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语文评课稿13动手做做看2份_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语文评课稿-13动手做做看2份人教版新课标
评课稿一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志万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
”今天有幸听了涂琴琴老师执教这一节课,发现涂琴琴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进步十分明显。
涂琴琴老师注重写字教学的指导,“提”与“题”的讲解区别之处比较到位。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发现了什么?找出异同点,教师再师范书写,强调区别。
接着让学生书写,最后出示填空,巩固了这两个字的区别。
但是二年级的教学还应以识字为主,而涂琴琴老师这一环节却忽略了,仅仅在一开始出示了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读了一遍就过了。
这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应该多次复现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住。
涂琴琴老师在教学生词“漫出来”时,意图把其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但是个人认为教师应先解释“漫出来”的意思,再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讲效果可能会更好。
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
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都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
如果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
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是否引导学生明白“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再让学生思考“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态度。
让学生感悟就是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
涂琴琴老师在课时安排上,个人觉得第一课时太过紧凑而第二课时又太过松散。
能否把第一课时中其他小朋友的回答放到第二课时中去教学,给予识字教学更多的时间。
评课稿二
听了包彬彬老师的《动手做做看》一课,感受颇深,使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原来低年级识字教学课可以这样上,这样精彩。
《动手做做看》讲了一个人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把这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学习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用于实验的意识。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朗志万,设计了“郎志万给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奇怪问题?”让学生围绕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找到答案。
整节课有几处亮点:
1. 抓读的训练,在课堂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力求体现“以读立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
如: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比赛读等。
老师抓住了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会伊琳娜情感的变化,让学生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
2、抓住语言文字训练,深入理解“漫”字的含义,指导学生区别“洒、流”,并进行动作演示。
而且出示一组填空练习,如:河水从小桥()过,河水()过了小桥,我把水()在地面上。
通过填字训练,体会字义。
3、说话训练,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发挥想像,进行说话训练,当小伊琳娜明白了朗志万的用意,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她会对朗志万说什呢?在学生说话的思路被个别孩子的思路限制时,老师让孩子们写一写,这样学生的思路广,通过对文本的补白,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孩子们的写话能力也会提高,两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我相信,在这样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我们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水平会有一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