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引用人物语言的作用》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9ec27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6.png)
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用类文本的概念及其在高考语文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4. 增强学生的高考语文应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的定义与特点2.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技巧与方法3. 实用类文本的常见题型和解题策略4.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练习与反思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掌握。
2. 针对不同题型,运用合适的解题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引入实用类文本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在高考语文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别和理解实用类文本。
3. 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4. 分析实用类文本的常见题型,讲解解题策略,并进行示范。
5. 提供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评估。
2. 学生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的评估。
3. 学生对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型的解题能力的评估。
4. 学生对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应对能力的评估。
六、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目,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和解题技巧。
3. 练习法:提供丰富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4. 反馈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并纠正阅读中的误区。
七、教学资源1.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用于分析和讲解解题策略。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书籍:提供更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实用类文本的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实用类文本的概念和特点。
2. 第二周:教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第三周:分析实用类文本的常见题型和解题策略。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d9445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a.png)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表达和创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起源与发展1.1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2 汉语的起源与发展1.3 语言文字的演变与改革2. 第二章:词汇与语法2.1 词汇的构成与分类2.2 词组的构成与分类2.3 语法的基本规则与运用3. 第三章:修辞手法3.1 比喻的作用与运用3.2 比拟的作用与运用3.3 借代的作用与运用3.4 对偶的作用与运用4. 第四章:文学写作4.1 散文的写作技巧与欣赏4.2 小说的写作技巧与欣赏4.3 诗歌的写作技巧与欣赏4.4 戏剧的写作技巧与欣赏5. 第五章:口语交际与演讲5.1 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与技巧5.2 演讲的准备与表达技巧5.3 辩论的基本技巧与策略5.4 主持与访谈的技巧与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和应用语言文字知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语言文字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演讲、辩论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语言文字应用》教材。
2. 参考书籍:相关语言文字应用的著作和论文。
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和在线课程。
4.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等。
5. 实践活动资源: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
六、教学安排1. 每周课时:2课时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2个课时。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ac26b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b.png)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物传记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能够分析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2. 掌握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能够准确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人物传记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人物传记的定义和特点2. 人物传记的结构和写作手法3. 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4. 人物传记的评价和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传记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物传记文本,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人物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技巧和评价分析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人物传记的概念,引导学生对人物传记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人物传记的基本特点、结构和写作手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物传记文本,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人物特点。
4. 阅读技巧指导:教授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的技巧,如关注、摘要、关键词等。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技巧和评价分析心得。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人物传记文本,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人物特点。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人物传记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案例1. 案例选取: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传记文本,如《史记·孔子世家》。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人物形象、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分析传记作者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案例的分析心得和感悟。
七、阅读策略1. 略读与精读: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略读和精读策略,快速捕捉文本关键信息和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审视人物传记,分析传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7d3d7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7.png)
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理解、分析、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2. 概括文章主旨和论述观点的方法3. 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4. 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5. 实战演练和答题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概括文章主旨和论述观点的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题。
4. 讲解答案:讲解练习题的答案,分析学生的答题错误,指导学生改正。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相关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辅导书籍和网上资源。
3. 练习题:编写或收集实用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练习。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实用类文本案例,让学生理解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和经验。
