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探析
《儿女英雄传》中“否定词+VP(之前)”的语用分析
![《儿女英雄传》中“否定词+VP(之前)”的语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73f9dc28ea81c759f57805.png)
描写 了 已经掌 握 的从先 秦到 唐宋 时代 各类语 料 中蕴
含 时 间意 义 的 “ V ” 构 的语 义关 系 类 型 , “ 未 P结 把 没
有V ” P 格式 时 间意义 的表 达和 言语 形式 在历 史 长河
证 。 比如认 为 “ 有 V ” 没 P 可能 蕴 含 时 间意 义 , 没 有 “
传 》 出现 的 频 率 各 不 相 同 。 “ vP 、没 vP 发 展 到 “ 曾 v ” “ 曾 vP , 是 “ v ” 构 历 史发 展 的 一 种 选 择 。 中 由 未 ”“ ” 未 P 、不 ”这 未 P结 4种
句 式 在 作 品 中 的 用 例 呈 递 增 趋 势 。“ vP 句 式 形 成 的 时 代 早 于 “ 曾 V a 。 时 代 越 早 。 未 v … … 先 … … ” 用 例 越 多 , 未 ” 不 I ” “ P 的 而
语 料 的支撑 。第二 , 泥于 形式 的推 导 , 略 了概念 拘 忽
的 同一 性 要 求 而 导 致循 环 论 证 的失 误 。 比 如 认 为
收 稿 日期 : 0 2 0 —1 2 1— 4 7
是晚 清作 品 中的语 料 。作 为从 古代 汉语 向现 代汉语
基 金 项 目 : 东松 山职 业 技 术 学 院系 级 课 题 “ 广 叠合 结 构 的成 因 与 实证 研 究 ”2 1jsO 1 阶段 性 研 究 成 果 (0 2ck0 ) 作者简介 : 曾少 波 (9 0 )男 , 东 连 平 人 , 东 松 山职 业 技 术 学 院基 础 教 学 部 讲 师 , 学 硕 士 , 要 从 事 汉 语 言 文 字研 究 。 17一 , 广 广 文 主
软件VPN与硬件VPN的不同
![软件VPN与硬件VPN的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37787507eff9aef8941e0655.png)
软件VPN与硬件VPN的不同随着Internet在企业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VPN(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作为一种廉价安全的组网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市面上存在硬件VPN与纯软件VPN的区别,软件有软件的长处,硬件也有硬件的优点,使终端用户一时难以取舍。
以下针对硬件设备+硬件设备(软件VPN客户端)以及纯软件VPN对比:1. 购买成本:硬件VPN设备一般是自带防火墙功能的边缘设备,价格需要根据公司网络结构、终端用户数量以及所需要达到的功能,如为保证VPN速度使用双WAN设备、负载均衡、认证功能等多方面来决定。
如果单使用VPN功能,服务器端终端用户数量也不多,其价格远远低与软件VPN。
移动用户连接VPN不需要购买任何设备,利用微软自带的PPTP连接,设置简单,使用方便。
为追求安全也可以采用标准Ipsec软件连接。
2. 安装与管理:硬件VPN设备一般具备WEB界面(也有命令行),设置简单,可远程配置。
结合防火墙功能有效管理内部网络对Internet存取权限,阻止网络攻击。
采用嵌入式系统,与OS无关。
对于VPN设置一般具备安装向导,一般用户都能设置好硬件VPN的设置,配置备份功能,当设备出现问题时随时导入。
3. 安全性与稳定一般采用专用的安全性操作系统如linux等开发,所有配置文件都嵌入在系统的FLASH 中,几乎不受外界影响。
VPN在运行过程中,采用3DES、MD5、SHA1等多种加密认证方式,彻底保证数据传输安全。
高端设备支持对VPN用户的RUDIUS认证,更多一层保证VPN安全。
如果设备出现故障需联系经销商,恢复时间就不确定了。
(故障率极低)4. 运行速度一般高性能的VPN硬件设备都具备单独的VPN加速芯片,即使在加密后其速度依然能保证25M左右,甚至更高。
高端硬件VPN的硬件平台都能达到普通PC效果,运行速度自然更是了得,所以影响硬件VPN速度的依然是ISP接入方式。
语体和篇章特点对同义VP结构选择的影响——以“VP之前”与“(在)没有VP之前”为例
![语体和篇章特点对同义VP结构选择的影响——以“VP之前”与“(在)没有VP之前”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d1336260066f5335a8121d0.png)
等号 两端 的句 子在 表意 上没有 什 么 区别 。 “ V 没 P之前 ” 没 ” 因此 被视 为 句 法上 的羡 余 成 的“ 也
分。中国人对此往往习焉不察或不 以为意 , 但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每遇此却常感困惑 , 并且将其 与 自己母语 中的表达对比, 由此质疑汉语语法是否讲逻辑 。 如果我们接受这样 的语法观 , 认为人们总是根据 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来选择合适 的语法结 构, 但表意并不是人们进行语法选择时考虑的唯一因素 , 还会有心理和社会变量 的参与 , 我们
讲究 润饰修 辞 , 没有后 者那样 力求平 实客 观 。 没 V “ P之前 ” 在文 艺语体 中常见 而少见 于事 务性 语体 , 明羡余 否定 的使 用更 多是 出 自修 辞需要 。 说
譬如与 “ V 没 P之前 ” 关联 的主旬 , 也常 常有 否定形 式 , 用反 问句 式 , 或 在散 文 、 小说 对 白 中
语体和篇章上的表现 : 否定形 式的“ V 没 P之前” 其上 下文 中更常 出现表 示转折 、 , 否定的词语 , 常见 于文艺语体 , 表现 出叙述主体 评价事件和纠偏辩难 的意愿。肯定形式的“ P之前” v 句上下文则 多有 关叙述说 明, 常见于行文风格客观的事务性语体。 由此可见“ v 没 P之前” 的使 用主要是 为 了增强修
文 提及 , 未见 实证性 统计 论 证。 可惜 但笔 者认 为语体 应作为 考察羡 余 否定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 因 为 不 同的语体 意味 着不 同 的语 用 风格 , 像事 务性语 体 , 注 信息传 递 的准确 直 接 , 尽量 避 免 关 会 含 糊和 言外 之意 ; 余 成分 自然是 越少 越好 。文 艺语体 相对 事务 语体 , 要 多些 情 感态 度 , 冗 却 更
“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区别特征分析
![“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区别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5ece59f01dc281e53af095.png)
