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和步骤与方法和技巧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和步骤与方法和技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调查方法,用于了解特定地区或群体中的疾病的发生、传播和影响因素。
它的目的是确定疾病的流行情况、病因、以及相关风险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下面将详细介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步骤以及方法和技巧。
一、目的:1.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通过调查人群,了解疾病的发病率、传播规律和影响范围;2.确定疾病的病因:通过对发病人群的调查分析,寻找可能的病因和危险因素;3.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基于调查结果,确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包括宣传教育、疫苗接种、卫生保健等方面。
二、步骤:1.确定调查目标和范围:明确调查的目标人群和调查范围,例如特定地区、特定时间段内的疫情调查;2.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方法、样本规模和调查指标,以及调查问卷等调查工具;3.开展调查:根据调查方案,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包括集中式调查和分散式调查两种方式;4.数据整理和分析: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等;5.结果解释和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调查结果并进行报告,以便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6.预防和控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并进行宣传教育、卫生保健和疫苗接种等措施。
三、方法和技巧:1.集中式调查:选择特定地区或场所集中进行调查,取样方式可以是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2.分散式调查:将调查对象分散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调查,适用于人口分布较广的调查对象;3.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或网上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收集信息;4.数据采集和管理:使用统计软件或电子表格等工具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制定调查指标:根据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确定具体的调查指标,例如发病率、感染率等;6.调查员培训: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工具的正确使用;7.调查时注意事项:在调查过程中,尽量避免偏差,例如应该选择代表性样本、避免信息收集时的主观偏见等;8.数据分析方法:根据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描述性统计、生存分析等。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目的

伦理与隐私
总结词
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伦理和隐私保护是必须考虑 的重要问题。
详细描述
调查人员需要遵守伦理原则,尊重受访者的隐私权和 知情同意权。在收集和处理受访者个人信息时,需要 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确保信息不被泄露。同时,需 要向受访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隐私保 护措施,以便获得受访者的信任和配合。
未来展望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现场流 行病学调查将更加高效、精准,为全球公共卫生 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0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
确定病因
确定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为预防 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方法 ,比较病例与健康人群在暴露因素上 的差异,从而推断病因。
资源限制
总结词
资源限制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常见的挑战 ,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限制。
详细描述
由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 完成大量工作,因此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资 源。调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调查计 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 需要寻求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以解决资源限制问题。
公众教育
加强公众对流行病学调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众参与调 查的意愿和配合度。
01
社区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流行病学调查活动, 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调查工作的改进 。
02
03
透明度与公开性
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的透明度,及时发 布调查结果和数据,增加公众对调查 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特点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具有时效性、针对 性和实用性,强调跨学科协作,综合 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等 多学科知识。
现场流行病 学术报告

现场流行病学术报告现场流行病学术报告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流与流动性越来越强,各种传染病也随之蔓延。
