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李势的父亲是谁 李势的父亲李寿生平简介

合集下载

被马踢死的倒霉皇帝李儇【历史故事】

被马踢死的倒霉皇帝李儇【历史故事】

被马踢死的倒霉皇帝李儇【历史故事】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唐僖宗李儇就是一个超级玩仔,他骑驴击球、骑马射箭的本领非常高。

但政治不是游戏。

李儇被迫做了皇帝之后,就被宦官所控制,还在宦官的胁迫之下去了藩地。

说到底,他就是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玩偶。

只有田令孜才能真正影响他唐僖宗李儇即位时只有11岁,不懂政事。

宰相韦保衡名为托孤大臣,却不能主持政事,实际政权掌握在拥戴有功的刘、韩两个宦官手中。

僖宗即位不到两个月,韦保衡便被贬为贺州刺史,逐出朝廷,不久又令其自杀。

但刘、韩把持朝政也未能长久,很快又被另一宦官田令孜取代。

田令孜本姓陈,在懿宗时代随义父田某入内侍省做太监,改为田姓。

田令孜很聪明,也读过不少书,长于谋略,很快便从普通太监爬到左监门卫大将军的高位。

僖宗在做普王时,就与田令孜很熟,并且对他很有感情。

僖宗做了皇帝后,称田令孜为“阿父”,把政事全委其办理,只有田令孜才能真正影响他。

从僖宗即位之日起,田令孜便在幕后操纵一切。

韦保衡被贬死,接任的路岩也很快下台,朝廷重臣频繁更换,甚至刘行深和韩文约也先后被迫因“病”致仕,这都与田令孜的幕后策划有关。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正月,田令孜接替韩文约出任右神策军中尉,标志着他正式成为宦官首领,而且可以决定对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的任免奖惩,成为名正言顺的实际执政人物。

右补阙萧瑀只因在上书中触及宦官,很快被贬为郴州司马。

田令孜权势之显赫,使包括宰相在内的朝廷百官无不侧目。

僖宗爱好算术、音乐、下棋,并且都有相当高的水平;至于当时颇为流行的蹴鞠(古代的一种足球游戏)、骑驴击球、斗鸡、斗鹅等也无不精通;骑马射箭、舞枪弄棒也略知一二。

有一天,僖宗自豪地对人说:“若现在的科举中设置击球科进士,我保准能考中状元。

”那人正对皇帝的不务正业感到不满,便接口说:“如果由尧、舜做礼部侍郎,负责录取,陛下肯定会被淘汰。

”僖宗对此无动于衷,只是一笑了之。

当僖宗无忧无虑地做皇帝时,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已经爆发。

历史趣谈唐朝牛李党争的经过 牛李党争的发展过程简介

历史趣谈唐朝牛李党争的经过 牛李党争的发展过程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朝牛李党争的经过牛李党争的发展过程简介导语: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派系斗争。

牛党的首领是牛僧孺、李宗闵,李党的首领是李德裕,故史称牛李党争(一说牛李专指牛僧孺、李宗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派系斗争。

牛党的首领是牛僧孺、李宗闵,李党的首领是李德裕,故史称牛李党争(一说牛李专指牛僧孺、李宗闵,而李德裕无党)。

这次派系斗争从其酝酿到结束,约四十余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朋党之争。

唐宪宗在位时期,有一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人才,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

考官认为两个人符合选择的条件,便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

这件事传到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的父亲)的耳里。

李吉甫见牛僧孺、李宗闵批评朝政,揭露了他的短处,对他十分不利。

于是李吉甫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个人(牛僧孺、李宗闵)与考官有私人关系。

宪宗信以为真,就把几个考官降了职,牛僧孺和李宗闵也没有受到提拔。

但此事却引致朝野哗然,大臣们争为牛僧孺等人鸣冤叫屈,谴责李吉甫嫉贤妒能。

迫于压力,唐宪宗只好于同年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任命宰相。

这样朝臣之中分成了两个对立派。

但此时李德裕、牛僧孺尚未进入朝廷供职,所以派系斗争色彩尚不浓厚。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礼部侍郎钱徽主持进士科考试,右补阙杨汝士为考官。

中书舍人李宗闵之婿苏巢﹑杨汝士之弟殷士及宰相裴度之子裴撰等登第。

前宰相段文昌向穆宗奏称礼部贡举不公,录取都是通过“关节”。

穆宗询问翰林学士李德裕、元稹、李绅,他们也都说段文昌所揭发是实情。

穆宗派人复试﹐结果原榜十四人中﹐仅三人勉强及第,钱徽、李宗闵、杨汝士都因此被贬官。

于是,李、杨等大为怀恨﹐从此“德裕、宗闵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

双方各从派系私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解密李绩煮粥侍姊的故事 李绩生前有哪些事迹

历史解密李绩煮粥侍姊的故事 李绩生前有哪些事迹

李勣煮粥侍姊的故事李勣生前有哪些事迹导语:李勣,原名徐世绩,后来被李渊赐姓为李,又因为避讳李世民,改叫李绩。

李勣先后辅佐过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位皇帝,出入为相,得到了三李勣,原名徐世绩,后来被李渊赐姓为李,又因为避讳李世民,改叫李绩。

