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选材与立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的选材、立意
(一)求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关心社会的变迁,把握社会的脉搏
和谐
来到江西的老家,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令我惊奇:小伙子行歌在山间,那婉转的歌声与欢快的鸟鸣织成一首动听的交响乐;插秧的的姑娘们辛勤劳作着,渴了,清澈的溪水触手可及;玩耍的孩子们叫着闹着,玩着抓迷藏,他们的身影在茂密的枝叶间若隐若现。

我欣赏着这一切的同时也疑惑着,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从何而来呢?
一天,我行走在山间,喜出望外地发现了一只松鼠。

松鼠并不怕我。

它惬意眯着眼蹲在树桩上,用它那灵巧的小爪子敏捷地打理着长而华丽
的尾巴。

要是能把它带回家该多好!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驱使着我小心翼翼地逼进松鼠。

松鼠原本安祥的神态忽变得惊恐了,它倐地一跃,迅速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我沮喪地回到家,发现爷爷正喜悦地仰望着屋檐。

我心生好奇。

爷爷见我回来了,高兴地指着屋檐说:“你瞧,燕子要来咱家安家了!”我顺着爷爷的手看去,屋檐下面是燕子筑的新巢。

爷爷脸上的皱纹展开了,脸上挂着孩子般期盼的笑容。

我嘟着嘴道:“这又不是好事,到时候燕子肯定叽叽喳喳的,不如现在毁了巢。

”爷爷轻轻叹了口气,惋惜地说道:“孩子,你没懂天人合一的道理啊!你吃的饭来自那里?自然。

劈的柴来自那里?自然。

自然给了我们这么多,咱们
应该感激它,爱护它。

不要只想着主宰着自然,占有自然。

应该做的,是与自然和谐共存。

”爷爷说这话时,望着远方连绵的山,他那睿智的眼睛仿佛看到了我不曾看到的地方……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过了几天,我又在那个树桩邂逅了松鼠。

看来它对这个树桩情有独钟啊!松鼠似乎觉察到了我的造访,改变姿态准备随时逃跑。

而我并不惊动它,我轻轻坐在松软的土地上,静静地望着这个可爱的小精灵,松鼠的感觉很敏锐,它好像知道我与上次不同一般,又坐在树桩上继续打理身上的毛。

我轻轻扔过一颗花生,愧疚地说“上次很抱歉,这是赔礼!”
松鼠小心地捧起花生嗅了嗅,向我晃晃尾巴
表示感谢,便享受地吃起来。

我笑了,感觉吸入
的空气都变得甜蜜了,心中充满欣慰――这是圈养
一只无辜的松鼠所绝对带不来的。

第二天,我和
爷爷一道在被砍作为柴火的树旁播种了新的种子。

在松鼠喜爱的树桩边,我翻开松软的土地,郑重
埋下了一颗种子――那是献给大自然的谢礼,是和
谐的种子。

故乡之行,给了我懂得天人合一的机会。


终于发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秘密――我们接受
大自然的恩泽时,应让这恩泽洗刷我们贪婪的心灵,怀着感恩去爱护自然,与之共存。

大自然是
养育我们的母亲,我愿意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与
无数兄弟姐妹们一起,爱护大自然,共同撑起一
片和谐的天空。

(二)求真——用真实的题材,写出真挚的情感
宽容
当风儿吹走紫罗兰的花瓣时,它却将香味留在了风中,这就是宽容。

我亲爱的同学和老师也曾给我如此美丽的宽容。

初二下学期的“退队礼”上,学校给每班准备了一个大蛋糕,让大家集体过十四岁生日篝火晚会。

这是我们第一次过如此盛大的生日,自然大家都兴奋而又有一点小小的紧张。

作为一名班干部,我承担下了“护送”蛋糕的重任。

我捧着蛋糕,和同学们一起前往晚会地点。

这蛋糕大到两条胳膊都围不住,透过盒盖可以看见里面五颜六色的奶油在蛋糕上堆砌成花朵的形状,“生日快乐”这四个大字在花儿中间似乎还散发着甜滋滋的香味。

粉色的彩绳正中挂着一个精致的蝴蝶结。

“让我也看看嘛!”“蛋糕配篝火,绝妙!”“你说这蛋糕够不够全班吃呀?”同学们乐呵呵
地传看着蛋糕,七嘴八舌地议论道。

等接过蛋糕时,大意的我丝毫没有注意到,在不知不觉中,蝴蝶结的一半“翅膀”,悄悄松开了。

终于要走进晚会现场了,我刚想松一口气,“啪!”,蛋糕就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视线里刹那间只剩下白花花的一片。

