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汇总(下)(word文档物超所值)
高中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解析

高中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解析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
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
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
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
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
【知识点】高考物理易错易忘知识点

【知识点】高考物理易错易忘知识点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高三党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
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高考物理常见易错点

高考物理常见易错点近些年来,高考物理试题中的易错点一直是考生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帮助考生避免这些常见易错点,本文将结合高考物理试题中的经典题目,分析一些常见易错点,并提供解题思路和技巧。
一、力学中的易错点1. 力的分解与合成在高考物理试题中,力的分解与合成是一个常见的易错点。
考生往往会把对角线和两个重力分力之间的关系搞混。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应该确定受力方向,然后利用三角函数将力的大小和方向分解成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量。
最后再根据平衡条件或者运动条件得出结论。
2.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力和加速度的关系也是一个易错点。
根据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出,如果质量不变,力的大小和加速度成正比。
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应先画出势力图,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3. 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中,考生往往会混淆两者的区别。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的影响而做匀加速运动。
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的角度上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都受重力的影响而做匀加速运动。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要明确平抛和斜抛的运动特点,画出合适的坐标系,并根据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分析和求解。
二、热学中的易错点1. 热容和温度变化的关系热容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比例关系。
考生在解答热容问题时,往往会忽略温度变化对热容的影响。
根据热容的定义公式,考生可以得出,热容是物体质量和比热容的乘积。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应先计算温度变化量,再根据公式求解。
2. 相变和热力学定律相变是物质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在解答相变问题时,考生应了解物质的相变条件和相变过程。
根据热力学定律,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或者释放的热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乘以物质的热潜能。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应先确定物质的相变状态,然后根据热力学定律计算所需的热量。
2024年高考物理易错易忘的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易错易忘的知识点总结在2024年高考物理考试中,有一些知识点容易出错或易于遗忘,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别注意和复习的知识点总结。
一、力学部分1. 运动方程:需要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并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解决运动相关的问题。
2. 各种力的分解:包括重力分解、合力分解和斜面上的力的分解。
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使用恰当的力的分解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3. 平衡条件:静力学平衡条件的应用容易出错,特别是在计算平衡力的时候,要注意力矩的计算和平衡条件的运用。
4. 动力学问题:特别是在斜面上的物体滑动和垂直向下自由落体问题中,需要注意使用合适的运动方程和力的分析。
二、热学部分1. 热传导:需要理解热传导的基本过程和热的传导方程,要注意区分传导系数和导热系数,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温度差、材料的导热性质和长度等因素。
2. 热容和比热容:要理解物体的热容和比热容的概念,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问题中的变量。
3. 理想气体方程:理解理想气体方程的概念和应用,特别是在解决压强、温度、体积和物质量之间的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单位换算和数据的运用。
4. 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和运用,特别是在计算热量、功和内能变化时,要注意符号的选择和能量守恒原理的运用。
三、光学部分1. 光的折射定律:要理解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特别是在求解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公式和数据。
2. 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公式:要熟悉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公式,特别是在计算物体和像的焦距、物距、像距和放大率时,要注意符号和单位的运用。
3. 全反射:要理解全反射的条件和原理,在计算临界角和光路时,要注意折射率和角度的关系。
四、电磁学部分1. 电流和电阻:要理解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特别是在计算电路中的电阻、电势差和电流强度时,要注意使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2024年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1. 力与运动:易错知识点主要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惯性与非惯性系等。
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导致计算错误。
牛顿定律的应用中,学生常常理解不透彻,不能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并进行运动方程的编写。
惯性与非惯性系则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原理和应用。
2. 电学:易错知识点主要包括电路图的分析、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功率和能量的转化等。
学生常常在电路图的分析上出错,容易忽略或混淆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和连接方式。
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不深刻,容易在计算中出错。
功率和能量的转化也是一个易错点,学生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功率与能量的关系。
3. 热学:易错知识点主要包括热传导、热膨胀、热量和功的转化等。
学生常常对热传导的机制理解不深入,容易在计算中出错。
