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客观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2.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 )
A.指向性和兴奋性
B.选择性和集中性
C.指向性和集中性
D.选择性和聚合性
3.催眠状态下的脑电波形态与睡眠状态下的( )
A.相同
B.相似
C.部分相同
D.不同
4.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 )
A.反比例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负相关关系
D.正比例关系
5.人具有三种不同形态的锥体细胞,它们最为敏感的颜色分别是( )
A.红黄绿
B.红绿蓝
C.红黄蓝
D.黄绿蓝
6.知觉组织原则也称( )
A.构造原则
B.格式塔原则
C.连续性原则
D.接近性原则
7.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 )
A.整理过程
B.印象判断过程
C.印象管理过程
D.整合过程
8.人们一般觉得北方人粗犷,南方人细腻;男人勇敢坚强,女人温柔细致;这是一种( )
A.社会刻板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9.人们对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等事实类信息的记忆,称作( )
A.程序性记忆
B.策略性记忆
C.陈述性记忆
D.知识性记忆
10.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又被称为( )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语义记忆
D.感觉记忆
11.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这种学习策略称为( )
A.群集策略
B.组织策略
C.建构策略
D.聚类策略
12.问题解决的特征之一是( )
A.问题空间
B.操作序列
C.目标状态
D.认知性操作
13.心理学上对创造性或者说创造力的评估有许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 )
A.发散思维测验
B.思维流畅性测验
C.思维敏感性测验
D.思维灵活性测验
14.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适用于( )
A.成年人
B.儿童
C.所有人
D.青少年
15.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的智力理论,是一种( )
A.二因素论
B.多因素论
C.三维结构论
D.多元智力论
16.社会心理学家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 )
A.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B.归属需要、支配需要和尊重需要
C.包容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和安全需要
D.归属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17.家庭成员生病、取得杰出成就、调整工作、借贷大笔款项、经济地位变化等属于( )
A.社会性压力源
B.文化性压力源
C.躯体性压力源
D.心理性压力源
18.克服焦虑的原则之一是( )
A.幻想
B.投射
C.正面迎战
D.转移
1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其认知水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年龄是( )
A.0~3岁
B.0~2岁
C.0~1岁
D.半岁
20.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集中在性别社会化、道德判断的发展及( )
A.信赖关系的形成与类型
B.亲子关系的形成与类型
C.互动关系的形成与类型
D.依恋关系的形成与类型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些学生考试时,如果监考老师站在身旁,常常会感到不能很好作答,甚至有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这种现象称为()
A.社会助长B.社会干扰
C.社会惰化D.去个体化
2.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A.转移B.反向
C.文饰D.投射
3.工作时间或工作条件的改变会给人们带来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
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
4.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对偶故事法
C.两难故事法D.实验法
5.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之一是()
A.自我中心B.不守恒
C.守恒D.不可逆
6.每个人都需要与人接触、交往,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这种人际需要属于()
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
C.情感需要D.本能需要
7.“双生子研究”通常被心理学家认为是研究影响人格形成的哪一种因素的最好方法?