李勣先后辅佐过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位皇帝,出入为相,得到了三朝皇帝的信任。

李勣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李勣煮粥侍姊的故事先今仍在流传。

李勣煮粥侍姊的故事大概是,李勣已经是唐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他的姐姐病种卧床,李勣为姐姐烧火煮粥,大风吹过炭火烧了自己的胡须,李勣姐姐就劝他,你是一个宰相,自己手下的仆人那么多,让他们做就行了,你何必自讨苦吃呢?李勣回答说,怎么可能没有下人去做这些事情呢,不过是姐姐你的年纪大了,连我的胡子都白了,想要这样长久的给姐姐熬粥也是不可能的了。

弟弟为生病的姐姐熬粥本来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发生在宰相身上显得意义非凡了,李勣虽然身为宰相,家中很多仆人可以使用,但是他仍然亲自动手,在李勣煮粥侍姊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李勣的重情重义,珍惜亲情,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李勣的人物评价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战功赫赫,重情重义的将军,一生战绩无数,为瓦岗寨立下汗马功劳,归顺大唐后,灭突厥、平薛延陀等等,在大唐的繁荣稳定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他的奖赏大多分配给手下,军功也是常常推给别人,他死后,很多人都哀伤不已。

李勣传新唐书李勣传里记载了李勣生前的一些事迹,李勣传帮助我们更加了解李勣。

李勣传的大概意思是,李勣,原本姓徐,叫徐世绩,家庭十分富有,粮食常常有富裕,李勣和他的父亲乐善好施,经常帮助穷人,对周边的人都很友善。

隋朝末年,各地起义揭竿而起,与李勣交好的翟让造反,李勣不仅跟随还给他出了意见,让他劫公家的船掠夺财物,还推荐翟让奉李密为主,因为才能突出,得到了李密的重用。

后来,李密归顺了朝廷,他的地盘都是李勣在掌管,李勣并没有借机邀功,而是偷偷上书李密,让他将土地奉献给朝廷。

历史趣谈:“虎父无犬子”:盘点我国史上著名“父子档”

历史趣谈:“虎父无犬子”:盘点我国史上著名“父子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虎父无犬子”:盘点我国史上著名“父子档”
导语:“虎父无犬子”我国史上著名“父子档” 李冰李二郎李冰,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秦昭襄王末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岷
“虎父无犬子”——我国史上著名“父子档”
李冰李二郎
李冰,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秦昭襄王末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

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

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李冰在修完都江堰,四川什邡洛水镇修建水利工程后病逝于此,葬于洛水镇旁边的章山之上。

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

而每年的清明时节,当地的居民都会在二王庙举行祭祀活动和开水(岁修完工后放水)典礼。

李二郎,李冰之子。

传说李冰治水功不只在他一人,除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外,还有他的儿子李二郎。

关于李二郎的历史记载甚少,并且众说纷云。

《灌县志》说“李二郎史佚其事,名字无证,性喜猎”,是认为确有其人其事的。

宋代很有名的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中说“溜口二郎乃是李冰第二个儿子”。

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
生活常识分享。

【十六国皇帝】蜀李势

【十六国皇帝】蜀李势

李势李势(?-361)十六国成汉皇帝。

343-347年在位。

字子仁,寿长子,以晋建元元年僣即皇帝位,在位五年,改元二,太和、嘉宁。

第一章李势生平李势,李寿在公元343年8月病死后,他于同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太和。

李势生性贪婪,好财色,继位后,只要他看中了谁的财产或妻子,就杀人夺财,夺妻,许多大臣因此家破人亡,他又重用佞臣,让他们操纵朝政,自己只顾在深宫过着荒淫的生活,民怨沸腾。

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西上攻蜀,3月,晋军兵临成都城下,李势部下都无斗志,打一仗败一仗,纷纷溃散,晋军四面纵火焚烧城门,李势于一天夜间带着少数亲信突围,逃到葭萌城,桓温攻占成都后,派兵追击,李势自知抵挡不住,只得赤裸肩背,叫左右把自己捆绑了出城求降,他被带到建康,降封为归义侯,成汉亡。

公元361年,李势病死于建康,李势史称后主。

相关整本阅读/ebook/4d4536da172ded630b1cb6b1.html第二章李势的主要事迹一、擢桓温移督荆梁降李势荡平巴蜀却说康帝寝疾,日甚一日,内外诸臣,免不得有些惶急。

最紧要的第一着,是储嗣未定,将来康帝不起,应由何人承统?大众遂开紧急会议,一面且遥问二庾。

庾冰庾翼,仍欲推立长君,拟立会稽王昱为嗣。

见四十七回。

惟何充在内建议,愿立康帝长子聃为太子,领司徒蔡谟等亦皆赞成。

此时两庾在外,鞭长莫及,内事统由何充作主,一经议定,便即册定东宫。

两庾亦无可奈何,只有暗恨何充罢了。

悔不该出外图功。

未几,康帝告崩,年仅二十有二,在位只阅两年,何充等奉太子聃即位,是为穆帝。

聃甫及二龄,镇日里需人保抱,怎能亲揽万几?当下由何充蔡谟,想出一策,尊康帝后褚氏为皇太后,即请太后临朝摄政,当下推蔡谟领衔,上奏太后道:嗣皇诞哲岐嶷,继承天统,率土宅心,兆庶蒙赖,陛下体兹坤道,训隆文母,昔涂山光夏,简狄熙殷,实由宣哲以隆休祚。

