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基本知识-临床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压力切换型 • 容量切换型 • 时间切换型 • 流量切换型 • 混合切换型
常见通气模式的介绍
辅助控制通气 (A/C,ACV) 间歇正压通气(IPPV)
• 辅助通气(AV)和控制通气(CV)两种通气 模式的结合(预设压力或容量均可)。
• 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置频率或吸气无力触发 呼吸机送气时,呼吸机即以预置的潮气量及 通气频率进行正压通气,即CV;当吸气用力 可触发呼吸机时,通气以高于预置频率的任 何频率进行,即AV。
• 频率:成人60次/分,最高3000次/ 分。
• 特点:VT小,非密闭式。 • 原理:通过送出脉冲式喷射气流以增
强肺内气体弥散,且不受局部肺组织 顺应性及其阻力的影响,在改善通气/ 血流比例方面优于常频呼吸机。
主要参数的调节
• 潮气量(VT):一般依据体重选择5~ 12ml/Kg,并结合呼吸系统的顺应性、阻力 抗进行调整。依据肺机械参数,维持气道 压最低时的VT,其压力最高应低于 35cmH2O 。
应用指征
1.经积极治疗后病情恶化 2.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
40次/分或<6~8次/分,或呼吸节律异 常,或自主呼吸微弱甚至消失 3.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 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 <50mmHg;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 降。
分类(根据切换方式)
• 吸气压力(PIP):一般15~20cmH2O ,最高 可达30cmH2O。
• 流速:可设置在40-60L/min之间。
• 呼吸频率:成人通常设定为12-20次/分。
• 吸气时间/I:E:常设置吸气时间为 0.8~1.2秒或吸呼比为1:1.5~2。
• 触发灵敏度调节:一般情况下,压力触 发常为-0.5~-1.5cmH2O,流速触发常为 2~5L/min。
机械通气的基本知识
同济医院 急诊科 张雷
定义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 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 是通气机,ventilator)建立气道口 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 的病人以呼吸支持,使患者恢复有效 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临床意义
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 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 防止肺不张,为使用镇静和肌松剂 保驾,稳定胸壁。
PEEP与CPAP
• 呼气未正压通气(PEEP) PEEP是指人为地 在呼气末增加气道压力,使气道及肺泡内压 保持高于大气压水平。
• 持续气道正压(CPAP)是在自主呼吸条件下, 整个呼吸周期以内气道均保持高于大气压的 水平,是呼气末正压(PEEP)在自主呼吸条 件下的特殊技术。
• 增加肺泡内压和功能残气量,增加氧合,防 止气道和肺泡的萎陷,改善肺顺应性,降低 呼吸功,对抗内源性PEEP。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
• 是指自主呼吸时,交替给予两种不同水平的 气道正压。
• 分别调节两个压力水平和时间,两个压力均 为正压,气流速度可变;吸气时有一个较高 吸气压(IPAP)作为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时 又能立即自动调低的呼气压(EPAP)将气体 呼出,故有呼气末正压作用(PEEP)。
• 利用从高压切换至 低压时功能残气量(FRC) 的减少,增加呼出气量,改善肺泡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NPPV)
• NPPV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正压通气, 常通过鼻/面罩等方法连接病人。临床 研究证明,在合适的病例中NPPV可以减 少急性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的需要以及相应的并发症,改善预后; 减少慢性呼吸衰竭呼吸机的依赖,减少 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的质 量。
高频通气(HFV)
• 吸入氧浓度(FiO2):机械通气初始阶 段,可给高FiO2(100%),稳定后,逐 渐降低至50%以下(SaO2>90%)。
• PEEP:一般调节10cmH2O。不超25cmH2O。
吸气平台
• 在机械通气 时,于吸气末呼气前,通 过呼吸机的控制装置再停留一段时间 (0.3~3秒),在此期间不再继续供 给气流,但肺内的气体可能发生再分 布,使不易扩张的肺泡充气,气道压 从峰压有所下降,形成吸气平台
• 触发时为辅助通气,无触发时为控制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 IMV是自主呼吸与控制通气相结合的通气模式。 SIMV是自主呼吸与辅助通气相结合。
• 在触发窗内患者可触发和自主呼吸同步的指 令正压通气,在两次指令通气周期之间允许 病人自主呼吸。
• 指令呼吸可以预设容量(容量控制SIMV)或 预设压力(压力控制SIMV)的形式来进行。
• 适用呼吸机撤离和部分呼吸衰竭的病人。
压力支持通气(PSV)
• 属于部分通气支持模式,是病人触发、压力目 标、流量切换的一种机械通气模式。
• 即病人触发通气并控制呼吸频率及潮气,当 气道压力达预设的压力支持水平时,且吸气流 速降低至低于阈值水平时,由吸气相切换到呼 气相。
