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发布时间:2021-11-18T01:04:37.535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1期作者:尹微娜
[导读] 观察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有效护理对策。
方法:分析分析的对象是320例神经症患者,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归类分析。
将患者分成观察组160例和160例,观察组接受的护理方式针对性护理方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指标:①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②住院时间。
尹微娜
龙岩市第三医院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有效护理对策。
方法:分析分析的对象是320例神经症患者,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归类分析。
将患者分成观察组160例和160例,观察组接受的护理方式针对性护理方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指标:①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②住院时间。
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负面情绪状态明显改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P<0.05。
结论:针对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建议推广。
【关键词】神经症;心理特征;护理对策
神经症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因患者受社会、心理和长时间情绪压力等导致疾病的发作,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焦虑、恐惧、神经衰弱、强迫和疑病等,在检查时患者无实质性的器官病变,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自知力[1]。
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造成神经症的发病率逐渐提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痛苦明显[2]。
神经症难以治愈,现阶段主要采用药物控制和护理干预。
本文分析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提出有效的干预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护理分析的时间范围是2019年3月~2020年12月,将320例患有神经症的患者作为本次护理对象,患者同意接受本次研究和护理分析,排除患者存在器质性疾病、其他精神类疾病等。
在护理中,按照随机的分组方式,将本次研究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单组的例数是160例。
观察组组内男女患者的例数是90例和70例,对照组组内男女患者的例数是88例和72例。
观察组年龄范围是21~73岁,平均(53.16±0.42)岁,对照组年龄范围是22~74岁,平均(51.19±0.12)岁。
年龄、性别数据在比较后无差异。
1.2心理特征评估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信息,评估患者当前的生理特征。
患者的心理特征可分为三点:①人格不健全。
大部分神经症患者存在胆怯、自卑等心理状态,不愿与人沟通,倾诉欲望地,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处理事情时容易感情用事,优柔寡断,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现实生活认知模,过分要求,无法面对现实。
②自信不足。
神经症难以治愈,社会外界对神经症的认知不足,容易对患者产生不理解的情绪,使患者的自卑情绪更加明显,出现烦躁、悲观和失望等情绪,影响患者的记忆力和睡眠障碍。
③情绪状态。
神经症患者的情绪波动明显,会因为很小的事情发脾气,对外界反应明显。
过度担忧自己的健康状态,不信任检查结果,有癔症的倾向。
1.3护理方式
对照组接受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指导,主动与患者沟通,讲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指导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保持每日30min以上的交流。
护理人员要重视沟通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主动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在沟通时进行眼神交流。
注意护理的态度和语气,不得刺激患者或者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疏导患者当前的内心压力,排解抑郁,使患者对护理更加配合[3]。
②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
护理人员要主动询问患者的需求,尽量满足。
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室内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物品的摆放有序,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部分神经症患者存在一些危险行为,如致残、自杀等,针对此类患者要重点监护[4]。
病房内不要有危险物品,需要24h不离人的监护,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
④鼓励家属多陪护患者。
亲情支持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一些患者担忧自己的病情增加家庭压力,护理人员要对家属进行陪护宣教,叮嘱家属要多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1.4护理评价指标
评价本次护理效果,选择的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评分分值越高表示
患者当前的负面情绪越严重。
②统计患者住院时间。
3 讨论
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现阶段临床上神经症的发病率不断提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较为复杂,难以治愈,在常规药物控制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分析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预后[5]。
结合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好转,住院时间短,表示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神经症的心理状态。
因此,分析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赖杏蓉.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对策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2):1700-1701.
[2]杨丽容.心理咨询门诊焦虑症患者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9(05):38-40.
[3]王丽洁.神经症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9(26):120-121.
[4]刘倩.影响神经症心理护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外医疗,2020,33(04):167-168.
[5]魏义珍.30例神经衰弱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9,23(02):246。