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学习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新郎》教课设计
教课目的:
1、学习赏析诗歌时,从光景描绘下手,领会寓情于景、情况交融的利处。

2、在朗诵中品尝词的境界,指引学生体会这首词情况交融的艺术特点。

3、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悟诚挚感情,领会诗歌以感情人的特点。

4、经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有的表达内容。

感觉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襟,认识
人生的价值。

5、培育学生鉴赏诗歌的浓重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累积和感情世界。

教课要点认识送别诗常有的表达内容,提升古诗鉴赏能力
教课难点品尝毛泽东这首词中所包含的诚挚感情。

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到毛泽东,同学们第一映入脑海的会是什么内容呢?能够只说出要点词。

(此中可能会
有诗歌、伟人、开国领袖等,只要指引出诗词即可)
2、作者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去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今日,我们先撇开政治等内容不说,只拿诗人毛泽东说事儿。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
的毛泽东诗词有哪些呢?集体朗读已学的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光阴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买卖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天,看红妆素裹,格外妖娆
江山这样多娇,引无数英豪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我们学过许多毛泽东诗词,此中能够被我们所识记的大多有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势,“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放。

今日我们将要来学习我们一代伟人为数较少
却颇具滋味的抒怀之作。

二、介绍写作背景(拜见导教案
8页)
词作于1923年11-12月间,调寄《贺新郎》,无副标题,是写夫妇别情的。

这首词最
早发布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1920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在长沙成婚,翌年中国共产党出生,中共湘区委会成立,
毛泽东亲任书记,杨开慧亦于是年入党,在湘区委辅助工
作,19224月毛泽东调中央工作,辞别长沙,赴上海;是年夏
杨开慧亦去上海。

年生长子岸英。

1923年
6月毛泽东去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入选为中央履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

会后复回上海。

9月经武汉返长沙。

杨开慧亦返长沙,11月生次子岸青。

刚才生产不久,毛
泽东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公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此词即
作于此次走开长沙的时候,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革命激情与子女柔情有机联合,成就了一
首诚挚的革命爱情诗。

当时分别时,清水塘边的小路,夫妇俩不知走了多少回。

而这日破晓的送别,冷清的天
色,冷清的弯月,冷清的水塘,冷清的草路,再加上老婆杨开慧那冷清的眼泪,《贺新郎》就这样从心底里涌了出来。

此词是诗人走开长沙不久写给杨开慧的。

三、朗读感知
读诗要像演奏家相同,把诗的生命演奏出来。

——余光中
1、自由朗读。

2、听录音朗诵。

3、指名读,学生评论。

4、全班齐读。

注意节奏。

招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解//
前番/书语,过眼滔滔 //云共雾。

算//人间/知音//
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路子,照//横塘//半天/残月,凄
清//这样。

汽笛一声//肠已断,此后//天涯/孤旅。

凭//切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huán)宇。

重比翼,和(hè)云翥(zhù)。

四、疏导词句
1、学生合作疏导,记下疑难之处
2、指名学生分通,教师点拨。

五、抓住要点词,联合光景特点,合理想象,再现送别画面。

此后就要和你招手辞别远去。

在分别之际,我们凄凉的心啊,哪能蒙受住这样难舍的悲
伤的相望!此后,我又将单独一人浪迹天涯。

何时是归期?只能把我此时的离愁别苦的心情
向你说了又说。

可纵是万语千言,万语千言也倾吐不尽!我知道,现在你的心也和我相同柔
肠寸断。

我看见你的眼角眉梢都写满了离愁别恨。

但坚毅的你,却在强忍着悲痛,不让泪水
落下。

或许,你还在误解我上一次的信中所说的话,沉痛中还带着些许的怨气。

但是,我相信,
我们之间的误解就像那昙花一现,很快就会消失的。

由于啊!认真想一想,在这个纷繁攘攘的人人间,我们是最贴心的同命鸳鸯。

谁也没有你我最认识对方。

但是,此时我对你难舍的眷
恋和深藏在心底的难过,即便是洞察秋毫的老天爷也不见得悉道啊!
今日清晨,小吴路子上的冬霜疑结得好厚好厚啊!半空中一轮残月还斜照在家门前的池塘上。

显得是那么的悲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潸然泪下!忽然,又听见火车启动的汽笛声,更让我哀肠百转,难舍难离啊!别了,我的爱妻!别了,我亲爱的孩子们!此后,我又将孤
身一人去闯荡天涯。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不得不抛家别业,远离亲人!临行前,我希望你切断这百般愁万种恨,坚毅英勇地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我们应当像昆仑山的绝壁坍毁和台风横扫宇宙那样,完全摧毁这万恶的旧世界,创建一个同等自由的新
世界。

请你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必定会在革命的成功中夫妇相遇,就像那雄鹰相同和着绚烂的云霞,在天空中比翼遨游!
六、研读诗意
1、这首词描绘了如何的场景?抒发了如何的感情?请用一两句话归纳。

