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4节文言文分析综合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文言文分析综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
乡举入国学。
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
母忧归。
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
”服阕,改刑科。
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
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
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
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
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
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
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
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
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
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
”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
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
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
”不敢伤。
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
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
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克日请见。
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
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
”争罗拜,有泣下者。
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
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
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
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
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
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
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
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
成化中,赐谥恭惠。
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
①诣阙下乞留信民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④城中皆缟素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A.①③⑥B.②③⑤
C.①④⑤D.②④⑥
解析:②写百姓好像得到新生。
③是贼寇头目黄萧养的话,不属于“军民”。
⑥是朝廷的命令。
答案:C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信民性格刚直不阿。
在担任广东左参议时,他弹劾了郭智,揭发了其继任者黄翰,又弹劾了佥事韦广,使他们都受到应有的处理。
B.杨信民军事才能出色。
他守备过白羊口,在贼寇围困广州的紧急时刻,临危受命,
担任右佥都御史,他单车赴约,平息了贼寇之乱。
C.杨信民体恤百姓。
他进入广州城,分发仓粮,让百姓能出入;他富有仁心,贼寇见他,也欢呼并争相下拜,有的甚至哭泣流泪。
D.杨信民受到朝廷的褒扬。
他去世后,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答应百姓建其祠堂并赐谥号恭惠;皇上还命主管部门每年在其忌日祭祀。
解析:B项,“军事才能出色”誉之过重,“平息了贼寇之乱”属无中生有。
答案:B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
(导学号 56070011)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
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
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
也,易之,德基自如。
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
德基乃更以宽化之。
民有
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
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
一民逸去,命卒笞之。
不肯伏,走
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
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
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
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
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
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
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
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
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
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
使人代之,脱
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威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
居潍二年,召还。
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
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
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
”德基至家,如濂戒,
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
①德基自如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③德基独戒民勿偿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⑤潍民肤无笞瘢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 .①②⑤B.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解析:筛选的依据是吴德基爱民,而①说的是吴德基不在意南康人对自己的轻视,⑥说的是吴德基辞官回家后接受了宋濂的劝告。
其余四项分别从吴德基的言行举动和潍州百姓境遇的好转角度表现其“爱民”。
答案: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 .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 .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 .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
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解析:C 项,开头的“县令”一词于原文无据。
从上下文来看,对话发生在郡守与吴德基之间,“令”指郡守命令吴德基代送邻县牛,并非“县令”之意。
“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是一个假设语气,假如牛半途死掉,赔偿的责任不好分配,并不是说“没有人代为赔偿”。
答案:C
综合练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访风景于
,于上路马非俨骖烟光凝而暮山紫。
,尽而寒潭清潦水序属三秋。
,时维九月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
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响穷
,渔舟唱晚,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声断衡阳之浦。
,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
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
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
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5.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睢园
..绿竹
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
B.气凌彭泽
..之樽
彭泽:指陶渊明,他做过彭泽县令。
C.邺水朱华
..
朱华:曹丕诗中有“朱华昌绿池”的句子。
D.光照临川之笔
....
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
解析:C项中“曹丕”应为“曹植”。
答案:C
6.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
A.爽籁发而.清风生
B.控蛮荆而.引瓯越
C.天柱高而.北辰远
D.蟹六跪而.二螯解析:A项中“而”表示承接,连词。
B、C、D三项中“而”均表示并列,连词。
答案:A
7.对下列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
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
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解析:D项,虚实结合。
答案:D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
阳的水边。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凡在故老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
犹蒙矜育
历
,
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
,
况臣孤苦
,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职郎署;本图宦达
宠命优渥
,
,
岂敢盘桓
气息奄奄
,
?但以刘日薄西山
有所希冀
,
,
祖
无以至今日;
,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
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
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擢:提拔
B.但.以刘日薄西山但:但是
C.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希冀:希望、企图
D.是以区区
..不能废远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解析:B项,但:只,只不过。
答案:B
10.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但以.刘日薄西山
A.圣朝以.孝治天下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谨拜表以.闻
解析:A项,介词,用;B项,介词,凭借;C项和例句都是介词,因为;D项,连词,
来,用来。
答案:C
11.下面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