对于流行病的研究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学术报告将重点探讨现场流行病学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现场流行病学的概念现场流行病学是疾病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疾病在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发生的规律。
与传统流行病学相比,现场流行病学更加注重疾病的现场调查和病例追踪,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传播方式和控制措施。
二、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1.病例调查:通过对病例进行详细的调查,收集病史、症状、就医情况等信息,可以帮助确定疾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2.现场调查:对疫情暴发地点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环境、生活方式、社会因素等相关信息,探寻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3.病毒学检测:通过对患者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病原体的存在与类型,为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4.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揭示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三、现场流行病学的应用1.疫情监测:通过对疫情的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暴发和流行趋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疫情的蔓延。
2.疾病预警:通过对疫情的监测和分析,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趋势,及时发出预警,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疫苗研发:通过对疫情的病例调查和病毒学检测,可以确定病原体的类型和变异情况,为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4.疾病控制:通过对疾病的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确定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高风险人群,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和致病风险。
现场流行病学在疾病研究和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现场调查、病例追踪和数据分析,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生原因和传播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提高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7.2 现场试验

尽量在相同的或相似的条件下对样
本进行检测。
对研究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调
查方法,统一判断标准。
四、常见的偏倚
在现场试验中,最常见的偏倚是无 应答偏倚和失访偏倚。如果在一次研究 中,无应答者的比例较高,就会对研究 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应尽可能地提高 应答率。
影响应答率的因素主要有: ①研究对象对研究目的不了解; ②盲法失败; ③调查内容不合适; ④研究对象身体不佳; ⑤研究对象外出等。
察比较某种疾病的发生情况。
三、设计与实施
1、研究现场的选择
(1) 所进行试验的单位或社区人口应 相对稳定,流动性小,人口的数量和特征 能满足研究的要求。
(2) 在进行预防措施效果评价时,应 选择具有较高而稳定发病率的地区,以保 证在试验结束时,试验组有足够的病人, 便于进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3) 要求研究对病人产生的利益大于社 会和科学的利益;
4) 病人有权同意或拒绝参加研究;
5) 研究中,一旦发现危害性超过所 得利益,应该立即终止研究。
(3) 可接受性:
影响可接受性的因素很多,如该措施 的副作用、研究人员的态度、研究对象的 文化水平、以及对研究的认识等等。
(4) 简便易行: (3) Nhomakorabea知干预措施对其有害的人群不 能作为研究对象。
(4) 选择高依从性的人群作为研究对 象。
3.样本量的估计
样本量过小,会降低研究的效力,得不 出研究的结果;
样本量过大,则导致不必要的人力、 物力、时间的浪费。
估计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为: ①某疾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 ②试验组与对照组某些特征差异的大小; 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和检验效力(1-β); ④拟采用单测或双测检验等。
简述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步骤

简述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步骤现场流行病学是指在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数据来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这有助于确定调查的范围和重点,并为后续的调查工作提供指导。
2.制定调查计划:调查计划是指确定调查的方法、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工具和调查流程等方面的计划。
调查计划应该合理、可行,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3.收集背景信息:在开始实地调查之前,需要先收集相关的背景信息。
这包括疾病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为后续的调查提供背景知识。
4.确定调查对象和样本:根据研究问题和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和样本。
调查对象可以是患者、疑似病例、疾病暴露者等。
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受调查群体的特征。
5.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环节。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个案调查、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等。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护受调查者的隐私权。
