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巩固练习试题答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巩固练习试题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C
【解析】
2.A
【解析】
由材料可知,罗马征服希腊并从希腊带回的人质中包含了各行各业的人物,这些人质到达罗马后对罗马社会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使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进而导致罗马文化发展变化,故选A项;希腊与罗马是基础与发展的关系,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提及罗马法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与社会矛盾无关,排除D项。
3.A
【解析】
材料说明金字塔的修建需要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有中央集权的国家才能够完成这一任务,这间接说明埃及法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A项正确。
4.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5.C
【解析】
材料中“保留波斯的特权阶层,甚至下令维持原来的税收标准”的举措体现出亚历山大对原波斯统治者及其政策的尊重,此举有助于笼络原波斯上层人士,从而缓解亚历山大军队与被征服者之间的矛盾,稳定当地政治局势,故C 项正确。
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6.C
【解析】
罗马由一个城市国家发展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主要是通过不断的对外武力征服实现的,故选C项。
从事海外贸易、实行对外开放和传播先进思想都不是主要手段,排除A、B、D三项。
7.C
【解析】
材料“作为王权标志”“象征王权符号”说明此时期的埃及王权已经萌芽,故选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部落之间的战争,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当时埃及的社会状况,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当时埃及的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排除D项。
8.D
【解析】
由题干中的“雅典的全部人口约40万,按法律规定,有公民权并能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公民约4万人”可知,在当时的雅典只有约10%的人口可以参与民主政治,故选D项;题干没有涉及公民素质问题,排除A 项;因为只有约10%的人口可以参与民主政治,不能体现广泛性,排除B项;题干中的信息仅仅提到参政的人数比例问题,没有提到雅典民主是否具有理性,排除C项。
9.C
【解析】
根据题干“法便成为特定生产关系这个‘真实’表面的‘面具’,只能含蓄的反映‘事实’”可知,罗马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选C项;根据题干“在特定的社会阶段,法很可能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的生产关系”可知,罗马法不一定能够反映社会的具体存在形态,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罗马法在特定社会阶段具有维系社会稳定作用的信息,排除B项;题干仅反映了罗马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没有涉及其发展与完善,排除D项。
10.D
【解析】
古代两河流域通用文字是楔形文字,故排除A项;“脏卜”并不能反映“人神关系”,故排除B项;“脏卜”并不具有法律效应,故排除C项;题干中出土于两河流域的占卜文献属于直接真实反映古代两河流域历史面貌的原始资料,故选D项。
11.B
【解析】
由材料“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可知,波斯帝国征服了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地,以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加速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互相交流,故B项正确;希腊文明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希腊文明的产生未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故A项错误;C项夸大了波斯帝国征服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
12.B
【解析】
古埃及文明远远早于古希腊文明,古埃及雕刻影响了古希腊雕刻,故B项正确。
13.D
【解析】
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础上开辟了丝绸之路。
西汉时,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到欧洲,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因此A、B、C三项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丝绸之路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故D项说法错误,故选D项。
14.B
【解析】
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所以公元前27-395年是罗马帝国时期。
答案为B。
15.C
【解析】
法律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巴比伦王国国王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16.B
【解析】
亚述帝国以军事起家,靠军事征服扩张领土,其统治者建立训练有素、高效率的军队,主要是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以进一步扩张。
17.A
【解析】
古代人们对天文的观察,主要是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安排农事的需要。
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天文观察不断提出新要求,又促进了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18.B
【解析】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诞生在两河流域。
19.C
【解析】
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等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它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根据以上总结可知提炼的主题是波斯帝国的强大,答案为C项;马其顿产生于小亚细亚希腊地区;罗马帝国产生意大利半岛;雅典产生于希腊半岛;均“兴起于伊朗高原”不符,排除A、B、D三项。
20.C
【解析】
罗马由一个城市国家发展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主要是通过不断的对外武力征服实现的,故选C项;从事海外贸易、实行对外开放和传播先进思想都不是主要手段,可排除A、B、D三项。
21.C
【解析】
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公元8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导致了纸莎草造纸术的失传,C项正确;纸莎草是尼罗河特产,是埃及的主要出口物资,排除A项;中国造纸术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并非通过中埃双方的商业贸易,排除B项;“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22.B
【解析】
本题考查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让各行省的总督、将军、司税收的大员三权分立,各自对国王负责”可知,材料中波斯国王的做法根本目的是加强对官员的控制,B项正确;A项说法只是手段,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D两项说法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23.A
【解析】
本题考查腓尼基字母。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等可知,材料中的“它”是指腓尼基字母,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排除。
24.A
【解析】
埃及象形文字几乎与西亚的楔形文字一样古老,①正确;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①正确。
A为正确答案。
25.B
【解析】
材料中的“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表明希腊文明在发展形成过程中深受其他地区文明的影响,说明希腊文明具有包容性,故答案为B项。
材料探讨的是希腊文明,不是世界文明,排除A项;
材料没有反映东方文明比希腊文明先进,排除C项;希腊文明吸收其他文明成分,不属于民族性的体现,排除D 项。
二、非选择题
26.
(1)真实的:A、B、D、E;虚构的:C、F。
(2)信息: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辩论是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之一;实行任期制度;财产资格限制逐步取消;官员通过抽签选举;公职人员实行津贴制;实行陶片放逐法。
(答出其中6点即可)
27.
(1)主要手段:发动扩张战争。
(2)古代罗马无论是共和国还是帝国,都是奴隶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变了,但国家性质没有丝毫改变。
(3)共和国时代:征服了意大利,并向地中海周边地区扩张,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繁荣。
帝国时代:到公元2世纪,罗马已将地中海变成了它的“内湖”,成为版图空前辽阔的强大帝国。
28.
(1)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
(2)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特点。
(3)事件:亚历山大东征。
意义:促进了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促进了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
(4)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9.
(1)分类:大陆文明、海洋文明或东方文明、西方文明。
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政治体制的差异等。
(2)政体:“平民政体”(民主政体)。
举例:希罗多德崇拜雅典的民主政治,他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西方哲学的基础都是在雅典民主政体环境下实现的。
30.
(1)问题:《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群体的利益;带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的落后性。
(2)信息:印度的种姓制度,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各等级的权利、地位和义务有着很大差别。
各等级之间界限分明,职业世袭,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间不允许通婚;等等。
(3)价值:通过法律或制度的形式规定了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都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