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碱类植物中毒中西医结合抢救体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4 年3 月 第3 期
3 促 进 浅 静 脉 充盈 的方 法
蔷 嚣 秘 嚣 塞 廉
4 . 4 穿 刺 进 针 的长 度 : 头皮针进入血管 内的长度越短 , 患 者疼痛反 应越小 , 反
3 . 1 热敷 、 轻拍静脉及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 : 对 长期输液、 血管条件差 的患者 , 之疼痛反应增大。一般以 0 . 3 ~0 . 5 c m 为宜。对于 长期输液 的危重病 、 慢 性病 、 肿 可局部 涂血管扩张剂 , 如 1 硝酸甘油、 2 利多卡因和阿 托品( 同 时 辅 以热 敷 ) 、 2 瘤化疗 患者, 掌 握 合 适 的进 针 长 度 对 延 长 患 者 静 脉 的使 用 寿命 、 减轻患者的痛苦 、 预 山莨 菪 碱 及 手 指 静 脉 穿 刺 时 局 部 敷 硝 酸 甘 油 贴 剂 等 , 均能迅 速扩张表 浅小静 脉 , 促 防静 脉 炎 的 发 生 有 着 重 要 的 临 床 实 用 价 值 。 进 血 液循 环 , 提高穿刺成功率 。 5 拔 针 方 法 3 . 2 正 确 扎 止 血 带 5 . 1 输液完毕拔针方法 : 建议使用先慢后快拔 针方法 : 即输 液完毕 时, 护 士 用 3 . 2 . 1 扎 止 血 带 的位 置 : 一般止血带的绷扎位置距 穿刺点 1 0 ~] 5 c m 为佳, 保 左 手 示 指 在 针尖 上 方 约 厘 米 处 绷 紧 皮 肤 , 右 手持针柄将 针梗纵轴 与血管纵 轴平 行, 持 松 紧适 宜 。 慢慢 向外拔针, 当针 梗 出血 管 后 再 快 速 拔 出 针 头 , 可 以 减 小 针 头 与 血 管 和 皮 肤 间 切 3 . 2 . 2 扎止血带的时间 : 对腹泻、 呕吐 、 不能进食等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 末 梢 静 割 力 或 摩 擦 力 , 减轻疼痛感 。 脉充盈度差 的患者 , 相 应 延 长 扎 止 血 带 时 间 可 明显 提 高 穿 刺成 功 率 5 . 2 液体渗漏后拔针法 : 小 儿血管细、 好动 , 输 液 时容 易 发 生 药 物 渗 漏 , 造 成 血 3 . 2 . 3 扎 止 血 带 时 肢 体 的位 置 : 将 手 自然 伸 平 扎 止 血 带 , 静 脉 充 盈 的 效 果 较 握 管 损 伤 , 局 部 组 织 损 伤 甚 至 骨 筋 膜 间 隔 综 合 征 等 。临 床 常 采 用 关 闭 调 节 器 后 拔 针 的 拳 后 扎 止 血 带 要 好 。 手 臂下 垂 扎 止 血 带 尤 其 适 用 于 手 背 浅 静 脉 充 盈 度 不 良 或 浅 静 方法 。但也 可采取低 挂输液瓶 法代 替关 闭调节器法 : 发现 或怀疑 有液体渗 漏 , 立 即 脉 寻 找 困难 者 。 将输液瓶从输液架上取下 , 使之与注射部位呈水平位置 , 再 拔 除针 头 , 并 视 渗 漏 情 况 3 . 