伏惟陛下德侔二妫,淑美关雎,临朝摄政,以宁天下。

今社稷危急,兆庶悬命,臣等章惶,一日万几,事运之期,天禄所锺,非复冲虚高让之日。

昌邑所见李士桢李煦父子史迹与文物

昌邑所见李士桢李煦父子史迹与文物

昌邑所见李士桢李煦父子史迹与文物王伟波【内容提要】本文对李煦老家山东昌邑发现的李士桢、李煦父子文物、史迹、文献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发掘了一大批不为学界所知的珍贵资料,如李氏墓园、李氏祠堂、《李士桢暨配王氏影像》《李煦射猎图》《李煦春游晚归图》《李煦四季行乐图》、康熙三十六年(1697)本《姜氏世谱》等,为李士桢、李煦父子研究,李氏与山东昌邑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曹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李士桢、李煦父子与山东昌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仅李士桢、李煦父子本为姜姓,原籍昌邑县,李士桢元配王氏、李煦元配韩氏也都是昌邑人。

李士桢长女嫁与昌邑南乡金台村生员李锦章子李枝仙,李士桢及五弟姜士楧还与昌邑张志禧、张志栋家族数代联姻。

入旗之后,李氏父子也一直与昌邑亲族保持着密切联系,李士桢曾亲自回乡祭祖。

正是因为这种密切的关系,昌邑当地留下了众多与李士桢、李煦父子相关的史迹和文物。

近年来,《红楼梦》研究再掀热潮,《红楼梦》以及曹雪芹家族与李氏家族的关系愈发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见诸于报刊、网络的文章对《昌邑姜氏族谱》等文献也有所涉及,但多为辗转引用,与实际情况不甚相符。

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昌邑地方史研究工作,倾力搜集李士桢、李煦父子资料,并对其研究动态保持长久关注。

谨就所见,择要予以介绍辨析,以期对李士桢、李煦及《红楼梦》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相关史迹(一)姜家大湾及姜氏故宅旧址姜家大湾位于今昌邑市奎聚街道东隅村西南部,是昌邑城内自宋代初年以来的主要排涝湾塘,旧名“寄绿湾”,因湾地约旧制10大亩,故村人亦呼为“十亩大湾”。

因为历年淤填,现存水面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90米。

明代中期,李士桢的六世祖姜镗自今昌邑市卜庄镇姜家泊村迁居城里,卜居大湾北崖,后裔繁衍,称为“湾埃支”,该湾也逐渐改称“姜家大湾”。

二刻《昌邑姜氏族谱》卷末《茔墓•茔墓总图》所示“本宅”位置即此。

(二)姜氏祖茔姜氏祖茔即姜氏“湾埃支”之祖茔,分为东茔、西茔两处,占地约30亩,位于今昌邑市都昌街道南店村南辛置埠上,东北距姜氏故宅旧址2.5公里。

将相故事-宋初名臣李昉简介 李昉是怎么死的?

将相故事-宋初名臣李昉简介 李昉是怎么死的?

将相故事-宋初名臣李昉简介李昉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李昉别名:李明远谥号:文正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五代到宋初年间所历王朝:后唐→后汉→后周→宋朝出生地:深州饶阳五公村出生日期:公元925年逝世日期:公元996年职业:官员、学者信仰:儒学主要成就:撰《太平御览》代表作品:《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李昉,五代到宋初年间名臣,字明远,后唐年间在深州饶阳武功村出生。

李昉的父亲李超,是朝中大臣,官至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

因为李超的兄弟李沼没有儿子,于是李昉就被过继给李沼,称李沼为大父。

李沼也是朝中大臣,官至右资善大夫。

所以说,李昉官宦世家出生,后来以恩荫补斋郎,选授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年间中进士,为秘书郎。

经当时宰相冯道的举荐,被选入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宰相李谷率兵征淮南的时候,李昉随军为记室。

他所写的军情奏章条理清晰,辞理明白,给周世宗留下了很好的影响,甚至还曾经当众称赞过李昉。

李谷率军回朝之后。

李昉便随即被提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李昉加史馆修撰、判馆事。

这年冬天周世宗南征之时,李昉跟随一起前往高邮,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周恭帝禅位,宋太祖赵匡胤继位为帝,建立大宋。

宋朝初年,李昉为中书舍人,到了建隆三年被罢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知衡州,后来因为被陶谷诬陷为自己的亲属谋求职位,引得宋太祖大怒。