我不知所措地盯着地上的蛋糕发愣,脑袋里“嗡嗡”作响。

不少同学围了过
来,我的耳朵下意识地“屏蔽”了,因为我以为我甚至可以计算出那些埋怨的方式有多少种。

毕竟对同学们来说,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个蛋糕啊!而我……天黑洞洞地,压在我的心口上。

我深吸一口气,赶忙蹲下身收拾还散发着甜香的蛋糕。

突然间我发现,身边的人群黑压压地,也蹲了下来,无数只手齐心协力地把烂成一滩的蛋糕捡起,扔进垃圾箱。

在我耳边,不断有声音响起:“全年级都吃蛋糕多没意思,咱们班不吃蛋糕,这才有个性!”“你这是在‘为民除害’,吃蛋糕最长肉了!”“长这么大,过个没有蛋糕的生日才有意义嘛!”……我心里酸酸的不知说什么好。

老师也走来了,“这儿出什么事啦?”他看着同学们满是奶油的手,关切地问。

“我……把蛋糕摔了……”我
垂着头,艰难地从嘴里挤出几个字。

“噢,没人伤着就好!赶紧洗手去参加晚会吧,这里我来处理!”听着老师关切的话语,望着同学们没有一丝责怪的眼神,那一刻,我真的领悟到了什么叫“比大海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而我呢……我心里十分的愧
疚又加了十分。

我要做些什么去回报你们的宽容?突然我眼前一亮,于是,快步向冰激淋店跑去……
一阵风吹过,清香飘满大地,这是风儿读懂了花瓣的宽容。

我提着给老师和同学们的冰激淋,轻松地一路小跑,去回馈那无比博大的宽容。

(三)求异——跳出常规,逆向思考,于平常中
寻求不同

舞蹈,曾带我走进天鹅湖的仙境;曾带我飞
进胡桃夹子的梦乡;曾陪我领略娘子军的铿锵;曾教我懂得白毛女的坚强。

我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自我。

儿时的许多时光,我是在轩敞的练功房里度过的。

还记得那吱呀呀作响的把杆、晃亮的镜子;还记得阳光穿过落地窗斜射到木地板上;还记得舞蹈课上,老师那优美的示范动作。

她在木地板上精灵般轻盈地飞舞、跳跃,那直立的脚尖似乎在向我讲述着动听的童话故事……我是如此欣赏舞蹈的美妙,但每当我自己练习时,脚尖钻心地疼,身体无法在直立的脚尖上保持平衡,更别说作出优美的舞姿,我觉得自己笨拙地像一只小狗熊,与那天鹅般的美丽相差甚远。

想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没有成效,我时常沮丧地躺在地板上,仰望着天花板发呆。

老师似乎发现了我的失落,那天下课后,老师走到我身边,她把我拉到镜子前,“孩子,你已经
做得很标准了,非常好,你要学会欣赏自己啊!来,跟着我做……”。

没有音乐伴奏,没有观众喝彩,
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做了起来。

“擦地”的动作由脚跟过渡到脚尖,立在脚尖上时,我就如同蜻蜓轻触平静的水面,“叮”地激起几圈可爱的涟漪;跳跃时腾空的刹那,我似乎突然获得了升力,使整个身体奋力向上,就好像初试双翼的小鸟蹦跶着飞向蓝天,而此时,飞翔的梦想却更加明确……我分明看
见镜中的我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绝不含糊,再看镜中的我时,虽然动作还是依旧的不娴熟,还显露着些许笨拙,脚尖也仍在隐隐作痛,但我似乎变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心里美滋滋的,充满了自信。

老师的那句“你要学会欣赏自己啊!”也一直回响在我的耳畔,至今清晰……
我对舞蹈的欣赏,在我心中种下了那追逐美丽的梦想;老师教会我欣赏自我,让我在舞蹈时充满自信。

如今想来,这种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其实不在于技能上的巨大提升,而在于自我的欣赏;在于自己认为自己是最美的……
一日放学回家,我正准备学习,突然听到窗外传来悠扬的笛声,那么动听。

我扔下手中的书本,情不自禁地走到穿衣镜前,随着笛声舞蹈起来。

镜中的我如醉如痴尽情地炫舞,那是我第一次细细地欣赏起自己的舞姿——随着悠扬的笛声,我似乎
幻化为伯牙子期同赏高山流水时吹过的一阵清风,我似乎目睹梁祝化蝶的凄哀婉转,我好像从敦煌壁画飞出的美丽“飞天”……笛声渐渐消逝了,我再
次赏视镜中的自己:挂满汗珠的脸上洋溢着美丽的笑容。