3. 指导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练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任务驱动: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八、教学计划1. 第1-2周:介绍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第3-4周:概括文章主旨和论述观点的方法。
3. 第5-6周: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4. 第7-8周: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569be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d.png)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项目背景作为一种实用的阅读技巧,人物传记是高考语文阅读的热门题型之一。
针对高考考生,我们提供了一份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旨在帮助考生提高人物传记阅读技巧,从而更好地备战高考。
教学目标•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读懂人物传记的关键技巧•学会运用人物传记知识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达到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要求教学内容人物传记的特点和结构•人物传记是以人物为主要叙事对象的文学形式;•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包括人物生平的起承转合、成长历程、成就等;•人物传记的风格多样,有记叙、描写、议论等不同形式。
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1.选择对应题型的适当篇章:不同类型和难度的人物传记对应不同的题型,考生需要针对题型做出精准的选择;2.阅读文章标题和导语:标题和导语通常可以帮助考生对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初步了解,为后续的阅读提供指引;3.掌握信息筛选的技巧:考生需要通过快速阅读文本,筛选出和题目相关的信息;4.细节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一些细节部分的信息理解和推断,考生需要针对题目对文章进行有目的的重读和思考;5.运用语境分析:很多情况下,考生需要借助上下文环境,推断一些词语、句子的词义和语境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人物传记的实际应用在高考语文阅读过程中,考生需要灵活运用人物传记相关知识,具体应用包括:- 对比并联:利用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的对比和联想,更好地理解、推断文章内容;- 公式化推理:根据人物传记中的人物生平、成就等信息,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元素,进行公式化推理; - 对比文本和主题:通过比较不同类型人物传记中的文本结构和主题,提高阅读与理解的敏锐度。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人物传记短文案例,从整体上向学生介绍人物传记的特点、结构和风格;•演示:以高频考点为例,对题目类型进行演示,让学生巩固题目类型和解题技巧;•互动教学: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537d956137ee06eff918aa.png)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高考模拟试卷依据《考试大纲》考点要求和《考试说明》的题型命制,有“选择题”(客观题)和“语言表达运用”(主观题)两种形式,考查汉字、词语、句子、等知识,语法、修辞、逻辑知识以及综合运用汉语知识的能力。
对应在模拟试卷中1-7题。
基本上呈现“稳中略有变化”的特点,变化之处与命题者命题意图及社会热点有关。
1-4题为选择题,以字音、字形、词语和语病为主,兼顾语言文字知识与能力,5-7题为语言表达运用题,考查学生选用、变换、仿写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等方面的能力,体现语言运用简明、得体、连贯、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
【学情分析】学生对选择题总抱有碰碰运气的心里。
对于这张试卷最头疼的地方是正确使用词语和语病题,选择题学生不会觉得“难以下手”但正确率太低,原因是根本没能理解词意,其次是没找到病句的要点,很难得分。
在5-7题的语言表达运用题上,学生都能得分,但能得高分的却不多,说明没能很好地组织好语言。
【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审题,学生揣摩题意;2、通过生活中习惯性用词的错误举例,学生掌握“粜卖”“汤匙”“扺掌而谈”“田塍”等字音;3、通过讲授、识记等方法,学生理解并记住“因人成事”“闯红灯”等词的意思;4、通过选项对比法,学生提高语言运用题的得分率,尽量在选择题上做到少失分;5、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规律和趋向,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比分析法,学生提高语言运用题的得分率,尽量在选择题上做到少失分;2、通过词义推断法,学生能正确使用词语(熟语);3、通过主观题的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修辞。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离高考还有几十天,语言文字应用复习宜做些什么?近四年题目分析并举例建议:注意在词义上推断二、原题探究1、下列加点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车辙zhé奴役yì粘稠剂zhān 拾级而上shèB、角隅yú粜卖tiào 擎天柱qíng 扺掌而谈zhǐC、汤匙chí焦灼zhuó脊梁骨jǐ硕果累累léiD、跛脚bǒ田塍chéng 不吭声kēng 吹毛求疵cī【解析】粘稠剂 nián 所以选A【答案】A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苹果”持续创新形成技术壁垒。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9f54c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1.png)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章节一:传记的定义与特点1.1 教学目标:理解传记的定义,掌握传记的基本特点。
1.2 教学内容:1.2.1 传记的定义:介绍传记的起源、发展,理解传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含义。
1.2.2 传记的特点:分析传记的客观性、真实性、文学性等特点。
1.3 教学活动:1.3.1 讲解传记的定义与特点。
1.3.2 举例分析一些著名的传记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记的特点。
章节二:传记的阅读方法与技巧2.1 教学目标:学会阅读传记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效果。
2.2 教学内容:2.2.1 阅读方法:整体阅读、重点阅读、比较阅读等方法的介绍与实践。
2.2.2 阅读技巧: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传记结构等技巧的讲解。
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阅读传记的方法与技巧。
2.3.2 进行传记阅读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章节三:传记中的人物描写与分析3.1 教学目标:理解传记中人物描写的目的,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2 教学内容:3.2.1 人物描写的作用:介绍人物描写在传记中的重要性,理解其对展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2.2 分析人物形象:讲解如何通过传记中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就等。
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人物描写与分析的方法。
3.3.2 分析一些传记中的人物描写,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章节四:传记中的时间线索与事件解读4.1 教学目标:理解时间线索在传记中的重要性,学会解读重要事件。
4.2 教学内容:4.2.1 时间线索的作用:介绍时间线索在传记中的组织作用,理解其对展现人物生平的重要性。
4.2.2 解读重要事件:讲解如何通过传记中的时间线索来解读重要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4.3.1 讲解时间线索与事件解读的方法。
4.3.2 解读一些传记中的重要事件,让学生学会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章节五:综合练习与能力提升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阅读传记的能力。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fdfab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7.png)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文字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1. 语言与文字的定义及关系2. 语言的构成要素:语音、词汇、语法3. 文字的种类及其特点第二章:汉语拼音1. 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2. 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3. 汉语拼音的应用实例第三章:词汇与短语1. 词汇的分类及特点2. 短语的类型及结构3. 词汇与短语的运用技巧第四章:句子与句型1. 句子的基本成分及分类2. 句型的变化与运用3. 句子的修辞手法第五章:文章的构成与表达1. 文章的构成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2. 各类文体的特点及表达方法3. 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与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阐述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语言文字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等。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语言文字应用》教科书2. 辅助教材:相关论文、案例、练习册等3. 网络资源:语言文字相关的网站、论坛、文章等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七、课后作业1. 每章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扩大知识面。
