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国家。
10世纪
646年
大化改新是 日本从奴隶 社会向封建 社会过渡的 标志
镰仓幕府 建立,日 本进入幕 府政治时 期。
12世纪末
德川幕府以 锁国加强统 治,抵制外 来影响。
17 世纪
(2)幕府统治
建立: 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 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背景: ①政治: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②经济: 随着新土地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 园③社会: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 集团日益增强。
哈里发=宗教领袖+政治领袖
哈里发:是指穆罕默德去世以后,伊斯兰阿拉伯政权元首 的称谓。是伊斯兰政治、宗教领袖。源于阿拉伯“继承” 一词音译,原意为“代治者”、“代理人”或“继承者”。 后成为阿拉伯帝国元首之意。
四大哈里发时期
632
661
倭马亚王朝 (白衣大食)
鼎盛
阿拔斯王朝
(黑衣大食)
750
125
合作探究: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政教合一的封建帝国
(2)经济领域
阻隔传统商路
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 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 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大哥, 让过不?
你猜?
很明显,商货经过这些黑海的大门是否 完全自由,不仅决定着十分广泛的贸易,而 且决定着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基本联系命运, 从而也决定着在这个广大地区恢复文明的基 本手段的命运。
7世纪末 新罗
新罗人王建建 立高丽王朝, 效仿唐制
14世纪末 朝鲜
日本丰臣秀吉派军侵 略朝鲜,朝鲜请求中 国支援,历经7年中朝 军民取得胜利
4世纪 政权并立
新罗统一朝鲜半 岛,效仿中国建 立中央集权制度;
10世纪初 高丽
高丽大将李成 桂自立为王, 改国号朝鲜
16世纪末 共抗侵略
高丽王朝仿效唐制表现
【思考】古代朝鲜发展的特点
印度教亦称新婆罗门教,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 上,融合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思想,又吸收 印度其他的民间信仰,最终演化而成。其基本 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印度教恪守等级森严的 种姓制度,同时吸收佛教的“轮回”“业报” 的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印度 教的主神是相互关联而各具一相的“三相神”, 即婆罗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
(3)文化领域
①吸 收 被 征 服 地 区 文 化 : 广 泛 翻 译 古 代 波 斯 、 印 度 、 希 腊 和 罗 马 的 古 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 要成就。
清真寺:阿拉伯建 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晚期受到印度建筑 艺术的影响。
花刺子密:天文学家、数学家, 曾对本初子午线一度之长进行测 量,据此推算地球的圆周和体积; 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表”。 著有《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
欧洲商人被迫另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3.影响 合作探究:奥斯曼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哪些?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横跨欧亚非并且穿越中古近代世界史的一支 重要力量,在蒙古西征之后在中亚崛起乃至最终吞并了东罗马帝国的新兴 势力,对于世界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①军事扩张:奥斯曼帝国大规模的对外扩张,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了灾难, 使被征服各国的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②海外贸易:西欧与东汉的贸易受到影响,促使西欧国家致力于寻找通往东方 的新的海上航道。 ③地区局势: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半岛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导致该地区国际 关系紧张,成为一战爆发的火药桶。 ④文化传播:使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世界文 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政治 经济 文化
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分为十道,加强中央集权 推行土地国有 学习唐朝科举制度,推崇儒家文化
①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君 主中央集权体制 ②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 学习借鉴,形成了本民族 的文化
课堂小结
中古时期的亚洲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伊斯兰教 文化圈
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中国
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与沙漠。 宗教:多个氏族部落,信仰多神教。 特点:矛盾多,原始法律,血债必用血偿还。
邻居,倘若无人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 自己的兄弟。
争夺水源和牧场,战争多。
——反映阿拉伯人劫掠生涯的古诗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兴起原因?