我从舞蹈中懂得了,欣赏自己可以使我心境舒顺,可以使我充满自信,也可以真实地看到的确属于自己的那份经常被自己忽视的美丽。

(四)求典型——寻找典型题材,挖掘典型意义(小中见大)
等待是美丽的
人的一生匆匆忙忙,在奔波中往往会忽略身边转瞬即逝的美好。

而等待却让我们以平静和和缓的姿态体味人与人间的每一寸阳光和每一寸芳香。

发生在我身上的美丽的等待,来自我对一位陌生大夫的理解与信任。

那是国庆节的午夜,我突然发起了高烧,父母都在出差,家中药品所剩无几的惨状让我更加头痛欲裂,只好跌跌撞撞地来到落下的小诊所。

昏暗的诊所静得让人不寒而栗,迎接我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大夫。

在检查完口腔、心律后,她操着一口生疏的普通话向我说:“你病得不轻啊,先抽
血化验再开药吧。

”此时的我发现,她用一个微笑掩饰住了脸上的紧张。

我依言伸出左臂,女大夫用粗橡皮管勒住了我的手臂,我正准备闭眼等待抽血完毕,可竟发现她持针的手在颤抖,一针下去竟没有取出血。

“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来实习,抽血很不熟练……”我心
里很害怕,但想到凡事都有第一次,我应该理解她。

“没关系,您别紧张,再扎一次吧。

”我再次伸出左臂,尽管明白这个选择意味着痛苦而漫长的等待,但我相信这个有着美丽微笑的大夫会对病人履行自己的职责。

针管再一次刺入皮肤,剧烈的疼痛感仿佛渗入骨髓,可是依旧没有成功。

恐惧感让我几近退缩,可大夫的脸涨得通红,眼泪好像就要滑出眼眶。

我的心忽地坚强起来,我要等待她的成功,这样她就能更好地服务别的病人了。

“没事,再来一次。

”我咬紧牙关,使出全身的力气攥紧拳头,同时深吸一口气。

墙上的钟“咔,
咔”地响着,从我来到诊所已一个小时有余,我内心煎熬却外表平静地等待着大夫下针。

一秒、两秒……针第三次刺入,疼痛似乎减轻了些,终于,
我欣喜地看到鲜红的血液流入针管。

大夫递给我一团棉花,不停地说谢谢,笑容舒心而自信。

我的疼痛似乎已不在,只剩对大夫付出的理解与信任所带来的快乐。

看到她突破自己的成功,我觉得那漫长而“惊心动魄”的等待是那样值得,那样美丽。

我终于明白,只要用心关爱和理解身边的人,
就能感受到人与人间相互信任的美好。

哪怕这感受
需要等待,我们也终会接收到真挚的情谊,如一朵
永开不败的花朵般美丽。

(五)求独特——用自己独特的经历写出自己独
特的感受
支点
题记:是你,用温柔的话语,抚慰我受伤的心灵;是你,为我撑起一片天,让我自由自在的向前飞。

现在,我长大了,也想成为你的支点,在坎坷的人生路上为你撑起一片天。

一直以来,我将妈妈视为我的支点,每当遇到挫折时,她就是我坚实的后盾,使我不害怕风雨,更加努力的向前。

然而是那一次让我发现,我也在慢慢成为妈妈的支点。

那天是特别的一天,因为随爸爸来北京的妈妈即将拥有一份新的工作。

我怀揣着满心的期盼和喜悦,打开了家门。

转身进了客厅,看到妈妈正直直的坐在沙发上,就快步的上前,满脸笑容的问:“妈,今天怎么样啊?”雀跃的语调显示出我期待着满意的答复。

可妈妈脸色却有些苍白,那略带疲倦的神情,丝毫没有被录用的欣喜。

望着妈妈的眼睛,我小心翼翼地问:“怎么了?”也许是我关切的话语带出了妈妈心中的委屈,她那双美丽的大
眼睛霎时间充满了雾气。

望着那要夺眶而出的泪珠,我的心不由得疼了起来,像是被什么尖锐的东西扎了似的。

顿了顿,妈妈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嗯……
结果不太好……人家问的东西我都不太懂,你也知
道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望着伤心的妈妈,我
知道一向要强的她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我一定要帮助妈妈振作起来,迈过这道生活的“坎”!还
没等妈妈说完,我便伸出双臂,有些笨拙的环住她,用手轻轻的扶着她那微微颤抖的后背,在她耳边轻声地安慰着,“妈,没关系,咱还有选择的,我和你一起努力!”说着,就感觉到妈妈将头埋在了我的颈间,温热的泪水打湿了我的肩膀。