与“没(有)乂卩之前”区别特征“乂?之前”分析[摘要]一般认为,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是形成整个句子所要表达事件内在时间结构的重要基础。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用动词或动词性词语来描述事件或状态,解释句式运用的现象,特别是对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无疑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事件;典型框架;语境Abstract:Itisbelievedthattimestructureofaevent,whichformingasentence,reliesonverbsorverbalphrases.Fromcognitivelinguisticperspective,itisofpracticalimportanceforChineseteaching,especiallyteachingof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o describeaeventorstateandexplainphenomenaofsentencestructureaswellasusages.Keywords:event;typificationframework;contexts一、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说起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有这样的一组句子:“《马上文通》等语法书没有问世之前,汉语早就存在着语法”和“《马氏文通》等语法书问世之前,汉语早就存在着语法”。
书中认为两句的语法分歧在于一句用了否定词“没有”,一句没用,而意思完全一样[i]。
这组句子意思是否完全一样,暂且不论。
要理解或表述这样类似的语句,对于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单凭所谓的“语感”,并不会出现什么错误,但对于那些以汉语为外语的人来说,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以下几例就是外国留学生根据相似例子造出来的句子:(1) ^买东西之前,你要讲好价钱。
[WB]*b.S(有)买东西之前,你要讲好价钱。
(2) 8.出门之前,你别忘了带好钥匙。
VPN(虚拟私人网络)安全性分析
![VPN(虚拟私人网络)安全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a0da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9.png)
VPN(虚拟私人网络)安全性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互联网。
在这样的背景下,VPN(虚拟私人网络)作为一种保护用户网络安全和隐私的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本文将对VPN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利与弊。
一、VPN的基本原理VPN通过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一条加密的通信隧道,将用户的网络流量转移到VPN服务器上进行处理,从而保护用户的网络安全和隐私。
它通过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机密性,通过身份验证保证用户的真实性,通过数据完整性校验保障数据的安全。
二、VPN的安全性优势1. 数据加密:VPN使用各种加密协议,如IPsec、OpenVPN等,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黑客难以窃取用户信息和敏感数据。
2. 匿名性:通过VPN,用户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IP地址,避免被追踪和定位,增加了用户的匿名性和隐私保护。
3. 公共网络安全:VPN利用加密技术对公共网络进行保护,减少了用户在使用公共无线网络时受到的安全威胁。
4. 地理限制解除:VPN可以模拟用户位于其他地理位置,绕过地区限制,访问地理限制的内容和服务。
三、VPN的安全性挑战1. VPN服务提供商的信任问题:选择可信赖的VPN服务提供商非常重要,一些低质量的VPN服务商可能会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并进行滥用。
因此,在选择VPN服务提供商时,用户应仔细评估其隐私政策和信誉度。
2. 系统漏洞和配置错误:VPN客户端和服务器存在可能的漏洞和配置错误,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
用户和管理员需要保持软件的及时更新和合理配置,以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3. DNS泄露问题:一些低质量的VPN服务商存在DNS泄露问题,使得用户的真实IP地址暴露。
用户可以通过使用DNS防漏洞工具或选择高质量的VPN服务商来解决这个问题。
4. 法律合规和监管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对VPN的监管政策存在差异,有些国家甚至禁止使用VPN。
用户需要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免触犯法律或遭受处罚。
_差一点_没_VP_的歧义原因与分化
![_差一点_没_VP_的歧义原因与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cf56d54c33687e21af45a921.png)
“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南昌大学 陈艳林1[内容提要] 陆俭明《汉语和汉语语法研究十五讲》谈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即“NP+要差一点/差点儿(没)+VP”如何分化,文中引用了朱德熙的企望说来解 释。
但文中未能解释为什么肯定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是单一的,而否定形式所表示的 意义是歧义的。
而且完全归结为企望似乎还难自圆其说。
本文通过分析“差一点” 的否定指向来说明歧义原因, 并且通过具本语言环境分析认为语境的制约作用比企 望心里更为重要,本义还从语法待点上对歧义的分化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肯定形式 否定形式 否定指向 企望 语境 歧义分化一、引言:汉语“NP+差一点+VP”与“NP+差一点没+VP”语义分歧是一个备受学者们所关注的有趣 的问题。
因为这两种句式表示的意思并不都一样: “差一点”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如“他 差一点摔倒了”表示他没摔倒, “他差一点考上了”表示他没考上。
“差一点没”是否定形式, 但意思上有可能肯定,有可能否定。
如“他差一点没摔倒”表示他没摔倒,而“他差一点没 考上”表示他考上了。