热膨胀的计算中,学生常常忽略温度差导致的误差。
对热量和功的转化,学生容易混淆热量和温度的区别,不能正确计算热量和功之间的转化关系。
4. 光学:易错知识点主要包括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
学生常常在光线与界面的折射和反射问题上出错,忽略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在干涉和衍射问题上,学生容易理解不准确,不能正确分析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5. 原子物理:易错知识点主要包括质子、中子、电子的结构和性质、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放射性核反应等。
学生常常对质子、中子、电子的结构和性质理解不准确,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对于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学生常常不能准确描述原子核的组成和特性。
放射性核反应也是一个易错点,学生常常不能正确判断放射性核反应的类型和过程。
以上仅是总结的部分易错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备考物理高考时,一定要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加强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祝你考试顺利!。
2024年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1. 动量守恒定律:有些学生容易混淆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要注意理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要能够灵活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
2.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概念。
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前后物体的总动能保持不变,而非弹性碰撞则是指碰撞前后物体的总动能不守恒。
要注意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条件和特点,并能根据题目描述区分不同类型的碰撞。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但往往容易出错。
特别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有些学生容易认为只有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实际上,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任何惯性参考系中,不一定要求没有外力。
4. 动量与冲量: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动量和冲量的概念。
动量是质点的物理量,冲量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时间积分。
要注意理解动量和冲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动量和冲量解题。
5. 频率和周期:频率和周期是描述周期性运动的两个重要概念。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的周期数,周期是一个周期所经历的时间。
要注意理解频率和周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题目描述确定频率和周期。
6. 阻力和摩擦力:学生常常容易混淆阻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阻力是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面之间的力。
要注意理解阻力和摩擦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区分不同情况下的阻力和摩擦力。
7. 焦耳定律和电功率:焦耳定律是指导体通过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电功率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每单位时间所做的功。
要注意理解焦耳定律和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题目描述计算热量和电功率。
8. 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的具体表达和应用。
要注意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的表达方式和应用条件,并能够根据题目描述计算入射角、折射角和反射角。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易错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易错高考物理是每位考生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
许多学生常常在一些知识点上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他们无法获得理想的成绩。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物理知识点易错的情况,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力的合成在力的合成问题中,许多学生容易出错。
他们往往没有正确地计算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使用向量图的方法,将各个力按比例画到一张图上,并根据三角形法则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能量守恒在能量守恒的问题中,学生经常将机械能和热能混淆。
他们往往不明白机械能在系统内是守恒的,而热能是通过热交换而得到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要清楚地理解机械能和热能的定义,并在解题过程中明确区分。
三、电路在电路问题中,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是没有正确应用欧姆定律。
他们不清楚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要熟悉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并明确各个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四、光的折射在光的折射问题中,学生常常犯的错误是没有正确地应用折射定律。
他们不知道如何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要熟悉折射定律的表达式,并掌握如何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
五、波的反射与干涉在波的反射与干涉问题中,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是不理解波的干涉和叠加原理。
他们无法正确解释波的干涉现象,从而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要理解波的干涉和叠加原理,并通过练习题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六、核能与辐射在核能与辐射的问题中,学生常常容易混淆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他们不清楚不同类型射线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要熟悉不同类型射线的性质,并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区分。
总结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高考物理知识点易错的情况。
为了避免犯错,学生需要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除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以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认识。
此外,学生还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来解决自己的困惑。
高考物理易错易忘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易错易忘的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是很多考生心中的“痛点”,因为物理题目的种类丰富,考察的知识点较多,容易出错和忘记。