尽管李昉理直气壮,殿前分辨,但是赵匡胤因为有所怀疑,所以最后还是被外放为彰武军行军司马,居延州为生业以老。

开宝二年,召还,复拜中书舍人,后为翰林学士。

宋太宗继位后,李昉加官户部侍郎,受诏与扈蒙、李穆、郭贽、宋白同修《太祖实录》。

后来出任太原,回来后因为劳苦功高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兼承旨。

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

赵普、宋琪居相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因为看中李昉,所以任命他为参知政事,这是当做后继之人培养,不久又拜平章事。

雍熙元年,加中书侍郎。

端拱初,布衣翟马周击登闻鼓,状告李昉身居相位,却不知边备战事,只顾享乐,因此被罢为右仆射授昉左仆射,罢相,令罢守本官。

唐代名将李李生平简介

唐代名将李李生平简介

唐代名将李李生平简介李李(sù)是唐朝十大名将之一,是唐中期的将领,一生战功无数,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有谋略,善骑射。

元和十二年(816年),任左散骑常侍、邓州刺史、御史大夫、随唐邓三州节度使,奉命与田弘正、李光颜等人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

于次年(817年)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

战后以功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八州观察使、上柱国,封凉国公。

后任武宁节度使,大破叛乱的李师道,连续十一战皆胜。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使,旋即改任魏博节度使。

长庆元年(821年),田弘正遇害,李欲派兵为其报仇,因病重未果,只得返回洛阳养病,任太子少保。

同年十月卒,赠太尉,谥号武。

早年经历李早年因父亲的功劳封官,任太常寺协律郎,后升任卫尉少卿。

他的生母早逝,由晋国夫人王氏抚养,到王氏去世,李晟因为他不是王氏的亲生儿子,命他穿缌麻丧服为王氏服丧,李哭叫着不愿意,李晟被他感动了,因此让他穿对生母的齐衰丧服服丧。

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李和二弟李宪在墓边搭棚住着守孝,唐德宗李适怕会让他们伤身而不让,下诏命他们回家。

过了一夜,李光着脚又去了,德宗知道不能改变他的意愿,就允许他服满丧期。

期满后,被任命为右庶子,后调任少府监、左庶子。

又出京任坊、晋二州刺史。

因政绩优异,加职金紫光禄大夫。

又任庶子,多次升迁后任太子詹事、宫苑闲厩使。

他有谋略,擅长骑马射箭。

征讨淮西自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起,一向有志于削平藩镇的唐宪宗李纯便对淮西用兵,讨伐拥兵自立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但却久战无功,至元和十二年(公元816年),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大败于铁城,又命袁滋挂帅,袁滋也无战功。

李上疏自荐,愿到前线效力。

宰相李逢吉也认为他的才能可以任用,于是在同年十二月甲寅日任命他为左散骑常侍,兼任邓州刺史、御史大夫、随唐邓三州节度使,为西路唐军统帅。

当时兵将战败之后,士气低落,他了解到这情况,就不整理训练军队。

历史趣闻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李寿生平简介 李寿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李寿生平简介 李寿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李寿生平简介李寿是怎么死

导语:李寿(300年-343年),字武考,李特之弟李骧的儿子,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338年―343年在位。

李寿聪敏好学,雅量大度,从小崇尚礼仪容止,异
李寿(300年-343年),字武考,李特之弟李骧的儿子,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338年―343年在位。

李寿聪敏好学,雅量大度,从小崇尚礼仪容止,异于李氏诸子。

其堂兄李雄认为他才能不凡,足以担重任,拜前将军、督巴西军事、征东将军,时年十九岁。

其父李骧死后,升任大将军、大都督、侍中,封扶风公。

征讨宁州、平定各郡有功,进封建宁王。

李雄死后,受命辅佐朝政。

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期弟李越杀哀帝李班,拥立李期为帝,李期继位改封李寿为汉王。

玉恒四年(338年),率军攻克成都,废李期自立,年元汉兴,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

汉兴六年(343年),李寿去世,时年四十四岁,谥号昭文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安昌陵。

李寿生平简介
李寿聪敏好学,雅量大度,从小崇尚礼仪容止,不同于李氏的其他孩子。

其堂兄成汉武帝李雄认为他才能不凡,足以担负重任,拜为前将军、督巴西军事,升任征东将军。

当时十九岁,聘请处士谯秀作宾客,完全听从他正直的话,在巴西威信惠政都很突出。

父亲李骧死后,升任大将军、大都督、侍中,封爵扶风公,录尚书事。

征讨宁州时,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揭秘唐太宗李世民身世之谜

历史趣谈揭秘唐太宗李世民身世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揭秘唐太宗李世民身世之谜
导语: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开创的各项功业被后世人称道不已。

但是有关他的身世血统近来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说他是胡人血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开创的各项功业被后世人称道不已。

但是有关他的身世血统近来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说他是胡人血统,也有说是混血的,各种说法汇在一起令人难以判断。

一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李世民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一手开创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却是得来不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并兵谏李渊放权,最终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业。

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

唐朝建立初期.他被封为案王,立下了赫赫战功。

登基为帝后,他积极听取朝中众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主动梢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繁荣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历史名人,却因为身世之谜引起了后人对他的猜测和争议。

有考古学家推测,根据《步辇图》留下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最早画像显示,唐太宗李世民很可能是胡人。