3 非 握拳 穿 刺 法 : 常 规 法行 手 背 静 脉 穿刺 时 , 嘱患 者 握 拳 , 成 功 后才 松 拳 , 但 此 进 行 局 部 外 敷 或 封 闭 , 可以使疼痛及肿胀加重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 法 会 使 指 掌关 节 妨 碍 进针 。扎 止 血 带后 嘱 患 者 交替 握 拳 和 伸 手 3 ~ 6次可 使 静 脉 充 盈 6 拔 针 后 按 压 方 法 度提高, 静 脉走 形 清 晰 , 暴露充分, 且 可 减轻 局 部 皮 肤 在扎 止 血 带 时 产生 的不 适感 。 6 . 1 输液贴三指横压法 : 输液拔针后 , 如按压 方法不 正确易致 皮下淤 血 , 不 仅 4 减 轻 静 脉 穿 刺 疼 痛 的 方 法 增 加 患 者 的身 心 痛 苦 , 而 且 给 以 后 的 静 脉 穿 刺 带 来 困 难 。 临 床 上 可 拔 针 时 揭 开 输 液 采用直压法拔针后 , 用 输 液 贴 固定 棉 签 粘 紧皮 肤 , 再 将 患 者 三 指 横 压 于 4 . 1 穿刺部位的选择 : 有研究 表明: 桡骨茎 突、 尺 骨 茎 突 及 第 三 掌 骨 所 形 成 的 贴 一 端 粘 胶 ,
三角形区域 , 神经分布稀疏 , 神经与静脉呈交叉关 系, 在 此 区域 内静 脉 穿 刺 疼 痛 评 分 输 液 贴 之 上 , 按压时问 5 mi n, 其 止 血 效 果 明显 优 于棉 签 直 压 法 。 6 . 2 抬高肢体按压法 ; 拔 针 后 立 即用 拇 指 按 压 穿 刺 点 及 上 方 皮 肤 的 同 时 抬 高 显 著 低 于 其 他 区域 。从 毛孔 进 针 能减 轻表 皮 的 穿 透 痛 。 4 . 2 穿 刺 进 针 角度 : 可 根 据 血 管 类 型 不 同采 用 不 同角 度 : 浅、 薄、 脆、 滑、 细 的 血 手 背 或 手 臂 ( 穿刺点抬高 3 0  ̄4 0 c m) 能 显 著 减 少 穿 刺 点 的 出血 , 促进穿刺点闭合 。 管, 容易辨认但不易穿刺 , 以老 年 人 和瘦 弱 群 体 较 多 , 适合 1 5 。 角穿刺 ; 深 浅、 粗 细 及 6 . 3 四指 按 压 法 : 即示 指 、 中指、 无名指 、 小指按压范围广, 着力均匀 , 疼 痛 不 适 便于操作 , 患者依从性高 。 充盈度都适度的血管 , 弹性好 , 容易穿刺 , 多 为 中青 年 人 和 身 体 健 康 群 体 , 适 合 于 常 感 少 。且 手 指 灵 活 方 便 , 规的 3 O 。 角穿刺 ; 深入皮下, 有 一 定 的 固定 性 , 不易把握的血管 , 有 的 即 使 扎 止 血 带 也 综上所述 , 在静脉输液实际操作 中, 临床上 不断进 行研 究 , 积 累 许 多 可 行 性 经 验, 使 输 液 技 术 向 着 更快 捷 、 准 确 和 安 全 的方 向发 展 。 难以辨认 , 常 见 于 肥胖 、 水肿 、 心衰等患者 , 适合 于 4 5 。 角 穿 刺 4 . 3 穿刺进针方法 : 采用 先将针尖斜 面刺人皮 下 , 直 至血管 0 . 5 ~0 . 8 c m后 , 参 考 文 献 将 针翼翻至左侧 , 即针 尖 斜 面 向 下 , 再继续进 针 , 经l 临床 验 证 , 该 方 法 是 减 轻 静 脉 穿 E l i 邢红. 静脉输液技术发展及 安全 管理E J 3 . 上海医药, 2 0 1 3 , 2 2 : 3 —5 刺疼痛的有效方法 。 E 2 ] 王秋 颖 , 邸红 英 . 静脉输液技术新进展E J ] .中 国卫 生产 业 , 2 o i 3 , 2 4: 1 8 5—1 8 7
