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年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真题
单选题
1、蜡烛燃烧与石蜡熔化最本质的区别是()
A.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
B.一个由固体变成气体,一个由固体变成液体
C.一个放热,一个吸热
D.一个有新物质生成,一个无新物质生成
答案:D
解析: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受热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蜡烛燃烧与石蜡熔化最本质的区别是一个有新物质生成,一个无新物质
生成。
故选D。
小提示: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否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A.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中,用自来水冲走
B.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他人,要对着自己
C.实验室中可以品尝药品的味道
D.酒精灯碰倒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D
解析:
A.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中,用自来水冲走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腐蚀管道,造成危险等,错误。
B.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他人,也不要对着自己,以免液体喷出伤人,错误。
C.实验室不可以品尝药品的味道,以免中毒,错误。
D.酒精灯碰倒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正确。
故选D。
3、下列图示中的“错误的实验操作”与图下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试管底部破裂B.污染试剂
C.失火D.污染试剂
答案:D
解析:
A、把试管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塞子,会导致试管底部破裂,“错误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B、滴管伸进试管中滴加液体,会污染试剂,“错误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C、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会引起失火,“错误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D、用蒸馏水冲洗滴瓶上的滴管,会导致药品被稀释,不会污染试剂,“错误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可能产生的
后果”不一致,符合题意。
故选D。
4、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求光明的历程。
人类照明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篝火B.油灯C.蜡烛D.电灯
答案:D
解析:
A、篝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B、油灯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D、电灯发光,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5、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B.加热液体
C .
闻气体气味D .连接仪器
答案:C
解析: A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A 选项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B 选项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操作错误;
C 、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C 选项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 、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D 选项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
6、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 .滴管
B .研钵
C .药匙
D .镊子
答案:C
解析:
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可以用药匙。
故选C
小提示:
需要熟练掌握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以及其用途,并熟练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131
3
7、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水分蒸发B.蜡烛燃烧C.矿石粉碎D.铁铸成锅
答案:B
解析:
物理变化指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水分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
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铁铸成锅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8.55g食盐
B.用10mL量筒量取7.08mL的水
C.把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D.在实验室取用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量取1-2mL
答案:D
解析:
A、托盘天平称一般只能精确到0.1g,错误;
B、10mL量筒一般只能精确到0.1mL,错误;
C、氯化钠固体放在纸上,再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错误;
D、在实验室取用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量取1-2mL,正确;
故选D。
多选题
9、下列用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的思想方法的是
A.空气中氧气含量
B.分子的运动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D.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答案:AC
解析: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A符合题意;
B、烧杯A中的酚酞试液和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属于对照试验,烧杯A置于放有浓氨水的烧杯附近;烧杯B置
于空气中,在空气中没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烧杯A中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烧杯
A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就是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产物的验证,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C 符合题意;
D、纸花都是用石蕊溶液染成,都与二氧化碳接触,变量是一瓶内纸花中有水,一瓶内纸花中没有水,由实验
可知没有水的纸花没变色,含有水的纸花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酸使石蕊试纸变成
红色,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0、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
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
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
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答案:AD
解析:
从引力的观点确定暗物质的存在,虽是假设,但只能说暗物质可能存在,原因是找不到存在的证据。
暗物质的存在与否可能是与人类的技术水平或证据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存在与否只能是假设,所以不可确定暗
物质一定不存在。
假设有暗物质的存在,将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空间。
故选A、D。
小提示: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大胆的假设。
11、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B.C.D.
答案:BC
解析:
A、烧杯可垫石棉网在酒精灯上加热,但不可直接加热,故A错误;
B、蒸发皿是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故B正确;
C、试管是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故C正确;
D、集气瓶不能用于加热,故D错误;
故选BC。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的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2/3
C.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应取1mL—2mL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答案:BD
解析: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
A、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的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B错误,符合题意;
C、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应取1mL—2mL,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要要放回原瓶,防止污染药品,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D。
小提示:
实验剩余药品放到指定容器内。
13、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B.C.D.
答案:BC
解析:
A、烧杯可垫石棉网在酒精灯上加热,但不可直接加热,故A错误;
B、蒸发皿是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故B正确;
C、试管是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故C正确;
D、集气瓶不能用于加热,故D错误;
故选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