6.数据分析和解释:在完成数据收集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和推断,回答研究问题。
7.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调查工作的总结和总结。
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应该清晰、准确地描述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报告应该具有逻辑性和可读性,以便读者理解和应用调查结果。
8.分享和应用调查结果:在完成调查报告后,应该及时分享和应用调查结果。
这可以通过学术研讨会、专业期刊、政府报告等方式进行。
通过分享和应用调查结果,可以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并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就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人群分布
时间分布
可用直方图表示,也称流行曲线。
空间分布
常见于 居住地点 工作地点 活动(学校、娱乐、旅行等)地点
人群分布
分析患者的特征 年龄、性别、种族、职业或其他任何有用的描述病例特有的特征 如果发现一个特别的特征,通常会对查找危险人群提供一个线索,甚至找出一个特异的暴露因素 有些疾病首先侵犯一定的年龄组或种族 有时患某种疾病的人与职业明显相关 对疾病宿主、传播途径、高危人群认识越多,将获得更特异和准确的信息,以决定如何防治疾病
四、案例分析
案例1:龙岩市**乡**中小学麻疹爆发疫情
事件基本情况
2006年2月中下旬, 龙岩市**县**乡中心小学和中学发生麻疹爆发疫情,该县疾控中心于24日上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前往该乡开展现场调查处理,共搜索到9例疑似病例,采集血清标本送龙岩市疾控中心检测,经检测9例病例麻疹IgM抗体均阳性。
8.实施控制措施
去除暴露源 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 防止进一步暴露 保护危险人群
终止暴发或流行
9.完善现场调查
补充调查 进一步研究方案 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提高分子、分母的质量 复访
10.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 记录调查情况、结果及建议 种类 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总结报告
书面报告
建立病例定义
2006年2月份以来**县**乡出现发热(38℃以上),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或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科氏斑,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的病例,或有与确诊麻疹病人有接触史,确定为麻疹病例。 病例分类:①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上述症状与体征的病例;②实验室诊断病例:具备上述症状与体征的病例,同时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或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应 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
监测疾病流行趋势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实时监测疾病 的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途径等关键指标, 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揭示疾病分布和影响因素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包括时间、地区和人群特征,进而 分析影响疾病分布的主要因素。
评估疾病负担和健康需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评估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为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 据。
治疗决策支持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 所处的环境、生活方式等信息,有助于医生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识别高危人群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识别出特定疾病的高危人群,为预防医学提供有针对性的 干预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评估预防措施效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预防医学提供科学依据,有 助于优化预防措施,提高预防效果。
制定调查计划和方案
设计调查方案
根据调查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调查 方案,包括调查方法、样本量、数据收 集工具等。
VS
制定现场工作计划
明确现场工作的具体任务、人员分工、工 作时间表等,确保现场工作有序进行。
实施现场调查
现场协调和组织
与当地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协调,组织现场调查工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特点与方法

精选ppt
5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与方法
精选ppt
6
确定流行的存在 ·报告发病数超过预期水。 ·可能的人为原因。 ·当地医疗机构的快速调查访谈。
确定诊断标准:根据目的确定病例定义 ·实验室确诊。 ·临床诊断:与临床专家共同确定。 ·“现场诊断”原则:时间、地点、人。
精选ppt
7
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精选ppt
9
·简单。 ·明了。 ·有序。
准备书面报告 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
精选ppt
10
三、案 例 分 析
精选ppt
11
背景 ·8月10日下午2:35,县CDC接到西店卫生院防保站报告,樟树 村原玻璃弹子厂及周边外来人口聚集地出现10余余人发热、腹 泻病人。
问题1 需不需要到现场进行调查,为什么? ·原因不明。 ·集中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卫生习惯)。 ·病人数到底多少不明。 结论: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
描述三间分布
·时间。
·地点。
·人群。
确定高危人群
建立并检验假设
·找出致病危险因素。
·审核资料、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的 暴露因素。
