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各单元的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各单元的教学计划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知识。
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让学生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身边的生物。
第二章则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因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会极大地影响着人类活动。
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
针对初一学生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好奇心比较大的情况,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从第一节课开始,可以介绍生物学科的特点,并利用好学期开始的每一节课,例如第二节调查身边的生物,让学生将生物学科和自然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生物学兴趣。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研究生物学知识的研究,从学生熟悉的生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包括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能力目标则包括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情感目标则包括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包括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同时,也需要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惯。
教学难点则包括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惯,以及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措施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同时,采取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
最后,也需要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3.针对初一学生自制力较低、容易违反纪律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实验课前多次强调纪律对实验课的重要性,尽量在实验课前解决纪律问题。
对于问题学生,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工作。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先找自己的原因,然后再考虑如何处理问题。
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
4.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命科学,通过研究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详细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2.能够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3.能够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4.能够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
5.能够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6.能够说明单细胞生物体是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7.能够识别病毒,并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二)能力目标:
1.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2.能够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并能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3.能够提高自身观察、分析、交流表达的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能够具备团结协作意识,养成求实严谨的作风。
教学实施:
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当时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将植物细胞的观察和口腔上皮的观察合并在同一课时,一起观察并对比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实验方式不一定是全探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选择验证或半探究。
2.课时安排:
第二单元:生物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使用显微镜*实验
第二节:植物细胞*实验
第三节:动物细胞*实验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观察草履虫
共14课时
第一章共8课时,包括练使用显微镜、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细胞的生活。
第二章共6课时,包括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单细胞生物、观察草履虫。
备注:无。
7、鼓励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提问,以此为基础设计和实施探究性方案。
8、注重学生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数字表格、示意图和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成课程目标。
五、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二节:种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参考课时数:
第一章:4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第六章:2课时共计18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