朱德熙、沈家煊认为跟说话人的心理期望有关的,凡说话人期望发生的事情, “差点儿” 表示否定, “差点儿没”表示否定,两者对立;凡说话人不期望发生的事情, “差点儿”表示 否定, “差点儿没”也表示否定,两者对立消失。
并且认为该句式在语法上不能分化,这就 是“企望说” 。
我认为他们的说法存在三问题:1、为什么会有肯定形式意义是单一的,而否定形式却 存在歧义?2、企望说正确吗?3、能不能从语法上来分析?二、 “差一点”的否定指向:1、 “差一点(没) ”是个模糊词,表示量不足,朱德熙、沈家煊认为是个否定词,笔者 赞同这个观点。
根据“差一点(没) ”的语义规律,我们可以把其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化成 下图:甲图是“差一点”的肯定形式,由于“差一点”表示量不足,这表明 NP 要实现 VP 还有 一断距离,NP 不能实现 VP, “差一点”直接否定 VP,所以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
“VP之前”“没VP之前”同一性与互补性浅谈
![“VP之前”“没VP之前”同一性与互补性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25ece03bb90d6c85ed3ac60d.png)
吕叔湘 、 德 熙 《 法 修辞 讲 话 》 曾 举 这 样 一 个 例 子 : 朱 语 中 “ 我 没 来 北 京 以 前 , 以 为 一 定 很 冷 。 书 中 是 这 样 解 释 在 我 ” 的 , ( 种现 象 是 ) 辑 问题 , 然 ‘ 来 ’ 谈 不 上 ‘ 前 ’ “这 逻 既 没 就 以
( a 许 多生 物 甚 至在 没 被 人 类发 现 之 前 就 灭 绝 了 。 1) ( a 在 蔡 元 培 先 生 没任 北 大 校 长之 前 , 大 校 风 不正 , 2) 北 学 生入 学只 是 为 了混 一张 文 凭 , 便 将 来 能在 社 会 上 混 得 一 好 的 以
职位 。
“ P之前 ” 没 V V “ P之 前" 同一性与互补性浅谈
卢 鸿莉
( 阳师 范 学 院 文学 院 , 信 河南 信 阳 44 0 ) 6 00
摘
要 :V “ P之 前” “ V 与 没 P之 前 ” 常被 人 们 当作 毫无 区别 的表 时 间 的格 式 。通 过 具体 语 言 事 实的 考 察 、 经 分
否定副词“ 没有 ” 以用 在 动 词 前 表 示 对 动 词 动 作 的否 可 定, “ ” “ 如 走 与 没走 ” “ ” “ 来 ” 用 不 用 否 定 词 意 思 截 ;来 与 没 , 然 相 反 。但 对 于 “ P之 前 ” 式 , 的 否 定 形 式 “ V V 格 它 没 P之
之前” “ V 与 没 P之 前 ” 有 同一 性 。 我们 看一 些 语 法 学 家 所 具
举 的有 关 两 种格 式 同一 性 的例 子 :
黄伯荣、 序 东 《 代 汉语 》 “ 法 事实 有 没有 分歧 ? 廖 现 :语 也 有 。 比如 说 ‘ 马 氏文 通 》 语 法 书 没 有 问世 之 前 , 语 早 《 等 汉
浅析“没VP之前”
![浅析“没VP之前”](https://img.taocdn.com/s3/m/15aa8f1c0b4e767f5acfcef7.png)
动 词 和 结 果 动词 可 以合 并 为 一 类 , 因为 它 们 都 不 能 以 光 杆 动 词 的 形 式人 句 , 须 带 上 动 态 助 词 或 别 的成 分 。 本 必 文将立足 V P的不 同事 件 类 型 , “ V 对 没 P之 前 ” 式 进 构
V P之 前 ” , 赵元 任 ( 9 9: 9) 认 为 这 两 种 格 式 表 达 17 6 就 相 同 的意 义 , 并认 为 “ V 没 P之 前 ”中 “ ”是 个 多余 , 没 如
“ 还 没 到 家 以 前 就 累 得 走 不 动 了 ”和 “ 到 家 以 前 就 他 他
“ ae w n” 动作 动 词 如 “u/ a ”, 然 两 者 一 个 表 hv/ at , r wl 虽 n k 静 态 , 个 表 动 态 , 都 指 动 作 的 持 续 , 会 在 某 一 时 一 但 不
onz/ ele 虽 然 完 成 动 词 强 调 时 段 性 , 结 果 动 词 gi ra z”, e i 而
凸 显 时 点 性 , 是 两 者 都 指 向动 作 的终 结 。 但 在 V nlr 点 的 启 发 下 , 语 也 可 以 找 到 与 之 对 ede 观 汉 应 的 类 型 。 比如 状 态 动 词 : 钱 ; 作 动 词 : 饭 ; 成 有 动 吃 完
21 0O年 1月 第 1期
焦作大学学报
J OURNAL OF I J AOZUO UNI VERS TY I
No .1
J n. 01 a 2 0
浅析“ V 没 P之 前 "
张文超
( 广西 师范大学文 学院 , 广西 桂林 5 10 ) 40 4
浅谈“去+VP”与“VP+去”
![浅谈“去+VP”与“VP+去”](https://img.taocdn.com/s3/m/075ce69caef8941ea76e05ba.png)
文化长廊浅谈“去+VP”与“VP+去”闫潇 山东师范大学摘 要:关于“去+VP”与“VP+去”的具体研究,许多学者都进行过详细的探讨,早期有丁声树、赵元任、朱德熙先生,他们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都不尽详细。
至陆俭明《关于“去+VP”和“VP+去”句式》的发表,较详细地论述了两者的用法和具体分类,后又有学者在此基础上从词语虚化、语义指向等角度进一步讨论这两种句式的区别,将研究引向深入。
本文在陆俭明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新的视角将两种格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去+VP”;“VP+去”作者简介:闫潇(1995-),女,汉族,山东日照市人,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学。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194-011、“去+VP”与“VP+去”的研究成果在较早的研究中,丁声树认为两者意思相同,赵元任认为两者不同不能随意互换。
陆俭明先生作了详细研究,认为“去+VP”的内部语义结构关系较单一,“去”表示施动者位移的运动趋向,“VP”表示施动者位移后进行的行为动作,“去”和“VP”之间有一种目的关系。
“VP+去”的内部语义结构关系较复杂,陆先生分为A—F六种,只有F类“VP+去”可以换成“去+VP”,在F类中“VP”表施动者位移后进行的行为动作,“VP”和“去”之间有目的关系两者可换用。
王凤兰将“去+VP”有位移和无位移两种用法混在一起,认为“去+VP”内部应据是否表位移分两种情况,和“VP+去”进行对比分析的应是表位移的情况,并进一步把“去”分为标记对比焦点和标记自然焦点两种作用。
高娟从“去”的虚化过程看“去+VP”和“VP+去”,分别探讨“去+VP”和“VP+去”中“去”的虚化及其类别。
她从词义虚化角度深入的讨论两者的区别,从语言的历时性演变角度对两者做了一个新的诠释。
