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启智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生物模拟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启智学校七年级(下)期末生
物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食后,血糖升高,是由于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
B.a表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
C.糖尿病人血糖高,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
D.正常人进食1小时后,血糖含量降低是因为胃排空了
2.流程式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的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式中正确的是()
A.人在平静时呼气:胸廓扩大→肺扩张→外界气压>肺内气压→气体出肺B.血液循环中肺循环:右心室→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左心房C.尿素排出体外经历的结构: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输尿管→膀胱
D.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过程:蛋白质→多肽→甘油+氨基酸
3.在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几个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为脂肪,消化器官是口腔
B.Y为淀粉,消化器官是胃和小肠
C.Z为蛋白质,消化器官是小肠
D.X、Y、Z都能在小肠中进行消化
4.如图为肺部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A代表肺泡,B代表毛细血管,且A、B的壁均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B.吸气时,肺泡鼓起,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
C.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经呼气排出体外D.成熟的C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和氧含量低的地方都容易与氧结合
5.“江河让大地葱茏,热血使生命沸腾”.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AB型的血
B.血液中血浆约占25%,淡黄色、半透明
C.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数目会增多至比红细胞多
D.紧急时一个健康的O型血的成年人可以给A型血的人献血300mL
6.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要想到达头部,应几次经过心脏()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7.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中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
A.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
8.当人体处于图B所示状态时,呼吸肌的状态和气体经过的路线分别是()
A.收缩、外界→气管→肺B.收缩、肺→气管→口腔→外界
C.舒张、外界→气管→肺D.舒张、肺→气管→鼻→外界
9.眼睛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如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1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
B.2的大小可通过8来调节
C.3过度变凸可导致视野模糊
D.5上的感光细胞与视觉形成有关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B.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C.膝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应
D.人体具有许多的反射,但反射弧只有一个
11.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有错误的是()
A.外界声波→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B.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
C.血糖升高→神经→神经中枢→神经→胰岛→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血糖降低D.蚊子叮咬→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手臂肌肉→拍打蚊子、挠痒
12.眼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
B.由暗处走到明亮处眼的瞳孔缩小
C.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患夜盲症的人是因缺乏维生素D
13.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吸气时,膈肌收缩,肋间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
B.大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身体平衡
C.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D.动脉能将血液从全身各器官输送回心脏
1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说法正确()
A.小孩见到穿白大褂的大夫哭属于非条件反射
B.当你白天从电影院看完电影出来时,你的感觉和瞳孔变化是室外很亮,瞳孔放大
C.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不能进行,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
D.临床上的“植物人”通常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的病人.该类患者脑部一般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小脑
15.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完成膝跳反射的传导路线是1→2→3→4→5
B.只要此结构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因为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人在睡着时,一旦蚊子叮咬也会拍打,这是简单的反射,这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
D.情绪激动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了调节人
体的生命活动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的大小使人能看清远近的物体
C.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其次还受激素调节的影响.D.侏儒症是由于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17.水痘是春季常见的、传染性极强的一种传染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症状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下列有关水痘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水痘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B.给儿童接种水痘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休息期间,患水痘的同学正好可以陪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玩耍,增进感情D.确诊为水痘的学生不能到校上课,需要隔离21天,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控制传染源
18.“健康饮食,健康生活”.下列叙述或作法正确的是()
A.有人吃海鲜会出现皮肤奇痒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称为抗体
B.体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流感爆发时期,很多人戴口罩出行,从预防措施讲是保护易感人群
D.当大腿大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暗红),要按住破裂血管的近心端止血
19.下列关于营养与健康、传染病与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平衡膳食宝塔”,提倡城乡居民每天均衡的食用油脂类、豆制品或奶制品、肉类、果蔬类和谷类等五类食品
B.人体的淋巴细胞可产生抵抗HIV病毒的抗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有人吃海鲜会出现全身发痒的过敏反应,在这个免疫反应中海鲜是过敏原也是抗体
D.对已经确诊的H7N9流感患者必须进行隔离治疗,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20.如图是人体部分血液循环模式图,阿拉伯数字表示人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器官1处,吸气时静脉血才能变成动脉血,呼气时动脉血才能变成静脉血B.在血管6处的血液中,含氧少,含营养物质丰富
C.血管3处与2处相比较,血液含氧、营养物质、含尿素等废物均少,含二氧化碳多
D.往血管5处注射药物前,应该在7处扎胶皮管
二、综合题
21.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处罚力度,但有些人置若罔闻,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了图一中的(填数码代号)造成的.