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很久以前王、卢、崔、李、郑这五大姓氏是山东太行山地区五大名门望族的姓氏,其中李姓是鲜卑族的一大姓氏。

有人认为,李氏是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氏,还有人据此判断李氏一族是没落的贵族。

那么,李世民的祖先究竟是哪个民族呢?这还要从他的家世祖籍和先辈们的情况说起。

历史趣闻李继隆的父亲是谁 李继隆的父亲李处耘简介

历史趣闻李继隆的父亲是谁 李继隆的父亲李处耘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继隆的父亲是谁李继隆的父亲李处耘简介导语:李继隆的父亲是谁李继隆的父亲李处耘简介李继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字霸图。

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

北宋名将,李处耘长子,以荫补李继隆的父亲是谁李继隆的父亲李处耘简介李继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字霸图。

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

北宋名将,李处耘长子,以荫补供奉官。

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

参与平定后蜀、江南,有军功。

李继迁扰边,与田仁朗等率兵击败。

从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兵。

雍熙三年(986年),迁侍卫马军都虞侯,为沧州都部署。

淳化四年(993年),以河西行营都部署,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

至道初,任灵、环十州都部署。

真宗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解兵权。

景德二年(1005年)卒,赠中书令,谥忠武。

李继隆祖籍上党,其父是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

李继隆的妹妹经赵匡胤(即宋太祖)撮合嫁与赵光义(即宋太宗)为妻,即后来的明德皇后。

李继隆之弟李继和后来是镇守西北边防的名将。

因李处耘和赵匡胤的结拜兄长慕容延钊不和,李继隆虽有才华,却屡遭压制,少年时代的李继隆只好每天游猎练武等待机会。

李处耘(920年―966年),字正元,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将领。

历任客省使、枢密承旨、右卫将军、羽林大将军、宣徽北院使、行营兵马都监、扬州知州、宣徽南院使、枢密副使等,后与慕容延钊不和,被贬为淄州刺史。

乾德四年(966年),李处耘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朝廷追赠为宣德军节度、检校太傅,在洛阳偏桥村赐给葬地。

李处耘是北宋初年一位颇有建树的将领。

在宋初削除割据,平定叛乱的过程中,他充分显示出治军和理民的卓越才干。

生活常识分享。

现代武侠小说家李寿民生平简介

现代武侠小说家李寿民生平简介

现代武侠小说家李寿民生平简介李寿民(1902年——1961年),重庆市长寿区人,笔名还珠楼主,曾被誉为“现代武侠小说之王”,代表作品《蜀山剑侠传》,一生中的作品多达4000余万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武侠小说家李寿民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寿民生平简介李寿民是我国著名的武侠小说家,出生于1902年,被后世称为“现代武侠小说之王”,也是武侠小说界的“北派五大家”之一,被称为“奇幻仙侠派”的创始人。

李寿民的经典作品有《青城十九侠》、《蜀山剑侠传》等仙侠系列的小说,其中主要讲的是正邪两派剑仙之间的战斗,极其富有想象力,各种神奇招式、仙剑设定都是吸引读者的关键。

李寿民写的关于“蜀山剑仙”系列的作品前前后后总共有着三十多部,而且其中还有中国古典佛道儒的思想在内,读者在阅读这个奇幻世界的时候,也会受到其中内涵的影响。

除了“蜀山剑仙”系列之外,李寿民还写过《云海争奇记》之类的关于俗世之间武林斗争的武侠小说,这些作品主要都是提倡人的价值、扬善除恶的。

不过无论是“蜀山剑仙”系列,还是俗世武侠系列,李寿民的作品都对后世的武侠作家们如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都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很多日后的知名武侠小说家的启迪之作便是李寿民所写,算是开了武侠小说的先河。

李寿民是重庆人,从小便和父亲宦游四川山水,对蜀地的地理环境极为熟悉,再加上他的私塾老师也是个只是极其丰富的人,会带着李寿民在四川各地游山玩水,并且像个导游一样告诉他在这块土地上的奇人异事,这也对李寿民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寿民的儿子李寿民的儿子叫做李观鼎,出生于1939年的四川长寿,和他父亲相似的一点是,李观鼎也是靠文字吃饭的,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有着高水平的文字赏析能力,也是一名文学批评家。

李寿民的儿子李观鼎在北京大学毕业之后,又考上了暨南大学的文学博士,出版过许多文学评论作品,比如《论澳门文学批评》、《边鼓集》。

在80年代的时候,李观鼎一家搬到了澳门,并在此长期定居,也是中国作协的会员,澳门写作学会的副会长。

朝鲜哲宗李昪的生平简介

朝鲜哲宗李昪的生平简介

朝鲜哲宗李昪的生平简介李昪,朝鲜王朝第25代君主(1849年—1864年在位)。

字道升,号大勇斋,曾用名李元范,本贯全州李氏(王族),死后庙号哲宗,谥号熙伦正极粹德纯圣文显武成献仁英孝大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朝鲜哲宗李昪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昪生平简介14世纪末期,朝鲜李成桂推翻了高丽王朝的统治,于1392年自立为王建立了朝鲜王朝,其中朝鲜两字还是中国明朝皇帝朱元璋赐予的。

