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教案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题目:南水北调教案
姓名:雷梅
班级: 2013 级 2 班
学号:
指导老师:王昌勇老师
2016年6月15日
创设情景




走进八
百里沂
蒙(山
东省沂
蒙山
区),可以看到一个个老
农用一根粗粗的绳子把一个七八岁
大的孩子滑到深深的井底,为的只
是一瓢一瓢舀上两半桶略带泥沙的
饮用水。

同学们:读了这段材料,你们作
何感想呢?请打开教材94页,浏览
一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认真听老师创
设的情景,转换
场景,设想自己
是那个井底舀水
的孩子。

然后思
考为什么水资源
在山东如此缺
乏,回忆中国的
水资源又有什么
特点。

上课前给
出一段材
料,引发学
生对水资源
短缺的思
考。

为学生
学习南水北
调做铺垫。

板书标题:
南水北调
过渡同学们,相信大家看了这则材料感触颇深,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南水北调的相关知识。

学习之前呢,请大家结合老师给出
的示意图,回忆前面学习过的知识,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
水资源有些什么特点?大家可以从数量上、空间分布上、时间分配三
个方面思考。

知识回顾中







1 数量上:
总量多,人均少
2 空间分布上: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3 时间分配上:
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
间变率大
结合老师给出的
图,讨论并回答。

通过与必
修一第三章
第三节水资
源的合理利
用相关知识
点的链接,
学生能够总
结出中国水
资源的特
点。

过渡很好!那么问题来了,山东属于哪个单元区?既然属于华北,那么可以引申为我国华北地区十分缺水。

同学们:为什么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也就是说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何在?又有什么解决措施呢?大家可以从自然原因和
人文原因两方面着手。

预备知识华







因:
自然原因:华北地区降水少,蒸
发强;地表径流量小,湖泊
少,积蓄水量少。

人为原因:华北地区工农业发
达、人口稠密、水污染和水浪费现
象严重。

小组讨论华北地
区缺水的原因,
并积极回答。

引导学生从
自然和人为
两个方面着
手思考。


生回答后老
师总结,答
得好就表
扬,答漏或
者答错就补
充讲解。

解决措施:
修建水库(时间)
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空间)
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
过渡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最缺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怎么办?根本措施:南水北调
既然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根本措施。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主要有哪几个方案呢?
活动探究1 长江
成为
我国
南水
北调
水源
区的
地理

件:
南水北调,你会选择南方哪个流域作为水
源地?谈谈你的理由。

A.长江
B.珠江
C.雅鲁藏布江
D.澜
沧江
1、长江流域是
我国丰水区,
径流量大
2、长江年径流
稳定,年内径
流的季节分布
也较北方各河
流相对均衡
3、长江上游靠
近西北干旱地
区,中下游与
最缺水的华北
平原相邻
(1)水
量大
(2)流
量稳定
(3)贯
穿东西
过渡看来多数同学乐意选择长江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并说明了理由。

我们都知道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主要包括三个工程:
1、东线工程
2、中线工程
3、西线工程
接下来我们以中线
工程为例讲解南水北
调。

探究活动2 中
线




同学们现在分成学习小组,结合老师给出的南水北调工程线路
示意图,以及教材给出的材料,
从以下四个方面学习中线工程。

(1)路线
(2)水源区
(3)供水区
(4)评价
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总结如下:
1:从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2:长江中游、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
3: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4:优点----可自流供水
缺点----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大
读图思考1、北方什么季节缺水?长江什么季节最适宜调水?
北方冬春季节缺水严重,长江夏秋季节最适宜调水。

2、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长江水应先蓄后调。

3、要保证向北方稳定供水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建水库、严格管理


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不足.除了南水北调外,还有哪些措施?
①修建水库;
②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③发展节水农业;
④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
⑤海水淡化;
⑥工业污水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冷却水重新利用;
⑦提高水价;
⑧保护生态环境等。

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老师注意总结归纳,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探究
分析南水北调的有利影响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从调入区和调出区两个方面思考。

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