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者,甘茂孙也》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罗者,甘茂孙也》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
甘罗者,甘茂孙也。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於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於秦。
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彊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甘罗曰:“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彊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甘罗曰:“应侯之用於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
”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於杜邮。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张唐曰:“请因孺子行。
”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文信侯乃入言于於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
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
”始皇召见,使甘罗於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
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
”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
”“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
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彊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秦归燕太子。
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太史公说:甘罗年纪很轻,然而献出一条妙计,名垂后世。
虽然他算不上品舒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战国时代名副其实的谋士。
须知,当秦国强盛起来的时候,天下特别时行权变谋诈之术呢!(节选自《史记》卷七十《樗里予甘茂列传第十一》)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事:侍奉
B.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强:勉强
C.赵襄王郊迎甘罗郊:郊区
D.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赍:赠送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C 解析:郊,名词活用为动词,到郊外。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试题时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臣尝为秦昭王伐赵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我身自请之而不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A 解析:A.介词,替,给;B.代词,他/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介词,对,向/介词,比;D.连词,表示目的关系,来/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不翻译,或表示修饰,相当于“而”。
【思路点拨】近几年来,文言虚词题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把文言选段中包含某文言虚词的句子,与课文中含有同样文言虚词的句子进行
比较,辨析异同。
这其实是典型的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的题目。
考生解题时,应准确回忆所学课文中的文言虚词词义,并联想这个文言虚词在其他课文中的词义,然后把文段中的文言虚词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从而作出准确判断。
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居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B 解析:注意“曰”、“然”、“虽”、“然”、“方”。
【思路点拨】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者”“以”“非”等谓语动词和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代词等,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罗奉事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B.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侯和文信侯昌不韦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城给秦国。
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城的好处。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A 解析:张唐去的是燕国。
【思路点拨】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3分)
译文:
(2)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4分)
译文:
(3)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3分)
译文: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1) 秦国准备派张唐去燕国任相,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
(2) 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
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3) 应侯范睢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解析:(1)“相”“伐”“广”各1分;(2)“生”“兹”“遽”“叱”各1分;(3)“于” “孰与”“专”各1分。
【思路点拨】(1)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
(落实关键词语)(2)句句通顺:合乎文意,明白通顺。
(落实特殊句式)(3)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4)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参考译文】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
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奉事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
秦国准备派张唐去燕国任相,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
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百里方圆的土地。
’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
”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
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卿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
”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
”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的老师。
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
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于是文信侯就同意了。
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
”甘罗又说:“应侯范睢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 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
”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
”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
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
”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
”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
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
”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甘罗,年纪轻轻,然而是著名门第的子孙,所以诸侯们都有所闻。
最近,张唐想要推脱有病不愿意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
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把张唐的事迹
通报一声,请答应派他去。
”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
赵襄王到郊外远迎甘罗。
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
”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
”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
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
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
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
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
秦国送回燕太子,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
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了秦王,秦王于是封赏甘罗让他做了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