()A.社会文化因素B.家庭环境因素
C.自然物理因素D.生物遗传因素
8.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科学是受到()
A.社会发展的影响B.自然科学的影响
C.文化发展的影响D.社会科学的影响
9.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它主要活跃于()A.19世纪B.19世纪80年代
C.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
10.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出现干扰学习因素,仍能自觉、自动地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老师所讲的内容。
这种现象叫做()
A.随意后注意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
11.当人们脑电波为β波时,典型的意识状态是()
A.深度放松B.正常清醒状态
C.轻度睡眠D.深度睡眠
12.从复杂的环境中将一些感觉分离出来加以组织,并根据过去经验做出解释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被称为()
A.知觉B.思维
C.辨别D.推理
13.划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标准是()
A.学习策略B.学习对象
C.学习内容D.学习方式
14.学生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属于()
A.动作记忆B.情景记忆
C.感觉记忆D.语义记忆
15.“一题多解”、“给故事加上不同的结尾”等练习可以训练学生()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
C.直觉思维D.常规思维
16.“小明比小军高,小兰比小军矮,所以小明比小兰高”,以上推理属于()A.归纳推理B.三段论推理
C.线性推理D.条件推理
17.最早对智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智力二因素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腾伯格B.加德纳
C.吉尔福特D.斯皮尔曼
18.在动机理论中,着重强调人的较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作用的理论,被称为
()A.认知理论B.期待理论
C.需要理论D.交往理论
19.“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这说明情绪具有的功能是()
A.信号功能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D.健康功能
20.小明性格安静稳重,平时言语不多,但喜欢思考问题,大家形容她“火烧眉毛也不着急。
”小明的气质类型属于()
A.粘液质B.抑郁质
C.多血质D.胆汁质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4.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5.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
A.1—5秒钟
B.20—30秒钟
C.80—100秒钟
D.120秒钟
7.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
A.大了
B.多了
C.小了
D.增加了
8.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9.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的提出者是( )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0.某学生智商为100,表明该生智力( )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非凡
11.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2.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
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13.动机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下列不属于
...社会性动机的是( ) A.繁衍动机 B.交往动机
C.成就动机
D.工作动机
14.脾气急躁、精力旺盛的人更多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5.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面的特征属于性格的( )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16.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
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
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
17.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 )
A.升华
B.转移
C.文饰
D.压抑
18.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一般标准,青少年期的年龄段为( )
A.6~12岁
B.12~18岁
C.18~28岁
D.18~45岁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开始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现象称为( )
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
C.社会刻板效应D.首因效应
2.当个体处于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并能意识到在写字,但每个字怎么写则又不很清楚时的意识状态是( )
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B.白日梦状态
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D.有意识状态
3.强调研究个体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
4.鹤立鸡群就是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注意现象是( )
A.随意注意B.有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
5.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 )
A.推理B.习惯
C.偏好D.功能固着性
6.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接受学习,二是( )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
C.发现学习D.社会学习
7.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称之为( )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
C.认知能力D.模仿能力
8.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被称之为( )
A.信度B.再测信度
C.效度D.内容效度
9.“人逢喜事精神爽”形容的是( )
A.激情B.心境
C.应激D.美感
10.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称之为( ) A.主导动机B.内在动机
C.需要D.诱因
11.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反应比较快,但由于急于求成,因此精确性差。
该生的认知方式属于( )
A.沉思型B.场独立型
C.同时型D.冲动型
12.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是( )
A.双生子研究B.社会文化因素研究
C.家庭环境因素研究D.自然物理因素研究
13.由于单位规定调离者需退掉住房,而导致员工不敢跳槽的现象,是因为( ) A.正性力量B.负性力量
C.群体规范D.社会助长
14.学生服从教师,病人服从医生等服从行为,可以用来解释的原因是( )
A.责任转移B.合法权力
C.从众行为D.群体思维
15.相对而言,更惧怕死亡的人群是( )
A.中年人B.老年人
C.年轻人D.少年儿童
16.对青少年的学校适应行为进行研究,易采用的方法是( )
A.横断研究法B.群体序列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D.纵向研究法
1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出现是在( )
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70年代末期
C.20世纪初期D.20世纪20年代
18.推理通常分为二类,一是归纳推理,二是( )
A.演绎推理B.三段论推理
C.线性推理D.条件推理
19.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是( )
A.控制变量B.因变量
C.反应变量D.自变量
20.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
A.5±2个组块B.6±2个组块
C.8±2个组块D.7±2个组块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20%归属于智商,80%归属于情商。
情商应归属于心
理健康标准中的哪个方面?()
A.悦纳自己B.人际关系和谐
C.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D.适应环境好
2.人的睡眠是一种()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D.意识并未完全停止的状态
3.人们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的《梁祝》,主要依据声音的哪个感觉特性?
