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及地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电子信息制造业
① 通信设备工业 ② 雷达工业 ③ 广播电视设备工业 ④ 电子计算机工业 ⑤ 家用视听设备工业 ⑥ 电子器件工业
⑦ 电子元件工业 ⑧ 电子测量仪器工业 ⑨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行业 ⑩ 电子信息机电工业 ⑪ (11)其他电子信息工业
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① 信息传输业
• 同其它网络产业相比,通信产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 网络的统一性和互联互通性,要求技术兼容、标准 统一、组织运行的高度合作
2.2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分析
2.2.2 网络外部性(2)
通信网络的外部性
• 技术外部性:纯粹由技术或其它方面关系,而不 是由市场机能所产生的外部性
• 货币外部性:生产者彼此之间通过市场产生的外 部性
X低效率理论能部分解释中国基础设施行业(包括电 信产业)中较普遍存在的企业效率低下的现象
市场体制选择的探讨:考虑因素(见P26) 电信业的改革
• 改革的趋势:减少垄断,加强竞争,逐步从垄断 走向竞争,由竞争代替垄断
• 改革的标准——有效竞争 • 我国电信产业改革的趋势(见P29)
2.2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分析
2.3.1 社会信息化(4)
信息化的层次(2)
• 企业信息化: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广泛地应用信息及信
息通信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活动效率的过程
• 产业信息化: ①传统产业的生产、管理各环节广泛应用
• 信息价值的凸现在于人们对信息的存储、分类、 过滤、获取和传播能力或者说人们对信息的控制 能力的增强,而不仅仅是信息总量的增加。通信 产业则能增强人们的这种能力
• 信息经济时代,通信产业已成为整个社会再生产 和整个社会生活共同的外部条件—社会神经网络
2.2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分析
2.2.6 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性(2)
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多样化的通信方式以及不同通信 方式的融合发展,大大拓展了传统通信业的内涵
通信业的主导行业发生了转移(邮政→电信)
随着通信产业范围的不断拓宽和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通信产业包含的企业种类和形式不断增加
作为信息产业中的基础产业,通信业和信息产业的其它 产业(如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以及信息内容服 务业)的产业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
2.2.2 网络外部性(1)
通信网络是通信产业存在的基础
• 产业化的通信活动是一种专门的经济活动,必须依 赖于一个点线相连的有效信息传输网络才能提供全 社会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通信网络不断拓展、延 伸,互相连接,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触角遍及全球, 但网络性生产活动的基本特征未变
0.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人均GDP增长率 %
固定电话普及率 部/百人
移动电话普及率 部/百人
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工信部)
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1 电话普及率与人均GDP增长率的关系(%)
2.3 通信业与社会信息化
2.3.1 社会信息化(1)
信息化概述
• 教育水平: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全民族信息化意 识的提高,有赖于人口素质的提高,而发达的教 育则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
2.3 通信业与社会信息化
2.3.1 社会信息化(3)
信息化包涵的要素(2)
• 信息系统建设—资源共享:为生产满足各种需求 的信息产品及信息服务,各种不同规模、不同类 型的信息网络处理系统的建设是信息化进程中的 重要方面
• 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同一性 • 不可存储性和不可分割性
–不可存储性造成通信企业不可能象有形产品企 业那样做到均衡生产
–不可分割性主要体现为通信服务的完整性,要 求端到端的服务
• 通信服务交易不可逆转性:不能退货 • 通信产品(服务)概念的拓展:设备产品,个性
化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信息内容服务
2.2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分析
• 电话普及率与人均GDP增长率的关系(见图1)
2.2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分析
2.2.6 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性(2)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2245..19 17.0
30.3 27.0
13.9
35.3 28.1
15.0
41.6
27.8 20.8
48.5
25.8 16.3
• 核心含义;可获得性、可购买性、非歧视性、无 差异性(质量)
• 缩小贫富差距的条件:数字鸿沟 马泰效应 • 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建立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提
供普遍服务
2.2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分析
2.2.6 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性(1)
现代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性
• 工业经济时代,通信产业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 般条件
• 信息技术:为支持信息资源开发及信息系统工作 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有关基础设施的完善和 成熟。信息技术对其它生产要素(能源与物质资 源)效能的发挥,将起到催化和倍增效用
• 信息法规建设:与上述经济生活的变化相适应的 信息法规、制度建设与不断完善是信息化进程中 应先行一步的重要工作
2.3 通信业与社会信息化
工信部通信产业统计分类
通信设备工业 传输设备、交换设备、通信终端设备、移动 通信及终端设备、其他通信设备
信息传输业 电信服务、互联网服务、广播电视服务
2.2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分析
2.2.1 自然垄断性
电信业和自然垄断:传统电信行业由于在技术、
成本等方面的特点,被认为是自然垄断行业
自然垄断产业的X低效率:哈维·莱本斯坦提出。
通信产业的外部经济性
• 社会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 生产者经济效益+消费者经济效益
• 通信业的外部经济性主要表现为时间的节约和效 率的提高
• 苏联:1卢布投资=0.57卢布(直接)+3.2卢布 (间接) 德国:100马克投资可诱发179马克总产值 日本:诱发系数2.38 我国:83年 2.38
2.1.2 信息产业的界定(1)
国外学者
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1962年出版《美国的知识生产和 分配》,第一次提出“知识产业和信息服务”概念; 马克·波拉特出版《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第一次 系统阐述关于信息产业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整体框架, 第一次提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概念
2.1 通信业的产业属性
➢ 电信服务、互联网服务、广播电视服务
② 计算机服务业
➢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行业、 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行业、计算机设备租赁、修 理和维护。(含信息服务外包)
