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重载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重载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
发布时间:2022-01-18T08:07:32.570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4期作者:王哲
[导读] 智能监测系统可以集成车辆精确定位、定制式传感监测、车地无线通信等功能系统,可根据实际需求对车辆性能和安全进行实时监测,与地面定点监测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电检测所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发展十分快速,我国交通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
铁路线路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重载铁路初步形成了应用专业齐全、检测监测项点种类丰富的体系化布局,对于保障重载运输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点围绕完善既有系统功能布局、基于重载特性增设检测监测项点、跨专业多系统数据融合共享3个方向,进行了重载铁路安全检测监测体系优化分析;进一步结合现场检测监测运用需求,研究设计了重载铁路安全检测监测体系的具体优化方案,为深入推进重载铁路安全检测监测技术升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建议,从安全保障层面提升我国重载铁路运营及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重载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养护维修
引言
智能监测系统可以集成车辆精确定位、定制式传感监测、车地无线通信等功能系统,可根据实际需求对车辆性能和安全进行实时监测,与地面定点监测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车载监测使车辆具有被全程感知和控制的能力,将促进车辆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实现铁路智能运输、智能运维和智能管理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重载货车专线运行的特点使其具有更好的装车运用条件,可以预计,继铁路货车重载、快捷的发展趋势之后,以车载监测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化将成为铁路货车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重载运输融合智能监测技术,将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重载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分析
1.1道岔位置出现尖轨的爬行、翘头以及窜动的现象
尖轨位置一旦出现爬行、窜动的现象,将会对于道岔的方正性产生影响,导致道岔的尖端杆部件、密贴形式的调整杆部件、表示连接杆部件及方钢部件出现歪斜的状态,使得道岔在正常的变换进程中增加了不必要的转换阻碍,增加了道岔部位的动作电流,容易造成道岔的解锁以及锁闭功能的运行发生不良的情况。
道岔部位的尖轨出现翘头的情况,导致尖轨部位和滑床板发生离缝现象,当道岔部位进行解锁转换操作的时候,尖轨可能出现上下抖动的情况,使得尖轨出现密贴不良或者尖轨的尖端部位不能顺利进入基本轨的轨端下方,最终导致道岔部分发生卡顿进而无法进行锁闭操作。
1.2曲线及钢轨病害
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小半径曲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铁轨铺设结构。
这种结构一般稳定性较低,同时曲线两侧极易在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长时间持续性的磨损会导致铁轨出现轨距扩张等相关问题。
1.3轨头下颚处沿钢轨纵向的断裂韧性
为检测伤损钢轨轨头下颚处沿钢轨纵向的断裂韧性,试验采用紧凑拉伸试样,直通形缺口,缺口平行于轨底面,缺口尖端距离轨底面138mm,预制裂纹长度为1.5mm,按照GB/T4161—2007《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室温,可以看出,调整成分前后PG4钢轨在轨头下颚处沿钢轨纵向的断裂韧性相当。
2重载铁路路线常见病害养护维修
2.1基于重载特性的检测监测项点补充方案
1)针对重载车门变形、外胀等情况,研发重载车门智能报警系统;针对C80残货、小门搭扣没落槽、车门开放关闭不严等情况,研发相应的检测监测系统。
2)针对重载铁路采用大功率、大轴重机车,长期运行在长大坡道制动等恶劣工况下,研发补充重载机车车轮状态检测监测、机车车钩受力状态监测、本务机车调车监控等系统。
3)针对重载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时车轮轮缘侧磨严重的情况,研发补充车轮踏面磨耗检测监测系统;针对重载意外紧急制动情况,增设车辆运行状态监控系统;针对重载车辆车钩分离情况,研发补充车钩状态监测系统。
4)针对重载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鱼鳞伤损、掉块严重、线路质量劣化等情况,研发补充断轨、线路变形、路基沉降、道岔受力状态、桥隧受力状态等相应监测系统,或者进一步优化相关线路区段的检测方案。
5)针对重载信号机设备,以及转辙机油压、油量等关键参数,研发补充相应检测监测系统;适当扩大重载电务车载监测系统的监测范围,增加外部环境和结合部状态监测项点。
6)针对重载铁路的大型站场枢纽,研发补充红外定位监测系统,有助于精准了解供电设备现场情况。
7)针对重载铁路公跨铁桥数量较多、主要依靠防抛网防护的情况,增加公跨铁桥视频监控系统,有助于实时监测外部环境对公跨铁桥附近线路、弓网的影响。
2.2道床出现冒泥及翻浆的状况
相关重载铁路道岔维修工程技术人员针对翻浆冒泥区域通常采用彻底整治及局部改善两类措施进行整治。
相关现场作业技术人员能够应用重载铁路道岔捣固工程机械对道岔实现全部将杆件拆下进行捣固,针对相关线路实施起道平顺处理,借助此类模式提升线路枕木下道碴的厚度,进而使线路弹性得以恢复。
相关重载铁路道岔工程技术人员安排工程施工作业针对线路下部的破底进行清理,将排水管进行装配,确保线路内部的积水借助渗水管导出线路外部,最大限度地提升线路的排水能力,将道碴全部替换,进而使线路的弹性行之有效的恢复,彻底消除冒泥翻浆相关病害隐患。
2.3养护维修
为切实加强路基的养护维修,要树立“立体养护”的维修思路,立体养护就是对路基的各种排水设施进行清淤、除草、修补浆砌勾缝、修补路基防护和加固设备、补植边坡植被,对路基下沉地段采取换土改良、旋喷桩、花管注浆等进行加固等,通过对系统性修理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为确保铁路道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维持稳定的质量,铁路管理人员应对铁路道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定时、定期的检修、养护工作,铁路道岔的维修养护工作应尽量做到常态化、科学化。
传统的铁路道岔养护方式较为粗糙,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承载量、运输频率越来越大的道岔需求,因此,铁路相关人员也应积极探寻合理的道岔养护方式,制定科学的道岔养护安排。
在实际养护、维修安排中,相关人员应根据设施的环境、人力配备、工程质量、工程年限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护方案,对铁路岔道进行以一个星期为周期或一旬为周期的检查养护。
在检查养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对道岔中的螺丝进行牢固程度的检查以及位置的检查,以确保道岔口的可靠性、稳定性、平顺性。
另外,工作人员应检查道岔的窗口、基础轨、心轨、尖轨及翼轨的竖切位置是否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确认锁闭设施中没有裂纹。
同时还应对铁轨周围的存在的灌木杂草进行定期清理,避免其影响铁路行驶,对道岔中的滑动位置用油泥进行清扫,并在清扫后涂油,保证其顺滑性。
2.4车载智能监测系统的技术路线
车载智能监测系统宜采用无线物联网架构,实现车载智能监测系统无线化;按照模块化设计原则,车载传感器、芯片、电源及数据采集系统、电源等均采用集成一体化结构;按照低功耗设计原则,采用低功耗传感器,并合理设置监测与唤醒频率,以最大限度降低系统能耗。
结语
对我国重载铁路货车车载智能监测系统的构成、主要参数和关键技术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完全按照国家标准及施工作业现场的真实状况针对病害实施全方位的整治及维护,最大限度地确保重载铁路道岔及其相关线路的安全稳定与可靠高效,为安全生产与运输打下非常坚实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立新.国际铁路重载技术发展水平[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0(8):58-59.
[2]门金勇,张大庆,柴雪松,等.新型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的研制[J].铁道货运,2019,37(1):48-54.[3]蒋涛,袁岗,张浩杰,等.普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车应用研究[J].铁道货运,2018,36(4):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