下面是高考物理易错易忘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光学知识点易错易忘1.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可以用到“入南出北”等助记法;折射定律: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 光的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将发生全反射,不再传播到光疏介质中。
3. 薄透镜成像薄透镜成像是高考物理考试中较为重要的一个考点。
需要掌握薄透镜成像的规律和方法,包括实物距离、像距离、焦距、放大率等的计算方法。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经过透明介质时,不同频率的光受到的折射作用不同而产生的现象。
需要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和表达方式。
5. 单色光和复色光单色光是由一个频率的光组成的光,复色光是由多个频率的光组成的光。
需要了解单色光和复色光的概念以及它们的产生方式。
二、力学知识点易错易忘1.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不会自发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施加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2.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初速度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做抛体运动,路径为抛物线;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初速度和重力的合力作用下做抛体运动,路径为斜抛线。
需要掌握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法。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的合成作用,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求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分力,可以使用正余弦定理来求解。
4.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势能是物体在某种力作用下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力。
高考物理易错题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易错题归纳总结在高考物理考试中,由于知识点繁多、题目形式多样,导致有些题目易错。
本文对高考物理中常见的易错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力学部分1. 合成力问题易错点:在求合成力时,容易忽略力的方向以及力的正负性。
解决方法:要注意画力的示意图,并标注力的方向,根据叠加原理来求解合成力。
2. 牛顿第一定律问题易错点:对于惯性现象的判断不准确,以及对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的判断不清楚。
解决方法:要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即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对惯性现象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辨别。
二、电学部分1. 电流方向问题易错点:容易弄混电流方向和电子流方向,并且未标注电流的正负性。
解决方法:要清楚电流的方向是正向流动的,即从正极到负极。
同时,标注电流的正负性,有助于计算电路中的各种参数。
2. 法拉第电磁感应问题易错点:忘记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漏掉或错误编写磁感应强度公式。
解决方法:熟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理解其物理意义,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三、光学部分1. 光的折射问题易错点:不清楚折射定律的表达形式,无法正确应用折射定律。
解决方法:记住折射定律的表达式,并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合理应用折射定律进行计算。
2. 凸透镜成像问题易错点:在凸透镜成像问题中,容易忽略光线的传播方向,得到错误的成像结果。
解决方法:要标注出光线的传播方向,遵循光学成像的规律,正确推导出凸透镜的成像结果。
四、热学部分1. 熵增原理问题易错点:容易将熵增原理与能量守恒定律混淆,以及未能正确应用熵增原理解题。
解决方法:理解熵增原理的物理含义,与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区分,并能够巧妙应用熵增原理解决热力学问题。
2. 热传导问题易错点:在热传导问题中,容易忽略或错误使用热传导公式,导致计算错误。
解决方法:熟记热传导的基本公式,并能够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对高考物理中易错题的归纳总结,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高中物理易错点汇总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高中物理易错点汇总高中物理的学习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中易错点更是让大家在考试中容易丢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提高成绩,下面为大家汇总了高中物理常见的易错点。
一、运动学部分1、对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理解不清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很多同学在计算时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
例如: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1,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不是(v1 + v2) / 2 ,而是2v1v2 /(v1 + v2) 。
2、加速度的理解错误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不是速度变化的大小。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一定相同。
比如:一个物体做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但加速度大小不一定减小。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错误在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时,要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各物理量的正负号。
像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 0 、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在计算时,要注意高度的正负。
二、力学部分1、受力分析漏力或添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先重力,再弹力,然后摩擦力,不能凭空添加力,也不能漏掉实际存在的力。
例如:在分析斜面上的物体受力时,容易漏掉摩擦力或者错误地添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力。
2、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比如:人走路时,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前的,而不是向后。
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问题牛顿第二定律F =ma 中,F 是合力,不是某个力。
在解决问题时,要先求出合力,再列式计算。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求合力。
4、超重和失重问题超重不是重力增加,失重不是重力减小。
超重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重力;失重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重力。