高考专题公开课“引用”的作用课件.ppt
![高考专题公开课“引用”的作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eb6185a58da0116d174921.png)
问题: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他人的 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1)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 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
(2)从侧面塑造传主用苦难谱写欢乐的坚 强个性,同时也表现其内心的狂野和激情。
(3)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 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
例4 《不朽的贝多芬》 贝多芬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他在《致不朽的爱》一信中有言:“当我有所克服的时 候,我总是快乐的。”《致韦格勒》一信中又说:“我 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我非生来过恬静的日子的。” 他还分赠我们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他仿佛在和大 自然不息的沟通之下,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申德 勒说:“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学问,在这方面的研究, 他给我的指导和在音乐方面没有分别。使他陶醉的并非 自然的律令,而是自然的基本威力。”格里尔巴策对贝 多芬钦佩之中含有惧意,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 那种境界,艺术竟和犷野与古怪的元素混合为一。”舒 曼提到《第五交响曲》时也说:“尽管你时常听到它, 它对你始终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现象,虽 然时时发生,总教人充满着恐惧与惊异。”贝多芬的密 友申德勒赞叹:“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这是不错 的: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 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
我愿借太史公之笔,谱写新的生命绝唱。
正如泰戈尔所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 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 间的绝唱。”若不能笑对人生,直面挫折,就会坠入可 悲的深渊。
问题:引用泰戈尔的话(名人名言)在文中有什么作 用?
问题:引用泰戈尔的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阳光总在风雨后; (2)引用名人名言使论证更权威;增强文章说服
高中语言文字作用题教案
![高中语言文字作用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d89c6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1c.png)
高中语言文字作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多重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3. 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定义及其基本功能。
2.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3. 语言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色彩。
4. 语言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介绍语言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语言的不同层面。
3. 案例分析:通过文学作品等实例,分析语言的魅力。
4. 互动式教学: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语言的奥秘。
四、教学过程引入阶段:- 开场提问:“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语言到底有哪些作用?”- 通过提问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发展阶段:- 讲解语言的定义,阐述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基本功能。
- 通过实例说明语言如何影响人的思维模式。
-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差异,强调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 探讨语言在表达情感时的细微差别,如声调、语速等的变化。
深化阶段:- 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塑造形象,传达情感。
- 学生分组,挑选感兴趣的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分享彼此的发现。
- 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的艺术美,如诗歌的韵律、散文的节奏等。
总结阶段:- 小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语言的多维作用。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体会语言的丰富性。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主题为“我眼中的语言”,从个人角度出发,描述对语言作用的理解。
- 准备一段口头表达,以小组形式分享各自对语言的独特见解。
六、评价方式-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和口头表达的内容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1
![【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1b6344d376baf1ffc4fadf5.pn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1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的文本特点及高考基本题型。
2.掌握高考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考点解读】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是考生得分较高的题目,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明显的:要么遗漏要点,要么原文抄录。
这充分说明了考生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没有加工,或者说只是“粗加工”。
针对上述问题,复习时要注意吃透筛选标准,确定筛选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规律揭示】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传记阅读必考考点,题型比较稳定,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总结概括题。
可单独设题,也可与分析传主形象、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究等考点结合,综合命题。
【技巧指导】1.加强化练习,参透高考,提高复习效率。
历年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反复练习,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2.加大传记阅读量,积累素养,提高能力。
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素养的考查,大量的阅读,充分的积累,是整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
学生可通过加大阅读量,进一步熟悉传记特点,掌握传记中选材组材的方法,了解传记阅读信息筛选常用方法,提高对传记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3.掌握筛选并整合信息的方法(1)读,把握全文内容面对传记文本,不管命题人需要我们筛选什么样的信息,我们都必须先静下心来,通读全文,观其大略,摸清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对文本作整体感知,弄清楚它写什么人,叙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基本倾向是怎样的等等。
这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础。
不少考生在解答筛选信息类试题时,往往只关注题干涉及的信息,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从而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引用的作用ppt优秀课件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引用的作用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227915eefdc8d376ee3222.png)
20.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贝多芬书 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 样引用的作用。 贝多芬书信中的原话 ,从 答:1.引用_______________ 内容上看,直接展示了( 贝多芬 ) 勇敢乐观 的精神, _____的经历/__________
“他在《致不朽的爱》一信中有言:‘当我有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克服的时候,我总是快乐的。’
引用的内容:
1.诗句 ——侧面烘托和丰富人物 的精神,使文章更显文采 2.故事 ——增强文章趣味性,引 起读者兴趣,使文章更具 可读性 3.人物语言
常考题型一:引用主人公的原话/ 他人的评语有什么作用?