3 促 进 浅 静 脉 充盈 的方 法
蔷 嚣 秘 嚣 塞 廉
4 . 4 穿 刺 进 针 的长 度 : 头皮针进入血管 内的长度越短 , 患 者疼痛反 应越小 , 反
3 . 1 热敷 、 轻拍静脉及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 : 对 长期输液、 血管条件差 的患者 , 之疼痛反应增大。一般以 0 . 3 ~0 . 5 c m 为宜。对于 长期输液 的危重病 、 慢 性病 、 肿 可局部 涂血管扩张剂 , 如 1 硝酸甘油、 2 利多卡因和阿 托品( 同 时 辅 以热 敷 ) 、 2 瘤化疗 患者, 掌 握 合 适 的进 针 长 度 对 延 长 患 者 静 脉 的使 用 寿命 、 减轻患者的痛苦 、 预 山莨 菪 碱 及 手 指 静 脉 穿 刺 时 局 部 敷 硝 酸 甘 油 贴 剂 等 , 均能迅 速扩张表 浅小静 脉 , 促 防静 脉 炎 的 发 生 有 着 重 要 的 临 床 实 用 价 值 。 进 血 液循 环 , 提高穿刺成功率 。 5 拔 针 方 法 3 . 2 正 确 扎 止 血 带 5 . 1 输液完毕拔针方法 : 建议使用先慢后快拔 针方法 : 即输 液完毕 时, 护 士 用 3 . 2 . 1 扎 止 血 带 的位 置 : 一般止血带的绷扎位置距 穿刺点 1 0 ~] 5 c m 为佳, 保 左 手 示 指 在 针尖 上 方 约 厘 米 处 绷 紧 皮 肤 , 右 手持针柄将 针梗纵轴 与血管纵 轴平 行, 持 松 紧适 宜 。 慢慢 向外拔针, 当针 梗 出血 管 后 再 快 速 拔 出 针 头 , 可 以 减 小 针 头 与 血 管 和 皮 肤 间 切 3 . 2 . 2 扎止血带的时间 : 对腹泻、 呕吐 、 不能进食等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 末 梢 静 割 力 或 摩 擦 力 , 减轻疼痛感 。 脉充盈度差 的患者 , 相 应 延 长 扎 止 血 带 时 间 可 明显 提 高 穿 刺成 功 率 5 . 2 液体渗漏后拔针法 : 小 儿血管细、 好动 , 输 液 时容 易 发 生 药 物 渗 漏 , 造 成 血 3 . 2 . 3 扎 止 血 带 时 肢 体 的位 置 : 将 手 自然 伸 平 扎 止 血 带 , 静 脉 充 盈 的 效 果 较 握 管 损 伤 , 局 部 组 织 损 伤 甚 至 骨 筋 膜 间 隔 综 合 征 等 。临 床 常 采 用 关 闭 调 节 器 后 拔 针 的 拳 后 扎 止 血 带 要 好 。 手 臂下 垂 扎 止 血 带 尤 其 适 用 于 手 背 浅 静 脉 充 盈 度 不 良 或 浅 静 方法 。但也 可采取低 挂输液瓶 法代 替关 闭调节器法 : 发现 或怀疑 有液体渗 漏 , 立 即 脉 寻 找 困难 者 。 将输液瓶从输液架上取下 , 使之与注射部位呈水平位置 , 再 拔 除针 头 , 并 视 渗 漏 情 况 3 . 3 非 握拳 穿 刺 法 : 常 规 法行 手 背 静 脉 穿刺 时 , 嘱患 者 握 拳 , 成 功 后才 松 拳 , 但 此 进 行 局 部 外 敷 或 封 闭 , 可以使疼痛及肿胀加重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 法 会 使 指 掌关 节 妨 碍 进针 。