2、“去+VP”和“VP+去”在表时态方面的异同前人研究两者互换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VP为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或简单的动宾短语、动词重叠式或“V+一下”;二是说话时间或离说话时间较近的将来或过去。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探析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7d467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a.png)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探析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是指在某个事件或行为发生之前是否有一个虚
拟助动词短语(VP)存在。
在语法上,VP是指由动词和其它成分组成的短语,用来表示动作、状态或关系。
我们来看“VP之前”这个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VP用来表示某个行为或事件发生之前的动作或状态。
它通常用于描述一个时间序列或顺序。
“我在睡觉之前先刷牙”这句话中,“刷牙”表示在“睡觉之前”的动作,也就是在做“睡觉”这个动作之前,先做了“刷牙”这个动作。
相反,当我们说“没有VP之前”时,意思是在某个事件或行为发生之前没有其他动作或状态。
它一般用于强调一个事件或行为是首次发生,或者与其他相关事件或行为相比是
全新的。
“他没有看电影之前从未去过电影院”这句话中,“没有VP之前”表示在他去观看电影之前,他从未有过去电影院的经历。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可以总结为:前者表示在某个事件或行为之前
有其他动作或状态的存在,而后者表示在某个事件或行为之前没有其他动作或状态的存
在。
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结构也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语义。
在描述一个人做某件事之前,我们可以用“VP之前”的结构来说明他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而用“没有VP之前”来
强调他之前从未有过相似的经验。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在于其语义及强调的焦点不同。
根据具体的语
境和表达意图,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其中的一种结构来更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探析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451c4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f.png)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探析一、VP之前的定义VP即Vice President的缩写,指的是公司的副总裁或者副总经理一职。
VP之前即指在公司中还没有副总裁这一职位存在的时期。
在公司发展的初期阶段,通常并不设立副总裁职位,而是由CEO直接管理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决策。
二、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1. 管理体系的差异在没有VP之前的阶段,公司的管理体系相对简单,所有的决策权和管理权都集中在CEO或者总经理手中。
所有部门的运营和发展都直接受到CEO或者总经理的指导和控制,决策的速度比较快,但是也容易出现单一决策者的盲点。
而有了VP后,公司的管理体系将变得更加复杂。
不同的副总裁负责不同的部门或者业务板块,形成了分权和分责的管理体系。
这样一来,公司的决策速度可能会变得缓慢,但是问题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考虑和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2. 团队合作的差异在没有VP之前的阶段,公司的团队合作通常更加紧密。
因为所有的决策都由CEO或者总经理掌控,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相对便利,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
这也容易出现过于依赖单一领导者的情况,缺乏创新和多元化的思维。
而有了VP之后,团队合作会更多地依赖于各个副总裁部门之间的协作。
每个VP都会负责不同的业务板块或者部门,需要与其他部门的VP进行协调合作,更强调整个团队的协同效应。
这样一来,公司的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创新能力也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3. 职能发展的差异在没有VP之前的阶段,公司的职能发展相对集中于CEO或者总经理手中。
由于决策权和管理权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其他员工对于公司的战略和发展方向了解较少,很难参与到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决策中来。
这容易导致员工的发展受到限制和盲目性。
而有了VP之后,公司的职能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和分散化。
不同部门和业务板块的副总裁将负责各自的领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公司的决策过程中,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
这将有助于员工的发展和职业晋升。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探析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2c852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7.png)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探析VP(Vice President)即副总裁,是企业组织机构中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企业的重要业务。
在很多公司中,VP是比其他高管职位更高级别的职位,因此VP的评选和任命通常是公司的一项重大决策。
本文将探究“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
一、VP之前在VP之前,通常会存在一层或多层管理层级。
这些层级可能包括经理、高级经理、总监等。
在这些层级中,管理者们负责不同的部门或区域,有着不同的责任和职责。