(2)“红灯停,绿灯行”是人尽皆知的交通规则,但是“闯红灯”现象屡见不鲜.“闯红灯”的反射活动属于,参与该反射的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3)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二中的(填数码代号).
(4)过量饮酒有害于神经系统的健康,而科学用脑,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健康,并能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关于科学用脑,你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22.如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 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②、④、⑤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系统内,完成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2)经过B、C系统的物质交换后,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
(3)在C系统中,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的器官主要是.
(4)在D系统内,血液流经肾脏时,主要通过作用形成尿液,进而将人体细胞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
(5)图示中的排泄途径共有(填序号).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2009年3月底,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N1(猪流感)流感病毒疫情,我国甲流感患者也不断增多.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普遍易感,以青壮年为主.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1)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结构组成是,其生活方式是.(2)通过材料,按照传播途径来划分,你认为甲型H1N1流感属于传染病,主要通过传播.
(3)发现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疑似病例,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菲),如出现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这些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三个措施中的,同时它又属于免疫.
(4)健康人群在接种H1N1疫苗后,体内能产生,提高对此种传染病的
抵抗力.H1N1疫苗有计划在各类群体中有序的接种,叫做.
(5)根据你的经验,列举两条有效、合理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的具体措施.
(6)传染病具有性和性的特点.
2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呼吸系统直接进入血液,对健康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城市车流量是否相关,同学们选不同时间段,对城市空气进行采样,检测PM2.5的浓度,统计结果如表(单位:μm/m3):
请分析回答:
(1)PM2.5进入肺的“旅程”是:鼻→→喉→→支气管→肺
(2)该探究实验中,为实验的变量,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3)对三组数据进行求平均值的处理,这是为了.
(4)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车流量越大,PM2.5的浓度越.25.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分析说明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和用具:试管、淀粉糊、清水、碘液、温度计、大烧杯、淀粉酶
(1)实验假设: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分别标注为A和B ②向A、B两支试管分别注入淀粉糊各两毫升③向A试管内滴加清水,向B试管内滴加淀粉酶④把A、B两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约10min.⑤向A、B两支试管各滴加碘液后观察.(3)实验结果分析:B试管内的现象是:.在A试管滴加2ml清水作为B试管的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通过对A试管与B试管现象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启智学校七年级(下)
期末生物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食后,血糖升高,是由于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
B.a表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
C.糖尿病人血糖高,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
D.正常人进食1小时后,血糖含量降低是因为胃排空了
【考点】ED: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0.1%),这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
【解答】解:图示中,是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b的血糖含量在短暂升高后即恢复正常,而a的血糖浓度一直保持较高浓度,可见b为正常人,a可能患有糖尿病;口服葡萄糖1﹣﹣2小时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而造成的;图中曲线a显示血糖含量最高峰是1小时后,血糖含量降低是因为胃排空了,由于一部分血糖随尿排出体外,形成了糖尿.故选:D.
2.流程式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的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式中正确的是()
A.人在平静时呼气:胸廓扩大→肺扩张→外界气压>肺内气压→气体出肺
B.血液循环中肺循环:右心室→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左心房C.尿素排出体外经历的结构: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输尿管→膀胱
D.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过程:蛋白质→多肽→甘油+氨基酸
【考点】CL:呼气和吸气.
【分析】(1)人的平静吸气过程是: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2)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其中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3)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然后通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
(4)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解答】解:A.人在平静时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A错误.
B、肺循环的流程图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B错误.
C.尿素排出体外的主要过程: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C正确.
D、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多肽,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即蛋白质→多肽→氨基酸,D错误.
故选:C
3.在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几个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为脂肪,消化器官是口腔
B.Y为淀粉,消化器官是胃和小肠
C.Z为蛋白质,消化器官是小肠
D.X、Y、Z都能在小肠中进行消化
【考点】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糖类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这三类营养物质在小肠内都消化.