③ 软件业
➢ 软件产品行业、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IC设计行 业。(含游戏动漫、软件服务外包)
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和主干产业
界定产业内容和范围的基本原则:尊重产业发展的
历史进程,考虑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坚持理论的科学 性和严密性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有利于国际交流和 比较
我国信息产业的主要内容:①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 ②软件业③通信和信息传播业④信息内容服务业
工信部信息产业统计分类
1. 电子信息制造业 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内涵:信息资源作为超越资源的一种新资源的应 用状况;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信息咨询业的发达 和完善状况
• 外延:社会信息环境状况 • 含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能源为经济结
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的转变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 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极 大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前向联系和后向 联系的部门
主干产业:财政、就业、技术进步影响 大,GDP中份额高
重庆市:将信息产业定位为“十二五” 及未来的第一支柱产业(2010年增加值 占GDP7.8%,2015年预期达15%,2020年 预期达30%)
2.1 通信业的产业属性
2.1.3 通信业范围的界定
通信是指人类依靠某种工具来解决非面对面的有距 离阻隔的交往的一种活动.现代经济活动可以抽象概括为 信息的制造、生产、传递和传播给信息需求或附加到有 形的物品上,通信业则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面临信息爆炸,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信息通信需求 空前高涨,信息产业范围也发生不断的变化
2.1 通信业的产业属性
2.1.4 通信产业的产业属性 国民经济平衡表(MPS)体系:通信为生产企 业服务的部分和为最终消费者服务的部分分 别属于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 国民经济核算(SNA)体系(1996年):
• 农业 • 工业 • 第三产业(包括一、二、三、四四个层次)
–通信属于第一层次(流通、交通、通信)
2.1.2 信息产业的界定(2)
国内学者
广义观点:一切与信息生产、流通、使用有关的产业, 不仅包括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而且包括科 研教育、出版、新闻、广告、金融等
狭义观点:从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 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经济发展和公共社会需 求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基础结 构。产业结构分为两大部分:信息技术和设 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
2.2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分析
2.2.4 范围经济性
范围经济性:当企业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其总成
本低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时的成本之和,此时联合生
产就存在范围经济。【 C(x,y)<C(x)+C(y) 】 电信通信业的范围经济性体现在利用一个综 合电信物理网络既传送电话、电报和传真, 又传送计算机数据和各类电视图像 范围经济本质上源于对企业剩余资源的充分 利用:
2.2.5 普遍服务性(3) 对通信服务产品质量要求的突出性和特殊性
• 速度:时限、频次 • 准确和安全:失真、误码、失密泄密、邮件损毁、
通信事故 • 使用方便,服务周到:网点设置密度、服务时间、
投递深度、业务受理方式、交费方式
通信业服务的普遍性
• OECD关于普遍服务的定义: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 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电信服务,而且业务质 量和资费标准一视同仁
第二章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 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1 通信业的产业属性
2.1.1 产业划分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两大部类理论:Ⅰ.生产资料 Ⅱ.消费资料 三次产业划分理论:英国经济学家费歇尔1935提出 四次产业划分理论:美国马克·波拉特首先提出第一
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第 四产业是信息业
• 通信网络的外部性:在网用户因为网络容量的扩 充、通信环境改善而增加的效用
• ①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 Law : I=E㎡(I为 网络价值,M为网络中用户数量);②网络价值 的实现要求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不同运营商的网 络之间的互连互通
2.2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分析
2.2.3 规模经济性
规模经济性:指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特征:在一定的
• 有形资源:厂房、设备和闲置的生产能力等 • 无形资源:管理能力等
2.2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分析
2.2.5 普遍服务性(1)
通信产品的服务性
• 产品:人类社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最有效成果。 Ⅰ.有形产品 Ⅱ.无形产品(由人或者人操纵一 定的设备,其间还可能运用某些有形的产品为 他人提供的一种无形的效用的满足)
2.3 通信业与社会信息化
2.3.1 社会信息化(2)
信息化包涵的要素(1)
从内涵来看,信息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 信息资源:信息本身以及支持信息活动的各种条件、 手段的集合。信息化应制造出适宜的条件实现信 息开发产业化和信息利用社会化
• 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人们在思想上、行动中都能 自觉做到重视信息、利用信息。在信息化进程中 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及娱乐方式形成新的 格局,相应地生活习性、观念、道德标准产生新 层次的变化
• 通信网络经营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是信息传递服 务这样一种有益的效用,是一种无形产品
• 传统的邮政、电信通信企业的生产成果是单一的 传递信息的通信服务
• 通信产品(服务)概念的拓展:设备产品,个性化 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信息内容服务
2.2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分析
2.2.5 普遍服务业单位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而减少,而其收益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递增
通信业规模经济性:
平均成本弹性ACE=(((1+c%)/(1+v%))-1)*100%<0 规模经济系数=AC/MC>1
规模经济的原因:巨大的固定成本 我国的电信市场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在
目前的生产规模之下,我国的电信市场仍然处于成本 下降的通道之中,此时,继续追加资本和劳动要素, 可以获得高于要素投入增量的产出增量,因而继续扩 大生产规模是有效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