• 减少呼吸功;易与同步,病人较为舒适;锻炼 呼吸肌。
常见通气模式的介绍
辅助控制通气 (A/C,ACV) 间歇正压通气(IPPV)
• 辅助通气(AV)和控制通气(CV)两种通气 模式的结合(预设压力或容量均可)。
• 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置频率或吸气无力触发 呼吸机送气时,呼吸机即以预置的潮气量及 通气频率进行正压通气,即CV;当吸气用力 可触发呼吸机时,通气以高于预置频率的任 何频率进行,即AV。
• 频率:成人60次/分,最高3000次/ 分。
• 特点:VT小,非密闭式。 • 原理:通过送出脉冲式喷射气流以增
强肺内气体弥散,且不受局部肺组织 顺应性及其阻力的影响,在改善通气/ 血流比例方面优于常频呼吸机。
主要参数的调节
• 潮气量(VT):一般依据体重选择5~ 12ml/Kg,并结合呼吸系统的顺应性、阻力 抗进行调整。依据肺机械参数,维持气道 压最低时的VT,其压力最高应低于 35cmH2O 。
应用指征
1.经积极治疗后病情恶化 2.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
40次/分或<6~8次/分,或呼吸节律异 常,或自主呼吸微弱甚至消失 3.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 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 <50mmHg;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 降。
分类(根据切换方式)
• 吸气压力(PIP):一般15~20cmH2O ,最高 可达30cmH2O。
• 流速:可设置在40-60L/min之间。
• 呼吸频率:成人通常设定为12-20次/分。
• 吸气时间/I:E:常设置吸气时间为 0.8~1.2秒或吸呼比为1:1.5~2。
• 触发灵敏度调节:一般情况下,压力触 发常为-0.5~-1.5cmH2O,流速触发常为 2~5L/min。
机械通气的基本知识
同济医院 急诊科 张雷
定义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 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 是通气机,ventilator)建立气道口 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 的病人以呼吸支持,使患者恢复有效 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临床意义
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 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 防止肺不张,为使用镇静和肌松剂 保驾,稳定胸壁。
PEEP与CPAP
• 呼气未正压通气(PEEP) PEEP是指人为地 在呼气末增加气道压力,使气道及肺泡内压 保持高于大气压水平。
• 持续气道正压(CPAP)是在自主呼吸条件下, 整个呼吸周期以内气道均保持高于大气压的 水平,是呼气末正压(PEEP)在自主呼吸条 件下的特殊技术。
• 增加肺泡内压和功能残气量,增加氧合,防 止气道和肺泡的萎陷,改善肺顺应性,降低 呼吸功,对抗内源性PEEP。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
• 是指自主呼吸时,交替给予两种不同水平的 气道正压。
• 分别调节两个压力水平和时间,两个压力均 为正压,气流速度可变;吸气时有一个较高 吸气压(IPAP)作为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时 又能立即自动调低的呼气压(EPAP)将气体 呼出,故有呼气末正压作用(PEEP)。
• 利用从高压切换至 低压时功能残气量(FRC) 的减少,增加呼出气量,改善肺泡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NPPV)
• NPPV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正压通气, 常通过鼻/面罩等方法连接病人。临床 研究证明,在合适的病例中NPPV可以减 少急性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的需要以及相应的并发症,改善预后; 减少慢性呼吸衰竭呼吸机的依赖,减少 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的质 量。
高频通气(HFV)
• 吸入氧浓度(FiO2):机械通气初始阶 段,可给高FiO2(100%),稳定后,逐 渐降低至50%以下(SaO2>90%)。
• PEEP:一般调节10cmH2O。不超25cmH2O。
吸气平台
• 在机械通气 时,于吸气末呼气前,通 过呼吸机的控制装置再停留一段时间 (0.3~3秒),在此期间不再继续供 给气流,但肺内的气体可能发生再分 布,使不易扩张的肺泡充气,气道压 从峰压有所下降,形成吸气平台
• 触发时为辅助通气,无触发时为控制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 IMV是自主呼吸与控制通气相结合的通气模式。 SIMV是自主呼吸与辅助通气相结合。
• 在触发窗内患者可触发和自主呼吸同步的指 令正压通气,在两次指令通气周期之间允许 病人自主呼吸。
• 指令呼吸可以预设容量(容量控制SIMV)或 预设压力(压力控制SIMV)的形式来进行。
• 适用呼吸机撤离和部分呼吸衰竭的病人。
压力支持通气(PSV)
• 属于部分通气支持模式,是病人触发、压力目 标、流量切换的一种机械通气模式。
• 即病人触发通气并控制呼吸频率及潮气,当 气道压力达预设的压力支持水平时,且吸气流 速降低至低于阈值水平时,由吸气相切换到呼 气相。
• 减少呼吸功;易与同步,病人较为舒适;锻炼 呼吸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