作为朝鲜王朝的第二十五代君主,李昪自1849年登位,1864年去世,在位共计十五年。

哲宗李昪原名叫做李元范,出生于1831年的汉城庆幸坊私第。

李昪是庄献世子的后代,祖父是恩彦君,父亲是李㼅。

李昪的家族一直被厄运所笼罩,祖父恩彦君因受到“辛酉邪狱”的牵连被赐死,整个家族被流放至江华岛,1830年蒙纯祖赦免离开江华岛,但好景不长,因长兄李元庆被卷入谋反事件,刚返回汉城的李氏一家又再度被流放至江华岛。

可以说,哲宗李昪的幼年一直处于颠沛流离、担惊受怕的状态,一家人虽为皇族,但生活窘迫无比,由于家境贫寒,李昪自小就不具备接受良好教育的条件,成年后的李昪以砍柴为生。

1849年,对于李昪来说,是命运之神极度眷顾的一年,宪宗病危但无子嗣,在安东金氏的支持下李昪继承了大统,成为了朝鲜新一任的君主。

李昪虽已成为一国之君,但由于知识极度缺乏、性格十分怯懦,竟让纯元王后垂帘听政长达两年半之久,大权完全旁落的李昪实际上只是安东金氏的一枚旗子,是一名傀儡君主。

1864年,哲宗李昪病逝,由于没有子嗣,朝鲜内部再度掀起立嗣斗争。

傀儡国王李昪公元1849年7月25日,朝鲜的第二十四位君主宪宗李奂病逝,享年22岁,宪宗离世之时膝下尚无子嗣,只能从旁系血脉中寻找合适的人选继承宪宗之位。

朝中形成了两派势力,安东金氏和丰壤赵氏,李元范在安东金氏的扶植下成为朝鲜第25代君主,并改名为李昪,开始了为期十五年左右的傀儡生涯。

李昪虽然贵为朝鲜的第25代君主,但一直被安东金氏所操控。

金末军阀李璮的生平简介

金末军阀李璮的生平简介

金末军阀李璮的生平简介李璮,字松寿,潍州北海人。

金末山东军阀李全之子。

李全死后,李璮袭为益都行省,拥兵自重。

其后反叛蒙古与宋朝兵败被处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金末军阀李璮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璮简介李璮简介中介绍到李璮是金末期山东的重要军阀李全的儿子,小字名叫松寿,李全在1227年的时候降蒙古,被任命为益都行省,四年之后李全去世他的儿子李璮得到了他的权利,在得到他的父亲的权利之后的二十几年里他一直在默默地集中兵权擅自组建军队准备反叛蒙古,到了一二九五年的时候李璮加快了准备叛乱的步伐,一方面向南宋进犯,想要取得江苏连云港一代,另一方面加固益都城的军事力量,储存大量粮草为叛变做了充足的准备。

李璮简介中还提到,中统元年,忽必烈成为了统治者,但是当时的情形下忽必烈还有一个兄弟在漠北自立为王,两兄弟在继承皇位上产生了分歧,于是暂时没有空闲来惩治李璮的所作所为,但是忽必烈为了能够有效的牵制住李璮,先封他为江淮大都督,希望能够用更大的权力牵制住他,并且对他之前的所作所为置之不理,李璮则趁着忽必烈在全力防御阿里不哥的南犯之时举兵反叛,南宋虽然封了李璮为齐郡王,但是却没有给他实质上的权利,也没有为他提供更多的军事协助。

李璮在后来进攻济南的时候曾经多次向河北地区请求过援助,希望能够得到华北地区的军事支持,但是响应他的人没有几个,所以最后他免不了被搁置在一个完全隔离的状况之下,忽必烈在此时迅速集中兵力,联合诸君共进济南,并且成功取得胜利拿下叛军李璮,而在七月时李璮被史天泽赐死。

李璮之乱李璮之乱是发生在元朝的一场叛乱,李璮之所以能够发起这场叛乱,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山东的一个军阀,统治了山东三十多年,积累了很多的人脉。

在李璮接替了父亲的职位后,他便自己创建军队,准备反叛蒙古。

在表面上李璮依旧对蒙古皇族是毕恭毕敬的,这是为了给他自己增添更多的实力。

在忽必烈登上皇位后,李璮更加猖狂,他不仅不上朝廷,而且还私下招兵买马,已经有了明显的叛乱的迹象。

关于李成器的野史

关于李成器的野史

关于李成器的野史李宪(679-742年1月5日),原名李成器,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

唐朝宗室,唐睿宗李旦长子,母为肃明皇后刘氏。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李成器的野史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李成器野史据史料记载,李宪(679年-741年),原名成器。

唐睿宗李旦长子。

母为睿宗元配肃明刘皇后。

初封永平郡王。

文明元年(684年),睿宗为帝,立为太子。

祖母武则天称帝,睿宗降为皇嗣,他亦被降为皇孙。

长寿二年(693年),降封为寿春郡王。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復位,改封蔡王,不受。

