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同步:第8单元第1章 第二节 免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理解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

(2)理解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后天)和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及它们的区别。

(3)人体免疫的定义和功能。

(4)计划免疫的概念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和识图能力。

(2)通过对比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从理性到感性认识的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举例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相关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学以致用。

重点掌握人体第三道防线的防御作用。

(如:抗原、抗体)
难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区别、应用。

教法举例法、对比法
教具图片、资料
课时安1课时
板书设计 1、皮肤和黏膜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三道防线 2、杀菌物质和吞筮细胞第二道防线
3、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第三道防线
1、免疫的定义
二、免疫的功能
免疫与计划免疫
2、免疫的功能
1、疫苗的定义
2、计划免疫
三、计划免疫
3、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分为三大块,内容比较多,具有连贯性,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分层递进式进行教学,从总体上感觉效果很明显,学生容易接受。

2、本节课概念比较多,知识点碎,难以理解。

对我这次教学是一次挑战,在课前我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备课,摄猎多种资料,进行整合。

教学中采用资料片段、识图分析、举例、文字转化流程图等方式进行多视角的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达到预想的目的。

3、本节课我积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设计问题多,细化,逐层推进。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顾及到了中层学生的学习感受,整体学习热情高长。

4、在本次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知识点过度不自然,拖泥带水。

讲练中语言表达不精练,有重复现象。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没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性。

总之,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纠正自己的不足,多学习,善思考,多听课,善求知,完善自己,为以后的教学之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教学建议
这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生答:(有)
(知道)
(不能)
(会出现排斥反应)
师:不能回答的,不要着急,我想通过本节学习大家就能知道答案。

(2)教学过程
引出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大家先读第75页、第76页资料与图片,思考:(76面讨论:1、2、3题)
学生回答,要求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看图师问:
1.人体有哪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什么?
3.这三道防线哪道是非特异性免疫,哪道是特异性免疫?
(时间5分钟。


4.前两个病菌在干什么?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
第三个病菌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哪有黏膜?
看图思考:
师要求生:分组讨论
生答:
再看图,师问:
5,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将病菌扫地出门,以什么形式排出体外?
生:(痰液)
师指出:
为什么不可以随地吐痰?
生答: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师问:
皮肤破了的地方特别容易感染、化脓,为什么?
没有关系,还有第二道防线。

让生感到:(没有了第一道防线的保护。


引出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看图师问:
7.吞噬细胞从哪儿来的?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制障碍,让生急于了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生活常识。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时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学以致用。

血液中有几种细胞?那吞噬细胞是怎么回事儿?
生答:(是白细胞的一种)
(三种)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时,自身也会受到损伤,聚集在伤口处,形
成脓液。

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培养识图能力。

狗会经常用舌舔伤口,这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怎么解释?
生答:(唾液中的溶菌酶)
外界的病菌很容易进入眼内,但人很少得眼病,为什么?
生答:(眼泪中的溶菌酶)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建议
当侵入人体的病菌数量非常多,毒性又非常大时,前两道防线已无能为力,第三道防线就该闪亮登场了。

过渡到: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师问:
免疫器官有哪些?
生答:(胸腺、淋巴结和脾脏)
师讲:免疫细胞指的是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师讲:
刺激
病原体A()淋巴细胞
产生
(抵抗病原体A的特殊蛋白质)

(二者结合)
刺激
病原体B()淋巴细胞
产生
(抵抗病原体B的
特殊蛋白质)

(二者结合)
总结出:
抗体、抗原的概念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师问:
上述图解中的抗体、抗原分别是什么?
得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得麻疹,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再患感冒,为什么?
前半问,仿照书中的天花病毒的例子容易解答,后半问就有点难度了,学生进行大胆的推测后,找到了答案。

师问:
天花病毒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吗?
生答:能
总结:
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用形象的图形讲解,学生易于理解。

适时地呈现概念,并加以应用。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非常想搞清楚、弄明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生完成下表:
建立的时间抵抗的病原体属于该免疫类
型的人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问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免疫能力使我们免受病原体的侵害,使我们受益,但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民发现它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位的,还有哪些功能呢?
学生阅读课本教材,展示他们收集的免疫资料。

归纳总结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免疫的概念。

生答:
二、免疫的功能
1、防疫感染
2、自身稳定
3、免疫监视
问2:我们从小到大接种过很多的疫苗,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传染病呢?
提问:
疫苗的成分是什么?
什么是计划免疫呢?
三、计划免疫
1、疫苗的特点
2、计划免疫的概念及意义
师讲:计划免疫对提高人体的健康的意义,人的寿命的延长与计划免疫的关系,以及国家对计划免疫的重视。

展示他们的预防接种证和免疫接种卡。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阅读,并分析回答。

(3)、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A、溶菌酶和肝脏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细胞和淋巴器官
D、皮肤、黏膜
2、下列免疫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触过麻疹病人的人不会再患麻疹
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得肺结核
C、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D、眼泪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
3、能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是()
A、脾
B、肺
C、肾
D、心脏
4、人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认识事物由外表到内部的全方位分析能力
从生活中的事例体会知识的应用。

计划免疫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作为我国长期的一项任务。

A、杀菌作用
B、吞噬作用
C、清扫作用
D、保护作用
5、下列哪一项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A、皮肤角质层防止细菌入侵
B、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排除体外
C、消化道中部分病菌被杀死
D、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6、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入侵人体后产生的
7、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是()
A、抗原→淋巴细胞→抗体
B、抗原→胸腺→抗体
C、抗原→脾脏→抗体
D、抗原→淋巴结→抗体
8、皮肤的保护作用,泪液的杀菌作用都属于人体的()
A、非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第二道防线
D、第三道防线(4)、小结:
本节你有哪些收获?
(5)、作业:
生物同步练习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