扎 止 血 带后 嘱 患 者 交替 握 拳 和 伸 手 3 ~ 6次可 使 静 脉 充 盈 6 拔 针 后 按 压 方 法 度提高, 静 脉走 形 清 晰 , 暴露充分, 且 可 减轻 局 部 皮 肤 在扎 止 血 带 时 产生 的不 适感 。 6 . 1 输液贴三指横压法 : 输液拔针后 , 如按压 方法不 正确易致 皮下淤 血 , 不 仅 4 减 轻 静 脉 穿 刺 疼 痛 的 方 法 增 加 患 者 的身 心 痛 苦 , 而 且 给 以 后 的 静 脉 穿 刺 带 来 困 难 。 临 床 上 可 拔 针 时 揭 开 输 液 采用直压法拔针后 , 用 输 液 贴 固定 棉 签 粘 紧皮 肤 , 再 将 患 者 三 指 横 压 于 4 . 1 穿刺部位的选择 : 有研究 表明: 桡骨茎 突、 尺 骨 茎 突 及 第 三 掌 骨 所 形 成 的 贴 一 端 粘 胶 ,
三角形区域 , 神经分布稀疏 , 神经与静脉呈交叉关 系, 在 此 区域 内静 脉 穿 刺 疼 痛 评 分 输 液 贴 之 上 , 按压时问 5 mi n, 其 止 血 效 果 明显 优 于棉 签 直 压 法 。 6 . 2 抬高肢体按压法 ; 拔 针 后 立 即用 拇 指 按 压 穿 刺 点 及 上 方 皮 肤 的 同 时 抬 高 显 著 低 于 其 他 区域 。从 毛孔 进 针 能减 轻表 皮 的 穿 透 痛 。 4 . 2 穿 刺 进 针 角度 : 可 根 据 血 管 类 型 不 同采 用 不 同角 度 : 浅、 薄、 脆、 滑、 细 的 血 手 背 或 手 臂 ( 穿刺点抬高 3 0  ̄4 0 c m) 能 显 著 减 少 穿 刺 点 的 出血 , 促进穿刺点闭合 。 管, 容易辨认但不易穿刺 , 以老 年 人 和瘦 弱 群 体 较 多 , 适合 1 5 。 角穿刺 ; 深 浅、 粗 细 及 6 . 3 四指 按 压 法 : 即示 指 、 中指、 无名指 、 小指按压范围广, 着力均匀 , 疼 痛 不 适 便于操作 , 患者依从性高 。 充盈度都适度的血管 , 弹性好 , 容易穿刺 , 多 为 中青 年 人 和 身 体 健 康 群 体 , 适 合 于 常 感 少 。且 手 指 灵 活 方 便 , 规的 3 O 。 角穿刺 ; 深入皮下, 有 一 定 的 固定 性 , 不易把握的血管 , 有 的 即 使 扎 止 血 带 也 综上所述 , 在静脉输液实际操作 中, 临床上 不断进 行研 究 , 积 累 许 多 可 行 性 经 验, 使 输 液 技 术 向 着 更快 捷 、 准 确 和 安 全 的方 向发 展 。 难以辨认 , 常 见 于 肥胖 、 水肿 、 心衰等患者 , 适合 于 4 5 。 角 穿 刺 4 . 3 穿刺进针方法 : 采用 先将针尖斜 面刺人皮 下 , 直 至血管 0 . 5 ~0 . 8 c m后 , 参 考 文 献 将 针翼翻至左侧 , 即针 尖 斜 面 向 下 , 再继续进 针 , 经l 临床 验 证 , 该 方 法 是 减 轻 静 脉 穿 E l i 邢红. 静脉输液技术发展及 安全 管理E J 3 . 上海医药, 2 0 1 3 , 2 2 : 3 —5 刺疼痛的有效方法 。 E 2 ] 王秋 颖 , 邸红 英 . 静脉输液技术新进展E J ] .中 国卫 生产 业 , 2 o i 3 , 2 4: 1 8 5—1 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