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散文的实与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散文的实与虚
散文的实与虚,可实中有虚,也可虚中有实。

先说实中有虚,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中开篇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句是文眼,作用是在情绪上涵盖下文。

心情的苦闷,当然有时代及个人的因素,主要的就是彷徨中苦于无路好走,不过作者并没有过多地交代。

倘若那样,不仅入题不够直接,还显得罗嗦,所以只需一笔带过。

至于下文所写,当然就是如何遣闷了。

散心需要一个静境,而荷塘是一个适宜的去处。

中间三段写荷塘月色的文字,各有侧重。

先写荷叶荷花,再写塘中月色,最后写四面蓊蓊郁郁的树,则是必要的背景。

这样,一个静谧的情境便形成了。

只有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难以对应到心境上去。

因为作者虽然在漫步中获得了一些喜悦,但终究抵不过愁闷,所以只能通过一句话排除在外。

从这里,或许还可见出诗与文的不同。

在诗中这样的细节可以不写,在文中则不可一概忽略,这正可表明散文家写实的一面。

针对他人的异议,作者还特地撰文表明自己确实听到过蝉声。

这样的辩解,大可表明作者的观感是基于写实的。

当然,现实的境况不管如何渲染,总是有限,只有想象不受这个限制。

由现实而到想象,便进入虚写的层次,写的是另一种安慰。

因莲想到采莲的旧俗,本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作者说:“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这里的“热闹”与上文写蝉声蛙声的热闹,字面反复,但一者出于现实,一者出于想象。

还有一个词是“风流”,二者并举,也可见出一种向往。

文中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具体描绘了采莲的场景。

那采莲的场面及人物的活动,情景如画。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热闹也罢,风流也罢,毕竟离现实太遥远了。

接着又引用《西洲曲》的诗句,仍是写采莲的。

诗句中有“莲子清如水”,便又由眼前见不着水而想到江南的流水。

这样地惦记着江南,又添出一种乡愁来。

作者一边想,一边往回走,又由想象回到现实。

现实是到了自己的门前,照应开头,环境气氛仍是寂静的。

再看虚中有实,比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文中所说的空中楼阁,是指一个理想的居处。

为了突出空中楼阁之义,作者将建于山上的一座小屋写得甚为空灵。

唯有空灵,才不碍于精神的往来,即作为一个精神的居处,超然物外。

不过,空中楼阁并非全然浮于空中,也还要落到实处。

那居处是在山上,先写小屋与山的关系。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这里把点缀在山上的小屋比作风帆及飞雁,呈现出一种灵动来。

再写小屋与树,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色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这里所说的“含蓄而有风度”,自是精神上的比拟。

由近看改为远观,“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里的“轻灵而自由”,也是有虚有实。

接下来写小屋的领土与领空是有限与无限的关系,那有限是实在的,而无限则是空灵的。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

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用花蕊的绽开与收拢来比喻小屋的光线变化,甚为巧妙,可谓妙喻。

至于小屋与外界的沟通,是一条山路。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小屋,是一个独立安静而又理想的栖息地。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烟雾与星光及月影,都有助于表现出小屋的空灵。

相形之下,那山与树及山路等,则是使其落到实处的。

就实与虚这一对审美范畴来看,最好的就是虚实结合。

宗白华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说:“‘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散文中太拘于实,就无法展开心灵,或者说想象的翅膀飞不起来。

但若过虚,又有可能无所凭依,显得太飘渺。

换言之,落笔于具体的印象与细节及场景等,才算落到实处。

但还可发挥想象,驰骋才思,自如地表达出精神意趣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