这一刻,心中的妈妈不再是那个坚强、好胜、不曾在我面前掉过眼泪的女强人,而是一个普通的、需要关怀、爱护的妈妈。

猛然间发现,我竟然成为妈妈生活中的一个可以支撑、可以依靠的支点了。

不知不觉中,我竟长得比妈妈还高了。

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的我,受了委屈蜷缩在母亲的怀抱中,泪流满面的寻求着安慰。

那时的我视妈妈为依靠,为支点,无论是欢乐、困苦都与她分享。

而现在的我以同样的方式安慰着妈妈,让她依靠着我,宣泄着她的伤心。

理好心绪的妈妈不再悲观,而是在我和爸爸的鼓励下更加努力地学习。

每每夜深的时候,我把一杯温热的牛奶放在妈妈的桌前,送上一个微笑“加油!”;每当休息的时候,听着爸爸给妈妈讲解着理论应用,不时给她投去肯定的目光……渐渐的那
个好胜的、不服输的妈妈又回来了,脱去了疲惫和失望,整个人都十分的光彩照人。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被一家很好的公司聘用。

一时间,幸福与欢乐笼罩着我们一家三口。

如今的我褪去了少时的稚气,添了几分成熟。

也渐渐的学会了体谅父母、关爱父母。

不知不觉中我开始学做父母的支点,更加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

现在的我会更加努力,努力成长,希望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能够早些为父母撑起一片天。

(六)求开阔——发挥见多识广的优势,展开广
阔视野,写出异域风情
我体验着文化的差异
有些跟外国人,特别是跟西方国家的人接触过的朋友总认为他们西方人的某些行为太怪异,实在是不能理解。

归根结底,是大家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差异。

上次在美国人的家庭中住了一周。

那一周,我
深深体验着两国之间文化的差异。

那天全家人在一起吃早饭。

我请求男主人帮我倒一杯牛奶,并把杯子递给了他。

男主人接过杯子便开始往里倒牛奶,边倒嘴里还边振振有词地叨念着什么,并随着牛奶越来越满,声调也越来越高。

由于没有思想准备,我一开始并未理解男主人的意思。

等我听懂男主人原来在说“告诉我够了”的时候,杯中的牛奶已经溢了一桌子。

此时,周围的家人都抬起头来,乐呵呵地看着我;而我面前,是满满一大杯冰凉的牛奶。

我顿时感到脸上像是被人揍了一下的,火辣辣地烧着。

特别是听到男主人友好而嘲笑地说道“你胃口蛮大的嘛”的时候,我恨不得钻进桌子底下去,以躲避众人仿佛烈焰一般烤在我脸上的目光。

没办法,出于礼貌,我只好在众目睽睽之下硬
着头皮灌下了整杯冰牛奶。

一同喝下去的,还有满腔的羞愧、不理解与怨恨。

“难道他不会自己停下来吗?明知道大冬天的,给我灌那么多的冰牛奶……”
那一整天我都像气球一样气鼓鼓的(特别是在
拉肚子的时候)。

回到家后,我的美国朋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便来跟我聊天。

通过沟通,我才了解到:原来男主人并非有意戏弄我。

他们这里的习惯就是如此,请别人帮忙盛东西时要自己叫停。

特别是他说的那番话,更是让我深深体验到了美国人的文化精髓。

他说:“是的,这里就是这样子。

没人会为你决定什么,一切都是
自己作主。

你决定一切,但结果好坏,都要自己承担。


我被他的这番话深深触动着,当然怨恨与不理解早已抛到脑后。

我想到了国内的家庭,家长替孩子包办一切、承担一切的习惯。

我们无意去比较两种文化的优劣,这也是无法比较的;然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却是客观存在的,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我深思着。

似乎正是这种教育方式上的差异造就了两国现在面貌的不同。

我们是不是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在那一周里,我体验着中美文化的差异,并为之思考着、学习着。

因为只有了解了,才会试着去理解,去学习,去包容……
思考:能否从“新”“真”“异”“典型”“独特”“开阔”等角度,找出自己有价值的素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