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1-2
命题人:苏少霞审核人:高一地理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Ⅰ、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
1、答卷前,务必填好班级、座号和姓名。
2、选择题要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非选择题必须写在指定框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
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请用黑色水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其中1-50题每题1分,51-55每题2分)
1.图示构造形成的动力主要是 ( )
A.摩擦力
B.挤压力
C.张力
D.拉力
2.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的是 ( )
A.喜马拉雅山 B.安第斯山 C.富士山 D.泰山
3.有关山岳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以铁路为主,公路次之
B.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地址宜远离河谷地带
C.铁路路基要求严格,山岳地区单位距离内施工投资较大
D.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以直线走向为主
读右图,完成4-5题
4.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
分别属于 ( )。
A.山谷、向斜
B.山谷、背斜
C.山脊、向斜
D.山脊、背斜
5.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地质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如图地质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D.在该图
中C岩层可能找到化石
6.形成黄土高原及其千沟万壑地表的主要原因,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
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植被不良
读右图,回答7-8题
7.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①—a ,②—b ,③—c
B.①—b ,②—a ,③—c
C.①—c ,②—b ,③—a
D.①—c ,②—a ,③—b
8.若图示区域位于 20°N 附近,河岸的地质条件相似,下列正确的是( )
A .a 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大于 b 河段
B .a 、b 、c 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 c 处
C .河口三角洲更容易和 d 岸相连
D .c 河段以搬运作用为主
9.读右图,乙图所示河流剖
面对应甲图中的 ( )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读图4所示意的地质构造和地貌景观,回答
10.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11.图②是 ( )
A.冰川侵蚀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风力侵蚀地貌
D.海浪侵蚀地貌
12.图③地貌形成于 ( )
A .河流出山口
B .河流入海口
C .河流中游
D .河流上游
13.右图河谷中的四个乡村聚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
A .a
B .b
聚落 a b
c d
C.c D.d
14.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
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若图中虚线表
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迎风坡,S坡是向阳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迎风坡,N坡是向阳坡
15.包括两种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图8“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完成16-17 16.下列地区代表性植被与甲
类似的是 ( )
A.西伯利亚地区
B.我国华北地区
C.刚果盆地
D.江南丘陵
17.最能体现从①—④的水平
地域分异规律的诗词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 C.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D.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
18.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表现在()
A.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C.各地理要素本身具备的平衡功能
D.无人类干扰时,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稳定
读下图,回答19-20
19.
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a.土壤水增多
b.蒸腾加强
c.库区蒸发量增大
d.植被覆盖率增大
A.acbd B.bdac C.adbc D.adcb
20.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规律性 D.不均衡性
21.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C.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22-23
22.沿 EF 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23.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
主要原因是( )
A.地形起伏的影响
B.海陆分布的影响
C.沿岸寒流的影响
D.大气环流的影响
24.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
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
B.亚热带地中海区
C.热带雨林地区
D.亚寒带地区
25.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B.经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因海陆分布造成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26.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有()
a.人口的自然增减
b.人口的出生率
c.人口的死亡率
d.人口迁移
A.ab
B.ac
C.ad
D.abc
右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27-28
27.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8.若图中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
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
②③ D.③①④②
29.第二次大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呈相反趋势
的地区是()
A.大洋洲、北美 B.欧洲、拉丁
美洲
C.大洋洲、拉丁美洲 D.欧洲、北美
读右图,完成30-31
30.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1.图中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
A.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
B.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少 D.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回答32-33
32.图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3.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
及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60%计划生育
B.30%鼓励人员出国
C.70%鼓励生育
D.15%采取移民政策
34.上述资料表明 ( )
A.近10年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5.8%
B.0-14岁人口数量最少,但数量变化最大
C.15-59岁人口数量最多,但数量变化最少
D.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变化小于0-14岁变化
35.根据普查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B.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C.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D.十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读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36-37