这些管理者通常需要通过层层审核和推荐,才能够晋升到VP的职位。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表现出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能力,才能够获得公司高层的肯定和信任。
在VP之前的层级中,管理者通常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还需要对自己所管辖的业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他们还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业务水平。
只有在这些条件下,才能够通过各种层级的选拔和考核,最终晋升到VP这个重要的职位。
在没有VP之前的情况下,企业通常采用一种相对平面化的组织结构。
在这种组织结构中,公司的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层级关系比较简单,没有VP这样的高级管理职位。
这种组织结构通常比较适合中小型企业,因为在这些企业中,业务相对单一,管理层次比较少,也不存在太多的高级管理需求。
在没有VP之前的情况下,各个部门和区域之间常常会有一些交叉和重叠。
这就需要管理者们具备更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协调和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们需要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业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管理需要。
三、结论总的来说,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取决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需要。
在大型企业中,VP是非常重要的职位,需要具备深厚的管理经验和技能,才能够担当起这样的职责。
而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没有VP之前的组织结构更加适应业务的需要,也更加便于管理和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虚拟专用网络的发展
![虚拟专用网络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aa6b11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2.png)
虚拟专用网络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和服务。
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网络安全问题,虚拟专用网络(VPN)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VPN的定义、原理、分类、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VPN的定义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是指采用加密技术和隧道协议等技术手段,将公共网络转换为私有网络,建立起安全的网络连接通道,以实现安全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的技术。
VPN采用虚拟隧道技术,建立了一条虚拟的通信隧道,使得数据传输在这条通道中进行,用户感知不到数据在公共网络中传输的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二、VPN的原理VPN原理基于加密、认证和隧道协议等技术。
在VPN的建立过程中,用户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和加密密钥交换,通信双方需要进行加密解密操作,同时在公共网络中建立隧道通道,在隧道中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来说,VPN通信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身份验证:使用一些认证方法确保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如用户证书、账号密码等。
2.加密密钥交换:采用密钥交换算法,双方协商出一个加密密钥。
3.加密:将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内容的安全性。
4.隧道协议:通过建立虚拟隧道,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传输:数据在加密和隧道的保护下进行传输。
6.解密:接收方通过密钥对数据进行解密,还原出原始数据。
三、VPN的分类VPN可以根据传输技术和使用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传输技术分类,VPN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PPTP(Point-to-Point Tunneling Protocol):PPTP最初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VPN协议,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是已经被替代。
2. L2TP(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L2TP是PPTP的升级版,目前使用较广泛,它采用隧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可以较好地保护数据安全。
“VP 去” 与 “去 VP”格式
![“VP 去” 与 “去 VP”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abd414f64693daef5ef73d86.png)
“VP + 去” 与 “去 + VP”格式
• 凸显信息后置原则
• 凸显 vp ,则用 “去 vp”格式。
次要的影响因素,不能与主要因素抵触
• 凸显 “去”,则可用 “vp 去”格式。
影响“vp+去”和“去+vp”转换的因 素
是否算“凸显”,可以通过语言形式手段来检验: “去 vp”中的“去”如果可以变换为其他实义趋向动词,则位移义凸显,可转换为 “vp去”。 “去 vp”中的“去”如果不能变换为其他实义趋向动词,则“去”位移义不凸显,则 一般不能转换为“vp去”。
二
我们的思考
问题的提出
1. 2. 3. a 你 去 问问 a 我 去 喝点儿水 a 我 去 打了一会儿球 b 你 问问 去 b 我 喝点儿水 去
× b 我 打了一会儿球 去
4. × a 我 去 上图书馆了
b 我 上图书馆 去 了
“去 VP” 和 “VP 去” 之间并不能自由变换。 1. 哪些“去 VP”不能变换为“VP 去”? 2. 哪些“VP 去”不能变换为“去 VP”? 3. 能相互变换的“去 VP”和“VP 去”各自适用于哪些环境?