()A.音强B.音高
C.音色D.分贝
4.当久未谋面的朋友出现在人群中时,你能一眼把他认出来。
这种现象属于记忆过程中的
()A.再认B.编码
C.识记D.回忆
5.科学概念又称之为()
A.日常概念B.模糊概念
C.明确概念D.生活概念
6.小王擅长逻辑推理,但缺乏音乐才能;小李擅长写作,但在数学计算方面表现很差。
这反映出不同个体智力哪方面的差异?()
A.智力结构的差异B.发展过程的差异
C.发展水平的差异D.发展速度的差异
7.公安机关有时会使用测谎仪帮助鉴别犯罪嫌疑人,其使用原理主要是()A.情绪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
B.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伴随一定的生理唤醒
C.情绪产生时,伴随外部表现
D.情绪情感是一种自我察觉
8.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其中个人特质包括()A.中心特质、首要特质、重要特质B.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C.中心特质、重要特质、根源特质D.根源特质、首要特质、次要特质
9.社会心理学家舒茨认为,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流、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叫做()
A.支配需要B.情感需要
C.包容需要D.沟通需要
10.一位来自偏僻地区的学生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学后,感到自己只会做题、考试,不会娱乐,不会交往,十分自卑。
你认为他的压力源属于以下哪一种?()
A.躯体性B.心理性
C.社会性D.文化性
11.“空巢”感是中年危机中哪一种变化的现象?()
A.孩子长大成人B.生理老化
C.家庭生活变化D.事业发展
12.下列关于“白日梦”的解释,哪一种是正确的()
A.它是无意识的B.它与未来的活动无关
C.它是意识的一种迷糊状态D.其内容有好坏之分
13.学生通过对多个大小不一的圆的实际测量,独立探索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
接近一个常数3.14。
这种学习属于()
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
14.“小亮下午放学时感到很饿,急急忙忙往家里赶,一进门就闻到厨房里飘出香味,知道妈妈已回家且已做好饭菜,感到非常高兴。
”请判断小亮下述心理活动中哪一种属于思维?
()A.感到很饿B.闻到饭菜香味
C.知道妈妈已回家且已做好饭菜D.感到高兴
15.下列各种能力中,不属于
...特殊能力的是()
A.数学能力B.观察能力
C.绘画能力D.写作能力
16.与人们对于友谊、他人支持、合作等内在需要有关的动机是()
A.交往动机B.成就动机
C.工作动机D.成长动机
17.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人的气质是不难改变的
B.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
C.气质类型并不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
D.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18.人们跟随潮流,顺应风俗习惯的现象,称为()
A.认同B.顺从
C.合群D.从众
19.以下哪个不是
..对人的心理发展年龄阶段进行划分的主要依据?()
A.一般情况下,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
B.人们受到相同的社会和教育影响
C.人的心理发展显示出阶段的顺序
D.人的心理发展阶段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是稳定的
20.以下哪个不是
..心理学所包含的“研究人的行为活动规律”的理由?()
A.心理活动是由外部行为表现的
B.人的外部表现是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和调节的
C.只有通过对行为的观察才能了解人的内部心理活动
D.人的外部行为与心理活动是一一对应的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的强化,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
A.詹姆斯
B.华生
C.冯特
D.斯金纳
2.研究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以及大脑、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这是
( ) A.发展心理学 B.实验心理学
C.生理心理学
D.心理测量学
3.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最大的生物节律是( )
A.90分钟周期
B.28天周期
C.年周期
D.日周期
4.属于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的是( )
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B.吸毒后的精神恍惚
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D.白日梦状态
5.与感觉相比,知觉具有较明显的( )
A.被动性
B.简单反射性
C.具体形象性
D.概括性
6.根据负后像原理,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你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 )
A.相同颜色
B.相反颜色
C.相近颜色
D.无关颜色
7.关于事实类信息的记忆是( )
A.陈述性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情景记忆
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来说有( )
A.5个信息单位
B.6个信息单位
C.7个信息单位
D.8个信息单位
9.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0.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的编制者是( )
A.比内和西蒙
B.比内和斯坦福
C.韦克斯勒
D.瑞文
11.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水平( )
A.低
B.高
C.中等
D.不变
12.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这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属于( )
A.表情
B.激情
C.心境
D.应激
13.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认知方式
14.心理学家认为自然物理环境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 )
A.自然基础
B.核心性影响
C.一时性影响
D.永久性影响
15.将群体中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的现象称为去个体化的心理学家是( )
A.阿希
B.勒温
C.费里德曼
D.费斯廷格
16.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降低的现象是( )
A.社会惰化
B.社会干扰
C.社会依赖
D.社会助长
17.“考试不及格,则说考题太难超出要求。