精选ppt
8
用事实验证假设 ·事实必须符合逻辑。 ·疑似暴露因素、传播途径以及侵袭的人群与该病特征是否相符。
使调查更系统完善 ·补充调查 进一步研究方案。 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提高分子、分母质量。 复访。
精选ppt
19
特制定了“控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病人与密切接触者管理 (一)现症病人管理 1、所有病人统一到西店镇卫生院隔离、全程正规治疗。 2、按要求对患者的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3、出院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每日一次,连 续3次阴性。(大便送县CDC实验室,每天一次)。 4、在县CDC指导下对疫点进行终末和随时消毒。 (二)恢复期病人管理(包括未按正规全程的病人) 1、凡8月3日至8月13日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现 相关症状已全部或部分消失者。
现场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也受到法律的制约和限制 被调查的有关机构和个人也享有司法保护和豁免权; 法律对医学和公共卫生档案有机密性保护,未获得当事人许 可不得公开,病人的病案记录非授权不得披露; 被调查者有隐私权,可拒绝提供个人资料; 在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暴露因素的调查中,会涉及到某种 商业产品的商业秘密等; 我国对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疫情的公布有严格规定,未经同意, 不得向媒体提供。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在调查过程中必须予 以遵守; 流行病学调查还具有探索性,结论有夸张和误解的可能,因此, 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也有自己的法律责任。
(四)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罹患率(attack rate)
某特定期间内某人群中 某病新病例数 罹患率= 100%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指在某些传 染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 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应急装备
调查取材的器材;疫点疫区处理器械;预防治疗 药物及个人预防用品;调查表;执法文书;参考 资料(专业、法律等);宣传资料;调查取证工 具;个人防护、电脑、打印机、照相机,参考资 料、钱
实施调查
指导原则:在现场是提供帮助,而非现场总管; 在现场是参谋, 不是或者不一定是指挥家。 会见当地负责人,召开首次会议,了解本次事件概况: *回顾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交换最新情况,注意首例”病 例或“首诊”医生,接触的主要人群 * 已经开展调查情况(方法、结果) * 已撰写的调查报告,上报反馈情况 * 采取的初步措施及效果
了解调查中已或可能出现的敏感问题 确定当地资源:监测、应急、检测能力,存在问题 提供最新进展的方式 提供服务者
(二)核实诊断 目的 排除误诊 排除实验室检测错误 方法 • 访视病例 • 查阅医疗记录 • 核实实验室检测结果
现场流行病学

某乡村一所寄宿学校发生142例副伤寒病例
• 2004年12月3日
• 广西省桂林市临川县 • 报告来源:
– 突发事件报告系统 – 网络直报系统 – 地方报纸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行动 Action
交流 Communication
调查 Investigation
监测 Surveillance
怎样开展暴发调查? ——暴发调查的十个步骤
• 错误诊断
• 重复报告
2005-2006年某县病毒性肝炎流行曲线
罹患率(1/10万
Unspecified hepatitis
乙肝 HBV
未分型
1
3
5
7
9 11 月份
1
3
5
7
县医院报告的病毒性肝炎明显升高
罹患率(1/10万
所有医院
不包括县医院
1
3
5
7
9 月份
11
1
3
5
7
核实诊断
Time
调查前的准备 证实暴发存在 核实诊断 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访谈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形成假设
–应急:必须尽快对问题做出正确反应
–现场:必须亲赴现场解决问题 –限制:调查深度可能受限(必须及时地采取措施)
-Field Epidemiology (Third Edition)
吴系科教授
• 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包括
现场流行病学 第一讲 现场流行病学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万方数据 件的发生和蔓延。控制和预防疾病的进一步蔓延是现场流
) பைடு நூலகம் B
行病学应用和公共卫生实践的能力, 最终提高全球公共卫生 应对水平。 在这个网络 ! " # $ % & " ! 已经成为 ’ " ! # 的国际品牌, 里, 各成员国互相承认, 互相支持, 定期进行国际交流。同 时, 以美国 " 强调培训模式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 % ( 为样板, 合, 坚持 “干中学” 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的精髓。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为建立符合国情的现场 ) * 流行病学培训机制, 培养一批安心国内工作的现场流行病学 高级人才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 通过 ’ " ! #现 场工作加强疾病监测 应急反应能力, 卫生部在 ,$ 联合 + -、 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 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原中 国预防医学 科 学 院) 负责的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 于 / 0 1 2 3 2’ 0 2 4 5" 0 5 2 7 0 8 4 8 ; < 0 1 0 1 ; 8 ; < 7, . ’ " ! #) 6 9 :! 9# 9 从此国际先进的现场流行病学 = > > ?年 ? >月 ? @日正式启动, 培训模式在几代流行病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引入我 国, 经过?年多的运转, 已加入 ! 成为具有中国特 " # $ % & " !, 色的、 亚洲最重要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该培训模式及 其项目紧紧围绕我国实际, 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 和加强国家级与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联系; 理论联系 实际, 注重学员现场工作能力培养。 