2024年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____字)一、力学部分易错知识点:1. 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区别: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的同时,竖直方向上受重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是指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水平方向上速度恒为常数。
易错点是容易混淆这两者的运动规律和参数。
2.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区别: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指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易错点是容易混淆这两个定律的表述和含义。
3. 系统的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适用范围:系统的动量守恒适用于系统内外的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适用于系统内外的合外力非零,但合外力对系统的作功为零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易错点是容易将这两个守恒定律混淆,或者不清楚它们的适用范围。
4.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重力的作用,需分解这两个力的分力进行分析。
易错点是容易将斜面上的重力分解成垂直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相等,或者忽略斜面的支持力的作用。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无关。
易错点是容易忽略万有引力定律中的负号,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二、热学部分易错知识点:1. 温度和热量的区别: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的表示,而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易错点是容易将温度和热量混淆,或者不清楚它们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2. 传热的三种方式:传热的三种方式分别是传导、传感和辐射。
传导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能量通过分子碰撞的方式传递。
传感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能量通过流体的流动方式传递。
辐射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能量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递。
易错点是容易混淆这三种方式的概念和例子。
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作为理科必修科目,难度较大,且易错知识点较多,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在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中,我们总结出以下易错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力学部分易错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常见错误是认为物体一定要处于静止时才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实际上,物体也可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常见错误是忘记加入质量的影响因素。
3.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常见错误是只考虑一个物体所受的作用力大小而忽略了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
4. 动能定理:物体动能变化量与所受合外力做功相等。
常见错误是使用初始速度和末速度求解动能变化量。
5.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常见错误是使用与冲量方向相反的动量变化量求解冲量。
二、热学部分易错知识点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传递产生的功和内能变化之和等于热量。
常见错误是只考虑系统内能变化而忽略功的影响。
2. 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孤立系统的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常见错误是认为热量自动流向高温物体。
3. 容器等压过程中理想气体内能的变化:理想气体内能的变化与气体的温度变化有关。
常见错误是忽略了内能变化的因素。
三、电学部分易错知识点1.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在串联电路中,各电器件电流相等。
常见错误是认为电流随电器件变化而改变。
2. 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在并联电路中,各电器件电压相等。
常见错误是认为电压随电器件变化而改变。
3. 电容量计算:电容的大小与极板面积成正比、与极板间距成反比。
常见错误是不乘以介电常数。
4. 磁感应强度公式:磁感应强度与磁场产生的磁通量和磁场中的物质有关。
常见错误是忽略了物质的影响。
以上为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期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充分掌握和注意易错知识点,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考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

高考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高考是中国学生人生中的一大挑战,其中物理科目在很多学生心中是最令人头疼的一门。
物理是一门理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应对高考物理,我整理了34个易错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知识点一:单位换算在物理中,单位的换算是非常基础的知识点。
常见的单位换算包括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等。
考生需要熟记各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比例,特别是常见的国际单位制和厘米-克-秒单位制之间的换算。
知识点二: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在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时,考生需要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并且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示意图中的角度问题。
知识点三:机械功与功率机械功和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和做功效果的物理量。
考生需要理解机械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同时要掌握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特别是在解决动力物理问题时。
知识点四: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个章节,也是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掌握振动频率、周期、振幅等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计算简谐振动的动能和势能时要注意公式的使用和运用。
知识点五: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也是考试中的重点。
考生需要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基本原理,特别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应用相应的运动定律。