”这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
A.反向
B.否认
C.文饰
D.压抑
18.对挫折的积极应对反应是( )
A.幻想
B.升华
C.投射
D.退行
19.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是( )
A.感知运动、形式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
B.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C.前运算、感知运动、形式运算、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
20.一个盲童和正常的婴儿一样到一定的年龄会微笑,这样的事实说明了下列哪一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
A.学习
B.后天行为
C.模仿行为
D.先天因素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这是
()A.知觉理解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选择性
D.知觉恒常性
2.在心理学中,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A.随意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集中注意
3.“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其含义是()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D.人本主义
4.有一种记忆系统的特点是:保持时间为几十至几百毫秒,存储形式为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
如果不被注意或编码,就会自动消退。
此种记忆系统是()
A.瞬时记忆
B.工作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5.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此种学习称为()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6.在认知心理学中,表征是指()
A.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B.客观事物的表面特征
C.形象代码
D.语义代码
7.心理学家常用“人工概念”的方法研究概念的形成。
首创这一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A.赫尔 B.詹姆士
C.梅耶
D.吉尔福特
8.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倒摄干扰
D.前摄干扰
9.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且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的能力是
()A.流体能力 B.晶体能力
C.模仿能力
D.创造能力
10.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足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A.80
B.100
C.120
D.125
11.当活动难度较大时,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的动机强度为()
A.低
B.中等偏低
C.中等偏高
D.高
12.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由低到高排列的第四层次为()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3.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这表明人格具有()
A.独特性
B.复杂性
C.稳定性
D.综合性
14.反应慢、但精确性高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
15.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敏感”等特质,属于()
A.共性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16.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这种心理
防御机制是()
A.反向
B.投射
C.转移
D.退行
17.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群体极化
B.社会惰化
C.从众性
D.匿名性
18.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
这种
压力源属于()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19.儿童知觉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是在()
A.儿童前期
B.婴幼儿期
C.儿童后期
D.青少年早期
20.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有时他人在场不但不能促进个体行为效率的提高,反而会使工作
效率下降。
这种现象称为()
A.从众
B.群体思维
C.去个体化
D.社会干扰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四种基本的情绪是【】
A.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B.快乐、痛苦、恐惧和悲哀
C.快乐、痛苦、恐惧和愤怒
D.快乐、痛苦、愤怒和悲哀
2.在意外紧急情况下,人出现肌肉紧张、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适应性,这种情绪状况是【】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道德感
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人格的【】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4.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
A.反应快,精确性强
B.反应慢,精确性强
C.反应慢,精确性差
D.反应快,精确性差
5.人格特质说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舒茨
C.奥尔波特
D.弗洛伊德
6.在群体中,人们有时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这种现象叫【】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7.有关从众的研究发现:判断作业的难度较高,所呈现的刺激模糊不清时,个体顺从社会压力的倾向就会【】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难以确定
8.与心脏病发作有密切关系的是【】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9.为了研究一个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最合适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