陆俭明(1985)关于“去+vp”和“vp+去”句式,《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
提纲
一 陆文的内容
1 概要(文章内容安排) 2 “去 VP” 的内部语义关系类型 3 “VP 去”的内部语义关系类型 4 制约“去 VP”和“VP 去”相互变换的句法、 语义条件(从内部构成找能变与不能变的条件) 5 制约“去 VP”和“VP 去”相互变换的语用条 件(从外部环境找能变与不能变的条件)
VPN概念及发展历程
![VPN概念及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6ec821a59eef8c75fbfb393.png)
网络安全协议
对VPN的需求 安全保障
VPN应保证通过公用网络平台传输数据的专用性和安全 性,这是目前公共Internet所无法提供的功能
服务质量(QoS)保证
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如带宽、延时等 保证,这取决于广域网上是否提供QoS保证
可扩充性和灵活性
便于增加新的节点,支持多种类型的传输媒体
3
信息安全专业
网络安全协议
VPN定义 虚拟“virtual” 指没有物理的连接存在于2个网 络间;事实上,连接是通过Internet的路由完成 的; 专用“private” 指传输的数据是保密的 (通过 加密和安全隧道); 网络“network” 指利用各种网络(私有、公用、 有线无线等等)构成的通信手段;
4
信息安全专业
网络安全协议
Tunneling through the Internet
5
信息安全专业
网络安全协议
为什么要VPN 资源访问限制于某些IP地址
通过防火墙不能访问资源
内部人员需要在外面访问内部网络
雇员可能在外地,需要访问内部网络
专有网太贵 外地的雇员也可能不是定点的
6
信息安全专业
网络安全协议
VPN的发展 业务需求的变化导致了此业务的产生和发展
1970年PN L1 ->1990年FR(帧中继)的出现是VPN 的首次出现(L2)->IP VPN的提出
外包模式促进了CPE-based VPN -> Network based VPN的转化
7
信息安全专业
IPSec VPN 提供安全的网络传输服务 主要适用于LAN间VPN(隧道模式) IKE支持动态密钥交换,采用预共享密钥或公钥机 制认证身份,协商加密、认证密钥 具有数据传输的完整性认证、加密功能 实现方式
“vp去”的历时演变
![“vp去”的历时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3f533c0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1.png)
更强大的功能和更灵活的定制化选项
总结词
未来的“vp去”将拥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和更灵活的定 制化选项,使用户能够更加个性化地使用“vp去”, 满足不同需求。
详细描述
未来的“vp去”将不仅支持更加逼真的虚拟现实场景 ,还将拥有更加丰富的功能和更灵活的定制化选项。用 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不同的虚拟现实场 景、角色、服装、道具等元素,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和组 合。此外,“vp去”还将支持多人同时在线交互功能 ,使用户能够与他人一起分享虚拟现实体验。这些功能 和选项的增加将使用户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虚拟现实 世界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vp去”的历时演变
汇报人:
日期:
• “vp去”的起源 • “vp去”的发展历程 • “vp去”的应用场景 • “vp去”的技术原理 • “vp去”的未来趋势 • “vp去”的相关问题
01
“vp去”的起源
早期起源
总结词
在中国网络语言中,“vp去”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年左右,最早的形式 是“P去”。
04
“vp去”的技术原理
视频流的处理方式
01
02
03
视频解码
将输入的视频流进行解码 ,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 图像信息。
视频滤镜
通过滤镜对解码后的视频 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去除 噪声、增强对比度等。
视频编码
将处理后的视频进行编码 ,转换成网络可传输的格 式。
音频流的处理方式
音频解码
将输入的音频流进行解码 ,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 声音信息。
在线游戏中的应用
总结词
“vp去”技术可以用于优化在线游戏的 网络环境和画面质量,提高游戏的稳定 性和流畅度。
vpn发展现状及趋势
![vpn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395df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d.png)
vpn发展现状及趋势VPN现状及趋势:在过去几年中,虚拟私人网络(VPN)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在互联网上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首选工具。
