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斌:龙江发展写春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希斌:龙江发展写春秋
作者:暂无
来源:《黑龙江画报》 2011年第1期
文/本刊记者马如营图/本刊记者赵刚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对于发展中的黑龙江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如何向世人展示龙
江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展现我省各行各业在建设“八大经济区”
和实施“十大工程”过程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龙江各行各业将如何为刚刚开局的“十二五”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历史节点,本刊特策划并执行“聚焦”和“专访”专栏,倾听
黑龙江省相关厅局在“十一五”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十二五”的科学谋划,以此管中窥豹,振奋龙江精神,为实现“十二五”壮丽蓝图再创佳绩,为全省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做出新贡献。
如何呈现黑龙江省波澜壮阔的大发展、快发展的步伐,如何尽展各大厅局的辉煌成果,我
刊在策划之初,首先想到了对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
省发改委主任宋希斌在谈到全省发展和改革步伐时显得神采飞扬。
他说,半个世纪以来,边疆大省黑龙江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基础上,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建设成果,而
发展与改革成为所有硕果的不竭动力。
宋希斌主任说,“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
省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显著成就。
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可达到1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1.6%以上。
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可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23%。
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800亿元,五年累计达到2.1万亿元,年均增长30.5%。
全省粮食生产连年迈上新台阶,2010年达1002.6亿斤,创历史新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305.1亿元,五年累计1.5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6273亿元。
高新
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900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倍。
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40亿美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5倍。
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110亿美元,年均增长11.2%。
经济
外向度由2005年的14.2%提高到2010年的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累计可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长17.1%。
旅游业总收入五年累计可达到1992.7亿元,年均增长23.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省发改委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创新思路,主动作为,
强化服务,以大项目建设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为两大抓手,代表省委省政府起草了《关
于在全省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决定》。
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
展方式转变,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破茧成蝶大项目
宋希斌主任说,我省要想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目标,关键要看大项目的推进和
落实情况。
2010年,全省重点推进的300个大项目,确定了122个市长(专员)负责推进的产
业项目,调优做实重点项目,查找出了159个存在问题的项目,并为其中前期工作有一定基础、建设条件尚未落实的117个项目集中会办和银企对接。
剔除了49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年内开工建设把握不大的产业项目,把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项目充实进来。
经过努力,2010年国
家向我省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56.1亿元,完成了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工作。
成功
发行了佳木斯市城投债10亿元,牵头组织整合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7亿元,集中支持了重大装备、食品、新材料、生物工程等22个项目,带动企业和银行贷款投入60亿元;组织开展和
参与组织开展了四次规模比较大的省级大项目督查活动。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食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已经谋划
储备了3626个大项目,总投资5.1万亿元。
运筹帷幄谋略新
宋希斌主任介绍,在起草和制定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期间,省发
改委先后五次向省政府作了专题汇报,组织召开了27次座谈会,征求意见和建议420余条,吸纳360条,规划《纲要》十易其稿。
编制完成了《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推进“双一”目
标的实现,全面准确地把握省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强化对经济形势的监测预测,先后形
成了一季度、上半年、前七个月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供省委省
政府决策参考。
研究提出了我省2011年经济工作思路(讨论稿);研究提出了《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破解发展难题》的报告,所提意见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和落实。
提出了争取国家在我
省设立“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予以采纳。
研究起草了《全省物价走势分析及对策建议》,形成了《黑龙江省城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出台了《关于促进城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开展了矿业权证券化课题的研究,试行矿业权
证券化,加快我省矿业融资的研究报告。
宋希斌主任说,省发改委非常注重组织实施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规划,制定了《黑龙江省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实施方案》、《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煤
化工和石油化工产业推进实施方案》、《关于支持“厂中厂”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玉米深
加工行业和水泥行业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组织编制完成了大兴安岭、伊春、七台河和
五大连池四个资源枯竭城市和大庆、鸡西、鹤岗、双鸭山等其它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
以
深度切入央企产业链条为突破口,筛选提出了46个合作项目,涉及央企25家,签约投资金额233亿元,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添了新的动力。
稳步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制定了
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实施规划,水利、农机等六大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17亿元,占规划投资
的35%。
争取中央补助投资,实现了超历史和超全国平均水平的突破。
其中国家发改委安排的
灌区中央投资6.5亿元,超过历年平均投资水平2倍;田间工程投资12.5亿元,居全国第一。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组织编制了《黑龙江省产业集聚区服务平台建设规划(2010年)》,谋
划生成了一批与生产配套的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产业、生物工程服务平台等项目。
一枝一叶惠民生
宋希斌强调说,省发改委几年来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三供两治”、“三棚一草”等
民生工程建设。
在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煤城新建棚户区住宅1573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棚户区16片148万平方米,使28万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加大节能
减排工作力度,组织实施了125个重点节能项目;对41家产值较低、能耗较高的企业采取了临时性限产等调控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并下发了全省重点节能减排技术(产品)推广目录;继续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启
动了2010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活动。
积极争取及安排中央和省级配套资金14.53亿元,用于全省公检法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力地保障了全省公检法司业务需要,为平安龙江建设做出了
重要贡献。
蓝图绘就“十二五”
谈到“十二五”规划,宋希斌主任感慨地说,五年一个征程,五年一个轮回,我们又站在
了新的起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提速时期。
黑龙江
省十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省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描绘了一幅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美
好蓝图。
那么,在这个美好的蓝图里,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呢?宋希斌为记者作了高度概括。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抓住和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彻、落实更快
发展速度、更好发展质量、更大发展效益的要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实现地区
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跨越,使“十二五”成为黑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产业带动能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的
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
——生态建设达到新水平,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核心,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
实施各项生态保护工程,加快生态修复。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完善清洁生产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推动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走出一条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新路子。
——城乡统筹取得新成效。
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推
进农业综合配套改革。
构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使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
——实行就业优先发展战略,落实与就业相关的各项政策措施。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
为补充,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城乡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扩大保障性安居工
程建设规模。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者,相信“十二五”落幕的那个时候,黑龙江的发展会跃上一个崭新的高度。
(本专题部分图片选自黑龙江画报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