【解答】解: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
(1)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X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Y被消化,最后是Z被消化,可以判断X是淀粉,Y代表蛋白质,Z代表脂肪.
(2)图中X、Y、Z都能在D消化道内被消化,可以判断D代表小肠;X在A中开始消化,则A代表口腔;Y在C中开始被消化,则C代表胃
故选:D.
4.如图为肺部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A代表肺泡,B代表毛细血管,且A、B的壁均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B.吸气时,肺泡鼓起,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
C.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经呼气排出体外D.成熟的C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和氧含量低的地
方都容易与氧结合
【考点】CM: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图中的A是肺泡,B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是红细胞.
【解答】解:A、图示中A代表肺泡,B代表毛细血管,且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的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A正确;
B、吸气时,肺内气压降低,肺泡鼓起,气体进入肺泡.肺泡中氧的浓度高于周围血液,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完成肺泡里的气体交换,B正确.
C、由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肺泡,然后呼气排出体外,C正确;
D、熟的C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D错误.
故选:D.
5.“江河让大地葱茏,热血使生命沸腾”.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AB型的血
B.血液中血浆约占25%,淡黄色、半透明
C.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数目会增多至比红细胞多
D.紧急时一个健康的O型血的成年人可以给A型血的人献血300mL
【考点】C3: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CB:输血与血型.
【分析】(1)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是万能输血者,AB型是万能受血者.(2)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几乎各占一半.
(3)血液中红细胞最多,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会大大增多.
(4)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
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解答】解:A、AB型是万能受血者,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不能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只能输个AB血型的人,且输的时候要慢而少,A错误.
B、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50%,淡黄色、半透明,B错误.
C、血液中红细胞最多,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会大大增多,但不会超过红细胞的数量,C错误.
D、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是万能输血者,紧急时一个健康的O型血的成年人可以给A型血的人献血300mL,D正确.
故选:D
6.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要想到达头部,应几次经过心脏()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考点】C8: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心脏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点.
【解答】解: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如图所示:
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毛细血管→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头部动脉→头部毛细血管.药物到达患病部位两次经过心脏.所以A、C、D、选项均不合题意,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7.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中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
A.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
【考点】D4:尿液的形成.
【分析】(1)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2)表格中肾小囊腔内的液体原尿、输尿管内的液体是尿液,其中甲是尿素、衣是葡萄糖.
【解答】解:血液、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而且浓度在尿液中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重吸收尿素造成的,由此可判断甲是尿素.据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浓度为0.1%,又根据原尿中有葡萄糖,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葡萄糖吸收回血液,可知尿中不含有葡萄糖.因此乙是葡萄糖.所以据表中数据判断,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故选:C
8.当人体处于图B所示状态时,呼吸肌的状态和气体经过的路线分别是()
A.收缩、外界→气管→肺B.收缩、肺→气管→口腔→外界
C.舒张、外界→气管→肺D.舒张、肺→气管→鼻→外界
【考点】CK: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胸廓的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据此答题.
【解答】解:如图中(A),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图(B),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故选:D
9.眼睛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如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1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
B.2的大小可通过8来调节
C.3过度变凸可导致视野模糊
D.5上的感光细胞与视觉形成有关
【考点】EH: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分析】图示中各结构的名称是:1角膜,2瞳孔,3晶状体,4玻璃体,5视网
膜,6视神经,7是虹膜,8是睫状体,9脉络膜,10巩膜.
【解答】解:A、角膜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正确;
B、虹膜中央有2瞳孔,2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是虹膜内的平滑肌,错误;
C、3晶状体过度变凸可导致视野模糊,正确;
D、5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与视觉形成有关,正确;
故选:B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B.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C.膝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应
D.人体具有许多的反射,但反射弧只有一个
【考点】E5: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E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E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E6: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末梢、膝跳反射、反射弧.可以从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末梢、、膝跳反射的特点和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故不符合题意;
B、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故不符合题意;
C、膝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不符合题意;
D、人体具有许多的反射,每个反射的反射弧不同,如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