈论到驿夫生活的苦难。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邮驿传递采用人力或人力和物力结合的方式,如唐代诗歌“十里走一马”就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
B . 唐代的邮驿一般是三十里一站,主要功用是通信,提供食宿等,而其中役夫的工作主要是传送公文和军情等。
C .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邮驿比较繁盛的地方,如唐代,这里的邮驿很多,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
D . 处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的为迎接神话人物进京而修建的黄花驿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不关心百姓疾苦的现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角上插上羽毛的信件是重要信件,就像今日的加急快件,时间不能耽误,需要驿骑们快马加鞭,迅速送到目的地。
B . 敦煌的悬泉置是古代著名的驿站,1987年被发现。
那里存有大量简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传递过程中的公文、书信。
C .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敦煌遗书中的书信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些书信可以作为研究敦煌历史的史料。
D . 描写邮驿的文字中有对古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这些描写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
3. (9分) (2017高三上·滨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
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
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目前中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但从全国来看,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还普遍存在。
数据显示,2016年,东中西部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分别为0.86册、0.43册和0.49册,特别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普及水平偏低。
对此,中国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指出,《公共图书馆法》的施行,为贫困地区图书馆普及“不掉队”给予了保障,“法律还要求建立从国家到省、市、县、乡、村六级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
法律要求,要充分地利用好图书馆的现有设施,实行免费开放,向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查询、借阅服务,开展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培训和展览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出要建立县级
图书馆总分馆制,加强与学校、科研机构等领域图书馆交流合作的方式,促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提高服务效能。
”
(摘自王洹星《〈公共图书馆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助力健全完善文化法律制度》)
材料三:
材料四: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各级政府责无旁贷,法律在这方面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公共图书馆法》对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担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规定了政府在公共图书馆设设施建设监督考核制度保障的职责。
张永新表示,特别是以强化各级政府的保障职责为核心,对各级政府根据事权和支出责任,有效保障公共图书馆提出了要求,从而为监督考核各级地方政府履责情况提供了法律的依据。
(摘自《央广网》)
材料五: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多、分布广,免费开放,是居民阅读和文化休闲的最佳场所。
然而,“免费”并不是它的核心。
企业式经营、政府和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社会共建的运作模式才是它保持活力的根源。
纽约布鲁克林公立图书馆语言文学部主任徐桃发说,图书馆就好像是一个公司,有董事会管理,有专门的管理人才负责日常经营,有自己的IT部门、营销部门。
虽然不盈利,但根据各项指标评价工作,由此获得来自政府不同程度的支持。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最新统计数据,美国有图书馆总馆8895座,分馆7641座,合计共有公立图书馆16536座,分布在美国50个州和海外属地。
此外,算上学校图书馆、学术研究性图书馆、政府图书馆、军队图书馆等,美国共有119487座图书馆。
尽管企业式经营、不盈利,又对公众免费开放,但图书馆却不是传统的藏书仓库,而是聚集了大量公益活动的文化场所:有职业介绍、各类面试、就业考试培训等,还举办电脑使用、英语口语、写作、音乐、书法、影视等讲座,贴近百姓,深受欢迎。
(摘自刘莉《美国公共图书馆不只是“免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公共图书馆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其服务对象是从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一般不对专业人士开放。
B . 目前中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还普遍存在。
C . 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不仅能提供借阅服务,还能开展公益性讲座、培训和展览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D .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多、分布广,藏书之外还聚集了大量的公益活动,是居民阅读和文化休闲的最佳场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不管是在数量上、分布上,还是在图书的质量和各种活动的举办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B . 根据材料三可知,2006—2014年我国人均公共图书藏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1年较上年增长幅度最小。
C . 根据材料三可知,2006—2014年我国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3年较上年增长幅度最大。
D . 《公共图书馆法》对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作出了有关规定,这有利于提髙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E . 美国的图书馆就好像一个公司,有各种职能部门,也有考核,根据盈利情况获得来自政府不同程度的支持。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美国与中国在公共图书馆运作模式上的不同。
4. (12分) (2017高二上·赤峰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缝山针
非鱼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
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
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①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
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
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
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挟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②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
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
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
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
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
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早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
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
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
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
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
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
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
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就拉走,换成了钱。
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
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
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
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挟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
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
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③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停,快停下。
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
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
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
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
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
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
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
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
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高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
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第三段叙述年又春和高阳村的渊源,交待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积极热情地开展扶贫工作作了铺垫。
B . 年又春各处拉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又设法开发煤矿,表现了饱不辞辛劳、真诚助民的品格。
C . 《听槐》画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情节发展,让他再次来到高阳村,目睹高阳山的现状。
D . 小说以年又春驻村扶贫为主要内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暴露的问题也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
(2)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
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
移浙两提点刑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
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
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
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
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
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
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余万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
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
其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
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
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
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
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
光祖厉声曰:“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某仓若干。
”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
再以江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
乞致仕,不许。
咸淳五年,拜知枢密院事兼参如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
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以全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B .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C .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D .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权,官职调动词语,指兼任官职。
除此之外同样可以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还有兼、领、假、摄、守等。
B . 户部,古代官署名。
掌管全国土地、军需、赋税、户籍、俸禄、粮饷、财政收支,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C . 鳏寡,及鳏夫和寡妇。
鳏,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鳏寡,可泛指老弱孤苦的人。
D . 建祠,文中指为纪念官员功德,表达对造福当地的官员的感激之情而在其生前所立的祠堂,即建生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马兴祖兴办教育,重视贤才。
他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此外他对贤才也以礼相待,所征召的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
B . 马兴祖加强边防,以固境安。
他在建康任上曾招兵设寨,甚至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还曾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得以安定。
C . 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
他第二次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
D . 马光祖为民请命,不畏权贵。
他写信给贾似道说如果定要在江东实行公田法,除非罢免自己:任临安知府期间,他厉声指责荣王,获得粮食,存活百姓。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②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7高一上·东莞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