知识点六: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研究碰撞和爆炸等问题的重要原理。
考生需要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条件,特别是在解决多物体碰撞的问题时要能够准确分析和计算各个物体的动量。
知识点七: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
考生需要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定律解决天体运动相关问题。
知识点八: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是光学中的基础知识点。
考生需要理解折射定律的表达式和意义,能够运用该定律解决光的折射问题,包括计算折射光线的折射角度等。
知识点九: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下边是高考物理36 个“易错点”、“易忘点”1受力剖析,常常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剖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剖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绝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剖析能够说贯衣着整个高中物理一直,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仑兹力(安培力)等等。
在受力剖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鉴别,最简单错的是受力剖析常常遗漏某一个力。
在受力剖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剖析,固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常常就是因为剖析遗漏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进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必定天壤之别,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剖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向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知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况)和极限法(注意要知足力的要单一变化情况)。
2要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含静摩擦力,因为它拥有“隐敝性” 、“不定性”特色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向” 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掌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的存在,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立刻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递带问题” ,这问题能够将摩擦力各样可能状况所有包含进去,建议同学们从下边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久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常常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必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久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向相反。
明显,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向方”的判断。
能够利用假定法判断,即:若是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定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向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能够经过物体均衡条件来求解。
高考物理34个易错易忘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34个易错易忘知识点总结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得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得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得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得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得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得是受力方向得判别,最容易错得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得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得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得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得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得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得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得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得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得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高三党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1)物体所受得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得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得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得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得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显然,最难认识得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得判断。
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得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得,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得。
【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汇总(下)

【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汇总,千万别踩坑(下)16.要认清和掌握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基本概念首先可以将“电场”与“重力场”相类比(还可以将磁场一同来类比,更容易区别与掌握),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相似,都与路径无关,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同样电场力做正功那么电势能一定减少,反之亦然。
由此便可以容易认清引入电势的概念。
电势具有相对意义,理论上可以任意选取零势能点。
注意以下几点:电势与场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电场强度是矢量,空间同时有几个点电荷,则某点的场强由这几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矢量叠加;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由该点的电势与电荷的电荷量(包括电性)的乘积决定,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具有的电势能反而越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有多种运动形式,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电势能不变。