常考题型二:引用……在上下 文中/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结构+内容+效果)
总结
人物语言 一.主人公原话(包括书信、 日记中的自白、作品语句 等) 作用:1(内容)直接展示主
人公的精神、经历或内心世界 2.(效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具真实性 和准确性。 (如果是新闻类阅读,还有 “增强现场感”的作用)
人物语言 二.他人相关言论
作用:1.(内容)从侧 面塑造主人公性格,使 人物形象更全面更丰满 2.(效果)使文章对人 物的评述更加客观,真 实可信。
引用的作用三种常见题型: 1.引用主人公的原话/他人的 评语有什么作用? (内容+效果) 2.引用……在上下文中/文章 (结构) 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部 分引用主人公的原话/他人的 评语有什么作用?
引用的作用三种常见题型: 1.引用主人公的原话/他人的 评语有什么作用? (内容+效果) 2.引用……在上下文中/文章 (结构) 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部 分引用主人公的原话/他人的 评语有什么作用?
刘仁增:以“语用”为核心的阅读教学设计
![刘仁增:以“语用”为核心的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fdcc1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8.png)
刘仁增:以“语用”为核心的阅读教学设计特级教师刘仁增上好一节课有三个关键:1.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2.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3.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当下阅读教学代表性的有两种设计:1、以内容理解为主的教学设计记事文:事件的经过怎么样写景文:课文写了哪些景物说明文:文中说明的是什么2、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设计上课要有情感,与“以情感为教学主线”不是一回事。
以情感为主线,教学必然自始至终围着情感转,难免在情感上深挖细究。
《月光启蒙》教学片断文本内容:“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挥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教法一:师:在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三种中,你最喜欢哪种?生:唱童谣。
学生读。
师:为什么喜欢童谣?生:很风趣。
师:读来朗朗上口。
生:要带着一颗童心来读。
师:还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拍拍手呀等。
学生读。
师: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第二首。
师:正是这些童谣让作者的童年生活更加幽默风趣。
生:你还喜欢哪首?师:什么感受?生:很优美。
生:很神秘。
师:你读到这里是什么感受?生:不要批评的语气,要用爱抚的语气。
师:那么慈爱,想象一下母亲这时的动作神情。
教法二:板块一:阅读理解师:非常好,母亲搂着他的孩子,在篱笆院里唱起动听的歌谣。
唉,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歌谣啊?生:想。
师:想,对不对,好,我们来听一听。
(放录音)师:啊,同学,你听到歌谣,有甚么感受哎?你能告诉我,你有什么感受啊?举手告诉我。
生:一听就会。
师:啊,一听就会。
其他同学,你的感受呢?生:像三月的和风。
师:哎,三月的和风你都听出来啊,其他同学呢?生:歌谣琅琅上口。
师:歌谣琅琅上口,非常好。
还有没有其他?你来说说?生: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时代,母亲抱着我在院中给我唱歌谣。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引用人物语言的作用教案 精品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引用人物语言的作用教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211249ad4d8d15abe234e2b.png)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引用人物语言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实用类文本阅读引用人物语言的作用的答题模式,规范答题过程与方法:回顾本班同学的考场实例,分析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规范答题意识,缜密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总结答题模式,规范答题教学难点:引用人物语言内容上的作用教学方法:探究法、提问法、练习法教学手段:PPT课件课时: 1教学过程:一、导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分值占整张试卷的17%,是重头戏。
所以,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老师再把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些考点进行一次梳理。
今天我们复习引用人物语言的作用。
二、考情回顾:一提到“作用”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内容”“结构”,如果是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还要考虑一下“效果”。
但为什么有如此清晰的意识,在考试中却仍然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呢?我们来回顾一下三模考试中的一道试题,这一道题在当时的平均分仅为3.38,不及格。
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一份同学的答卷。
(略)1、没有分点作答,思路不清晰;2、内容概括不全面准确;3、结构分析错误。
到底该怎么答呢,我们来看一下参考答案:(略)三、答题指导:我们来分析一下答案的组成,能不能形成一个答题模式呢?如果涉及到结构的作用,我们又该如何作答呢?先来回顾一下结构的作用有哪些开头:总括全文,点明题旨,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中间: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照应前文结尾: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深化中心,点明题旨,升华主旨,引人深思答题模式:1.明确结构上的作用2.灵活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四、课堂小结:答题模式:1.从内容上,……2.从结构上,……3.从效果上,……注意:1、“起于模式,成于变通”一定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概括,组织语言,分条作答。