每年面向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 . ’ " ! #为=年制, 构招收? 名学员, 除两个月的基础理论强化学习外, 其余时 > 间从事现场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 . ’ " ! #为学员配备了学术指导老师和现场指导老师, 发生公共卫 通过现场工作学习, 重点培训学员的 A 种能力: 生紧急事件时, 独立组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能力; 发 生重大自然灾害时, 制定现场卫生防病工作计划和组织动员 的能力; 对疾病监测系统进行设计、 评价和管理的能力; 向决 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及与新闻媒介和大众沟通、 交流的 能力; 信息的获取、 分析和利用的能力; 项目的申请、 计划、 实 施和管理的能力; 撰写调查报告、 学术论文和演讲的能力; 开 展培训和学术指导的能力。 敬业、 . ’ " ! #在成立的第一年首先提出倡导 B 种精神: 团队、 探 索、 求 实。目 前 这 B 种 精 神 与 A 种 能 力 已 成 为 并已在国际 ! . ’ " ! #全体师生的座右铭, " # & % & " ! 系统引 起共鸣。 B * . ’ " ! #现场工作实践介绍:现场工作主要有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调查处理、 疾病监测系统评价、 公共卫生专 题调查研究、 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训等。首届 . ’ " ! # 学员 = > > ?年 ? >月至= > > =年 ? >月期间从事的主要现场工作有: ( ) 农村地区安全注射现场快速评估。为进一步了解我 ? 国不安全注射问题现状, 探讨不安全注射的影响因素, 为决 策部门制定工作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参照 ,$ 安全注射快速评价指南和有关资料, 重庆 . ’ " ! # 在辽宁省、
《现场流行病学》课件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场流行病学是以疾病或健康状 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原因、发展 过程和预防控制对策为研究对象 的一门学科。
特点
强调现场实践、及时性、综合性 、预防控制对策的应用。
现场流行病学的重要性
及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现场流行病学能够快速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防控措施的制 定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现场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公共卫生 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疾病防控效果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传播,有效降低 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现场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20世纪50年代,美国率先开展现 场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针对传染
病进行调查和控制。
发展
20世纪70年代,现场流行病学逐 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范围不 断扩大,涉及多种疾病和健康状态 。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1 2 3
健康教育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目标人群的健康知 识和行为状况,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 高公众健康素养。
行为干预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和实施针对不健康行为的干 预措施,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
效果评估
对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 教训,优化干预措施,提高干预效果。
描述性研究通常采用病例报告、病例 系列、横断面调查等方法,收集有关 疾病分布和流行特征的数据,并进行 初步分析。
分析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是在描述性研究的基 础上,通过比较不同人群的暴露 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探讨病因
和危险因素。
分析性研究通常采用病例对照研 究和队列研究等方法,通过统计 学分析来评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
现场流行病学概论

36
五、现场调查对流行病学者的 挑战
必须尽快做出反应--“时效性”
疾病暴发、重大疾病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来 势迅猛,事先“未预知”,一旦发现,必须尽快予以 应急反应 “时效性”的特征,决定了其重要意义
• 疾病控制工作者服务于政府、服务于公众和社会,得以展示
自己的职责和风采
• 流行病学工作者有机会在较短时间内认识疾病过程
1.资料来源
2.样本大小
通常较少
环境和生物标本可能 3.实验标本 被丢弃
有计划的采样收 集
15
现场调查与“科研”调查的比较
特 征 现场调查 受关注,易产生偏倚
(有利于发现病例、措施落实)
“科研”调查 很少受影响 影响小 更关注调查结果
16
4.公众传媒
合作对象常与事件有关, 5.合作程度 易产生偏倚 结果与预期矛盾时
6.控制措施 更关注控制措施效果
现场调查与“科研”调查的比较
特 7.假 征 设 现场调查 调查之初无明确假设
(先描述,再假设)
“科研”调查 有或无
收集+分析资料+采 根据资料对要解决 8.调查控制 取措施(一旦掌握充分资 的全部问题作出判 料时,就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断后再采取措施
17
三、现场调查的目的和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概论
内容介绍
一、现场流行病学定义 二、现场流行病学面临的环境 三、现场调查的目的和要求 四、病因 五、现场调查对流行病学者的挑战 六、现场调查的组织 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内容 八、现场调查的思维方法和结果分析发表
2
流行病学概念
从疾病与健康到所有人群事件
现场流行病学

进行社区诊断,以发现主要健康问题;
提供病因线索;
已实施措施的效果评价。
一、个案调查