另外,还要注意库仑扭秤与万有定律中卡文迪许扭秤装置进行比较。
17.要熟悉电场线和等势面与电场特性的关系在熟悉静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特征与电场特性的关系,特别注意下面几点:(1)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2)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同时,一定要清楚在匀强电场(非匀强电场公式不成立)中,可以用U=Ed公式来进行定量计算,其中d是沿场强方向两点间距离。
另外还要注意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线与两个同种电荷的中垂线的电场分布及电势分布的特点。
18.要认清匀强电场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在由电荷电势能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场中电势、电势差和场强方向的问题中:先由电势能的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荷移动的各点间的电势差,再由电势差的比较判断各点电势高低,从而确定一个等势面,最后由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确定电场线的方向。
由此可见,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注意在计算时,要注意物理量的正负号。
19.要认清带电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的运动情形带电粒子在极板间的偏转可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易错点总结

高考物理易错点总结高考物理易错点(一)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
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6.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8.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9.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20.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2.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汇总,千万别踩坑(下)16.要认清和掌握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基本概念首先可以将“电场”与“重力场”相类比(还可以将磁场一同来类比,更容易区别与掌握),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相似,都与路径无关,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同样电场力做正功那么电势能一定减少,反之亦然。
由此便可以容易认清引入电势的概念。
电势具有相对意义,理论上可以任意选取零势能点。
注意以下几点:电势与场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电场强度是矢量,空间同时有几个点电荷,则某点的场强由这几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矢量叠加;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由该点的电势与电荷的电荷量(包括电性)的乘积决定,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具有的电势能反而越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有多种运动形式,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电势能不变。
另外,还要注意库仑扭秤与万有定律中卡文迪许扭秤装置进行比较。
17.要熟悉电场线和等势面与电场特性的关系在熟悉静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特征与电场特性的关系,特别注意下面几点:(1)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2)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同时,一定要清楚在匀强电场(非匀强电场公式不成立)中,可以用U=Ed公式来进行定量计算,其中d是沿场强方向两点间距离。
另外还要注意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线与两个同种电荷的中垂线的电场分布及电势分布的特点。
18.要认清匀强电场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在由电荷电势能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场中电势、电势差和场强方向的问题中:先由电势能的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荷移动的各点间的电势差,再由电势差的比较判断各点电势高低,从而确定一个等势面,最后由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确定电场线的方向。
由此可见,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注意在计算时,要注意物理量的正负号。
19.要认清带电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的运动情形带电粒子在极板间的偏转可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我们处理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平行板间距离的变化时,若电压不变,则极板间场强发生变化,加速度发生变化,这时不能盲目地套用公式,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可以凭着悟性与感觉:当加速电场的电压增大,加速出来的粒子速度就会增大,当进入偏转电场后,就很快“飞”出电场而来不及偏转,加上如果偏转电场强越小,即进入偏转电场后的侧移显然就越小,反之则变大。
20.要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电压、电量、场强、电势等物理量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这里特别提出两种典型情况:一是电容器一直与电源保持连接着,则说明改变两极板之间的距离,电容器上的电压始终不变,抓住这一特点,那么一切便迎刃而解了;二是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则说明电容器的电量始终不变,那么改变极板间的距离,首先不变的场强,(这可以用公式来推导,E=U/d=Q/Cd,又C=εs/4πkd,代入,即得出E与极板间的距离无关。
还可以从电量不变角度来快速判断,因为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则说明电荷的疏密程度不变即电场强度显然也不变。
)21.要对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功率等物理随着某一电阻变化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功率等物理量随着某一电阻变化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有的题目还会介入变压器、电感、电容、二极管甚至逻辑电路等装置或元件)是高考必考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进行必要的训练。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一定要严格按“局部→整体→局部”的程序进行。
对局部,要判断电阻如何变化,从而判断总电阻如何变化.对整体,首先判断干路电流回路随总电阻增大而减小,然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路端电压随总电阻增大而增大.第二个局部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及欧姆定律交替判断.另外,还可用“极限思维方式”来分析。