36.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
国家是()
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
37.最近曾有战争发生的国家
是()
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
38.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是()
A.环境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粮食问题
39.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合理的是()
下图为
“甲、乙、
丙三个服
务中心的
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40-41题。
40.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
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41.该地区未来的道路规划如图中所示,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的城市等级将来绝不会超过甲地
B.乙地的城市等级将来会赶上甚至超过甲地
C.导致甲地未来衰落的原因是资源的枯竭
D.大庆的兴起与乙地情况类似
右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
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
42-43
42.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蒸发量增加
C.汛期洪峰来临时间提前 D.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43.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增加 B.降水下渗量减少
C.生活用水量增加 D.城市热岛效应
44.根据广州有关规定,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应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
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指标与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B.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成正比
45.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城市中心区萎缩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右图),回答46题。
46.下列属于图中b阶段反映的城市化现象的是:
A.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
B.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读右图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回答47-48
47.从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
48.若在该市建设一集零售、娱乐、饮食、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 ( )
A.a区 B.b区 C.c区 D.d区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49-50
49.图中甲、乙、丁所代表的功能分区最可能是()
A.甲—绿化用地、乙—住宅区、丁—商业区
B.甲—绿化用地、乙—商业区、丁—住宅区
C.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丁—绿化用地
D.甲—商业区、乙—绿化用地、丁—住宅区
50.若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的主导风向可能是()
A.西北风、东南风 B.东北风、西南风 C.东风 D.西风
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图,回答51-52
51.该山地可能位于()
A. 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5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A.信风影响B.季风影响 C.西风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53.某地区有a、b、c、d、e、f六座规模
相等的城市(镇),现需在其中两座城市
设立百货中转站,最合理的是( )
A.a和d B.b和e
C.c和d D.a和e
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剖面图。
回答54-55
54.下列
关于图中
的说法,
不正确的
是 ( )
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B.地势南高北低
C.④处河岸比②两处侵蚀更严重
D.④处比③处建港条件优越
55.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位于南半球
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C.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56.(12分)读“地质剖面图”
(1)填写下列地质构造名称:
C D
(2)寻找石油应在图中的处,
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处。
(3)该地区,背斜处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2分);
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2分)。
(4)下列与图中B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双选)(2分)
A.渭河平原
B.东非大裂谷
C.汾河谷地
D.长江三峡
57.(8分)读“我国北方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
(1)图中各地区植被类型分别是:甲 _____ 、乙 _____ 、丙 _____ 。
(2)从甲到乙的植被分布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其中在全球范围看,在_____纬度地区这种变化规律表现得最为明显。
(3)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其自然带名称________________。
(4)限制丙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
58.(10分)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__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主要标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
_______ 污染、_________ 污染、_______ 污染、_________ 污染等。
(3)该过程中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9.(10分)
读下面“我国某城市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分布在城市的外围,形成了“工业包围城市”的态势,其
成因是。
(2)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每一个工业企业都分布在__________,其原因是。
(3)根据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商业区应分布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原因
是。
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答题卷
高一地理必修1-2(满分:10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56.(12分)
(1)C D
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1-2(满分:100分)
1-5 BDCBD 6-10 ADABD 11-15 CBCDC 16-20 ABDDA 21-25 BACCD 26-30 CBABC 31-35 DCADB 36-40 DCBDC
41-45 BCBAB 46-50 DBACA 51-55 CCDAB
56.
(1)向斜,背斜
(2)D,C
(3)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
(4)AC
57.
(1)森林,草原,荒漠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中
(3)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水
58.
(1)城市化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大气、水、垃圾(固体废弃物)、噪声、光
(3)占用耕地良田(耕地面积减少)、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59.
(1)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工厂被迫向城市外缘迁移。
(2)交通干线两侧,
工业生产本身产生的大量运输需求决定了企业要向交通干线靠近
(3)市区中心、街道两侧,
市中心是交通干线的辐合处,交通便捷程度最高,街道是城市的主要交通通道,两者都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