材料一:阿拉伯半岛的夏季的“热风”,阿拉伯人对此早 就习以为常,可他们的敌人却招架不住。阿拉伯当时出征 的军队,大半都是从贝都因人中招募而来的,肥沃的新月 地区文明国的舒适和奢侈,对于很多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材料二:伊斯兰教的兴起成功使各氏族部落形成统一的民 族力量,结束半岛上纷乱的状态,促生了社会生活的安定, 这一切大大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一: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 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 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材料二: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 生兄弟 。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
①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 张的过程; ②伊斯兰教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
(2)经济领域
首都巴格达,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
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央,扼水陆交通之要冲,极盛时期城市人口 多达150万,…巴格达码头经常停泊数百艘来
贸易发达:阿拉伯商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 自全国各地和各国的船只,其中也有中国商
城市繁盛: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新课导入
统编版|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
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时空坐标
第 壹 部分
阿拉伯帝国
兴起 建立 鼎盛
一·阿拉伯帝国
1.兴起
地理环境:三洲五海之地,气候炎热干旱、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
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
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
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合作探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材料一: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 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发展 的需要,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 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
内容: ①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中央政府称号
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②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
③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承
担纳贡、兵役等义务。 影响: 造成封建分裂割据。
实质: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相 结合的军事集团
傀儡 掌握实权 将军的家臣
3、朝鲜
高句丽、百 济、新罗三 个政权并立
2.统治 (1)政治领域
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即时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 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 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苏丹:阿拉伯语中的一个尊称,意为“力量”、 “治权”,后来变成伊斯兰国家世俗君王的称号, 被苏丹统治的地方,称苏丹国。相当于中国的皇 帝。
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印度的代数学、位置计算 制和零的符号,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西方的。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阿拉伯数字:古代印度人首创,阿 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 世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
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
Ⅲ宗教: 伊斯兰教为国教
中央集权,政教合一。
•
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的穆斯林人数剧增,伊斯
兰教上升为与印度教并列的主要宗教。中央政府有36个部
,还建立了行省制的地方统治体系,由穆斯林地方军事贵
族掌权。
•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波斯、突厥的语言、 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大量传进印度并且渗入土著的
《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 谭》,以波斯民间故事为蓝本, 后又吸收印度、希腊、埃及等童 话寓言以及大量阿拉伯故事而成。
拉齐斯:著名的临 床外科专家。是外 科串线法的发明者, 对西方医学产生很 大影响。
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 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船。……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香料、 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和金砂等,都经阿 拉伯商人转销世界各地。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帝国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商 业贸易促进了亚欧非三大洲各个文明区域 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世纪印度洋 区域和地中海区域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第 叁 部分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中古时期的印度 中古时期的日本 中古时期的朝鲜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古印度
(1)笈多帝国
Ⅰ兴起: 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几乎征服北印度。
Ⅱ 政治: 政局稳定,国王直接控制恒河中下游,其余地区仍保留原 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Ⅲ 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古老文化之中,奠定了现代南亚文化的基础。
2、日本
日本疆域简图
中国冶铁和 水稻种植技 术传到日本, 推动了日本 社会的发展。
秦汉之际
日本出 现严重 社会危 机
6-7世纪
(1)发展历程:
中央集权制
孝德天皇孝 开始瓦解, “大化改新” 形成庄园, 模仿中国隋 豢养武士; 唐制度建立 武士集团日 了中央集权 益重要
◎三大主神
婆罗摩(大梵天):创造之神,是宇宙和天地万 物(包括神、人)的创造者,被称为始祖。 毗湿奴(遍入天):赐福于人类的保护神。 湿婆(大自在天):苦行神和舞蹈之神。
(2)德里苏丹国
Ⅰ建立: 11 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地区。13 世纪初建立 德里苏丹国家。
Ⅱ政治: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权力;地方划分 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
麦加
①经济:北方土地肥沃的新月地区文明的吸引。 ②宗教:伊斯兰教为统一提供思想理论和信仰基础。 ③政治:由多部落并存混战到穆罕默德逐步统一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
2.建立
6世纪, 多部落并存, 相互混战;
7世纪初, 穆罕默德创 立伊斯兰教
622年,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623 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7世纪中期起,先后征服叙利亚、两 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 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鼎盛
(1)政治统治
性质:君权神授,政教合一; 集权专制
①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 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务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第 贰 部分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兴起 统治 影响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兴起
土耳其人在两河 流域发展起来, 不断攻击拜占庭 帝国,逐步征服 小亚细亚。
帝国兴起
跨 过 今 黑 海 海 攻占君士坦丁堡, 先后征服西亚和北
峡 向 欧 洲 进 军 , 灭亡拜占庭帝国, 非部分地区,建立
逐 渐 征 服 巴 尔 将君士坦丁堡改 起地跨亚非欧三洲
干 和 东 南 欧 部 为伊斯坦布尔 , 的大帝国
分地区。
定为帝国首都。
帝国发展
继续发展
帝国极盛
13世纪
14世纪
1453年
16世纪后期
奥斯曼土耳其人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最初生活在中亚地区,11世纪迁移到小亚细 亚。1299年,突厥人的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新国家被称为“奥斯曼”。14世纪中期, 奥斯曼土耳其人开始扩张,占领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其首领自称“苏丹”,建立国家 机构和常备军。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 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到16 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 洲的大帝国。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材料二:阿拉伯文化是在游牧民族传统、伊斯兰教精神及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基础上, 吸收古代东西方文化的精华,逐渐融合、发展而成的。
——胡伟达《阿拉伯文化》
①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相对稳定 ②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③统 治者重视知识、人才;④地处亚非欧交界,地理位置优越; ⑤兼收并蓄, 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