这一趋势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对网络安全和隐私的关注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互联网上我们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黑客或广告商等机构窃取和滥用。
VPN作为加密和隐私保护的工具,在这种背景下蓬勃发展。
其次,随着全球互联网审查和限制的增加,VPN也成为了绕过这些限制的有效工具。
许多国家都实施了网络审查和防火墙,限制了用户对某些网站和内容的访问。
而使用VPN可以让用户绕过这些限制,获得完全自由的互联网体验。
再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网络浏览和交流。
在公共Wi-Fi网络上使用VPN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免受黑客攻击,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移动设备上使用VPN的重要性。
VPN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的VPN供应商,提供各种不同的功能和服务。
一些供应商专注于提供高速连接和稳定性,而另一些则提供更多的隐私保护功能。
同时,一些供应商还提供了专门为企业提供的VPN解决方案,以保护企业内部网络和敏感数据。
在未来,VPN有望继续发展壮大。
随着更多人意识到网络安全和隐私的重要性,VPN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另外,随着5G 网络的推出,人们对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的需求也将增加,这也将进一步推动VPN的发展。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的VPN可能会更加智能化,提供更多个性化的隐私和安全功能。
总的来说,VPN作为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工具,在未来将继续发展,并成为人们在互联网上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的重要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08.038
Aug.2019 Vol.38No.8
“VP之前”和“没有 VP之前”的差异探析
侯菁文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1非持续动 词 吃、说、死、打 等 等。 这 一 类 动 词 的 内 部 是异质的,是一个短暂性的动作,且该动作可以多次重复,这 类动词是有界的。
2持续动词清楚、明白、喜欢、增加、减少等等。这一类 动词的内部是同质的,该动词在时间上具有伸缩性,且不具 有重复性,这类动词是无界的。
那么,如何判断“VP之前”或“没有 VP之前”是否有界? 我们再 根 据 石 毓 智 的 理 论 进 行 深 入 分 析。 石 毓 智 等 (1999)提出 离 散 量 和 连 续 量 的 概 念,离 散 量 是 指 有 明 确 边 界、可以分出独立个体的数量特征;连续量是指边界交叉、无 法分出确定个体的数量特征。并认为动词具有双重性质,所 以它们可以自由地被两个否定词否定。当“没”是否定动词 时,是把动作、行为作为离散的东西看,用“不”否定时,则是 把动作行为看作是 连 续 性 的 [8]。 由 此 我 们 发 现,不 管 “VP” 是否有界,当它被 “没”否定时都被视为是有界的。此 外, “之前”表明了这个事件是有终止点的。因此,“VP之前”和 “没有 VP之前”都是表示有界的时间概念。 (二)时段和时点 “VP之前”和“没有 VP之前”都表示时间义,且在多数 情况下二者的表义功能相近。为了探清它们的句子结构内 部是否完全相同,我们使用变换分析法对句子进行变换,变 换后发现句子结构内部并不完全一样。 开始面试之前,把 坐 姿 调 整 好。 → 先 调 整 坐 姿,再 开 始 面试。 “先……再…… ”是 一 个 前 后 动 作 连 贯 的 过 程,表 明 后 一动作紧接着前一动 作,即 “调 整 坐 姿 ”和 “面 试 ”之 间 挨 得 比较紧密。因此,“VP之前”更倾向于表示临界义。 没有开始 面 试 之 前,把 坐 姿 调 整 好。→ 先 调 整 好 坐 姿,再没有开始面试。 为什么“VP之前”的肯定形式可以从左式变换为右式, 而“VP之前”的否定形式则不能进行如上的变化? 这和“时段”和“时点”这一组概念之间有很大的联系。 陆俭明(1991)[9]提 出 时 段 时 间 词 和 时 点 时 间 词 的 概 念,在 本文中,“VP之 前 ”表 现 的 是 “时 点 义 ”,而 且 要 说 明 的 是 临 近 VP动作发生的点。比如说:“七点之前”从逻辑上讲可以 是“六点五十九、六点五十八、六点五十五……五点十分、三 点整”,但是在人 们 约 定 俗 成 的 语 言 生 活 中 习 惯 性 认 为 “六 点五十九、六点五十八”才是对“七点之前”的正确理解。 “没有 VP之前”表现的是“时段义”,而且这个时段与动 作 VP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第二 句话变换之后不成立了。根据语义和谐律原则,我们知道构 式内部词 语 与 词 语 之 间 在 语 义 上 要 和 谐 。 [10] “先 …… 再 ……”表示动作前后连贯一致,“调整坐姿”是一个瞬时的动 作,而“没有开始面试”是一个过程,二者在语义上达不成一 致,因此第二句话变换之后不成立。
