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方言口音普通话声调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 分 类 号 :H17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5-7327 (2016 )-10-0184-02
DOI:10.15948/ki.37-1500/s.2016.10.091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着自己的声调。 声调
St=12lg(f/fref)/lg2
【关键词】汉语;维吾尔语;颜色词;象征意义;文化内涵
中 图 分 类 号 :G03
文 献 标 识 码 :A
DOI:10.15948/ki.37-1500/s.2016.10.092 0.引 言
马克思曾说过:对于色彩的喜爱,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关系,因为色
彩最能通过生 理 和 心 理 的 因 素 触 动 人 的 情 绪[1],因 此 人 类 对 于 色 彩 有
声调的音高从最低音到最高音的基频变化范围。 调域所体现的音高是
T=[(lgx-lgb)/(lga-lgb)]*5
绝 对 音 高 。 调 域 的 高 低 变 化 会 因 人 而 异 。 一 般 男 性 的 调 域 为 100—
其 中 “x”为 测 量 点 的 频 率 ,“a”为 同 一 声 调 聚 合 内 调 域 上 限 的 频
中度口音声调图
注释: ①王 理 嘉 ,林 焘.语 音 学 教 程 [M]. 北 京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2003. ②本文只对中度和轻度口音阶段的声调进行实验分析,因为重度口音的语料在每个声调都有读错的现象,有的声调还比较多,无法进行处理。
基金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 XYS11S18)。
从声学上讲,声调的音高变化是由基频决定的,借助于声学仪器 我们可以测量到这种基频的变化, 但基频记录的是声调的绝对频率
轻度口音声调图 阴 平 高 度 不 够 ,没 有 达 到 55,只 有 44;阳 平 调 值 基 本 与 普 通 话 一 样,但是起点还是稍微偏高,而且在末尾有一段平调阶段;上声的起点 比 较 高 在 3,落 点 比 较 低 在 3,调 值 呈 现 出 313,与 普 通 话 的 214 有 一 定差距,从调型上来看是个降升曲折调;与普通话最为接近的是去声 51,上 声 调 值 不 是 直 接 上 升 ,而 是 在 起 始 阶 段 有 一 段 平 调 , 然 后 才 向 上 升。
文 章 编 号 :2095-7327 (2016 )-10-0185-02
共识的一面。 然而,受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历史现象及独特 审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汉、维两个民族对语言中的颜色产生不同的 联想,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因此对汉、维颜色词的研究可
作 者 简 介 :王 丹 (1991.7 — ),女 ,汉 族 ,新 疆 哈 密 人 ,喀 什 大 学 中 国 少 数 民 族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为 汉 维 翻 译 理 论 与 实 践 研 究 。
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声调最重要的声学
其中“f”表示测量点的基频值,“fref”表示参考频率,设为 65 赫兹。
特征是音高。 “声调的音高变化主要是由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基频决定
为了进一步比较各声调调值间的差异,我们将半音值进一步转化
的”①。 基频是指声带在单位时间内周期性基本振动的次数。 调域是指 为 T 值。
阴平调值偏低;阳平调值基本达到 35,但是在发音 的 起 始 阶 段 有 声表现为一个中降调 31。 而将上声读成降升降调型应该 是 矫 枉 过 正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 年
第 33 卷 第 10 期
长沙方言口音普通话声调实验研究
傅灵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长沙方言口音普通话中的声调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长沙方言口音普通话的声调主要问题是调 值的缺陷。
【关键词】长沙;方言口音;声调
200Hz,女性的为 150—300Hz。 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其调域 率,“b”为同一声调聚合内调域下限的频率,x 为 a 和 b 之间的测量点,
的高低变化也不完全一致。
所得 T 值就是 X 点五度值参考标度。
音强是由发音气流的强弱决定的,是声调的辅助信息。 虽然上声
根 据 上 文 的 方 法 我 们 得 到 了 长 沙 方 言 口 音 普 通 话 声 调 的 图②,如
184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 年
第 33 卷 第 10 期
汉、维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王丹 (喀什大学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 要】文章从汉、维语颜色词的起源和语义角度入手,通过汉、维两个民族对“黑”、“红”、“白”“黄”、“绿”等基本颜色的象征意义和价值 取向的分析,寻找其相同和异同之处,并解释形成这种文化差异、阳平、去声的音强曲线 下图所示:
和声调都缺乏明显的对应关系性。 “当基频起作用时,这些都只是一些
可有可无的辅助信息;当基频不起作用时,这些辅助信息都有可能成
为 我 们 感 知 声 调 的 依 据 ”①。
在语料的选择上,我们按照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分类
排列,每个调类选取 12 个例字。 由于声母会对后面的元音基频产生影
响,还有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高元音的基频会比低元音高,即元 音固有基频,所以在选择例字的时候,例字的声母尽量选不送气的塞 音声母,不选鼻声母,韵母尽量选单韵母,不带鼻尾的,同一声调中,尽 量让声母、韵母的每种搭配都有例字,在没有满足条件的例字时再考 虑相邻韵母的例字,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声母对基频产生影响,同时又 保证了元音高低、前后的平衡。
值,不能说明声调的本质特点。 20 世纪 30 年代,赵元任先生提出五度
标调理论。 使用语音分析软件可以对每个音节的音高和音长进行测
量。 在音高测量中,首先对基频曲线进行修改,去掉弯头和降尾,然后
将每段基频曲线分为 8 断,依次提取 9 个点的基频数据。 在音长测量
时,对整个音节的音长进行了测量。
对 音 高 数 据 进 行 了 由 赫 兹 (Hz)向 半 音 (St)的 转 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