唐隆元年(710年),进封宋王。

同年,弟李隆基发动政变,奉睿宗即位。

乃让太子位与李隆基,授太子太师,领雍州牧、扬州大都督。

旋为左仆射,进司徒。

次年改太子宾客。

隆基(玄宗)即位,进司空。

开元元年(713年),由进太尉,表让,改开府仪同三司。

四年,避昭成皇后尊号改名宪,封宁王。

历泽、泾二州刺史。

九年,入为太常卿。

二十一年再迁太尉。

通晓音律,尤善击羯鼓、吹笛。

又恭谨自守,不妄交结,不预朝政,为玄宗所信重。

二十九年十一月病死,终年六十三岁。

被玄宗追谥为“让皇帝”。

赐天子衣一付。

葬惠陵(在今陕西蒲城西北)。

其妃元氏于开元二十九年追谥为恭皇后,附葬惠陵之侧。

这段历史记载得很详细,勾勒了李成器的让太子全过程。

其实,李成器的“让”是跟父亲李旦学的。

公元690年,武则天把持了朝廷,并把自己的几个儿子杀的杀、贬的贬。

到最后,只剩下谨小慎微的李旦在充当大唐帝国的傀儡皇帝。

不久,李旦知趣地把皇位让给了母亲武则天。

直到武则天快不行的时候,她命人把李旦的哥哥李显从贬谪地房州接了回来。

这意思已经很明显,母亲武则天想把江山交给哥哥李显。

因而,李旦就再让,请哥哥当了太子。

武则天死后,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

为避嫌躲灾,李旦不仅坚决不受唐中宗立他为皇太弟的旨意,甚至辞去了所有职务,过起了与世无争的平民生活。

几年后,唐中宗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韦后也想仿效武则天临朝称帝,被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打着“以相王(即李旦)安天下”旗号,率领精兵将其诛灭。

唐朝名将李道宗简介

唐朝名将李道宗简介

唐朝名将李道宗简介李道宗(602年653年),字承范,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名将。

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的曾孙,北周梁州刺史李璋之孙,追封东平王李韶之子。

下面是。

早年经历李道宗为唐高祖李渊的堂侄。

唐武德元年(618年)五月二十日,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李道宗的父亲李韶,被追封东平王,赠户部尚书。

李道宗则封为略阳郡公。

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今山西河津西北)乘坚冰过黄河,屯兵柏壁,与刘武周主力宋金刚军对峙,并同固守绛州(治正平,今山西新绛)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进逼宋金刚军。

李道宗时年十七岁,随秦王李世民前去抵抗。

李世民登玉壁城观察军情,回头问李道宗:贼人恃众想邀我决战,你认为该怎么办李道宗答道:刘武周乘胜,其兵锋势不可挡,正好应当用计加以摧败。

况且乌合之众不能持久,如能坚守壁垒以挫折其锐气,待其粮尽力屈,可以不战而擒获其众。

李世民说:你的意见与我相合。

后来刘武周军果因粮尽连夜退走,唐军追至介州,一战而胜。

唐军夺回河东要地,对巩固关中,尔后争夺中原具有重要意义,李道宗功不可没。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又率军于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地区,先后击破郑帝王世充、夏王窦建德军二大势力。

李道宗在此次作战中又屡建战功。

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旧部刘黑闼依靠突厥率部起兵反唐。

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刘黑闼自称汉东王。

李道宗再次随李世民出征。

双方相持60余日,刘黑闼暗中率军袭击李世绩军,李道宗随李世民率袭击刘黑闼军侧后以救援李勣,结果被刘黑闼包围,此时尉迟敬德率勇士冲入包围,李道宗与李世民趁势脱险。

守边名将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唐封宗室李道宗等十八人为郡王,李道宗为灵州(治回乐,今宁夏吴忠市境内) 总管。

朔方割据势力梁师都据夏州(治岩绿,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遣其弟梁洛仁带几万突厥兵包围灵州。

李道宗据城固守,并寻隙出击,大败突厥军。

江西李氏主要六支世系

江西李氏主要六支世系

江西省李氏主要六支世系湖北孝感李俊文编辑整理(新版)江西的李氏主要有五支世系,他们分别是:宜春的西平堂李氏、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婺源三田李氏和福建上杭李氏。

进入江西最早的当属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一、宜春的西平堂李氏顾名思义,是指西平郡王李晟后裔之意。

李晟,字良器,其先世甘肃临潭人,后徙京兆,生于公元727年,卒于公元793年。

出生军旅世家,因父左金吾大将军李钦坐太平公主事,从军西陲,李晟十八岁以功授左金吾卫大将军,他一生戎马,为唐德宗平定了半个中国的叛乱。

历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

生子十五,有十二儿子掌握了兵权,李晟的儿子当中,有几人颇有名望,他们是李愿、李宪、李愬、李听。

因功高震主,在贞元三年皇帝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其十二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任刺史。

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号。

宜春的西平堂李氏,其开山祖虽然是李宪,但是,它的后裔供奉他的父亲西平郡王李晟为一世祖。

李宪,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29年,西平郡王李晟第十子,幼年随父军营,起家太原府参军,历官醴泉县尉,光禄卿,洪州刺史,公元828年升任江南西道团练观察使,遥岭南节度使,次年卒于镇。