摘 要:“VP之前”常用来表示时间,意为“在 VP这一动作没有发生的时候”。它是由“XP之前”演化而来的, “XP之前”包括两种含义:表示空间意义上的“在 XP的前面”;表示时间意义上的“在 XP没有或即将发生的时候”。 语言中许多与时间有关的语法范畴都是通过从空间域到时间域的投射建立起来的[1]。一般逻辑上讲,表示时间义 的“VP之前”与其否定形式“没有 VP之前”本应该是对立的,但是在汉语的使用中,二者的用法有很多共同点。相 同的事物之所以没有被取代,一定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不可被取代的优势,因此有必要找出这两种格式之间不同的作 用,发现它们之间的互补性。
一、研究现状
20世纪 60年代,赵元任等人发现了“VP之前”和“没有 VP之前”在用法上的相同点,并认为“没有 VP之前”中的 “没有”是多余的成分[2]。学者们相继围绕这一现象展开了 语言规范问题的讨论,即“没有 VP之前”是否规范、是否符 合逻辑。朱兆明(1980)[3]认为,“没有 VP之前”是一种“误 说”,应该摒弃。粟季雄(1993)[4]持相反态度。这些争论包 含太多的主观理解在里面,没有正式对“没有 VP之前”这种 结构进行深入解释。直到 1998年,戴昭明在《规范语言学探 索》[5]一书中引入 了 叠 架 形 式 的 概 念 并 尝 试 用 羡 余 度 理 论 进行解释,但 没 有 详 细 展 开。 曾 少 波 (2005)[6]在 前 人 的 基 础上进一步进行解释,他认为不仅“没有”是多余的,“之前” 也可以是多余的,他没有将目光仅局限于否定标记上而是扩 大到了整个结构,把 “没有 VP之前”解 构 为 “没 有 VP”和 “VP之前”,运用多种语言学理论进行阐释,认为“VP之前” 表达的是临界义,“没有 VP之前”表达的是过程义。
收稿日期:20181125 作者简介:侯菁文(1பைடு நூலகம்94—),女,河南新乡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 112—
念,运动是时间的外在表现形式,运动可以将时间具体化,比 如:人们通过太阳东升西落、钟表的转动等来判断时间。因 此,可以将抽象的时间具体化为形象的运动,通过运动认识 时间。首先判断“VP”这个动作是否有界。我们通过语料的 搜集发现,“VP”这个动作包括有界和无界两种:
关键词:时间义;搭配;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8011203
“VP之前”和“没有 VP之前”都用来表示时间概念,而 且所指 向 的 时 间 方 向 是 一 致 的。若 用 时 间 轴 来 表 示,以 “VP”为轴心,则“VP之前”和“没有 VP”之前都在轴心的左 侧。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不存在意义、用法完全一致的 两个结构,本文的目标是发现“VP之前”和“没有 VP之前” 的差异,并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
三、“VP之前”和“没有 VP之前”的时间义
(一)有界与无界 沈家煊(1995)认 为,动 作 的 主 要 特 征 是 占 据 时 间[7]。 在时间上,动作有“有 界 ”和 “无 界 ”之 分。 有 界 动 作 在 时 间 轴上有一个起始点和一个终止点,无界动作则没有起始点和 终止点,或只 有 起 始 点 没 有 终 止 点。 时 间 是 一 个 抽 象 的 概
二、从空间义到时间义的演变
“XP之 前”在 现 代 汉 语 中 是 一 个 方 位 名 词,表 示 “在 ……的前面”。比如:
高高的旗杆就在主楼之前。 此时,与“之前”搭配的是名词(NP),表达的是一种空间 义,即“旗杆”在前,“主楼”在后。此外,“之前”还可以用来 表示时间,与 “之 后 ”相 对,前 者 表 示 “过 去 ”,后 者 表 示 “将 来”。语言学中认为,部分表时间范畴的词是从空间范畴中 演化而来的。对于“前”和“后”的空间位置以及空间位置对 时间义的影响,王灿龙(2016)做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人 类是通过物体的运动来认识时间的,这种运动包括人作为直 接参与者的运动和人作为观察者的运动。当一个人面对某 个迎面而来的事物时,这个事物跟他直接相对的那个部分从 空间位置关系上来说,就是“前”。反之,人逐渐靠近一个静 止的物体也是如此。这个被视为“前”的部分是人(观察者) 最先看到的,也是最先从人的眼前经过并最先消失、远去的 部分。此时如果做空间域到时间域的投射,则表示空间位置 的“前”在人的心理认知上就与“过去”联系在一起。“后”是 最后消失远去的 部 分,即 与 “将 来 ”联 系 在 一 起。 从 空 间 义 到时间义的过程其实也是人类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反 过来看,王灿龙将抽象的时间概念用具体的物理空间运动来 表示,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从而更好地解决语言学 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