2、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的概括到上下文去找,尤其是引用所在的文段,关注本段段意。
五、课堂练习1、《两兄弟》六、作业:2、《永远的陈寅恪》教学反思:高三的课程很紧,我尽量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内容,这个知识点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涉及,所以本堂课主要是强化训练。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0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教学案含解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0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教学案含解](https://img.taocdn.com/s3/m/ccb84e398bd63186bdebbc7f.png)
专题10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点知识摊理一、传记文体知识概述(一)传记及其特点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它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2.文学性。
传记是介于史学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既有历史特征,尊重历史与事实;又有文学特征,运用白描等手法刻画人物。
因此,优秀的传记作品往往注重文学性与真实性、形象性与审美性的结合。
3.通俗性。
作为一种叙事文体,传记一般要求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简明易懂,便于读者阅读。
同时,语言风格讲究多样化、个性化,如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的生活和贡献,语言兼有叙述性、概括性、议论性色彩;而小传则主要介绍人物的社会经历、思想轨迹、兴趣爱好、主要著述或功过事迹等,文笔简短集中,往往是粗线条的。
(二)传记的种类1.自传。
自己给自己写的传记,自传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也是为自己总结经验教训。
有的自传只写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几件事情,一般篇幅较短,如《老舍自传》;有的详述自己的生活经历,篇幅较长,如《富兰克林自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引用人
物语言的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实用类文本阅读引用人物语言的作用的答题模式,规范答题
过程与方法:回顾本班同学的考场实例,分析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规范答题意识,缜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总结答题模式,规范答题
教学难点:引用人物语言内容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探究法、提问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PPT课件
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分值占整张试卷的17%,是重头戏。
所以,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老师再把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些考点进行一次梳理。
今天我们复习引用人物语言的作用。
二、考情回顾:
一提到“作用”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内容”“结构”,如果是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还要考虑一下“效果”。
但为什么有如此清晰的意识,在考试中却仍然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呢?
我们来回顾一下三模考试中的一道试题,这一道题在当时的平均分仅为3.38,不及格。
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一份同学的答卷。
(略)
1、没有分点作答,思路不清晰;
2、内容概括不全面准确;
3、结构分析错误。
到底该怎么答呢,我们来看一下参考答案:(略)
三、答题指导:
我们来分析一下答案的组成,能不能形成一个答题模式呢?
如果涉及到结构的作用,我们又该如何作答呢?先来回顾一下结构的作用有哪些
开头:总括全文,点明题旨,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中间: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照应前文
结尾: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深化中心,点明题旨,升华主旨,引人深思
答题模式:1.明确结构上的作用2.灵活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四、课堂小结:
答题模式:
1.从内容上,……
2.从结构上,……
3.从效果上,……
注意:1、“起于模式,成于变通”一定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概括,组织语言,分条作答。
2、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的概括到上下文去找,尤其是引用所在的文段,关注本段段意。
五、课堂练习
1、《两兄弟》
六、作业:
2、《永远的陈寅恪》
教学反思:
高三的课程很紧,我尽量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内容,这个知识点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涉及,所以本堂课主要是强化训练。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本课的自我反思:
优点:讲解比较精练,没有多余的表述;在个别问题上特别强调,引起学生重视,尤其是难点问题上;习题选择比较适当,紧扣本课内容,并且难易适度,考查全面;大多数学生掌握方法和答题步骤。
不足:题型较为单一,此阶段授课应该扩展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尤其是成绩层次较高的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完成习题的时间稍长,最好能压缩一下练习时间,争取再完成一道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作为青年教师,每一次的锻炼,就是一次反思,一次提高,希望自己能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成长为一句合格、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