如某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它增大到无穷大造成电路断路或减小为零造成短路,这样分析简洁、快速,但要在其它物理随这变化的电阻作单调性变化才行。
22.要正确理解伏安特性曲线电压随电流变化的U-I图线与“伏安特性”曲线I-U图线,历来一直高考重点要考的内容(其中电学实验测电源的电动势、内阻,测小灯泡的功率,测金属丝的电阻率等等都是必考内容)。
这里特别的是有两点:(1)首先要认识图线的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意义、图线的斜率所表示的意义等,特别注意的是纵坐标的起始点有可能不是从零开始的。
(2)线路产的连接无非为四种:电流表内接分压、电流表外接分压、电流表内接限流、电流表外接限流。
一般来说,采用分压接法用的比较多。
至于电流表内外接法则取决于与之相连的电阻,显然电阻越大,内接误差越小,反之亦然。
另外,对仪表的选择首先要注意量程,再考虑读数的精确。
23.要准确把握“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律电学实验中关于相关的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计数问题,这是高考经常随着实验考查的。
但同学们总是读错,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读数的最基本要领。
只要记住,中学要求,只有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
所以应有下列规律:在用螺旋测微器计数时,只要以毫米(mm)为单位的,小数点后面一定是三小数,遇到整数就加零。
在用游标卡尺计数时,有十分度、二十分度和五十分度三种,只要以毫米(mm)为单位的,那么十分度的尺,小数点后面一定得保留一位数,如果是二十分度和五十分度的,则以毫米为单位的,小数点后面一定保留二位数。
记住这样的规律,那么读起数来,就不会容易出错。
这里还有必要提示一下,关于伏特表、安培表、欧姆表等各种仪表的读数要留心一下。
24.在电磁场中所涉及到的带电粒子何时考虑重力何时不考虑重力一般情况下:微观粒子如,电子(β粒子)、质子、α粒子及各种离子都不考虑自身的重力;如果题目中告知是带电小球、尘埃、油滴或液滴等带电颗粒都应考虑重力。
如无特殊说明,题目中附有具体相关数据,可通过比较来确定是否考虑重力。
25.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临界状态的关键词无论在力学还是在电学中,物理问题总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状态,其中临界状态就是常见的特殊状态。
对于比较难的题目,这种状态往往就隐含的各种条件里面,需要认真审题挖掘,建议特别注意下列关键词语:“恰好“、”刚好”、“至少”等。
找到了这临界状态的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了。
26.电磁感应中的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以及楞次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一定牢固掌握熟练运用安培定则——判别运动电荷或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因电而生磁);左手定则——判别磁场对运动电荷或电流的作用力方向(因电而生动);右手定则——判别切割磁力线感应电流的方向(因动而生电);楞次定律——是解决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方向判别的主要依据。
要真正准确、熟练地运用“楞次定律”一定要明白:“谁”阻碍“谁”;“阻碍”的是什么;如何“阻碍”;“阻碍”后结果如何。
(注意:“阻碍”与“阻止”有本质的区别)电磁感应定律——就是法拉弟解决“切割磁力线的导体或闭合回路产生感应电动势” 定量方法。
其表达式多种多样:对于闭合线圈:E=n△Φ/△t=nS△B/△t=nB△S/△t;(注意:求某一段时间内通过某一电阻上的电量,往往利用此公式求解)对于导体棒:E=BLv,E=BL2ω/2,交流电:E=nBSωsinωt27.解“力、电、磁”综合题最重要的两步骤和最主要的得分点电磁感应与力电知识综合运用,应该是高考重点考又是考生得分最低的问题之一。
失分主要原因就是审题不清、对象不明、思路混乱。
其实,解决这类问题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步骤:第一步:就是首先必须从读题审题目中找出两个研究对象。
一是电学对象。
即电源(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及其回路(包括各电阻的串、并联方式);二是力学对象:这个对象不是导体就是线圈,其运动状态一般是做有一定变化规律变速运动;第二步:选择好研究对象后,一定要按下列程序进行分析:画导体受力(千万不能漏力)——→运动变化分析——→感应电动势变化——→感应电流变化——→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感应电动势变化,这种变化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其中有一重要临界状态就是加速度a=0时,速度一定达到某个极值。
采分点:这类题目必定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动能定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功能原理),摩擦力做功就是使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流做功就是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阻上的热能)。
28.交变电流中的线圈所处的两个位置的几个特殊的最值要记牢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就会产生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
在这一过程中,当线圈转动到两个特殊位置时,其相应的电流、电动势、磁通量大小、磁通量的变化率、电流方向都会有所不同:第一特殊位置: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位置即中性面,则一定有如下情况,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小(0)——→感应电动势最小(为0)——→感应电流最小(为0)——→此位置电流方向将发生改变(线圈转动一周,两次经过中性面,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第二个特殊位置: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的位置,所得的结果与上述相反。
有一个规律显然看出来:磁通量的变化率、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变化总是一致的。
29.要正确区别交变电流中的几个特殊的最值在正、余弦交变电流中电流、电压(电动势)、功率经常涉及的几个值:瞬时值、最大值(峰值)、有效值、平均值:瞬时值:就是交流电某一时刻的值,即i=Imsinωt;e=Emsinωt;峰值(最值):Em=nBSω(注意电容器的击穿电压);Im= Em/(R+r);有效值:特别注意有效值的定义,只能对于正弦或余弦交流而言,各物理量才有的关系。
如果其它类型的交流电唯一方法就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在相同时间内所对直流电发热相等来计算得出。
平均值:就是交变电流图像中的图线与时间所围成的面积与所对应的时间比值。
特别用在计算通过电路中某一电阻的电量:q= △Φ/R。
30.要正确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会推导变压器的电流、电压比,会画出电能输送的原理图,变压器改变电压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定律设计的。
通过该定律可以直接得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上的电压比U1/U2=n1/n2;利用输出功率等于输入功率的关系也很快得出原、副线圈上的电流比:I1/I2=n1/n2。
这里只指只有一个副线圈情形,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副线圈,那么必须还是按照电磁感应定律去推导。
这里特别说明的要注意“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的原理与接法。
31.要正确理解振动图像与波形图像(横波)看图像注意以下几点:应该从研究对象进行比较(一个质点与无数个质点);应该从图像的意义进行比较(一个质点的某时刻的位置与无数质点在某一时刻位置);应该从图像的特点进行比较(虽然都是正弦曲线,但坐标轴不同);应该从图像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相似的是质点的振幅,回复力,但不同的是周期、质点运动方向、波长等);应试从图像随时间变化进行比较(一个是随时间推移图像延续而形状不变,一个是随时间推移,图像沿传播方向平移);一个完整的曲线对于振动图来说是一个周期,而对于波形图来说却是一个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