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日常物理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日常物理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基础教育课程最主要的内容。

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质上说就是把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现代的学习
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强调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探究以自主为前提,而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合作又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如何在日常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呢?笔
者认为关键是要处理好三方面的问题。

1“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
学习物理要有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探究”和“获得新体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求知的欲望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

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设计出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极浓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从而主动地参与物理课堂教学。

如在“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课的教学中,一开始我通过实验演示把体积相等的木块、铁块放入水中,提问:“为什么木块总是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块重,木块轻。

”接着,我又拿出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铁块,又问:“把同样重的木块和铁块放进水里,又会怎样呢?”这一下,学生对刚才的答案“因为铁块重而沉下去”产生了怀疑,学生探究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

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但有可能会花费学生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不过,这反映了课堂问题意识的延续性。

我认为,这是最宝贵、最长效的回报,因为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已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我能学”――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独立性
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或者显性的独立学习的能力,也都有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

不过,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并压制了这种欲望,培养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而改版后的物理新教材,用亲切友好的版面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

在学习“摆的启示”这一小节之前,我要求学生自己先进行实验,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不论实验成功与否,学生都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找出原因。

有的学生提出疑问:“如何知道摆动的快慢?为什么一定要记录十个来回摆动的时间?为什么在研究摆动的快慢和摆重是否有关时,要选择摆线相同?……”每一个问题都有学生能够进行回答。

当我询问每一个问题有什么规律时,学生就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研究某一个物理问题与某个因素是否有关时,要注意控制可能有关因素来变化这个因素。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发现”控制变量法这一个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

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独立探索的结果。

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意识也由“怕学”转变为“我能学”。

3“我会学”――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我鼓励学生利用电脑和互联网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去学习物
理和解决问题,使他们乐意用更多的精力去探索物理的奥秘。

我在进行“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之前,根据九年级物理教材的教学编排,把“浮力产生的原因”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容,介绍学生到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中下载这一方面的课件来进行学习探究。

这个课件以动画的形式用慢镜头表现立方体浸在水中的时候前后左右表面所有的压力、压强相等,但加在上、下表面压力、压强时,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就不相等。

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了水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了水向下的压力差,立方体慢慢向上移动。

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容易地就攻破了这一难点,同时又复习了液体内部的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基础知识,而这些都是传统的物理教学很难做到的。

合理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是让学生“会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为重要。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不应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就草率地得出结论。

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应认真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应该有充分的根据,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