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9年苏家坉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情况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2009年苏家坉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15T15:58:08.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张良
[导读] 对我区近5年来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统计,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张良 (沈阳市苏家屯区卫生局辽宁沈阳 110101)
【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3-0444-02
【摘要】目的对我区近5年来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统计,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近5年来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按照中毒原因、中毒时间、细菌类型等进行科学统计。

结果共收集到近5年来食物中毒病例236起,经过分析得,细菌别类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共发生116例,占49.15%,其它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分别占55例,
23.30%、42例,17.80%和23例,9.75%。

按中毒多发时间分析,食物中毒主要发生春、夏两季,分别占33.25%和55.60%。

结论我区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它依次是蜡样芽胞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中毒食品主要是海水产品和肉类食品,其主要原因为春、夏秋季节气温逐渐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之一些餐饮场所卫生条件不规范导致。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占有较大的比重,临床上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种类很多,是一种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近年来发病比例渐增,我科收集2005年-2009年我区食物中毒病例236例,分析其致病细菌流行趋势,给临床预防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收集登记我区2005年-2009年食物中毒年报表中相关资料,获取我区近5年来食物中毒病例236例。

其中男123例,女113例,年龄9岁-63岁,均为就餐后发病。

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唇和指甲紫绀、双手发麻、头晕、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

1.2方法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判定食物中毒、并通过统计近5年我区中毒病例原因以及相应的构成比,分析我区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时间分布。

2 结果
对收集到近5年来食物中毒病例236起,根据记录内容归类分析得,食物中毒的细菌别类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共发生116例,占49.15%,其它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分别占55例,23.30%、42例,17.80%和23例,9.75%;按中毒多发时间分析,食物中毒主要发生春、夏两季,分别占33.25%和55.60%;中毒场所主要是家庭用餐、食堂及餐饮场所。

3 讨论
临床上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很多,如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肉毒梭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

主要是食品加工和保存不当,食物被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等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包括食品未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某些食物中的致病因素未被彻底灭活等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的是亚硝酸盐、鼠药和农药中毒,多由于贮存使用不当而误食误用引起;植物性食物中毒以四季豆较多,主要是烹调不当引起[1]。

3.1中毒原因分析从材料的记录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从食物中检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等,由于大多数餐饮场所的菜肴都已被加工为半成品,因天气候炎热,室温较高,食品易腐败变质,致病菌污染后能迅速繁殖达到使人致病的程度;还有部分餐饮场所的厨房卫生条件极差,屋内通风不好、蔬菜贮存生熟不分、生熟肉混装。

而家庭及食堂中毒多因食物烹饪不熟造成,以四季豆中毒尤为突出,四季豆未经过水煮直接锅炒后食用,可能有半生不熟的现象存在,导致中毒。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吃了病死的畜肉、禽肉、变质蛋类、臭鱼烂虾等食物后导致,潜伏期3—12小时,发病时患者发热,一般多为38.5℃左右,高者体温可达40℃,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酸痛乏力、头晕等症状。

而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污染后的食物在较高温度下保存时间过长,如25℃-30℃环境中放置5-10小时,就能产生足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贝类等,在夏季,海产品的平均带菌率竟高达9
4.8%,烹调时未烧热、煮透,或熟制品污染后未再彻底加热所致。

3.2防治措施购买食品购买时注意有效日期,以防止食品过期而滋生细菌,另外,处理食物煮食使用的器皿、刀具、抹布、砧板也是细菌容易孳生的地方,所以需保持清洁干净,并应该使用两套不同的刀具、砧板分别处理生食和熟食,以免交叉污染。

不要吃隔夜食物,有人认为食物放入冰箱就会保鲜,但事实上冰箱只是起到减缓细菌繁殖的作用,并不能完全抑制细菌,而且熟食在冰箱冷藏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过了24小时就有可能被细菌感染,还有可能产生一种对人体有剧毒的致癌物质亚硝酸盐,食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心慌等症状,严重者还能使人因缺氧而致死。

亚硝酸盐在人体内能与有机胺结合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又可促发食道癌、肝癌、胃癌等,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食用剩饭剩菜、生熟食物混放,以防止食品再度污染。

3.3管理措施对于餐饮场所应加大对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重点强调严格把好食品采购、烹调、销售各个环节卫生关的重要性,实行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要求各餐饮单位按规范进行操作,严防简化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各项卫生制度,增强卫生防范意识,做好夏季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汉成,杨景波,李均林,等.沈阳市195起食物中毒分析及对策,中国公共卫生, 2007,23(3):3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