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8
植保土肥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产量对全国GDP增长的发挥着主导作用。
然而蔬菜病虫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及发展形成严重的制约,需要结合生产实际与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出有效的防控手段。
虽然传统化学农药能在一定程度上环节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然而却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着农副产品的质量,难以满足国民对农产品的“绿色”需求。
因而需要相关政府或管理者在节能减排与绿色农业的语境下,运用绿色防控手段,促进当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1 传统病虫害防控手段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存在严重的“连作”问题,对土
壤养分吸收严重。
而化学化肥的推广与使用,通常导致农业土地的性状发生巨大的改变,降低农副产品的种植质量。
针对我国农业蔬菜种植的环境特征,大量运用化学手段防控病虫害,虽在短时期内根治主要病害,然而伴随主要病害的消除,新发病害及次要病害会逐渐上升为新的主要病害,以致蔬菜防控手段失效,无法维持后续的生产劳动活动。
侯嘉林(2018)认为当前病害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化学成分对土质成分的改变,对蔬菜种植的质量的影响,如若使用较多,则会影响人体健康。
其次是抗药性。
通常来讲,长期使用化学防控手段,极易促使病害对化学成分产生免疫性和抗药性,无法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2 我国绿色防控的产品
绿色防控主要指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控、生态调控
等措施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因而绿色防控有无抗药性、无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符合国民生活需求等优势,是我国当代主要的防控技术。
针对不同的防控技术,有相应的产品以辅助农业工作者进行蔬菜防控工作。
首先是理化诱控。
即利用病害趋化、趋光等习性形成的色诱、性诱、光诱、食诱等产品。
其次是利用颜色负趋、物理隔离等机制构建的银灰地膜、防虫网及借助生物特征研制的保护植被的防控技术。
再次是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害天敌释放技术,保护植被的健康生长。
最后是生态工程与生物工程技术,主要根据特定情况采用相
关的防控措施。
3 绿色防控技术分析3.1 生态调控应用技术
所谓生态调控是运用农作物种植环境的可控性,借助调
控湿度、排湿放气等手段,为农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并有效地缩减适宜病害生存的因素,以此实现推进农作物成长,防控病害的目的。
通常来讲病害发生取决于特定的湿度和温度,在特定的条件中病毒、霉菌、细菌的繁殖和滋生,角斑病、霜霉病、灰霉病等都是通过在蔬菜叶片构成结露或水膜,才能得到有效的发育。
否则会以孢子状态停留在叶片表面。
而结露和潮湿是病害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工作人员应通过调整耕种环境的湿度,以此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具体可利用暗灌的形式,规避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
在实际防控过程中,可在清晨放风1h,并及时紧闭通风口,将温度控制在36℃以下;而到中午应将湿度维持在65%~75%之间,将温度调控在25~30℃作用,以促使蔬菜页面无水滴残留。
而在晚间,耕种环境处于高湿度和低温的环境中,病害萌发能够得到有效抑制。
3.2 理化防控应用技术
蓝板、黄板结核性制剂与频震、投射捕虫灯等产品;
诱食剂、性诱剂及信息素等产品,上述各类产品与防虫网相结合,能够有效捕杀病虫害,缩减落卵量,提升农作物产量。
根据相关实验表明,性诱剂和杀虫灯相配合,诱杀的病虫数量比传统杀虫手段增加10-11倍。
而采用银灰地膜能够显著地实现驱逐害虫的目的。
在伴随绿色农业推广的语境中,我国农业种植方式及防控手段发生着深刻的转变,逐渐由传统化学防控转变为生物防控、生态调控及理化防控等手段,并以其显著的祛害除虫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我国蔬菜病虫害防控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 李长江.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J].南方
农业,2017,11(11):22+24.
摘 要:
当前阶段我国蔬菜防控技术已日渐成熟,各类防控产品已进入市场应用阶段。
蔬菜病虫害的防控手段不断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在节能低碳的语境中,我国应优先采用生物防控、生态调控以及理化诱可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并在规避自然生态问题的前提下,合理用药及选药,以此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与效率。
本文结合当病虫害特征,探析绿色防控产品,分析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及技术原理。
关键词:
病虫害;
绿色防控 作者简介:杨芳(1984- ),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江汉大学农学学士,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 :农业。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杨芳
(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铜仁 5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