1.概念
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其周围环 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可以是传染病、非传染病或病因未明的病例 2.目的 调查患者发病的来龙去脉,从而采取紧急措施, 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例的发生; 核实诊断,并进行护理指导; 掌握当地疫情,为疾病监测提供资料。
疾病的城乡分布
城市
人口多,密度大 交通拥挤,人口流动性大 较少经水传播传染病流行 虫媒传染病<农村 慢性病及肿瘤发病率
农村
人口密度低 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少 肠道传染病易流行 虫媒传染病>城市 某些地方病发病率
出现职业性损害
呼吸道传染病不易流行
疾病的地区聚集性
定义
疾病频率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
意义
提示一个感染因子的作用 提示局部环境污染的存在
职业反映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 生文化水平 各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
流动人口
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危人群 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传播纽带 对传播性传播疾病起不可忽视作用
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
(二)时间分布
短期波动 季节性 周期性
长期趋势
短期波动
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 短期波动的含义与暴发相近。 暴 发 较小范围 较大数量人群
散发原因
疾病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使人群维持 一定的免疫水平 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 传播机制不易实现的传染病 潜伏期长的传染病
(二)暴 发
定义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
时间内突然出现很多症状相似的病人。
传染病 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目的

实践经验分享
鼓励机构间进行经验交流和案 例分享,将成功的调查案例和 经验传承下去,帮助调查人员
积累实践经验。
跨学科合作
加强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统 计学、计算机科学等跨学科的 合作与交流,培养具备多学科
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跨学科和国际合作的加强
跨学科合作
现场流行病学将与更多学科领域进行合作 ,如环境科学、社会学等,以更全面地了 解疾病传播的复杂因素。
实时监测
通过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将能够实现更快速、准确的疾病实时监测 ,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03
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将进一步整合医疗、公共卫生和环境数据,为现场流行病学
调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视角。
培训和教育的重要性
强化基础理论
加强对现场流行病学的基础理 论培训,包括流行病学原理、 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方面, 提高调查人员的专业素养。
识别和控制疾病暴发
确定疾病暴发的类型和来源
01
通过对疾病暴发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确定疾病的类型、传播途
径和来源,为控制疾病传播提供依据。
快速识别和控制疾病传播
02
在疾病暴发初期,快速识别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减少疾病的扩
散和影响。
评估疾病的危害程度
03
通过对疾病暴发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了解疾病的危害程度,为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目的
2023-10-28
目录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简介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技术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挑战和限制
目录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未来发展 • 案例研究
0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简介
定义与背景
定义
现场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特定环境中传播和影响的学科。它不仅帮助我们 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还为疫情防控、卫生检疫、疫苗接种和环境污染监测 提供了重要依据。
现场流行病学的定义和意义
现场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传播和影响的学科,通过对疾病的调查研究, 帮助揭示疾病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策略。
早期预警
通过监测病例和病原体,及时 发现并预警疾病的爆发,采取 有效的控制措施。
病例调查
追踪和调查病例,了解疾病的 传播方式和风险因素,制定针 对性的防控策略。
防控措施评估评估防控措施的 Nhomakorabea效性和可行 性,及时调整策略以提高防控 效果。
现场流行病学在卫生检疫中的应用
1
边境检疫
监测进出境人员和货物的健康状况,及
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对接种群体和未接种群体的研究,评估疫苗在群体层面上的防护效果。
现场流行病学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1
污染源调查
调查和监测环境中的污染源,确定其对
健康风险评估
2
人群健康的影响。
评估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
为环境保护和预防疾病提供依据。
3
环境监测技术
开发和应用环境监测技术,提高对环境 污染的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疫情调查
2
时发现并控制传染病的输入输出。
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确
定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