场景:夫妇分别
感情:离愁别绪、革命激情
一是对与老婆离其余感慨愁苦、失意,以及对爱妻的欣慰、垂怜。

二是革命必胜的希望和高昂激情。

2感情基调是如何的?
感情基由哀婉、凄清向高昂
(回背景:1920年婚,1922年10月,毛岸英出生。

1923年11月,毛岸青出生。

不久,毛奉中央通知,由沙去上海广州,准参加公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命激情与子女柔情有机合,成就了一首真的革命情。


3、作者的两种不一样感情是如何详细体出来的?析意象、境界。

手:
一衣袖,不走一片云彩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城。

此地一,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夕阳故人情。

手自去,班。

千百年前的人,和千百年后的人,有同的悲。

分——究是人最不肯面的一种情况⋯⋯悲、愁、想念,于化作那的手,化作那最后身的一瞥,在越行
越的身影中,定格故意里一种的痛,在有月亮的夜晚,静静的扣着我的心扉⋯⋯
恨:眼角眉梢都似恨,泪欲零住
相向:手相看泪眼,竟无凝咽
恨:离愁。

杜甫:“恨惊心”
李白:“余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


是在等待登了,难免黯然。

更况且有一肚子苦水,子犹在襁褓,次子尚不月,
丈夫便急忙行,怎能不“眼角眉梢都似恨,泪欲零”呢?于忍受了,因此“住”。

就更揪心。

:深明大
眼滔滔云共,算人知音吾和汝
:“眼荣枯与。

”眼,从眼前掠。

句意,人生滔滔,都恰似眼云,瞬就消失了。

今朝霜重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
半天残月,脚踏遍地清霜,穿凄清的横塘,并肩踽踽行在外大路上。

没有言,
也没写内心活动,全用凄凉的风景创建肃杀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夫妇分离时的凄凉的心境。

这是在车站候车时浮起的意念,拂也拂不掉的印象呀!
汽笛一声肠已断,此后天涯孤旅。

迷恋处,兰舟催发。

凭切断愁思恨缕
杜牧: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信寄远人。

曹松: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如若往昔词人,该留下多少悱恻,抑或不尽缠绵,或悬念,“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或哀怨,“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重比翼,和云翥
《尔雅》“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

阮籍:“愿为双飞鸟,比翼共遨游。


七、悟情
1、如何理解“人有病,天知否”?(板书见导教案8页)
一是诗人对社会的忧虑,二是诗人表达对爱
妻的内疚。


以求得杨开慧的进
一步理解。

天下人谋幸福一定舍弃个人小家庭的子女私交。

2、比较:毛泽东与其余诗人感情的异同?
剪不停,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问君能有若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佳人》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凭切断愁思恨缕——毛泽东
相同:作者的离愁和其余诗人相同多
不一样:其余诗人将自己的全部感情都集中在个人的愁苦上难以遣怀,即便是一代君主李煜也难以走出个人的愁闷。

毛泽东则要果断切断这满腹的愁思恨缕,浑身心投入到大张旗鼓的革命中,表现出毅然
的革命情怀,这就是诗人的伟大之处
3、这两种感情有如何的联系?
作者将高昂的革命激情和缠绵的子女柔情和睦地聚合在一同,
有了子女柔情
的缠绵,更
显得革命激情的高昂;反之,有了革命激情的高昂,也更显得子女柔情的缠绵。

4、评论与
鉴赏
词作给我们展现了伟人的另一面,足以说明共产党人,毅然不是木人石心。


们尽如常
人,也有离合悲欢,也有哀婉愁苦,也有悲凉感慨。

由于他们也相同拥有生命意识,盼望在
这有限的意识中,多一些圆满,少一些遗憾,每遇生离死别,自亦悲莫悲兮。

可是更诚挚,
更灼热,且得将之升华到宇宙人生境地,
结晶于改天换日的伟大事
业中去,
而不会为
凄悲惨
惨戚戚所
沉迷。

八、总结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1、经过朗读掌握韵律,感觉诗歌的音乐美。

2、经过想象与联想,再现赏识诗歌的绘画美。

3、知人论世身临其境,领会诗人的感情美。

九、拓展
延长:
“多情自古伤分别”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有的一种主题,并且这离愁别绪也是
多种多样的,都有哪些呢?我们联合以前学过的几首诗,研究一下这些诗作写了哪一种分离,
看看能不可以从中找到规律。

㈠表达流连忘返,依依惜别或
相思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㈡诗作内容以叮嘱、歌颂、安慰鼓舞友人为主,兼抒
别情。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分别意,同是宦游人。

国内存知音,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子女共沾襟
㈢借送别言志。

这种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质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理想或怀抱。

如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分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

此中以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
闻名气。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友如相,一片冰心在玉。

十、践:
毛的《虞佳人?枕上》,领会歌的真感情。

(1921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涛。

夜天气明,孤独披衣起坐数寒星。

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残月向西流,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通作,借助光景抒了人自己的人开慧的深邃的想念之情。

十一、作:二一
1、写代
人生自古离,在人流攘攘的站台上;在血于水的人之,在写着生情的校园,有送的可能是自己曾走的一段路,或曾的一段光⋯⋯
写作:,要与同学分;离家在外,要与人离⋯⋯回自己成程中所
的一次离。

写一首小,表达自己离的(惆、孤寂、感、鼓舞、勉等)情。

2.写一篇小作文
描绘离之景之情,情况交融。

要做到以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