逐家洪州西山,有子七人,长子李游,时任袁州刺史,迎柩奉旨葬于江西分宜红花仰,其六子赴袁奔丧,依兄居于袁州。

兄弟七人的后裔形成了现在的江西宜春西平堂七大房系。

子孙遍布江西、湖南、湖北。

其最大的房系就是长房李游的长子李服,在公元882年,为避黄巢之乱率部分家族成员徙居庐陵(今吉安)。

李游的三世孙李唐在后唐年间(即公元927年间)定居吉州之吉水盘乡,村名谷村。

在李唐的带领下,谷村李氏人丁迅速发展,逐成当地望族。

该地现在的乡名就是取原盘乡的盘,取谷村的谷,而命名,即为盘谷乡。

盘谷乡现有人口3万左右,而谷村李氏就占1万有余。

历史趣谈:寿王李瑁活了几岁 李瑁有几个儿子

历史趣谈:寿王李瑁活了几岁 李瑁有几个儿子

寿王李瑁活了几岁李瑁有几个儿子导语:寿王李瑁活了几岁?很多人都想知道这样的一个被父亲抢去妻子的皇子活了多长时间,大家都想要知道李瑁的寿命长不长。

其实根据历史的记载,他寿王李瑁活了几岁?很多人都想知道这样的一个被父亲抢去妻子的皇子活了多长时间,大家都想要知道李瑁的寿命长不长。

其实根据历史的记载,他是年老再去世的,他的寿命是比较正常的。

但是关于李瑁活了几岁,大家却并不能准确地知道。

因为历史之记载了他的去世时间,并没有记载他的出生日期。

要想知道这个皇子到底活了多长时间,大家就应该会要想办法推测其出生时间。

寿王的母亲是武惠妃,她曾经很受唐玄宗的喜爱。

其在开元二年到开元四年这段时间一共为唐玄宗产下了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都比寿王年长,因此可以推测寿王是在开元四年之后才出生的。

史学家们并没有详细地记载寿王的出生,大家只知道在寿王出生之后,他曾经被唐玄宗交给兄长宁王来抚养。

直到其7、8岁的时候才被接入宫来和母亲相见,那一年刚好是开元十三年。

根据其推测,可以计算出寿王应该是在719年出生的。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寿王的出生时间了,他是在755年离世的,从中可以算出李瑁活了36岁。

这在唐朝时期并不算短命。

李瑁活了几岁?通过其计算,已经知道他的寿命为36岁。

在其短短的36年生涯中,其经历了不少的变动,其感情经历非常复杂。

先是母亲的去世,再是妻子被父亲夺去,最后还有父亲的冷漠,寿王的这短短36年生涯并不算是幸福,陪伴他的只有伤心落寞。

寿王李瑁有几个儿子李瑁是唐玄宗的儿子,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悲剧人物。

由于他和杨玉环唐玄宗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而为后世的人熟知,所以自然而然的李瑁有几个儿子也成了中国网友关心的话题,根据新唐书记载,李瑁总共有有5个儿子,其中3个都被封王封侯,还有一个儿子被选入国子监祭酒。

李瑁的这几个儿子年岁相差不是很大,前3个儿子都是在唐朝天宝年间生下的,后两个儿子有一个隔了一年,有一个隔了3年。

几个儿子都非常有成就,大儿子李爱被封为德阳郡王,二儿子李怀被封为济阳郡王,三儿子李湛被封为广阳郡王,四儿子李伉被封为薛国公,小儿子也被选入国子监祭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势的父亲是谁李势的父亲李寿生平简介
导语:李势(?―361年),字子仁,成汉昭文帝李寿长子,母李氏,十六国时期成汉最后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

公元343年,李寿去世,李势即位,
李势(?―361年),字子仁,成汉昭文帝李寿长子,母李氏,十六国时期成汉最后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

公元343年,李寿去世,李势即位,改元太和。

李势在位时,骄狂吝啬,贪财好色,杀人夺妻,不理国事,残害大臣,滥用刑法,当时人人自危。

公元347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讨伐李势,李势兵败投降,成汉灭亡。

桓温将李势及其亲族十多人迁往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封李势为归义侯。

公元361年(升平五年),李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去世。

李势的父亲是谁
父亲:成汉昭文帝李寿
李势的父亲李寿生平简介
李神通(577年―630年),本名寿,字神通,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之孙,隋朝海州刺史李亮长子,唐高祖李渊堂弟,唐朝宗室、将领。

大业十三年(617年),唐高祖在太原起兵,李神通与柳崇礼等人举兵响应,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唐高祖授任他为光禄大夫。

攻克长安后,拜任宗正卿。

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建立唐朝,任命李神通为右翊卫大将军,封永康王,不久改封淮安王,任山东道安抚大使。

武德四年(621年),授任河北行台左仆射。

武德五年(622年),随军平定刘黑闼,升任左武卫大将军。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拜任开府仪同三司,赐封食邑五百户。

贞观四年(630年),李神通去世,追赠司空,谥号靖。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