和防控措施。
3
卫生检疫指导
制定卫生检疫政策和标准,提供疫情防 控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现场流行病学在疫苗接种中的应用
疫苗需求评估
分析疫苗接种的需求和覆盖率,制定合理的疫苗供给计划。
接种效果评估
现场流行病学的特点

现场流行病学的特点现场流行病学(Field Epidemiology)是一种研究疾病在现场传播和爆发情况的流行病学方法。
与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相比,现场流行病学注重在实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以便在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的数据,并制定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
以下是现场流行病学的特点:1.实地调查:现场流行病学的核心是在疫情爆发地点进行实地调查。
研究人员通过观察病例发生地点、访谈病例患者、收集相关样本等方式,了解疫情的传播途径、风险因素和潜在的暴露源。
实地调查可以直接观察到疫情的发展趋势和现场环境,收集到的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2.快速反应:现场流行病学强调对疫情的快速反应。
在疫情爆发初期,研究人员会立即进入现场,开展调查和监测工作,迅速控制疫情。
这种快速反应的特点能够有效防止疫情的蔓延,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病例的发生和传播。
3.多学科合作:现场流行病学研究需要多个学科的合作。
疫情调查和研究往往需要流行病学、医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研究人员需要组成一个多学科的工作组,共同协作,以便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和解释疫情。
4.面临复杂环境: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常常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
疫情爆发地往往是贫困地区、灾区或战乱地区,存在许多不利的因素和困难。
研究人员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工作,面对困难状况,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并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5.与公共卫生控制紧密相关:现场流行病学的目的之一是制定和实施公共卫生控制措施。
通过对疫情的调查和研究,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到疫情的传播途径和高风险的人群,进而提出可行性的干预方案。
这些措施可以是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活动,或者是对潜在传播源进行隔离和处理等。
7.数据快速分析:现场流行病学产生的数据需要进行快速分析和解读。
研究人员需要迅速汇总和整理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便获得准确的结果。
这些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一步确定疫情的特点,并制定相应的公共卫生控制策略。
现场流行病学概论(1)

现场流行病学概论(1)
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的是快速发生爆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下面就现场流行病学概论进行探讨。
一、现场流行病学的定义
现场流行病学是指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状况,对疾病的流行特点以及流行规律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
二、现场流行病学的意义
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能够提前发现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现场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
1. 常见传染性疾病疫情调查
2. 自然灾害后疾病的传播动态及其危害评估
3. 食品及水源性疫情调查
4.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
5. 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解读和说明,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预警
6. 收集和处理疾病数据,建立疾病监测系统,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四、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
1. 建立调查研究课题及方案,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2. 收集调查对象的资料,比如病人、疫区居民等
3. 掌握调查对象的时间、空间等流行病学特点
4. 对病例进行病因学检测和实验室检查
5. 编写调查报告,制定疾病控制措施。
总之,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防控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能够快速掌握疫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因此,加强现场流行病学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防控能力,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三)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
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 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
务;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九条
《食品安全法》的创新:
1、民事赔偿责任优先; 2、增加了惩罚性赔偿规定; 3、增加了连带赔偿责任。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即将造成的危害程度、 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 为四级,分别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级别。
参考举例:市总体应急预案
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
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
