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三化学暑期自测练习系列(4).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三化学自测练习暑期系列系列试题(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O-16, Na-23, Al-27, S-32,I-127
一、选择题环保问题是2008年两会上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无论是环境税还是节能减排,每一个有关环保的议案提案都牵动着从各级政府,到企业,再到百姓的条条神经D.家中做卫生保洁时,严禁漂白粉与浓盐酸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有毒气体
2.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
A.由电石制乙炔?
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4.物质X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常被用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在食品和医学上用作多价螯合剂,也是化学中间体。

下列关于物质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式C6HO7
B.物质XC.X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
D.A.NaHHCO3-+H2OH3O++CO32-
B.mol·L-1稀硫酸与1L lmol· L-1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57.3kJ 热量:
H2SO4(aq ) +NaOH ( aq )=NaSO 4(aq ) + 2H2 ( l ) 57.3kJ · mol -1
C.O2 + 2H2O+ 2e一=4OH-
D.KCl 溶液:2Cl一十2H2OH2↑ + Cl2↑+2OH-
6.常温下,将0.2mol/L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大于7,若混合液体积等于两溶液体积之和,则混合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HA)<c(A-) B.c(HA)一定大于0.1mol/L
C.c(Na+)=c(HA)+c(A-) D.c(OH-)=c(H+)+1/2 [c(HA)-c(A-)]
7.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H2(g) + I2(g) 2HI(g) ; △H<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为110
B.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HI)为0.073mol/(L?min)
C.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升高温度,HI浓度的变化是图2中c
D.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加入I2,H2在密闭的容器中充入CO2 、、CH4的混合气体共,如果加入足量的Na2O2,充分震荡并不断用点火花引燃至反应完全,测固体的质量增加,则为A.B.C.D.
二、非选择题
11.(15分)甲、乙两位同学各称取质量为m的碳酸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样品,并用下图所示仪器测定样品的组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乙同学想通过仪器的连接顺序①②实验测得的数据是 。

按他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的实验结果偏高,理由是 。

(3)为了测得准确的实验数据,请你将乙同学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每种仪器只准使用一次),写出各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 。

(4)按(3)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若测得实验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分别是w1和w2,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5)在(3)的改进装置由于受到仪器的局限,是否有不足 (填“有”或“没有”)若有,请你说出不足的理由 (若没有,此空不必回答).
12.(15分)已知芳香族化合物C的分子式为C9H9OCl。

C分子中有一个甲基且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一定条件下C能发生银镜反应;C与其它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C→F的反应类型为 ,B→A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2)高分子H的结构简式为 。

(3)有的同学认为B中可能没氯原子,你是 (填写“同意”或 “不同意”),
理由 。

(4)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D的一种同系物W(分子式为C8H8O2)的同分异构体很多,试写出符合以下条件的W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写出其中的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②遇FeCl3溶液不变紫色 ③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但不属于水解反应
参考答案
1.A【解析】汽油是石油产品,不是可再生能源,A项错;D选项的反应为Ca(ClO)2HCl(浓
)=CaCl2+2Cl2↑+2H2O,D选项正确。

2.A【解析】该图示为放热反应能量图,A为典型放热反应,B、C是高一课本第20页知识点,吸热反应的典型代表; D项高温持续加热,说明是吸热反应。

3.D【解析】蒸馏的方法一般只能用于沸点相差非常大的两种物质的分离,一般不用于两种挥发性物质形成的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因为在一种物质挥发的同时另一种物质也有一定量的挥发。

方案B 、C中,氯化氢比乙酸更易挥发。

方案A、D相对B 、C来说,合理可行,因乙醇和乙酸中除含有少量水外,不会互相含有对方。

更合理的方案是,第一步加入生石灰,以减少体系中的水分。

4.D【解析】X分子式C6H8O7,A错误;分子结构中存在羧基和羟基官能团,羧基不能和氢气加成,所以该分子不能和氢气加成;分子中含有正四面体中心的碳原子,所以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HCO3-+H2OH2CO3+OH-,1 L
0.5mol·L-1稀硫酸与I L lmol· L-1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1molH2O,放出57.3kJ 热量,方程式中生成
2molH2O,放出热量为2×57.3KJ 。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H2—2e-=2H+。

选D。

6.D【解析】本题的正解是从OH-产生的原理去考虑问题。

OH-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水的电离,所以在等式中有c(H+)A-水解产生等量的OH-和HA,平衡时c(HA)与c(A-)的差量值就是水解产生OH-量的二倍。

这是从原理去分析,只要符合原理的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问题是很多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背四个守恒,再用四个守恒来分析问题,如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c(Na+)+c(H)=c(A)+c(OH=1/2[c(HA)+c(A,则。

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I)减小,图2中c曲线符合题意;其他条件不变,增大
I2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2)减小,图2中f曲线符合题意。

8.B【解析】写出过氧化钠分别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与过氧化钠有关计算的一般规律:
在这两个反应中,对Na2O2固体而言,反应(a)中Na2O2增重的质量实际是H2O中H的质量,其结果可看作
:Na2O2+H22NaOH.
在反应(b)中,Na2O2增重的质量实际是2CO2O2即2CO的质量,其结果可看作:Na2O2+CONa2CO3.
固体质量增加=气体质量CH4 和CO2设计符合C和O的比为1:1,则n(CO2):n(CH4)=1:1,这两种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巧好为甲醛的摩尔质量为30g·mol-1.
9.(1)KCl (3分)
(2)Al2O3+2OH-=2AlO2-+H2O (3分)
(3)C+4HNO3(浓)CO2↑+4NO2↑+2H2O (3分)
(4)SiO32-+2H+=H2SiO3↓(3分) 或(H2O+SiO32-+2H+=H4SiO4↓)
(5)4 (3分)
【解析】E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E为VIIA元素,五种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为氯,C单质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NaOH溶液反应,C为铝,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为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能析出白色沉淀Y,该元素为硅,根据原子序数,D为硅,A、D原子序数相差8,A为碳,所以五种元素依次为碳、氮、铝、硅、氯。

10.(1)或 (2分)
(2)CaC2+2H2O→Ca (OH)2+ HC≡CH↑(3分)
(3)2HC≡CH+5O24CO2+2H2O12.(1)消去反应(1分) 酯化反应
(4) (3分)
(5)4(2分), (任写3个,每个1分)
【解析】C为本题关键物质,根据题意,C的分子式为C9H9OCl,C分子中有一个甲基且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一定条件下C能发生银镜反应,所以分子中侧链上应该有一个醛基,氯原子、甲基、醛基都连的碳原子上,即。

该分子可以水解,可以消去,也可以被氧化。

C→F为消去HCl反应,B→A为酯化反应,D→E为氧化反应。

如图

D为羟基醛,它的同分异构体中遇FeCl3溶液不变紫色,说明没酚羟基,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但不属于水解反应的应属于羧酸类物质,有苯乙酸,甲基苯甲酸(邻间对3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