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 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九条
应急处置与救援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 (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 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 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 (市应急指挥中心)
市紧急报警服务中心 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
专家顾问组
现场指挥部
区县应急委 (应急指挥中心)
临时应急指挥部
市 反 恐 和 刑 事 案 件 应 急 指 挥 部
( 市 反 恐 怖 工 作 协 调 小 组 )
市 交 通 安 全 应 急 指 挥 部
道 路 交 通 保 障 应 急 指 挥 部 )
2.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确保食品消费对人类健康没有直 接或潜在的不良影响,是食品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WHO)对食品安全的定义:“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 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以及分发 销售直至最终消费的全过程中,保证都没有受到限定剂量 的有毒害物质的介入;第二是指在整个过程中,如果存在 对营养成分的损害破坏或引起各成分间比例有所变化的话, 这些变化也保证在可接受的幅度范围内。
我国近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 2005年2月“苏丹红”事件 • 2004年4月阜阳劣质奶粉事件 • 2004年5月龙口粉丝事件 • 雀巢碘超标事件等。
“乡巴佬”卤鸡腿黑幕曝光 焦糖色素调出 黑鸡腿
GMP: 是英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 缩写,指“良好操作规范”,是一种特别 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 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要求企业从原料、 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 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 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 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
《纽伦堡法》关于医学实验的要求:
1.被实验的(病)人绝对要完全自愿,事先的说明中不 可以有任何逼迫,作假,欺骗,威胁,强制。在获得被实 验的(病)人同意之前,必须告诉他(她)们,如果他们 参加的话,实验可能会产生的对其不良和有害的效果。 2.只有用其它的研究方法不能办到,才可以进行人体实 验。而人体实验的结果一定是有利于人类社会。 3.先做动物实验。 4.必须避免所有的没有必要的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5.不要作可能致死或致残的人医学院 钟崇洲 zcz5460@
我国公共卫生法律体系概况
一.食品安全法:
1995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内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标准内容
伦理学在现场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1、知情同意 2、尊重习俗和文化 3、信息保密 4、信息结果的沟通(如铅中毒事件) 5、提供卫生培训和服务 6、注意环境保护 7、尊重被调查对象 8、数据客观真实
肖传国
黄禹锡
1、北京某医院针对河南艾滋病人医学实验案 例 2、广东某医院骨科医疗器材滥用事件
( 市 交 通 安 全 委 员 会 、 市 雪 天
市 ( 建市市 筑“轨 工 道 程 交 事工通 故程建 应指设 急挥指 指部 挥)挥 部 部 2008”
市 消 防 安 全 应 急 指 挥 部
( 市 防 火 安 全 委 员 会 )
市 森 林 防 火 应 急 指 挥 部
( 市 森 林 防 火 指 挥 部 )
6.(病)人实验所承担的不良反应风险要不能超过这个 实验要解决的问题的人道主义的必要性。 7.要作好适当的准备,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去防范可 能出现的或很久以后才会出现的伤害,致残或死亡。 8.人体实验的实施者只能是科学领域中有资格的专业人 员。 9.当被实验的(病)人的身体或精神状态不能再继续下 去的时候,任何参加实验的(病)人可以撤出实验。 10.当实施实验的科学家有理由认为继续进行这个实验会 给被实验的人带来伤害,致残,或死亡的时候,他必须终 止这个实验。
市 电 力 事 故 应 急 指 挥 部
( 市 电 力 建 设 协 调 领 导 小 组 )
市 城 市 公 共 设 施 事 故 应 急 指 挥 部
市 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应 急 指 挥 部
市 人 防 工 程 事 故 应 急 指 挥 部
监测与预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生产(加 工)安全食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 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 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 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 的纠正措施。
三、《艾滋病防治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 是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传染病防 治法,制定的条例。 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三节 现场流行病学工作相关伦理问题
公共卫生伦理: 1、定义:在研究与公共健康相关的所有伦 理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应奉行的伦理 原则和道德规范。
市 防 汛 抗 旱 应 急 指 挥 部
( 市 防 汛 抗 旱 指 挥 部 )
市 地 震 应 急 指 挥 部
( 市 防 震 抗 震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
市 生 产 安 全 事 故 应 急 指 挥 部
( 市 安 全 生 产 委 员 会 )
市 重 大 动 物 疫 情 应 急 指 挥 部
( 市 防 治 重 大 动 物 疫 病 指 挥 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